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全文阅读 > 第4章 反常行为的心理分析

第4章 反常行为的心理分析


  人到底有多少个面

  生活中,我们在思考和做事时,都有一定的“常规”,比如,甜蜜的爱情更容易走入婚姻、睡觉时当然应该关灯、吃饱了就不会再吃、夫妻就应该睡一起……那么,为什么一些人会做出违背常理的行为呢?其实,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心理原因,从心理角度分析这些行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性的各个方面,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

  好学生为什么会成“偷衣贼”

  25岁的玲玲和家乡的几个姐妹一直在北京打工。最近,姐妹们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她们晾在阳台的内衣总是无故“走失”。出了几次这样的事后,大家决定要抓住这个变态小偷。经过几天的“蹲守”,她们终于抓住了这个“偷内衣贼”,但令她们感到吃惊的是,这个小偷居然是一名高中生。

  她们将这名男生交给了警察,在警局,他交代了自己的“犯案经过”,原来,他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一直都有规有矩地生活。有一次,他在网吧上网的时候,看到那些只穿内衣的女人觉得很好奇,然后,他就开始在一些网站上浏览黄色信息,再后来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逛街的时候,他开始喜欢买女人的内衣用来观赏,最后为了避开商店里的那些指指点点,他就只能用偷来满足自己对女性内衣的喜好和搜集,而这也使他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的确,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物品,有些人喜欢新潮的衣服,有些人喜欢美食。单就衣物来说,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也不一样,有些人喜欢流行时尚的,有些人喜欢甜美可爱的……但不管怎么样,无论我们喜欢什么,都不能对他人的物品据为己有。如果这种占有的欲望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恐怕就会出现和本故事类似的情况。

  这名高中生偏爱女生的内衣并采取偷窃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为“恋物癖”。

  所谓恋物癖,指的是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如乳罩、内裤等,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以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可获得性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对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爱好不属恋物癖。恋物癖通常开始于青春期,多见于男性,由于这种行为会引发患者不惜用非法手段(如偷窃、抢劫等)去获取异性的物品(如异性内衣、丝袜、手帕等)。恋物癖的对象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主要指通过接触异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装、饰品来唤起性的兴奋,获得性的满足。广义的恋物癖所恋的对象不仅包括异性穿戴的那些无生命的物品,而且还包括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通过接触身体的某一部位获得性满足,恋物癖者以男性为多。他们对异性本身或异性的性器官没有兴趣,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乳罩、头巾、衣服或异性的头发、手、足、臀部等部位来取代正常的性活动以激起性兴奋,获得性满足,他们常常通过对这些物品抚摸、玩弄、吸吮、啮咬等方式激起性兴奋,同时伴以手淫来获得性满足。

  案例中高中生之所以会对胸罩感兴趣,甚至去偷女性的胸罩,是因为这个男孩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性有着极大的兴趣,而又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排解,压抑后便出现了这样的行为。恋物癖往往会影响正常性爱的质量,甚至对正常性爱不感兴趣,同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认知,所以需要治疗。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性心理障碍。年龄越小,纠正的难度越小。

  对此,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接受及时正确的性教育

  接受正确的性教育,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

  2.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作为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看见夫妻亲密的行为和性生活,在男孩三岁后,不要和他们同床睡觉,不要在男孩面前穿着内衣,不要玩弄男孩的性器官。

  3.培养良好的性格

  努力学子和工作,多参加集体活动,这有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

  4.减轻压力

  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但如果压力过大,不进行排解的话,就会引发一些情绪问题。因此,无论你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有多大,你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排解压力的方法。

  为什么有些男人婚后还和母亲睡

  阿壮今年29岁,月薪上万元,今年又刚结婚,妻子美丽动人,在北京有一套一百平方米的住房,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很幸福。但是,别人永远也不知道阿壮的痛苦。他的内心一直很不安,因为他发现,尽管自己新婚,但他却不喜欢与妻子同床而眠。相反,只有回母亲所在的老房子,晚上与母亲一起进入梦乡的时刻才是最幸福的。

  刚开始,妻子单纯地认为,这是阿壮孝顺母亲、母亲关系好的表现,但一个星期七天的时间,阿壮有五天会在母亲那里睡,这让妻子很生气,久而久之,妻子离开了他,而这并没有让阿壮感到沮丧,他反而认为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母亲了。

