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人,很早就已经开始创业。马云接触到了互联网,他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虽然当时在杭州甚至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业务,就是远在美国的杨致远也不过刚刚创建雅虎不到一年。但马云却萌发出一个想法:我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很多人都认为马云的成功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过是提前登上了那条驶向黄金岛的大船。其实,马云的成功不在于他如何的敏锐,而在于他的闯劲,当然马云并不是猛张飞,提上枪就上马杀敌。在1995年创办最初的“中国黄页”踏入互联网行业之后,1997年底马云跑去北京加盟了中国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出任该中心信息部总经理。这次出走,对马云的意义重大,因为他在这里锻炼了自己的鼻子,在众多信息中判断趋势走向。更重要的是,马云这个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窗口里,逐步使自己的B2B思路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企业服务。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我觉得最值得创业者学习的,不仅是他的闯劲,更应该是谨慎前行。前期摸索,拜师学艺,借船出海,马云绝对不是为了创业就把自己置之死地的野兽派创业者,相反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来做好创业前的准备。
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在家里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这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这是马云给创业者的第一原则。
毋庸置疑,商机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不去重复或追随别人已经做过和正在做的,而是要不同于同行或竞争对手去抓住新的商机。这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在得到更为宽松环境的我国民营企业,对新世纪的商机,也应该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关键在于你能否出奇。中国民营企业可以发挥机制灵活,决策过程集中统一、方便迅速,应变能力强的优势,以更快的速度去获取商机,抢占市场。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大富翁洛克菲勒是怎么运用这些高招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组织——联合国。这个总部得建在繁华的城市里才好,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城市里购买建立庞大楼宇的土地都是需要一笔很大资金的,而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的资金极为有限,各国首脑为此事伤透了脑筋。这个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宣布,愿意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并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人们不禁惊讶了,洛克菲勒家族这么做简直是头脑发晕了!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当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土地捐赠给联合国的时候,也买下了与这块土地相毗连的全部土地。等到联合国大楼建起来后,四周的地价立即飙升起来。现在,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毗连联合国的土地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元。
当人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已经赚得盆满钵溢了。这就是大亨的做法,他们的头一两步棋,人们通常猜不到他的用意何在,他的真实意图总是在事情快有了结局的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可是这已经是事情的结局了。
在19世纪80年代,约翰·洛克菲勒已经以他独有的魄力和手段控制了美国的石油资源。这一成就不仅取决于他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经商哲学,更主要的是受益于他从创业中锻炼出来的预见能力和冒险胆略。
1859年,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出现了第一口油井时,洛克菲勒这位精明的青年商人就从当时的石油热潮中看到了这项风险事业的前景是有利可图的。他在与合伙人争购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中表现出非凡的冒险精神。
拍卖从500美元开始,洛克菲勒每次都比对手出价高,当标价达到5万美元时,双方都知道,标价已经大大超出石油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洛克菲勒满怀信心,决意要买下这家公司,当对方最后出价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出价7.25万美元,最后终于战胜对手。
年仅2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经营起当时风险很大的石油生意,当他所经营的标准石油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控制了美国出售全部炼制石油的90%时,他并没有就此止步。
到19世纪80年代,利马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因为含碳量高,人们称之为“酸油”。当时没有人能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提炼它,因此只卖一角五分一桶。洛克菲勒预见到这种石油总有一天能找到一种方法提炼它,所以执意要买下这个油田。当时他的这个建议遭到董事会多数人的坚决反对,事后他只得说:“我将冒个人风险,自己拿出钱去投资这一产品。如果必要,拿出200万或300万。”结果,不过两年多时间,洛克菲勒就找到了炼制这种酸油的方法,油价一下由1.5毛涨到1元,标准石油公司在那里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炼油厂,盈利猛增到几亿美元。董事会的成员们最后不得不承认,洛克菲勒比他们所有的人都看得远,比他们所有的人都有更加强烈的预见能力。
由此可见,洛克菲勒一生的商业生涯都是用敏锐的市场观察力抓住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其实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战略家。他们有极强的预见能力。他们的眼光是盯着未来,而不是现在。比别人多走几步,是他们成功的诀窍之一。
虽说商机无限,但是无限的商机却往往垂青那些有敏锐嗅觉的人。
风险的背后就是财富
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是自己太贪,是因为自己才会上当。
——马云
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成功隐藏在勇气的背后。或者说,每个人都注定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而创业者的成功、财富也都是在这些难以避免的坎坷中获得的。不止要在处于顺境时,能够获得滚滚而来的财源;即使是遇上风险,在逆境来临时,也能够把握不易的机会。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会匆匆结束这次施行,自认失败;而假如能够挺住,就该明白,我们就是要在这些逆境中展示自己、获得成功。
大多数成功的人就是在风险来临的时候,敢于迎难而上,所以,成功了;而那些平庸之人就是在每一次机会来临之时,不敢冒险,终至平庸的。
凡是敢于冒险的人,他的人生一定光辉灿烂。
只有在逆境、在危机中展现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领导力。马云的话也是对他资深领导力的诠释,这一点,我们从马云的创作历程中可以看得出来。事实上,对于创业者来说,不仅自身要在危机和逆境中能独当一面,还要尽可能多的拥有这样的人才。在阿里巴巴,马云就大胆培训员工的能力,让其充当“封疆大吏”。马云心里很清楚:只有当下面的人超越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领导。
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在厄运到来之时,绝对不能干坐着等“驱逐令”,更不可能让自己毫无准备以致措手不及。如果说这样事关生存的大技巧能够形成的话,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很多创业者就是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之机才有后来的成就。
无论做什么事情,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两种,那就是成功与失败。当失败的可能性大于成功,却偏要去做,那么就成了冒险。但是,许多事很难分清成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是否可以定义为冒险也很难说。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每一次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平庸的人不敢冒险。可是如果有人敢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则会在商战中赚大钱。石油大亨哈默的成功,就能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
