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后世华国改革真正失败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民主化进程近乎断绝。当然民主不等于选举,更加不等于政府官员的直接选举,究其根本是分权,什么法制什么宪政什么监督,说到底都是分权,如果法院检察院没有与政府相对等的权利分割,那么司法权和检察权就等于废物,一文不值得做做样子而已,后世有太多的地方就是一处级的县长有有权干预司法,让法院作出符合某些人利益的判决。有人说这是因为法院的经费不独立,财务都是来自县财政支持,所以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也有人说是我们国家不同于美国,大法官是终身制的,一有问题就会被政府搞掉。
这些说法实际上是在讲行政权过大而制衡行政权的权力过小,实际上就是个分权问题。这个分权不仅仅是传统上所说的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三权分立,还有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割。华国的权力分割设计非常有华国几千年中央集权制的特色,那就是叠床架屋,冗官冗员层层叠叠,权力上一直是由上而下的监督,就必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比如说,明清的时候,所谓的省长其实是布政使司(还有主管教育之类是学政之类是副省长,是对省长的分权),也就是所谓的番台,由于皇帝不放心这些地方大员,就开始派出监察机构对这些省长们监察,于是就有了巡护,实际上就是皇帝的耳目,监察那些真正的省长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巡护们因为是上级派员,自然在权力上大于番台,慢慢的就成了省与中央之间的一级,成了真正的省长,而后皇帝又派总督来监察巡护。慢慢的总督也从中央派员成了地方大员。
现在呢?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建国还短,这种叠床架屋的政治建构还没有非常泛滥,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在刚建国的时候,只有三级——中央、省、县。和传统的皇权不下县没有什么区别,但随着时间的深入,也该是出现更多的权力层级,到了后世——中央、省、地、县、乡镇(街道)、村,有些地方,比如藏区之类偏远的地方县以下还有区公所,并不是说省市县的权力都是一样的,差别有时非常大。每当要去政府部门办事的时候就会非常麻烦,每个都要管每个都要伸手要钱。
和大家接触较多的就当属交通。就单单说公路,可以罚款的就有路政和交警,在路上丢垃圾,环卫会来管,如果上面的垃圾比较不环保,那么环保局会来管,如果是高速公路自然还有高速公路公司(都是国企)来收费。
这就造成极大的浪费,行政效率奇低,政府开支庞大。
实际上政府的收入只有税吗?当然不是,华国还有一个隐藏的税负,那就是国营企业以及专卖权,也就是从春秋时期就实行的官山海,也就是官办企业。这些企业不单单是垄断市场,还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充当政府的角色。比如烟草专卖公司,他们就有权稽查烟草。
专卖权之暴利,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比如说盐,为了所谓的安全有益的加碘盐,国家实行盐专卖,全国的食盐实际上都是柴达木盆地的盐湖,一吨盐的成本才几毛钱,卖到老百姓手中的盐一袋1块5,一袋350克(前几年还是一袋500克),这中间之暴利根本无法想象。而全国人民都吃到碘盐了吗?实际上全国碘盐覆盖率只有80%,这些人赚钱之容易,还会跑到落后的山区去卖盐吗?答案不言自明。
还有一个就是出租车,只要能办到一个出租车公司牌照,那么就完全是躺着都赚钱,而这是利用行政权力的滥用所造成的行政垄断。
另外就是行政随意性,造成无数恶果,就说网吧,实际上网吧最开始的时候是随意可以申请证的,但是后来北京一家网吧发生火灾,烧死几个学生,然后开网吧就基本不可行,导致网吧被最开始开的几家垄断,他们自己进行价格同盟,提高价格,因为没有新的竞争者出现。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集权下的恶果。在90年代曾经进行过分权制改革,但是那场改革,某人就完成了财政分权制改革,将地方上的增值税(这是华国第一大税)按照中央7地方3的方式分派,结果是地方政府无钱,所以开始土地财政。实际上3成已经不错了,全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地方的中央地方的分派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比例分派的,就是因为地方政府低效率以及无限制的权力造成的。
当时的分权制改革在财政上就不彻底,连个可以合理使用财政的预算法都没有,(实际上华国有《预算法》,只是这法律形同虚设)何况在更加困难的政治上的分权更加困难。
法律能约束政府的权力吗?能,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还有相应的分权制度。琉球的政治架构和其他省份没什么不同,省政府、省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军区。
琉球海峡为华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远东海上走廊。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华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称。所以军队建设一直是琉球的建设重点,这里和海南的一样,因为惧怕战争的威胁,所以并没有什么工业。
日本占据琉球的时候,就一直拿琉球作为粮食生产基地,直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琉球处于日本“南下”通道上,所以建设了一些兵工厂来修理武器,补充弹药而已。直到现在,岛上的华军也是依靠这些工厂来提供一些武器和维修服务。
那么整个岛可以说就是一穷二白的,现在人口增长到了1100万(1945年,琉球光复后,加上GP党政军人口大约700万,没有后来败退的大陆人口120万,按照1。8%的自然增长率),仅仅依靠岛上的农业,是非常贫苦的。
任何经济上的成功改革(除了玻利维亚之类的小国),首先都必须是农业改革成功基础之上的,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产品的声誉,就不可能给工业提供充足的工业原料,所以改革首先就在于农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