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幽默沟通全文阅读 > 第8章 幽默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1)

第8章 幽默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1)


  对于每一位成功人士来说,幽默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品质。因为幽默的语言往往充满了令人愉快的智慧,使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体会到高尚的情趣和深刻的道理,往往比振振有词的套语更扣人心弦,更能建立一种彼此之间互相信赖、互有好感的情感,从而做起事来也会一路绿灯。

  1.简洁明晰,幽默也需言简意赅

  幽默的效果大多是在与人交流沟通时产生的,而要做到有效沟通,语言上的简洁明晰是一个重要技巧,即尽可能地用最清晰、最简明的语言表达信息。不论何种语言,言简意赅会使你的信息通俗易懂,更显生动风趣,而过分的修饰或陈词滥调,反而使沟通困难,难以获得预期的幽默效果。

  皮特是一个邮递员,三十多年来他每天走街串巷给镇上的人们收发信物,不辞劳苦。这样的人是受爱戴的,所以皮特去世后,葬礼办得很气派,整个镇上的人们都来参加了。

  葬礼结束时,镇长觉得应该再讲点什么,以此向皮特表示由衷的感谢,于是他站在墓旁虔诚地作了一首诗:“春天,当道路泥泞、沼泽为患时,他来了;夏天,当尘土飞扬、太阳灼热时,他来了;秋天,当秋雨绵绵、寒气袭人时,他来了;冬天,当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时,他来了。”

  葬礼结束了,两个年轻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人说:“镇长今天的诗很不错。”

  “是的,很不错。”另一个年轻人点着脑袋应和道:“但你知道吗?其实没必要那么长,他实际上只需说‘在各种鬼天气里,他都来了’就够了。”

  镇长以铺排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友皮特的悼念,而后面的年轻人则以调侃的语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年轻人的口吻不太符合当时的语境,但这种表达却有一种引人发笑的能力,而且令人印象深刻。以繁简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同一件事,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幽默的智慧。

  幽默不在于话多,生活中我们不乏这样的体验,有的人幽默起来滔滔不绝,一句接着一句,一段接着一段,尽其所能,连气都不喘。这样的谈话固然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但幽默效果却往往一般,也没几个人能耐心地听下去。俗语“豆腐多了都是水”“观点多了不幽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语言一定要简洁明晰,在商业谈判、会议、做报告、演讲等商务活动中更是如此,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没有人愿意听长篇大论。在这些场合下,如果你能将自己的意思浓缩成几句幽默风趣的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那么将有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进入主题。

  一天,德国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被邀请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并让他致开幕辞。会议开始了,主办方代表先上场,他滔滔不绝、充满情感地讲了二十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讲完之后,代表高声地激动宣布:“现在,有请布莱希特先生为我们这次大会致开幕辞!”

  该代表的演说冗长又没意义,布莱希特讨厌这样的活动,听得昏昏欲睡。当然,听众也不例外,有不少听众甚至开始在台下悄悄议论。听到该自己演说时,布莱希特快步走向演说的桌子前。记者们的照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不少人赶紧掏出笔和小本子,准备记录大师的精彩演说。

  但布莱希特却让某些人失望了,他只讲了一句话:“我宣布,会议现在开始!”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顷刻间掌声雷动。

  布莱希特言简意赅的演说,可以说是对主办方颇带幽默的嘲弄,但却征服了在场的听众,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可见,要把语言说得幽默风趣,要把别人说得动心且满心欢喜,话不在多,在于恰到好处。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话语能简短而更幽默,富有吸引力,又何必长篇大论呢?