哈默是一个因为敢于冒险而取得巨大成功的富翁。哈默在利比亚的一次冒险成功也同样让世人惊叹。那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高。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石油,在这里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但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了几百万收效不大之后,正准备撤退的时候,才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了油。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西方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时,正值利比亚政府要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假如说是开采不到石油的话,就要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已经打出若干眼“干井”的土地,但是也有很多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
参加投标的有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但是有很多参加投标的公司是“空架子”,他们是希望拿到租借地以后再转租给别的公司。还有一些财力不够雄厚的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公司,不过,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经营石油工业经验。利比亚政府允许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参加投标,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遭受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控制,其次再去考虑资金有限等问题。
哈默虽然充满信心,但前程未卜,尽管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
一方面他在这一方面经验不够丰富,而且与这些石油巨头们相比,这一次竞争实力悬殊太大,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但是哈默还是决定要冒一次险。
哈默的董事们都坐飞机赶来了,他们各自在4块租借地投了标。他们的投标方式非同寻常,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正文中,哈默加上了一条:他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一部分钱供利比亚发展农业。除此以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还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找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终于,哈默得到了其中的两块租借地,并且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而放弃的。这让那些对手们吃惊不小。
没过多久,这两块租借地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他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井,光是打井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除此之外还有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的不可告人的贿赂金。因此,董事会里有许多人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依然固执地相信自己的意见。在和股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几周里,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接着另外8口井也出油了。这一下公司人可乐坏了,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10万桶,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但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十分方便。同时,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利用最先进的探测法,钻出了一口日产7.3万桶自动喷油的油井,这口井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
就在这个时候,哈默又投资1.5亿美元修建了一条每天的输油量达到100万桶的输油管道。然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仅有4800万美元,这些足以见识到哈默的胆识与魄力。从此以后,哈默大胆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到利比亚实行“国有化”时,他已羽翼丰满。就在这个时候,西方石油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第八个姊妹了。皆是因为哈默过人的胆识与魄力才使得他获得那么大的成功,哈默真不愧为一个大冒险家。
风险越大,收益的绝对值越大,商家的法则就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
创业者大多要具有乐观的风险意识,他们是天生的冒险家,他们在危险中自由地畅行,抓住机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就世界第一商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身临逆境,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会赢得人生辉煌。而且,那种面临风险、审慎前进的人生体验可以练就过人的胆识,这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冒险才是人生最大的保险!
不要走进直觉的误区
我们不能企求于灵感。灵感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
——马云
感性和理性都是人的性格的体现,有的人感性思维多一点,所以在做事上常常愿意意气用事,而有的人理性思维多一点,在做事上却显得有些畏首畏尾。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感性和理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应该同时具备。创业者的感性形成了领导魅力,理性则造就了规范和秩序。那么,创业者如何能把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运用得当呢?这对于刚刚走上创业道路的年轻人来说,因为这是一个很难拿捏的尺度,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马云无疑是最具人格魅力的感性派企业代表,但事实上他在决策时,并不是完全凭感性直觉,而往往有其理性的一面。就拿他辞职创业这个决定来说,在周围人看来,这是个极其冲动的决定,可是从马云后来的解释中,我们还是能明确地看出其理性的一面,马云是这样说的:“当时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想到实践中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的时间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学校教书,再把全面的东西传授给我的学生。”
马云在“七剑下天山”中的第一剑就是:杀手直觉,长远布局。
1998年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泡沫翻飞,从业者对未来众说纷纭没有统一共识,马云却凭借商人的敏锐直觉捕捉到了电子商务的成长空间,独具开创性地创造了阿里巴巴交易模式。这种商业的嗅觉,被今日资本的徐新赞誉为“杀手直觉”。今天,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三驾马车之一且未来发展前景被社会各界看好时,你不能不回过头去佩服马云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当阿里巴巴做得较为成功的时候,跟随马云多年的老部下浮躁了,想尽快让阿里巴巴上市,让期权套现。大家都被诱惑迷住双眼时,却忘记了身后的危险。身为领导者,当时的马云却在担心阿里巴巴背后的巨大战略缺失,一心想做淘宝网来弥补市场空缺。最终他力排众议,诞生了淘宝。今日来看当时的决定,B2B与C2C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很难想象当年要是没有淘宝在市场上异军突起,阿里今日还会不会与其他竞争对手在国内苦苦掐架,根本无暇顾及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市场巨变。应当讲,当初这种长远布局的能力确实体现出马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人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