  后来,阿壮找到了心理医生。他说,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工作很忙,自己由母亲一手带大,晚上也是和母亲一起睡觉。现在即使长大了,却还是希望和母亲一起生活,也只有枕着母亲的胳膊睡觉才会安心。

  这里,阿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其实,这涉及心理学上的一个现象: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就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缘自古希腊,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

  古老的希腊传奇里,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想让他饿死。但是有个流浪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主和后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以后,他创下许多英雄事迹,从而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不久,有场可怕的瘟疫降临底比斯,然后他才知道自己曾经杀死自己的父亲——那是很久以前死在他手下的一个旅行者。他也发现原来与他共事王位的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预言实现了。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这是俄狄浦斯王故事的大略。弗洛伊德认为它是各种心理症的基本故事,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通俗地说,它指的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很难断乳。

  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这种感觉。他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安全度过俄狄浦斯期,一直固结在那里,长大后这种乱伦的情结还保持着,而且成为自己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这种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过于依赖母亲,或者是过于仰赖别人力量的心理,男性需要做一些预防。

  首先,开放自己的内心,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任何一个男性,如果能肯定自己,他的心理和生理就能得到成长,就能摆脱依赖。

  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爱情。

  最后,建立理性的生活态度。

  你只有发觉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不断的磨炼中砥砺自己的人格,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男子汉。

  恐怖片的魔力究竟在哪里

  宁宁是个文弱的女孩,最近,她被一家杂志社录用,在填写个资料时,秘书小姐看到她在爱好一栏写了“看恐怖片”时吓了一跳,一个这么柔弱的女孩怎么会有这么特殊的爱好呢?

  宁宁告诉秘书,从上学时,她就有这个爱好了,尤其是在考试前,她都会看着恐怖片入睡,而她看过的最震撼的恐怖片还是《午夜凶铃》——它曾以总收益3100万港币成为1999年中国香港最高票房电影。

  其实,不仅是宁宁,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人对恐怖片都有种难以抵抗的情结——它既让人望而却步又让人欲罢不能。可能你在看恐怖片的时候有这样的行为:抱着枕头或者其他东西,看到惊险或者血腥的场面时,你会惊叫、害怕,但同时你的眼睛还是会盯着电视屏幕。

  那么,为什么恐怖片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因为人们在看恐怖片的时候,内心的情绪是压抑的、紧张的,而在观看完之后,心情就会突然放松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会让人产生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无论该片有多么血腥和暴力,无论结局怎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快与压抑的情绪都会得到宣泄。

  也就是说,恐怖片的魔力就在于它是帮助人们减压。也许这正如人们说的“看恐怖电影最快乐的时刻,也就是最恐惧的时刻。”

  那么,从心理学上说,恐怖片是通过怎样的心理暗示让观众感到心惊胆战的呢?

  因为恐怖片中常常会出现黑暗、孤独、巨大的噪音等一些场景,而这些场景就是让我们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现在来假设一下,你被关进一个没有门窗的房间,里面漆黑一片,你会害怕吗?当然会!一个再坚强的人在黑暗之中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因为处于黑暗之中,我们就失去了对自己和外界的掌控,我们会产生死亡的忧虑。

  另外,孤独也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当处于孤独之中时,我们会逐渐质疑自己生存的意义。同样,一些比较特别的生存环境如火山、冰川、高楼、沙漠、丛林和腐烂的事物如尸体等,更会让我们产生惧怕感。

  再者,巨大的噪音也会刺激到我们的听觉系统,让我们产生恐惧,这就是为什么恐怖片中的音效总是与一般影片不同之处。

  另外,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也会对那些不常见的物体如蛇、血液、呕吐物等产生排斥。

  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场景在生活中都是不常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当我们找到了恐怖片的魔力之后,我们会产生另外一个疑问,遇到恐惧的问题,我们怎么做呢?

