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全文阅读 > 第12章 经营模式——做自己的特色(6)

第12章 经营模式——做自己的特色(6)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但此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半数以上产品出口的比亚迪公司遇到了困难。此时,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通过其所有的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王投资1660万元,使比亚迪公司注册资金从450万元扩大到3000万元。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场,1998年~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日本厂商后院起火。1999年~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目前,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目前,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

  由此可见,王传福如果一直稳坐比格公司总经理也会衣食无忧的。但是他看到商机,有敢于竞争的勇气,有先发制人的魄力,有抢得先机的能力,所以才会有今天的成就。

  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先发制人,就要“先谋”,先拿主意,其次是“先下手”。一旦抓住商机,绝对是“先机”,便绝不轻易放手,一直抓到做透做活、赚足赚够为止。有句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激烈的商场竞争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惨烈的竞争中,对对手的一丝一毫的仁慈,一点一滴的麻痹大意,就意味着对自己的严重伤害。所以每一个商场人士都一定要练就一副铁石心肠,在与对手争锋时,一定要想尽办法率先出击,先发制人,把对手坚决摧毁,为自己夺取绝对的优势地位。

  及时准确的信息,会成为你百米赛跑上的助力器,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知己知彼是竞争中的磨刀石

  我们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而他们不知道我们想做什么。

  ——马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何谓“彼”?何谓“己”呢?从商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己”,主要是指经营者自身所属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是全方位的,它涵盖了经营管理者自身的每一环节。所谓“彼”,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外在条件都属于“彼”的范畴。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彼”又可以特指经营管理的对象——即已有的客户和目标消费者。在商场上,创业者不但要让自己了解对方,也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这样,做起生意来就可以减少许多猜忌和不信任,有利于交易的效率。

  马云之所以能率领淘宝网击败行业老大eBay,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对对手的了解,就像他所说的:“我们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而他们不知道我们想做什么。”

  早在这场“战争”开始以前,马云就长时间关注着eBay的一举一动,“eBay公司所有的高层资料我们都会详细分析,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打法,他们擅长的各种管理手段和应招特点,我们都会仔细研究。”马云说,“因为eBay是上市公司而阿里巴巴不是,惠特曼对淘宝的了解尚不及他对eBay的了解。”在与eBay的竞争中,马云不仅做到了知彼,也做到了知己,他正视eBay的强大,也清醒地认识到淘宝的优势所在,对此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淘宝则是长江里的鳄鱼,鳄鱼在大海里与鲨鱼搏斗,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要把鲨鱼引到长江里来。”“和海里的鲨鱼打,进了大海我们一定会死,但是在长江里打我们不一定会输。”

  正是基于知己知彼,马云才能在淘宝与eBay的竞争中游刃有余地指挥操控,并自信满满地将其击败。事实上,不止是马云,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只有洞悉对方的真实意图,体察到对方的强势弱势,才能真正地掌握主动权;同样,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如指掌,方可扬长避短地发挥自己的最佳优势和状态。

  在以利益为中心的商业活动中,经商实质上是一系列的博弈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双方都彼此了解,且都清楚可能出现的结果,这样的博弈才可能是稳定均衡的,也可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或亏损的最小化。相反,如果在商场上处于尔虞我诈,根本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图,或者对方也不清楚自己的意图,那么买卖只能做一次。因为前一次的博弈变成了后一次博弈的背景了。

  现实中,中外众多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和众多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是极为善于运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谋略的典范。美国《华尔街日报》有一章文章这样写道:

  没有别人比妈妈更了解你,可是,她知道你有几条短裤吗?

  然而,乔基国际调查公司知道!

  妈妈知道你往水杯里放了多少块冰块吗?

  可是,可口可乐公司却知道!

