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政坛很有权威的人,这样评价奥巴马:奥巴马确实与众不同,他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本领,能让人们对他所认定的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不管是因为他能读懂别人的心理,还是他有办法让别人的思路跟着他走,能做到这一步,就说明他已经不是一个一般的政客了,他是一个干大事的人,不会拘泥于一个小小的州参议员。
对奥巴马来说,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职务,同等级的州参议员,在全美国有好几百个,没有多少人在那个位子才几年就敢妄加评论大的国事的。也许在奥巴马人生的这个阶段,可能是因为他的幸事太多,他确实不是一个很能经得起政治仕途失败的人。但是毕竟他生存了下来,而只有生存者才有资格面对新的机会。
州参议院和众议院属于立法系统;公安、法院、检察院属司法系统,法律的执行机构;而州政府那班人马则属于行政系统。行政与司法是执行机构,即使现有法律不公正,他们也必须按现有法律执行,而只有立法系统才有最终对法律的修改权。当然,两者之间有某种互动关系。
奥巴马当时的任期为四年,他后来又被选连任一期。整个参议院的成员又被分为三个组,其中一到两个组的议员,每两年改选一次,如此交替进行。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两年都有一定量名额的参议员需要选民重新确定续任或改人,而同时绝大部分又是已有经验的在任未到期的议员,既稳定而又有更新和交替。
在任职的过程中,奥巴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经历,还让自己的人脉越来越广,他从那一次失败中站起来之后,有了比之前更为明确的目标,而且更觉得有可行之道。他没有被失败打倒,而是从失败中找到了制胜的方法。他以前认为自己的口才出众,可以通过自己的演讲把自己推销出去,而在当选伊利诺伊州议员的过程中,他虽然经历了失败,但是这次失败让他醒了过来,明白了之前不明白的事。这对奥巴马来说,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也是如此,奥巴马在州议员位置上蛰伏了很久,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的来临。他的羽翼慢慢丰满起来,从政经历也多了起来。在下一届的联邦议员竞选中,他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最后到参加总统竞选,前后不过才八年的时间。可以说,奥巴马经历的那次失败,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奥巴马说:“我知道我将要走的是一条漫漫长路,我可能会经历许多失败和挫折,但立志成功的雄心使我不允许自己放弃。”
在通向总统的道路中,很难统计奥巴马到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即便现在的他是成功的,但在他的成功背后其实也有很多的失败隐藏着,我们不能只看到他台前的光鲜亮丽,而不去想他在背后付出的艰辛以及来到台前这段过程中经受的痛楚。每个人在蜕变的过程中,苦难总是难以避免的历练。
一个人遭受一次挫折或失败,就该接受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把失败当作结局来看待,失败会形成一种破坏性的力量。相反,如果把失败当作经验加以总结,那么,它将成为成功的垫脚石。每个人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就会走向成功。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有数不清的挫折和失败,并不可能完全地一帆风顺。所以我们要获得成功,就不能被这些东西打倒,而是应该迅速站起来,在逆境之中磨砺自己的心志,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如此才有可能接近成功。我们在遇到困境时,要懂得安慰自己,我们其实是在寻找走向成功的方法。
大哲学家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因为受苦的人,必须克服困境,悲观和哭泣只能加重伤痛,必须让自己积极起来,才能渡过这个难关。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面对挫折永不服输,才会让自己更有斗志,最终,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青睐,实现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在所有导致我们失败的因素中,最怕的就是自我放弃,只有在心中有永不言败的信念,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则,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失望与失落。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一个人绝不能把眼光拘泥于挫折的痛感之上,而应该总结失败中的经验和教训,让自己不再犯相同的错误,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才能将失败化为成功的因素。
困难时刻,把自己的力量聚集起来
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面对理想的高山,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力量达到最大值,才有可能爬上最高峰,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没有保持良好的状态,那么很容易遭遇到失败。
对奥巴马来说,美国总统是一座无法攀登的高峰,但是他却成功登上了山顶,因为他用足了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他没有因为数次的失败而放弃,相反,他越挫越勇,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有些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遥远,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处的位置实在太低,事实上,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他们不会因为遥远而惧怕,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起点低而心存怨虑,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直至最后的成功。
奥巴马的成功来自他非凡的智慧和出众的演讲能力。在2008年7月24日,奥巴马进行了海外之行唯一一次公开演说,对此,德国和美国的电视台进行了全程报道。据透露,当天现场观众超过了20万人。这样的“待遇”奥巴马在美国也没享受过,奥巴马的演讲使在场不少观众都产生了共鸣。因此,奥巴马获得了德国媒体的青睐,在媒体看来,奥巴马外交的弱点得到了充分的改善,并成功传递出了美国人共同的梦想和信仰,他们一致认为奥巴马是美国下届总统的最佳人选。