  的确,遇到问题,我们也会产生一些害怕的心理,但如果我们任其发展,那么,它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就得不偿失了。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恐惧而对力所能及的事情望而却步。

  因此,面对恐惧,请拿出看恐怖片的精神吧,具体来说,你需要做到:

  首先,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通过自己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有的人,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多习惯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较。结果,越比较越觉得自己不如人,越比较越泄气。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

  诚然,我们不能高估自己,但我们也不必要妄自菲薄,当我们面对自认为无法完成的事情时,我们的能力可能暂时不够,但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

  而在潜力上,我们更要学会培养自己和挖掘自己。即使你遇到的是你从未涉猎的领域,也请不要泄气,要尝试着去适应,连看都没看过的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要求自己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呢?

  其次,告诉自己“我能行”。

  一个人的“认为”,就是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说自己不行的人,爱给自己说丧气话,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总是为自己寻找退却的借口,这些话正是自己打败自己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说自己行的人,在积极心态的支配下,不论遇上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为什么有些人不敢关灯睡觉

  奇奇18岁了,刚上大学的他和同学相处融洽,但就是有一点,他晚上睡觉不敢关灯,到了熄灯时间,他只好自己打开手电筒。就这样,他打扰了室友们的休息,以致他不得不回家住。父亲意识到儿子的睡眠障碍需要调整,于是,他强制儿子晚上去地下室,谁知道,奇奇竟然昏倒在地下室。

  后来,父亲不得不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在医生的鼓励下,奇奇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原来,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和邻居家小朋友一起玩,对方给他讲了一个鬼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巨人专门吃十岁以下的小孩子的心,还会喝他们的血,挖他们的眼。听完故事后他满怀恐惧蹒跚回家。

  过了几天,他和几个小伙伴从游戏厅回来后各自回家,在经过一条没有灯的巷子时,他发现一直有个巨大的身影跟着自己,他吓出一身冷汗,还没走出巷子,就已经晕倒了。醒来时,他已经在家了,他问父亲:“我的心还在不在?”当时,他的父亲没有留意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问,只觉得好笑。

  再后来,他听说某家住宅的地下室,一对男女做了丑事,被人发现,结果女的羞愤自杀。不道德的行为和罪恶的感觉以及黑暗、地下室连在一起,使他产生了对黑暗的恐惧。

  故事中的奇奇之所以不敢关灯睡觉,其实是因为他患了开灯睡眠癖。开灯睡眠癖是指在夜晚睡觉时必须开灯,且在睡眠状态下也不能熄灯,造成对灯光依赖的一种不良心理嗜好。

  开灯睡眠癖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惧。这种对黑暗的恐惧大半是从幼年期开始的。因为在此期间,儿童们最爱听有关鬼、神的故事。而通常来说,这类故事的背景、内容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晚间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以显示神秘性。

  久而久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便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那就是妖魔鬼怪都是出现在黑暗中的,就形成了对灯光的依赖,导致不敢关灯睡觉。这是开灯睡眠癖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在黑夜做了一个噩梦,这些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那么,对开灯睡眠癖该怎么矫治呢?

  1.可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对患者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从而让他认识到世界上是不存在所谓的妖魔鬼怪的,所谓的妖魔鬼怪不过是神话而已。

  以上例中的故事来说,其实可以告诉他,他在黑暗的巷子里遇到的巨大的身影并不是鬼怪,而是人的影子得到了放大的结果。另外,我们可以帮助他重新上演当天晚上的情景,从而帮助他从潜意识里逐步消除恐惧。

  2.系统脱敏疗法根据患者对黑暗的恐惧程度,建立一个恐怖等级表,然后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不断强化,直到能关灯睡眠为止。

  例如,对上例患者,先由数人一起关灯谈话,到数人一起关灯静坐,再到二人一起关灯睡觉、再到一人关灯静坐……最后一人关灯睡觉。

  为什么一些人越贵的东西越喜欢

  有一次,一位销售经理给一个抱怨产品不好卖的销售员谈话。其间销售经理来到外面,捡了一块很普通的石头,对销售员说:“你告诉我这块石头的价钱是多少?”

  销售员看了看说:“顶多几毛钱。”

  销售经理笑了笑说:“我可以让它卖到5万元。”

  销售员惊讶地问:“怎么可能呢?”