  简洁明晰不是将语言简单化,更不是信口开河,它恰恰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要用最简洁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容,甚至仅仅是浓缩成一句话。这就犹如扔下了一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波浪,毋庸置疑,这样的幽默风趣才有内涵,演讲和交谈才有深度,让人称道与回味。

  1903年12月17日,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驾驶一架名叫“飞行者”的飞机飞上蓝天,开辟了人类航空事业的新纪元,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国际名人。一次,莱特兄弟前往法国旅行,法国政府特意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欢迎宴会,会上各界名流都来祝贺莱特兄弟的成功,并希望他们能给大家讲讲话。

  莱特兄弟再三推托,但无奈人们的热情太高了。最后,大莱特只好走向了讲台,但他的演讲仅有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发明飞机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莱特完全可以详细介绍其中艰辛的经过,也可以谈论兄弟两人的实干精神。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用一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解释,这句话简单却精彩,高度概括了干实事不能说空话的精神,足以留给众人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简洁也是有限度的,并不是一味求简。一段相声中就讽刺了过分的省略,如有人把“开封刀具厂”的人叫作“开刀的”、把“自贡杀虫剂厂”的人叫做“自杀的”。可见,一味求简不但没有幽默风趣,反而可能弄巧成拙,闹出大笑话,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总之,语言的精髓,说穿了其实就是——言简而意丰,言简而意准。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在与别人沟通时,我们应尽量避免长篇大论,应该抓住要点,长话短说,言简意赅,不讲空话,一针见血。做到这些,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幽默的、出色的讲话者。

  2.你可以说服任何人

  说服,常常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不是我们说服别人,就是别人说服我们,而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更好地去说服别人。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说服能力超强,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一次又一次地赢得我们的信任、兴趣和支持。这是天生具备的才能吗?不,这是沟通的技巧,我们也可以学习。

  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是最具说服力的语言。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马来西亚到处都是引人入胜的风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马来西亚的公路网络密布,车辆流量大,一度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十有八九都是因为车速过快导致的。原因既已明了,对症下药就能避免悲剧重演。但政府屡次明令限速,成效并不显著。后来,他们在一些交通要道张贴了这样一段标语牌:

  “欢迎各位游客和司机朋友的光临,温馨提示如下:阁下驾驶汽车时,如果时速保持30公里左右,你可以饱览本市的优美景色;如果车速超过70公里,法庭欢迎你前来做客;车速超过90公里,设施完备的急救医院随时恭候你的光临;车速超过120公里,请你安息。上帝会接见你的,阿门!”

  不久,马来西亚的车祸发生率大大降低了。

  这则标语的劝导意思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禁止超速行驶”,但马来西亚政府并没有生硬地把这样的意思写出来,而是利用一个小小的幽默感,列举了超速行驶所造成的几种后果,使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死亡随时在身边”的恐惧感,当然也会情不自禁地遵从,把车速放慢,小心开车。

  足见,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幽默的情感力量实在令人难以拒绝。的确,要想成功地劝说别人,除了手中有理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沟通方法。

  相信下面一段对话会对你有所启发。

  安德鲁到一家旅馆去投宿,明明还有一个空房间,却被告知客房都已经住满了人。

  安德鲁不解地质问服务员:“有个房间明明没有人啊!”

  服务员笑一笑,回答道:“抱歉,那是总统套房,暂不接客。”

  听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失望地离开,或者和服务员争论为什么暂不接客。不过,聪明的人决不会采取这样的笨方法。只见安德鲁不急不慌,微笑着问道:“那么假如总统来了,你们可有房间给他?”服务员马上回答:“当然!”

  “这就好。”安德鲁走上前一步,问道:“现在总统没有来,这么晚了他也不会再来,你是否可以把他的房间给我?”

  结果是,安德鲁住进了总统套房。

  安德鲁巧用旁敲侧击的幽默技巧,使旅馆服务员给自己安排了房间,这是幽默与智慧的胜利,这种劝说明显要比直言陈词高明百倍。

  在商务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立场,人们往往是比较固执己见、冥顽不化的,这时的气氛也是紧张的,直接说法往往不能奏效。下面的一段话是从罗宾汉教授所著的最伟大的、最受人欢迎的《心的形成》一书中摘录下来的,他根据心理学指出为何直接说服的方式不会发生效力:

  “这是我们常常感觉到的,我们并不费什么情感,或是遭遇什么阻力,就把原来的意见改变了。但是,若有人明确指责我们的错误,我们立即就会对这些指责产生反感,而且还会促使我们的主意更加坚决。若有人试图来打消我们的这种信念,我们就会非常坚决地全力以赴来维护它。”