事实上,奥巴马之前并不受到青睐,因为他是黑色人种,在欧洲人和美国人看来,他并不是地道的美国人。奥巴马经过这次演讲之后,为自己打开了欧洲之窗。对他来说,他不仅要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还要得到世界其他人的认可才行。总统这份工作并不只是治理好美国,而是应该带领美国引导全世界。这就是美国精神,作为世界的导向存在。奥巴马竞选总统,就应该以此为目标。
美国的总统大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竞争双方互相“抹黑”的竞争,这种攻击有时候是根据事实的,有时候是无中生有的。在2008年大选的民主党提名战中,奥巴马和希拉里之间进行了殊死之战,双方势均力敌,最后双方竞选团队内部人员出现了不当的举动,都导致这两位民主党内部的候选人在党内展开互相攻击。
2月23日,在情形相对平稳的时候,一向主张打场干净选战的参选人希拉里终于忍不住了,她以最强悍的语气公开抨击奥巴马采用邮件传单引导人们误解她的保健政策。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举行的集会上,希拉里手拿两份奥巴马阵营寄出的邮件,大声斥责奥巴马竞选团队,她表示:奥巴马阵营的这一做法根本和共和党人惯用的抹黑民主党人的招数全无二样,根本不是他在辩论会上所宣称的“新政治”。最后,希拉里用布什总统的军师卡尔·罗夫的语气说,“奥巴马,我为你感到羞耻。”
两天后,“德拉吉报道”网站曝出一大新闻,这则新闻旋即被称为“照片门”事件,在网站公布的照片中,奥巴马头戴白色穆斯林头巾,身穿白色穆斯林长袍。“照片门”事件迅速成为美国各大电视台讨论的焦点,并使奥巴马和希拉里在辩论中就此事互相指责。奥巴马当天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拉里阵营的这种把奥巴马暗示成伊斯兰教信徒的政治手段会让选民们感到可悲。
奥巴马竞选经理普洛夫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指责希拉里的竞选班子是本届总选竞选中“最无耻、最无礼的恐惧散播者”。最终奥巴马顶住了压力,成功解开了这个难题。事实上,竞选是残酷的,你不可能按部就班出招,不然失败的很可能就是你。如果这个时候,奥巴马没有沉住气,因此而乱了阵脚,那么他也不可能爬上总统这座高峰。
最终,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随着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以绝对优势胜出成为美国总统而落下帷幕,这在美国总统选举史上实属罕见。奥巴马打败了希拉里之后,一个更为强劲的对手是麦凯恩,面对一开始的弱势,奥巴马及时采取了措施,并对局势做出了准确的预测,最终在一场金融海啸中成功当选。
在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衍生物刚刚在美国兴起的时候,有些人就指出它们缺乏透明度,而且它们应该受更加严格的管制。布什政府像麦凯恩一样低估了次级抵押债务的严重性。麦凯恩在两个月前就跟随亨利·保尔森称美国经济基础雄厚,为了响应布什政府推出7000亿美元的市场救助方案,麦凯恩暂停了竞选活动,重新返回华盛顿,表示他将利用自己的影响帮助方案获得通过,并且表示他的救市立场。但是这一次参议院的投票表决中,大部分的共和党参议员投了反对票,这对麦凯恩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从一开始奥巴马就把选民的心态运用得很好。“变革”的口号“改变我们可以相信的”和“必须改变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麦凯恩与此相反,提出以国为先的口号无法与之相比,直到2008年9月初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时,这一口号仍然缺乏相对个性和特点,缺乏感动人的力量。
美国面临着经济、安全以及其他许多挑战和困难,这就是奥巴马接手时的美国现状,但是奥巴马在竞选之初,就对此有了深刻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成为所有美国人的共同希望。
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像奥巴马那样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化解眼前的危机呢?每个人都有面对困难的时候,这时的我们不要一味地沮丧和绝望,因为每一个困难的后面都蕴藏着成功的机会。沮丧和妥协只会使我们变得意志消沉,失去斗志,从此一蹶不振。奥巴马告诉我们,敢于挑战困难,向困难说声“我能行”,就会激发出我们内在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面对理想的高山,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力量达到最大值,才有可能爬上最高峰,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没有保持良好的状态,那么很容易遭遇到失败。所以,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才能找到理想之门的钥匙。
正视别人的批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上天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有着相同的起点,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当别人给我们指出,或是因为犯错而遭到批评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聆听,学会听取他人的建议,这也会让你迅速成长,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事,每一个人在面对失败时的表现决定了他最终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的人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一条制胜的道路;有的人则是一意孤行,打死也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有人给他指出的时候,不仅不能理智地接受,还会将别人奚落一番。试想这样的人,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呢?
世上没有绝对的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当别人给我们指出,或是因为犯错而遭到批评的时候,要虚心地接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加以改善。如此不仅能从他们那里学习到成功的经验,而且还会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