  销售经理说:“如果你按着我教你的方法去卖,一定能够卖得到。”

  第二天,销售员拿着那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来到了菜市场,把石头摆在当地,一开始,没人关注,过了一会儿,人们觉得好奇慢慢地围了过来。按照经理的嘱咐,销售员只告诉他们,这块石头要卖50元钱。令销售员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下午准备收摊的时候,竟然真有人出50元买那块石头。当然经理叮嘱过,不能卖。

  第三天,销售员把这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要价500元,最后竟然也有人出价要买。最后,销售员还是没卖。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销售员把这块石头拿到了珠宝市场,刚一打开就被蜂拥而至的人给包围了。因为连续两天,大家伙都觉得这是一块稀世珍宝,竟然真有人出价5万元想要买销售员手里的这块石头。

  销售员卖掉石头后来找经理。经理说:“其实商品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上好价钱,关键看你怎么去卖,敢不敢高价去卖。”

  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石头能卖到5万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这就是著名的凡勃伦效应。

  其实这种效应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

  这种消费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由于某些商品对别人具有炫耀性的效果,如购买高级轿车显示地位的高贵,收集名画显示雅致的爱好等,这类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愿意购买,因为只有商品高价,才能显示出购买者的富有和地位。这种消费随着社会发展有增长的趋势。

  由于消费者想要通过使用价格高昂、优质的产品来引人注目,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因而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炫耀性消费”。所谓“炫耀”是就人际关系而言的,也就是对别人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当然,人的炫耀不一样,有人炫耀权势,有人炫耀地位,有人炫耀才学,有人炫耀金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的购买,凡勃伦效应就会出现。

  了解了凡勃伦效应后,我们若想做个理性的消费者,就需要做到:

  第一,不要盲目追求品牌,也不要总认为“便宜没好货”。

  第二,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盲目地认为贵的就是好的。

  做到以上两点,你才不会成为被商家宰的“冤大头”。

  他们的爱情那么浪漫,为什么还分手了

  小燕和阿飞是大学同学,他们同时就读于艺术系。小燕的家庭环境比较好,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而阿飞则来自于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但这并没有让他觉得自己不如人,相反,他用自信和细心打动了小燕。

  阿飞很善于制造浪漫,在读大二的一个晚上,他用一个多星期的生活费买了漂亮的玫瑰花和蜡烛,在小燕的宿舍楼底下摆成了“ILOVEYOU”,然后深情地对楼上的小燕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接着就是一番表白,这样的爱情攻势小燕哪里能抵挡得住,当天晚上,小燕就答应了阿飞的约会。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他们毕业了。他们在上海租起了房子,他们需要为柴米油盐担忧,阿飞再也没有精力去制造浪漫了,而小燕则还是和以前一样疯,还是希望阿飞能经常给自己制造浪漫,她开始抱怨阿飞不爱她了,阿飞也只是淡淡地回答:“你多想了。”后来,小燕喜欢上了上海的夜生活,她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再后来,她开始夜不归宿。阿飞明白,即使自己再爱小燕,他们也回不到从前了。

  毕业后半年,小燕离开阿飞去了北京,而阿飞则留在了上海,过着他平淡的生活。

  其实,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爱情是浪漫的,正如故事中的阿飞和小燕一样,在没有现实生活的压力下,他们的浪漫爱情看来那么甜蜜,但任何爱情如果经不住柴米油盐的考验,总会夭折。因此,我们常常听人们说“越是浪漫的爱情,越是死得快。”

  在恋爱中,浪漫确实能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爱,但浪漫是需要代价的,首先需要我们考虑的就是现实的因素,制造浪漫一定要以现实生活为前提,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又何来浪漫?有句名言说“浪漫就是慢慢地浪费”,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浪漫爱情的背后,都隐藏着高昂的经济成本。故事中的小燕想要的浪漫其实已经让阿飞无力承担了,这也是导致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偶尔制造一下浪漫,可以调节爱情与婚姻生活,让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让你的爱人更爱你,但如果你不考虑双方的生活情况,希望每天的生活中都充满惊喜,那么,你就太贪心了。

  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浪漫就是要和高贵的服装、精美的食品以及重金打造的约会氛围相关联,而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浪漫是一种情感,而不是一种硬性规定,当你能赋予它属于自己的含义时,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浪漫。比如,对于一对婚龄很长的夫妇来说,偶尔的一封情书就是浪漫,餐桌上互相夹菜也是浪漫,甚至相拥而睡时的一句晚安都是一种浪漫。

