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永不熄灭的灯火全文阅读 > 第180章 千里寻子六顺奇遇

第180章 千里寻子六顺奇遇


事情还得从王芳说起。每逢赶集,王芳便站在十字路口求医问药,这类事,在当地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见者无不争相传颂。一传十,十传百,王芳求医的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到了十里八乡,传到了偏僻的岳龙村,传到了九十岁的老婆婆的耳朵。

老婆婆姓石名银花,十八岁嫁到岳龙村,次年产下一子,取名叫六顺,“六六大顺”的意思。夫妇俩希望儿子能给家里带来好运,于是给儿子取了这个名字。

正如夫妇俩盼望的那样,六顺从小就很健康,长大后也很懂事。眨眼间,六顺的儿子都七岁了。看着孝顺的小两口,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孙子,石银花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瘟疫狂风暴雨般的席卷而来,短短三个月时间,岳龙村损失了十五名精壮男子。不幸的是,六顺年仅四十五岁的父亲也成了其中一员。

从那以后,石银花就变得茶饭不思,整日郁郁寡欢,不久后就开始犯迷糊了。见了熟人,她只能叫上名字,至于那人是谁家儿子,谁家弟兄,谁家姑爷就一概不知了。

中国人有个惯性思维,见了一个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他老子。犯了迷糊的石银花也是如此。

见了熟人,她劈头盖脸就问:“你老子是哪个?”

几十年的老邻居还问这个,对方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便是一阵大笑,笑过之后便会耐心的向她解释一番。

“嗯,嗯。”石银花恍然大悟般的频频点头,这时候,她还可以把名字和人联想到一起,所以别人解释起来并不费劲。但是慢慢的,她的病情又起了变化,听见别人说张三,她想起的却是李四的模样。为此她闹了不少笑话。

大脑的残疾是很摧残健康的。半年后,石银花几乎是足不出户了。她唯一的活动就是在六顺的搀扶下躺到竹椅上晒太阳。

见此情景,村里的长者发话了:“六顺,你该准备准备了。”

于是六顺含泪造好了棺木。

没有人意料到到石银花会又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岳龙村的老人走了一个又一个,一晃十年过去了,石银花居然还活着!

这的确是个奇迹。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六顺。

母亲患病之后,六顺就开始了求医生涯。他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到山上采药,风霜雨雪,从不间断。民间流传的那些庞大的药方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尽管它未能治好石银花的大脑,但却将她的生命延续了下来。

眨眼间又过去了三年。这时候,岳龙村已经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没有了生产队的束缚,六顺把母亲交给媳妇照顾,然后开始了远征。

这一去就是十年,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也不知寻访了多少名医,也不知收集了多少药方,但是母亲丝毫都没有好转的迹象。但他并没有灰心,只要母亲还在,他就不会放弃。

一路走,一路寻访,一路采药,一路上,他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看着他们痛苦的表情,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寻思着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几经辗转,他去了青海。在那里,他遇见一位犯胃病的男子,疼得在地上打滚。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背转身走开。

那男子看见他背着药材,于是大喊起来:“医生,救救我吧!”

与男子四目相对那一刻,六顺的心仿佛被刀子刺了一下。

他走南闯北这些年,治胃病的药方收集了三十多个。那为何不开一帖试试呢?于是他选用真好的药材为男子配了一副药。由于是第一次给人治病,他心里没底,于是在男子家住了下来。

一帖药下去,男子痛起来只冒汗不打滚了;两贴药下去,男子基本上不犯病了;三贴药下去,男子已经痊愈了。

药方的效果出乎六顺的意料,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了行医生涯。

两年下来,六顺治好了上千号病人,这其中,有很多还是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

为了治病,很多患者已经是家徒四壁。因为自己也是穷人,所以六顺很是很体会穷人的难处,他治病一概是分文不收。

在拜金主义泛滥的当今社会,不乘机敲诈的医生就属于医德高尚了,分文不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少患者感激得痛哭流涕,临别时送了一程又一程。

能为别人解除痛苦,六顺是幸福,但他并不快乐,因为他每一能力治好母亲。

一路寻访,六顺的双鬓已经渐渐发白。然而,他并未就此放弃。一路辗转,六顺到了西藏。在西藏待了三个月,六顺又治好不少病人。

第二天六顺就要走了,人们举行了一个篝火晚会。姑娘们在篝火旁跳起了欢快舞蹈,一位老人献上了红红的葡萄酒,一位孩子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六顺离开西藏的时候背着两个大包,一边是药材,一边是藏民们送的礼物。回家后,六顺在整理礼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红布包,他用手捏了捏,似乎是一叠钞票。

六顺不由大惊失色。他行医一向分文不收,想不到竟然会这样坏了规矩。他赶忙拆开了布包,原来是一张折好的信纸,看来是一封感谢信。他不由松了口气。把信拆开,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跃入了眼帘:

“医生:

我们家有个祖传秘方,或许能治好你母亲的病。按道理,这个药方是不外传的,你是个孝子,更是个难得的好人,我就破例一次。“

后面是密密麻麻的药方,从配方到剂量,从熬制方法到服用细则,写的一清二楚。配方有些复杂,但所用的药材都很常见,六顺很快就配好了药,熬好之后,他一勺一勺的喂母亲。五个月之后,石银花讲话有了头绪。一年后,石银花完全康复了,就像年轻时那样思维敏捷,谈吐自如。

之后六顺又开始了漂流,继续他的游医生涯。

今年是石银花九十大寿。为了给母亲祝寿,六顺千里迢迢赶了回来。石银花赶忙把王芳求医的事说了,这才出现了六顺醉酒那一幕。

故事讲完了,三人都已是热泪盈眶。石银花说:“闺女,我这把老骨头能有今天,多亏了我顺儿啊。”

六顺说:“妈,你怎么那么唠叨呢?”

石银花说:“妈年纪大了,老毛病又犯了。你不愿听妈唠叨就赶紧配药去吧,明天一早让闺女带回去,我看她急得很哪!”说完便“呵呵”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