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雍正暴亡之谜全文阅读 > 第1卷 7、(1)

第1卷 7、(1)


  商君云:“智者见于未萌。”雍正帝之操戈同室,其实旨在雪耻当年小觑自己而至今不肯俯首者,其为首者只胤禩一人而已,余者如胤䄉、胤祉、胤禟乃至胤禵诸子,不过甘为走卒而已,于雍正帝本也不过欲呈杀一儆百之效。何况边塞不靖,帝不过稍加呵责,其意本欲诸皇子感恩戴德幡然悔悟,奈何诸子执迷不悟,及至雍正帝政治稳固之后,清理异己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雍正二年之前,帝以藩邸久居之识,已然洞察社会弊端,即位后虽有边患与金銮不稳之虞,但其锐意改革之心愈挫愈勇。此二年间,雍正帝一面于青海战事运筹帷幄,一面以宽容谦和之态耐心等待胤禩之辈迷途知返,期间要务,则以清理亏空为先。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此时雍正践位不过一月,下谕户部曰:自古惟正之供,所以储军国之需。当治平无事之日,必使仓库充足,斯可有备无患。皇考躬行节俭,裕国爱民,六十余年以来,蠲租赐复,殆无虚日,休养生息之恩至矣。而近日道府州县亏空钱粮者,正复不少。揆厥所由,或系上司勒索,或系自己侵渔,岂皆因公那用。皇考好生知天,不忍即正典刑,故伊等每恃宽容,毫无畏惧,恣意亏空,动辄盈千累万。督抚明知其弊,曲相容隐,及至万难掩饰,往往改侵欺为那移,勒限追补,视为故事。而全完者绝少,迁延数载,但存追比虚名,究竟全无著落。新任之人,上司逼受前任交盘,彼既畏大吏之势,虽有亏空,不得不受。又因以启效尤之心,遂借此挟制上司,不得不为之隐讳。任意侵蚀,辗转相因,亏空愈甚。一旦地方或有急需,不能支应,关系匪浅。朕深悉此弊。本应即行彻底清查,重加惩治,但念己成积习,姑从宽典。除陕西省外,限以三年,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己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至于署印之官,更为紧要,必须慎重简择,盖署印之人,始而百计钻营,既而视如传舍,肆意贪婪,图饱欲壑,或取媚上官,供其索取,贻害小民,尤非浅鲜。其于前任亏空,视作泛常,接受交盘,复转授新任,苟且因循,亏空之弊、终不得清。嗣后如察出此等情弊,必将委署之上司、与署印之员,一并严加治罪。尔部可即传谕各省督抚。

  圣旨既下,各地清理亏空如火如荼,其中苏州织造李煦之遇尤令人唏嘘。

  李煦(1655年—1729年)字旭东,又字莱崇,号竹村。康熙三十二年三月接曹寅而出任苏州织造,前后凡30年,其间曾四迎奎驾,俱蒙宠遇,其荫遇之深,盖来自曹寅。而曹寅乃康熙伴读,17岁时为康熙侍卫,二十多岁时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其时御前侍卫和佐领荣耀备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乃皇帝自将之军,曹寅能任此要职,显然是康熙关照的结果。康熙二十三年六月,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在任上病逝。“是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康熙二十九年四月,曹寅被康熙提拔为苏州织造;三十一年十一月,调江宁织造;其所遗苏州织造一缺,由其内兄李煦(时为畅春园总管)接替。康熙四十二年,曹寅与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

  康熙五次南巡,江南三织造为了应酬、逢迎,动支库银,亏空很大,尤以苏州织造李煦、江宁织造曹寅为甚,李煦计亏空库银五十余万两。江南亏空案暴露后,康熙深知其中情由,一面私下谕令李煦、曹寅设法补完,一面派张鹏翮审查此案,同时,还千方百计为曹寅、李煦开脱。他谕大学士:“亏空之由,皆因南巡费用所致,若不声明,反属不宜。”此后又命巡盐御史李陈常代赔亏空。康熙谕旨中说:“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故将伊所欠银廿四万两,令李陈常以两淮盐课羡余之银代赔。”然后又复命李煦巡盐,以利于完补亏空。康熙五十六年,李煦亏空补完,使康熙去了一块心病,他非常高兴,加升李煦户部右侍郎衔。李煦感激无比,在谢恩折中说:“知蒙万岁垂念亏空补完,特敕议叙,授奴才户部右侍郎之衔,闻自天命,感恩无地矣。……亏内帑五十余万两,身家性命,自知难逃国法,乃我万岁不究不追,着盐运李陈常代补,继复命奴才巡盐,以余银补帑,则奴才欠项之补完,皆出圣主之恩赐,在奴才并无寸功,而特加户部右侍郎之衔,殊出梦想之外。”

  但雍正元年正月十日,李煦又因“亏空官帑”而被革职抄家,其房屋被赏给年羹尧,其子女家仆男童幼女共二百余口,被捕后送至市场标价拍卖(因李煦为旗人,江南无人敢买,后被押送内务府监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