  因此,我们可以说,刻意追求浪漫的爱情是不能长久的,任何爱情,只有经得起平淡的流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最终修成正果,愈久弥香。

  吃东西也会上瘾吗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吃饭,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是铁,饭是钢”。然而,如果我们不加节制地饮食,那么,就有可能危及我们的身心健康。的确,就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似乎无法控制自己而暴饮暴食,感觉自己好像无法停止吃的动作似的,总要吃到自己受不了了为止,其实,这些人之所以会有对吃东西上瘾的表现,是因为他们患了暴食症。

  欣欣今年20岁,刚上大三,中学阶段的欣欣曾经被全班同学公认班花,但如今的欣欣却成了人家背后笑话的“小胖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上大一那年,欣欣喜欢上了班上的才子天鸿,他总是在欣欣面前高谈阔论,让欣欣崇拜不已,很快两人坠入了情网。

  然而,就在大一暑假结束后,欣欣发现,天鸿居然和隔壁班的美女晴晴好了,这让欣欣很痛苦。她发现,无论是身材还是面貌,晴晴都比自己好很多,于是欣欣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减肥,只要自己能更瘦一点,一定能重新赢回天鸿的心。

  可是,每天只是吃一点蔬菜和水果实在太难熬了。不久,欣欣发现了一种既可以吃到美食又不会长胖的方法——吃完后扣喉,那么,吃下去的东西就不会到食道消化,刚开始虽然有点难受,但她很快就习惯了这种饮食方法。但是令欣欣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有吃不胖的心理,她吃的越来越多,每天她都会买各种零食放在身边,她的嘴根本无法停止。

  现在,欣欣也由以前的一百斤变成了一百六十斤,她每次扣喉都很痛苦,有时候还会导致胃出血,但欣欣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故事中的欣欣之所以会无法控制饮食,就是因为她患了暴食症,这种饮食障碍多半会发生在二十多岁的爱美的女孩身上。

  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到腹胀难受才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

  那么,暴食症如何治疗呢?

  治疗暴食症不像治疗感冒一样吃个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它像戒酒一样,需要持续地努力与警觉。

  第一,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之观念;

  第二,要求患者填饮食日志包括进食内容、地点及情境,以了解饮食形态和暴食情形;第三,养成三正餐定时定量之习惯;第四,准备低热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热量食物;第五,避免患者独自进食且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最后可利用其他方法转移非进食时间想吃东西的欲望,如运动、聊天等。当然,如果暴食症不是很严重,可以试着自我调整,如多调整自己的不快情绪,多放松自己的心理压力,这对暴食症的调整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专家的一些建议:

  (1)作为家人、朋友,应该对患者给予关爱,给予理解与帮助。当得到家人、朋友的鼓励支持时,精神力量会很强大。

  (2)找些支持你的朋友一起活动,他们能帮助你消磨时间。

  (3)从心里必须明白,暴食症和减肥,必须明白先后顺序,先解决暴食再谈减肥。

  (4)特别是在新的环境下,人对食物的欲望会小点,有条件的可以试试更换一个环境。

  (5)减肥,治疗都需要一个目标,那是精神的寄托。指定一个目标很有必要。比如今天表现很棒,给自己增加一面小红旗、一朵小红花,并刺激自己继续努力下去。

  (6)打分法吃到八分饱,正是那种食欲最旺盛的时候被满足的感觉,快感打。

  10分;你吃到十分饱时,就基本没有什么欲望了,快感只有8分;你吃了12分饱时,有点腻了,快感打2分;你吃了15分饱时,真腻,快感打0分;你吃到20分饱时,基本只有痛苦和变态的心理,快感打-10分了。

  (7)如果确实忍不了,那只好选择一些低糖低油的或者是无糖型的食物。

  “鬼压床”真的是灵异事件吗

  这天早上,小樱心有余悸地走进办公室,对同事们说:“不得了了,我快死了。”

  “瞎说什么,你不是好好地站在这儿吗?”