  直接说服是很难成功的,你不会获得想要的结果。既然如此,当沟通双方出现了相左的观点,特别是你想说服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时,最好不要一上来就否定对方的观点,说他的观点是错误的、荒谬的。你不妨借助幽默打开僵局,设法创造出一种轻松气氛,然后再将对方引导到你的观点上来。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一个日本年轻人辛辛苦苦编写了一本《儿童英语百科辞典》,但他没有足够出版的资金,而且很多人也不看好这本书。因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当地学习英语的人一直很少。但年轻人却不这样认为,他想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提高教育水平,这种书的需求量就越大,于是他去求助于当地的一位富商。

  来到富商家里,年轻人诚恳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哪知富商面无表情地说道:“你走错地方了,我投资是要看收益的,你这不行。”

  年轻人并未放弃,连忙解释道:“先生,如今日本越来越国际化了,使用英语的地方越来越多。您也有孩子吗?您肯定不希望他们一辈子待在家里,不出去见见世面吧?”

  听到这儿,富商刚才冷冰冰的神情已经消失了,他若有所思地问:“这英语好学吗?”

  年轻人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我见您家里在养狗,您和家人是否怕狗?”

  富商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不怕。”

  “对呀,因为我们习惯了养狗,所以不怕狗。学英语也一样,如果从小养成一种习惯的话,就不觉得难了。学英语应该从小抓起,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这正是我编写这本书的初衷。”年轻人觉得有希望了,有些兴奋地回答。

  富商并没有下定决心,说道:“我再考虑一下吧。”

  年轻人依然没有放弃,说道:“如果我们的孩子哪天到了欧洲一些国家,因为不会说英语而迷路了,您愿意吗?您总不会到时才想给他们邮寄一本英语词典吧?”

  一番幽默的话过后,富商终于爽快地答应了年轻人的投资请求。

  在上面的故事中,年轻人巧妙地打了一个幽默比喻,把学习英语和养狗联系在一起,使得现场气氛立即活络起来,使那位怀有戒心的富商放松了下来,接下来的会谈自然也变得和谐顺畅起来。再后来年轻人那一句幽默的反问,最终让富商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给年轻人投资出书。

  在劝说中巧妙地加上幽默,丝丝入扣、娓娓道来,更能深入人心,让固执己见的人笑纳意见,让剑拔弩张的对手握手言欢。你学会了吗?

  3.谈判也幽默,气焰高不一定能赢

  一说到谈判,你是不是会想到一张张严肃的脸面,一双双冷酷的眼睛,谈判双方唇枪舌剑,气氛紧张得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恕我直言,如果你平时也是这样做的,你是当不了谈判家的,充其量只是出一两次公差而已。

  谈判虽然是一件庄重的事,双方都在为各自的利益和需要而战,但如果你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没有一点活泼劲儿,谈判气氛就会是死气沉沉、沉重压抑的。在这种气氛下,双方的沟通恐怕很难顺畅,造成满足双方利益的方案少有建设性,导致谈判被迫一推再推,以妥协或失败告终。

  赢得一场谈判,最主要的就是让对手接受自己的观点,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学着在谈判中使用幽默吧,这往往能缓和双方紧张、对立的情绪,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无形中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如此,更能建立一种彼此之间互相信赖的关系,从而赢得心中所期望的谈判效果。

  1981年,美国一家名为皮尔的公司即将破产,著名的亿万富翁巴斯兄弟决定接手管理,为此他们和皮尔公司的董事会进行了一场谈判。由于价格没有谈拢,巴斯兄弟决定暂且放弃,并打趣地说道:“当追不上一个女生时,要学会放手,做生意也是一样,祝你们可以找到更好的。”之后,他们给皮尔公司推荐了一些合适的人选,还嘱咐道:“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的话,你们就来找我们。”

  结果,皮尔公司真的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择,只好再次联系巴斯兄弟。巴斯兄弟欣然接受,并说:“做生意有时和求爱一样,如果你狂热地追求她,她会扬长而去;当你后退时,她却会跟着你走。”多么风趣而幽默的说法,谈判桌上一片笑声,结果巴斯兄弟如愿以偿地按照设想收购了皮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