  你看,为了在经营管理上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国外的某些公司对消费者有关情况的了解,竟然超过了母亲对儿女的了解。而且,有的甚至是连消费者本人都不知道或者从来没有了解过的东西或事情,他们却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毫厘不差!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发现,人们在每杯水中平均放3.2块冰块,每人平均每年看到该公司的69条广告。

  又例如,麦当劳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准确地知道,在某个国家,每人每年平均吃掉156个汉堡包,95个热狗。

  而汉宝公司更是妙绝,它曾经秘密地调查过,消费者在使用卫生纸时是叠起来用还是折起来用,连各自的比例是多少都有记录。

  在美国,有73%的企业都有非常正规的市场调研部门,专门负责对产品的调查、预测和咨询工作,并且在每一个产品进入新市场时都进行专门的市场调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受用情况。

  很显然,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是“知己知彼”的重要手段,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假如不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决策者又怎么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呢?又怎么能正确无误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不管做什么事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指导思想都很重要。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十分明白,但是,在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真正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的人又有几个呢?

  我国曾经在南非举办“中国贸易展览会”,这次展览会参展单位虽然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而且号称已经有了100%的把握,但是,竟然还是出现了令人贻笑大方的“知己”而不“知彼”的笑话。

  广州某家用电器公司想当然地认为南非既然是非洲国家,一定会很热的,所以只带去了冷风空调器,哪知道到了南非后,才发现天气也很冷!后悔没有带冷热两用空调器来。

  还有的企业更加离谱,带去的参展产品竟然是甘蔗大砍刀,而南非根本就不种植甘蔗!类似这样可笑的“知己”不“知彼”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前不久,一位衣冠楚楚的外国人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北京市海淀区一家普通居民的大门。在主人的热情引导下,客人进屋后不仅仔细地观察了这套居室的布局和厨房、卫生间的结构,而且认真仔细地了解家中各种家电的品牌、功能,还向主人询问了有关购买和使用这些家电具体的情况。看来,这位客人对所有家电都十分感兴趣。主人十分惊讶,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客人竟然是以色列一个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总裁!跨国公司的执行总裁竟然亲自深入普通老百姓家搞市场调查,在我们的许多人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成功的商人却把这看作是一种必须的工作程序。由此可见他们对“知彼”的重视程度。

  “知己知彼”历来被视为经营决策的前提,同外国人相比,我们的决策者在这一方面做得究竟怎样呢?应当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对国内外的市场行情是否了解得很仔细、很深入?对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消费心理是否了解得很透彻?对竞争对手的各种情况是否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对目前的潜在市场是否具有准确的预测和估计?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反思一下。

  那么,怎样才能走好这第一步呢?

  首先得“认识你自己”,即认清自己的优势有哪些,劣势是什么。优劣势是在竞争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而只有在竞争的具体过程中才能认识。

  认识了自己就是对竞争成果的逼近。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自幼一直认为自己有造型艺术的才能,并潜心追求这一目标,直到14岁时,他才感到自己当初的判断是错误的。后来,他在谈到怎样认识自己时说,假如你真正有某一方面的才能,你就会对它有天生的特殊的敏感,不要多少指导,就有一种动力或自然倾向。歌德的话值得借鉴。在“认识自己”之后,歌德成为闻名遐迩的伟大诗人。值得注意的是,“知己”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竞争过程中不断反馈,不断调节才能达到。

  其次,仅仅“知己”还不够,还要“知彼”。要做到“知彼”,首先得弄清“彼”的外延。如果对谁是竞争对手不甚了解或了解不全面,就很难设想制定出有效的竞争策略来。

  说到竞争对手,有的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往往只看到同自己面对面直接进行着交锋和角逐的竞争者。事实上,竞争对手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明显的对手也可称为显对手。这类对手在自己面前已经暴露无遗,一般不难防范。如篮球场上的比赛,对参赛的双方来讲,对方是明显的对手。

  另一类是潜在的或暗藏的对手,这类对手往往难于被人察觉或容易被忽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潜在的对手是最危险的“敌人”。此种对手在竞争中采取的策略一般是,一曰坐山观虎斗,待两败俱伤,自己从中渔利;二曰养精蓄锐,一旦时机成熟就突然出击,使对手防不胜防,措手不及。

