136书屋 > 军事 > 游戏人间之红警时代全文阅读 > 第161章 琉球改革(三)

第161章 琉球改革(三)


就跟现在在广东省以及云南北京一样,林杨首先宣布整个琉球为军事农产区,这里的农产品产出都有军区分配,然后召集整个琉球的农村合作社书记开会。

最终林杨规定,所有的农村合作社全部合并为琉球农业股份制公司,将按18周岁以上的成人,人头平分整个公司80%的股份(按家庭分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分家离婚状况),这个股份不能转让只能继承,避免像俄罗斯时期休克疗法导致大量股份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上。20%交给琉球省社保局,他们只有所有权,无经营权,由社保局和琉球农民的代表组成董事会,对琉球农业公司经理人进行监督。

而聊聊的几家企业,林杨打算全部卖出,每家企业的按照50%归企业工人,每个人按照工龄来划分,而不是按照行政级别系数,50%归社保局的分配方案。每一个超过退休年龄的工人也是按照工龄发放,等于是一次性发放了退休金。这样就减少了未来的扯皮的可能,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通货膨胀一定会到来,这些老人很可能不能支付老年时期的生活,为此社保局的主要任务就是负担整个琉球岛上的基本医疗的账单。这样老人最大的一笔开支——医疗有着落后也就不用担心日后的生活问题。

农业公司建立后,组建生产团队,在农民中招种田能手,并开始购买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等其他农资,就出现了大量的闲散劳动力,这些人将会被安排进入工厂做工,或者兴修铁路公路等政府公共设施。

华国在后来进行的改革中,有着非常多的错误。华国经过30年的建设,以及30年的抑制消费的过程实际上在80年初期人民的钱包是非常富裕的,这就带动了整个80年买方市场的基础,但是因为法律并没有同步跟上,导致大量的假冒伪劣出现,到了后来华人的消费观念就是:便宜无好货。一件出厂价几块的衣服,到了消费者手里往往卖价数百,甚至过低的价格根本卖不出去的奇异现象。

而且因为大量的社保服务没有跟上,导致了消费不振,民众的钱大量的存在银行,造成流动性过剩(这是早期,在某人四万亿后,流动性过剩就是因为超发货币)。

所以在琉球,每个人都将会有一个和美国一样的社保号,这是作为身份证使用的,并且跟随这个社保号的是琉球银行的账户。里面涉及到一个人的养老金,个人交多少,他的公司就交两倍于此的数额进这个账户,属于个人账户,他可以委托社保局为他投资,也可以存在银行吃利息(大体上来说就这两钟,毕竟金融短时间不会开放)。还有就是失业金账户、公积金账户。由于基本医疗服务由社保局买单,所以并不需要开列医疗保险。

当然社保局还要发放低保。

设立《预算法》,华国的********在春节后开,而省级两会在春节前的一月份开,所以《预算法》规定的一个预算年从3月份开始,次年2月份结束,每一项都要开列出精确的用度,并且有《政府信息公开法》作为保障,任何人都能随时查阅。

《新闻法》规定言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新闻媒体可以自由报道,只有在两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下,新闻才要求被审查。另外就涉及到诽谤,后世华国总是有人用诽谤罪或者散布谣言罪将那些敢于说话的人抓捕。这里就得说诽谤必须要对某个实体造成实质伤害才能有司法介入,另外就是作为政府官员本身就必须有必要接受社会监督,而不是混淆视听,诽谤罪是不能保护公众人物,比如那些明星,实际上他们就是靠这个挣钱的,难道挣钱的“诽谤”可以,不挣钱的诽谤就不行?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设立反贪局,直接向林杨负责,可以带走任何有问题的官员。

在行政结构上,省委,只负责对各级别行政部门的监督,而不能监督到法院、检察院。政法委书记搞掉,直接让王家伟兼任,只负责监督,而不是实际指导或指挥。

地方上,撤销地区级,各县直接对省政府负责,每个县下属的工商局、税务局、社保局、财政局、教育局等。只向各自的上级部门负责,各级县长之类不负责具体事务,只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县以下乡镇村,不再设置,因为他们过去的主要职责就是收农业税,而现在整个琉球的农业由农业公司负责,那么农业税可以直接向农业公司征收,他们的存在就没有必要。县以下公民自治原则,就跟美国一样,想组成市政府也行,乡政府也行,但是得自己纳税组建。

当然这里的政治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的来自欧美社会的华人精英,以及美国政府派遣而来的各种顾问。

说到底改革最困难的并不是分权,而在于钱。必须有大量的金钱来收买那些既得利益者,即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当然这里不仅仅有兵权,还有其他各种权利,光是数千个公社书记以及更庞大的生产队队长之类的小官,虽然他们也知道不改即死的道理,但是更加懂得没有了现在的权力,以后更加没有搞头。

如果没有钱就像改革成功,那么就必然会像后来一样,用行政权收买兵权,再用其他特权去收买行政权,所以整个国家出现了大量的叠床架屋和大量部门,甚至在乡一级都出现了爱国卫生委员会这种坑爹到死的部门。目的就是为了安置庞大的人员。

好在这个时候的美国为了亚太战略的安全过度,不遗余力的扶持林杨,大量的援助从之前的越南转移到琉球,同时美国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向林杨提供大量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包括日本在内的总多西方国家大规模投资琉球。就如同林杨之前所言,这里的条件确实非常好。

华国在后世的成功,往往都归功于外部环境的投资,实际上华国在建国三十年里,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正是如此在华国很容易找到与之配套的产业,来支持产业成为一整套的产业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其次就是高素质的脱盲人口,当然很多劳动工人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文化,但是文盲和脱盲者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至少他们以后发达了办个证办厂要会才行啊,他们能够在一定时间后学会这些技术,山寨之国如果全是文盲那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发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