  “我觉得自己好像得了怪病,昨天晚上,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好像醒了,但却不能动弹,我想叫醒旁边睡着的老公,但我却开不了口,我告诉自己,一定要醒过来,醒不过来就要死了,直到今天早上,我才被老公喊醒,我的手脚也能活动。我打算今天去医院看看,哎,吓死我了。”小樱很激动地说。

  这时,办公室的李大姐告诉小樱:“这是鬼压床,我以前也有过,去庙里烧点香吧,也许你沾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和小樱一样经历过“鬼压床”,这种现象给很多人带来了心理恐惧。那么,到底什么是“鬼压床”呢?“鬼压床”到底是灵异事件还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呢?

  鬼压床,指睡觉的时候突然有了知觉但是身体不能动,事实上是罹患了睡眠障碍的疾病。“鬼压床”的现象,在睡眠神经医学上是属于一种睡眠瘫痪的症状,患者在睡眠当时,呈现半醒半睡的情境,脑波是清醒的波幅,有些人还会伴有影像的幻觉,但全身肌肉张力降至最低。

  “鬼压床”在午休和晚间睡眠时都可能发生。其实,这种情形跟鬼怪根本无关,在医学上有一个正规的学名叫睡眠瘫痪症。

  睡眠瘫痪症通常发生在刚入睡或是将醒未醒时,患者觉得自己已醒过来,可以听见周遭的声音及看到周遭的影像,但是身体却动弹不得,也发不出声音来,有时还会伴有幻觉。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会觉得恐慌,所幸多半在几分钟内会慢慢地或突然地恢复肢体的动作。发作当时的恐慌感觉,使很多人在醒来之后会觉得害怕,认为是被什么不明物体压制所造成,所以才会有“鬼压床”的说法。

  科学家已经确定此种症状与生活压力有关,多发于年轻人。此类人群通常生活压力过大,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有熬夜,失眠以及焦虑等现象,这些都可能是造成睡眠瘫痪症的原因。

  此外,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常发生“鬼压床”的状况。这是一种病因不清的综合征,其特点是伴有异常的睡眠倾向,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睡眠不安和病理性REM睡眠。这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警醒程度减退和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大多数患者伴有一种或数种其他症状,包括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性幻觉,故又称为发作性睡眠四联症。

  如果你出现了睡眠瘫痪的症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快速恢复你的肌肉张力:

  首先快速转动你的眼球,让眼球做圆周运动,让它们上下左右地运动。然后,眨眼,收缩你嘴周围的肌肉,移动你的下颚和舌头,当肌肉张力开始出现时,移动你的脖子、肩、手、手指、腿、脚踝和脚趾,最后坐起来动动所有的肌肉。

  为了避免出现“鬼压床”的情况,在睡觉时,你最好注意以下几点禁忌:

  (1)忌临睡前饮食: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不仅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他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于健康。

  (2)忌睡前用脑过度: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

  (3)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症。

  (4)忌睡前说话:因为说话容易使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

  (5)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处于亢奋状态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6)忌久卧不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太多会出现头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7)忌当风而睡: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从毛细管侵入,引起感冒、风寒等疾病。

  为什么爱情在逆境之中更炽热

  一般来说,逆境中爱情之火更炽烈。因为在逆境中,彼此把对方当成了唯一的依靠,这样的感情会比平平淡淡的爱情来得炽烈,来得疯狂。中国古代有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神话,有三圣母私自偷偷下界与一介书生成亲,因此被压在山下,所以才有“宝莲灯”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无论是在哪个朝代,能够被人称颂的爱情,大多都是在逆境中的爱情。那些逆境,或许是因为父母的反对,所以进行阻拦;或许是因为人鬼殊途;或许是因为世俗的不容忍;或许是因为彼此两家有过节。有时候,那些在逆境中的爱情可能并没有坚守到最后,但是那样惊世骇俗的爱情依然是人们最羡慕的爱情境界。

