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我们这样跟着别人真的好吗?”
说这话的是雪皎,此时四个人正偷偷摸摸的跟在那一家三口身后。
“没事哈!”兔婆婆拍了拍她的肩膀笑道“我估摸着这一家子也是上闹市,与其我们自己去瞎转悠还不如跟着他们,说不定还能见到些有趣的事情。”
穆珎一脸黑线,这老太婆还真是顽童,这样跟着别人要是被人看见不知道会被误会成什么样子。
一行人躲躲藏藏随着那一家子来到一学堂前,学堂不大,一副风雨飘零的样子,若不是那破旧的牌匾上镌刻着“蒙学馆”三个大字,还真难分辨出它的真身。
只见那学堂门口走出一白衣书生,那一家三口朝那书生行了一礼道“先生。”
那书生亦是回了一礼,摸了摸那小娃的头,对那夫妇说道“走吧!”
就在那书生正要转身之际,书生突然不走了,紫蝶慌忙收回自己探出的头,心念糟糕。
果不其然,紧随其后响起了脚步声,穆珎见避无可避无奈的看了眼兔婆婆和紫蝶干脆迎上那书生。
书生朝穆珎行了一礼道“敢问公子何故在此张望?”
穆珎回礼道“实不相瞒,我乃常年在外经商人,原本是带着家人回乡祭祖,无奈路遇匪人身上钱财都被打劫一空,侥幸保住一家人的性命,如今有家不得归,内人寡母食不果腹,我素闻读书人心慈,便……”
他实在是编不下去了,想不出来下语,此刻正是急的脸上发慌,那书生却以为他是遭逢劫难难开口,便甚是善解人意的道“既是如此,我怕不得不邀请公子与您的家人到寒学一坐。”
“多谢多谢!”穆珎忙向那书生鞠了一礼,朝身后的众人使了个眼色,
雪皎和紫蝶都是为他编出的故事呆了一呆,唯独兔婆婆却是一脸欣慰的表情,仿佛是在说,我儿甚得老身真传。
“公子还真是有福气能娶得两位如花美眷。”那书生引着众人向那学堂走。
“哪里哪里!”穆珎随意的回应道。
“哈哈哈哈,都在公子身后啊!”那书生也是有趣,装作没听懂穆珎的话,故意答道。
穆珎朝后看了一眼身后道“兄台误会,如花美眷一个而已。”
“哦?”那书生只是似问非问,似答非答的哦了声,也不再问其他。
话语间两人已经行至那学堂门口,那一家三口正站在那学堂前,他们朝穆珎四人微微一笑,随着白衣书生进了门去。
“今日是孩子们的开笔礼,他们也算有福,能在众多贵人的见证下行这开笔礼,日后定当能学有所成。”话语间众人已经走进院内,只见里面已有五六个孩子,这些孩子都穿着直裾端端正正的等候夫子的到来。
孩子们的父母皆是手提一篮子站在一侧。
“来,小树站到那里去。”书生摸了摸小肉团的头,那孩子点了点头,穿着那有些许补丁的直裾往指定的地点走。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君子应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今站在这里的都是有机会成为君子的,今日就由我将汝等领入学门。”那书走到众孩童正前方道“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这便是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现在我帮助你们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如此你们才能踏入那扇大门。”
话语间,他侧身指着自己身后的大门,那大门两侧摆放着数个小小的书案,大门正上方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凳子,桌子上供奉的正是孔子的神位。
“是”孩子们恭恭敬敬的行礼点头。
那书生满意的笑了笑,便逐一走到那些学童身旁,开始为他们整理衣冠。待到一切完毕后,孩子们排着队随着书生依次进入学堂。
“九叩至圣先师!”那书生站在神像一侧道。
闻言,孩子们都齐刷刷的跪了下去,朝着那孔子像叩首九下,然后在又齐刷刷的转向坐在凳子上的书生三叩首道“拜见夫子!”
书生对他们笑着点头,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紧接着那些家长也走到学堂门口,这时穆珎等人才注意到,这些人手中都提着一个篮子,里面皆是放着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和干肉条,他们正将篮子递给各自的孩子。
众人正是不解,兔婆婆适时的解释道“这叫六礼束脩,其一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其二为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其三为红豆,寓意红运高照;其四为红枣,寓意早早高中;其五为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其六为干瘦肉条,农家难食肉,以此献礼为珍贵,此六礼合之得以表达弟子心意。”
“噢……”紫蝶一边点头一边紧盯着学堂内,而一旁的雪皎则含笑看了一眼穆珎,也不知是在想些什么。
而此刻学堂内那书生端来一盆清水放置凳上道“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这盆水看似净手,实则是用之净心。净则静!你们要记住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
“是,夫子!”孩子们排着对依次净手,做完一切之后那书生又手持沾了朱砂的毛笔依次为他们朱砂开智,随后领着孩子们在一小鼓面前敲打了一下才道“现在请你们各自选一个座位就坐。”
“婆婆、婆婆。”一脸好奇的紫蝶急忙拉着兔婆婆问道“刚刚那是什么意思啊?”
“这‘痣’与‘智’同音,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是希望孩子们日后能一点就通,而这击鼓亦是明智,愿的是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日后创业建功。”
“古人云华而不实,耻也。你们书案上放着一张白纸,就如同你们,干净无比,现在我要你们在这上面写下一个人字,一撇一捺而为人,堂堂正正立世间。当你们下笔的时候,你们要记住这不单单是在写字而是在写你的人生。”那书生言语间从那孔子神像下拿起一张写好人字的纸展示给孩子们看。
“是,夫子!”孩子们又是一行礼,那书生点点头,示意他们可以动笔了。
孩子们学着夫子的模样拿起笔小心翼翼的在上面写了起来,这时那书生又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是为人;不妄动,动必有道,是为人;不滥言,言必有理,是为人;不苟求,求必有义,是为人;不虚行,行必有正,是为人;先人才能君,君者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汝等切记。”
如此一番算是了却启蒙描红和启蒙教育这一环节,孩子们把那写好人字的纸卷好,再各自系上红绳,在各自父母的帮助下挂在了院内的榕树上,小小的双手合十站在树下,在父母的欣慰中开始许着愿。
一切尘埃落定,那书生行至四人面前道“开笔礼是孩子们的大事,耽搁诸位的时间了,有朋自远方来,今日又是好日子,不如由小生做东,咱们现在进城看看,一来充饥,二来也可随处逛逛沾沾喜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