  因此,竞争者知“彼”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弄清潜在对手,做好防备,随时准备对潜在对手的突然袭击进行反击。做到“知己知彼”之后,竞争者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对手制定相应的对付措施,以己之长克人之短。

  总之,“知己知彼”是夺取竞争胜利的基本前提,也是制定有效竞争策略的基本依据,有了这个前提和依据之后,竞争者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采取进攻和防守两种基本策略,为获得竞争的胜利创造条件。

  愚者只看到“己”的优点,却很少看到“彼”的长处;智者却能二者兼收。

  第九课对市场要敏感,抓住机遇求发展

  创业关键词:机遇敏感

  在市场中寻求机遇

  成功者至少需要兼备两种品质:一是执着大胆的性格,二是对市场准确敏锐的嗅觉。

  ——马云

  机遇对商人来说无比重要,把握住了机遇,也就把握住了财富。有些人常常感叹自己时运不佳,总是抓不住机会,更多的人则在空空的等待中虚耗生命。而犹太人常说:“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里飞出去。”显然,时刻准备注意观察,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机会,只要我们事先做好准备,就可能把机会变成我们的机遇,只要我们勇敢地伸出我们的手,永远都会有伟大的事业等待着我们去开创。

  马云创业伊始,认准互联网热潮是创业的最好机遇,尽管他当时对电脑是一窍不通,家人朋友都争相反对,可他力排众议,牢牢地将这个机遇抓在了自己手中,这才有了今日的阿里巴巴和今日的马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商战中,精明的经营者总感觉到,机遇总是那么来去匆匆,一闪即逝。

  如果抓不住或抓不准,那就可能造成一生的遗憾。

  马云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了。其实还有很多的成功商人也紧紧地抓住了机遇,就像下面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样。

  1993年的1月,是世界着名的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和日本索尼公司人员会晤的时间。连续讨论了几天最新研发的显示屏、光盘以及CD-ROM等多媒体技术之后,戴尔已经疲惫不堪了。在又一个让人焦头烂额的讨论会结束之后,就快撑不下去的戴尔拖着沉重的身体预备回酒店好好休息一下。这时,一位年轻的日本男子忽然挡住了戴尔的去路:“戴尔先生,请稍等一下,我是能源系统部门的人,我想跟你谈一谈。请您晚走一会儿好吗?”

  “能源系统?”戴尔重复着这几个字,想起了以前某人向他出售发电厂的事情。因为极度疲倦而有些恼怒的他险些一口回绝对方,但当看到日本男子那恳切的眼神时,他又微微地点了点头。

  对方欣喜地拿出很厚的一沓图纸和表格,一张一张地翻开给他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种刚研发成功的“锂电池”的功能。日本男子解释了好大一会儿,大脑已经处于混沌状态的戴尔才明白了他的目的——原来他是想推销这种“锂电池”给戴尔公司,供笔记本电脑使用。

  戴尔以前曾经听人说起过,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最大的期望就是拥有电力寿命比较长的电池,而根据索尼工程师的功能测试表,锂电池有超过4个小时的供电潜力。顿时,他感觉到,这是一次良好的机会,于是他非常认真地与对方交谈起来。

  后来,锂电池果然成了一种具有突破性的科技产品,而装有锂电池的戴尔笔记本电脑,也因为满足了市场要求而销量大增。相关数字显示:1995年的第一季度,笔记本销售额占戴尔公司总收入的2%,而到了第四季度,比例已经上涨至14%。这给戴尔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所以,机遇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能否有把握机会的能力而已。商场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商战就是不动刀枪的战争。话俗而理不俗,严格地说,这两句话所包含的内在道理却并不过时。那么如何很好地把握住机会呢?

  经商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把商品推销出手,加速资金周转,多赚钱。

  如果商品长期压在手中,资金则会减少生息,企业的正常运转就会有困难。

  年轻人因为一直想抓住机遇,却一次一次让机遇在眼前溜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意人是绝不会这样愚蠢的,他们把争取时间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法宝。利润率是与资金周转成正比的,周转快则利润高,加快一天周转,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的资金利息。快购快销具有推动资金增值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