  只有在逆境中,人们才会觉得爱情是伟大的。它可以让人冲破世俗的观念,以强大的支撑力去面对外界异样的眼光;它会让人不惜与养育自己,与自己有深厚感情的父母反目;它可以让人倾其所有地来拯救他们的爱情。在逆境中的两个人,因为共同承受着一切压力和抵触,所以他们的心靠得特别近,他们在逆境中学会“相濡以沫”,他们在逆境中互相鼓励。虽然有时候他们会觉得看不到未来,但是心中有爱就有希望。所以,在逆境中的爱情表现得更为炽烈。有时候,你的感情本来是平淡的,但是突然来自你父母的反对,会让你的爱情陷入逆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彼此的心理压力,但是你会发现在那种周围充满反对的声音里的爱情,会让你倍感珍惜,也倍感炽烈。很多古今中外那些被人们传颂的爱情,无一不是在逆境中的爱情,比如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同去杭州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他们两人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没过几天,二人就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深地爱上了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一位女子,只是念及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员外思念女儿了,就写信来催祝英台回家,英台只得急急忙忙回乡。临走的时候,两人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淳朴,看不透其中缘故。英台无奈之下,就谎称自己家中有个妹妹,品貌与自己非常相似,自己愿意替山伯作这个媒人。

  可是到了提亲的日子,因为梁山伯家里贫穷,没有能够按约定的日期到达,等到山伯去祝家求婚时,才知道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于是两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来梁山伯忧郁成疾,不久便身亡了。英台听说山伯的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的那天,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好一个“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真是感天动地,至今被人们所称颂。爱情越是在逆境之中,就越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来。比如西方朱丽叶与罗密欧的旷世爱恋,他们同样是相爱在了充满反对的声音中,他们爱得如此炽烈,以致最后因为爱而双双殉情,成了最悲壮的爱情。

  为什么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被珍惜

  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是你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哪怕是一分钱,你在用的时候都会很谨慎;而如果是意外之财,是捡到的钱,你就会毫不犹豫地用掉它。这就是人们都知道的一个道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在人们所追寻的欲望中,他们常常会认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越是容易得到的往往越不去珍惜。感情也是一样的道理,人们对于那些太容易得到的感情,或是送上门来的感情,通常都是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看来,没有感受追寻的过程就得到的感情,往往是廉价的。

  每个人总是想追求自己喜欢的那一位,而且他们觉得过程越辛苦就越难忘,越是不容易得到就越能挑起他们心中的渴望,所以他们总是在那若即若离的感觉中倍感痛苦,也倍感兴奋。如果是唾手可得的就会觉得不在乎,没有经过辛苦的过程,就连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在乎的态度。就像是在电视或小说里面,男女主角动人的爱情总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最后才会有圆满的结局一样。如果一开始就在一起了,又怎么会让你记忆深刻?如果爱情没有明显的阻碍,没有经历风浪又怎会感动人呢?没有在感情上经历挫折,太过顺利而得到的爱情,会让人觉得幸福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就不加以珍惜了。一个人在遭遇爱情的时候,你一定要记住“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被珍惜”,所以,学一点欲擒故纵的技巧,适当地给自己放一个度,这样才会让人更加珍惜你。

  一个长年喂养猴子的人,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地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使猴子很难吃到。正是因为把食物隐藏起来,猴子吃不到,它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猴子整天为了吃而琢磨,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把东西从树洞里掏出来。有人看见就觉得很奇怪,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

  而养猴子的人却说,猴子对现成的食物是很没有胃口的。平时,你将食物摆在它的面前。它连看都懒得看,根本不会去吃。只有利用这种办法去喂它,让它很费劲地够着吃的,它才会去吃。

  聪明的养猴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道理,不能“好好”地喂养他们的动物,要让它觉得有点费劲,学会去自己够东西,只有经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人对于自己的感情也是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的爱情,往往是不被珍惜的。所以,就算对方也是你比较中意的人,那么也适当地给他一些阻碍,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心交给对方,要学会提升自己的价值,这样你才会在爱情里倍受珍惜,赢得自己的爱情。

  在日常生活中,遇见一个让你心动的人,而且他也对你怀有好感,这时候不要急于去表白自己的心迹,不要把自己陷于一个被动的境地。你的主动会让他觉得丧失了挑战的欲望,也会让他觉得这样的感情来得太顺利而不会加以珍惜,而你在爱情中就完全处于被动的境地了。在对方追求的过程中,学会适当给他一些阻碍,给他一些距离,给自己多一点矜持,激起他挑战的欲望,这样才会使你的爱情无往不胜。当你无所欲无所求地对某一个人好的时候,当你一门心思地爱着某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越容易得到的,越不会被珍惜。每个人的爱都不应该是廉价的,如果你一门心思地付出,换来的只是他的冷落,那你付出的爱对于他来说就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