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奥巴马以出色的个人才华和高效的立法效率连任三届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职位。这在当时以共和党为主的伊利诺伊州参议院里是个极为罕见的特例。究其原因,奥巴马在自己第一、第二任期中平均每年完成14个议案的立法推动工作,而在第三年中,由他提出或共同提出的60项法案中更有11项被批准为法律。同时,奥巴马积极地向共和党议员表示友好,他这种较少党派痕迹的立法建议,为他争取了不少的跨党支持。正是这些跨党的支持,使得奥巴马不久便出任州参议院健康与公共事业委员会主席一职,仕途从此一马平川。
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奥巴马的抱负却不止于此。2000年奥巴马的第一个孩子玛利亚出生,但这并未止住奥巴马前进的脚步。随着政绩的不断扩大,奥巴马将眼光投向了芝加哥市长的宝座。但权衡利弊后,奥巴马决定放弃芝加哥市长的宝座,转而与鲍比?拉什竞选国会众议员民主党提名。当时,很多老政客并不看好奥巴马,虽然拉什曾经以黑豹组织成员的身份公开表示支持“携枪自卫法案”,正是这个法案致使美国社会枪击事件和刑事案件居高不下,使他受到了民众的广泛质疑,国会议员的席位也岌岌可危。但拉什毕竟是政坛老手,他拥有奥巴马所没有的丰富的从政经历。而且同样身为黑人,拉什是曾经的黑豹组织的头目,具有广泛的人脉,黑人社区有很多人都支持他。奥巴马与他竞争几乎没有优势,但身为新秀的奥巴马并未听取这些老政客的建议,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与鲍比?拉什抗衡的决心。
但幸运女神这一次并未光顾奥巴马。就在奥巴马思考如何为了争取黑人支持而调整策略的时候,却传来拉什的儿子因枪击案丧命的消息。这一戏剧性的事件,把拉什从一个枪支法案的坚定支持者推到了老年丧子的悲剧角色。人们在同情拉什之余,也忘了再去评判“携枪自卫法案”的对与错,奥巴马丧失了自己打败政敌最有力的武器。而正当竞选工作陷入窘境的时刻,奥巴马因为女儿玛利亚的生病而错过了一个以限制枪支使用、由时任州长乔治?瑞安牵头提出的“邻里安全法案”。公众对一直以枪支管制为核心政纲的奥巴马此次缺席提出了激烈批评。这些原因致使奥巴马在随后的2000年3月的预选中一败涂地。
这次失败的竞选,使一部分人对奥巴马这种新秀向老政客挑战的行为产生了误解,致使奥巴马在州议会中的形象受损。而就在这一年,奥巴马的第二个女儿萨莎出生。为了这次失败的竞选,奥巴马不得已动用自己的私人账户,以弥补竞选经费的不足,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家庭的重任让奥巴马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上。
竞选失败使得奥巴马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差点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如果奥巴马当初肯听取老政客的意见,那么他就很有可能避免这次失败。在经历了这次失败之后,奥巴马变得更加聪明,这次的失败从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今天的奥巴马。因为在这之后,他谦逊起来,他经常与老一辈政客们聊天,向他们请教很多很多的问题,从他们那里,奥巴马很好地弥补了自己从政经验的不足。
如果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错误,你都可以从其中学到很多东西。我们不仅要从自己的失误中总结经验,也要善于从别人那里得到警示。别人失败了,不要幸灾乐祸,你要学会分析,总结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果你找出别人失败的原因,并且引以为戒,那么你才能有效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在生活当中总是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不管一个人的意志力、自控力有多么强大,有时候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别人有可能会对你有所评论。如果你不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益处的东西,而仅仅只是把这些当作指责,那么你就有可能深陷失败的泥潭当中。
每个人都会遭遇到他人的批评,无论是在学习中,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批评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并不是每一个批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检讨的,但是总有一些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他们的经历可以说都融合在这些批评之中了,如果我们虚心接受,就很有可能从他人的经验当中来完善自己。
很多人同样拥有远大的理想,和为理想奋斗的决心,但是他们最终却无法摘得理想之果,这是因为他们无法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批评,不懂得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让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最终自己也失去了奋斗的决心。我们要学会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而不应该为了所谓的面子,固执到底,否则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其实,上天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有着相同的起点,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聆听,学会听取他人的建议。有些建议往往是让人苦不堪言的批评,即使是这样,它也会让你成长,让你在心底暗暗地下定决心。如果我们肯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那么我们就可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因为他人也许经历过,知道这样做不行,甚至别人会告诉你解决之法,关键在于你是否肯虚心接受。
批评是一剂良药,它不一定能根除疾病,但至少可以使我们暂时清醒一点。成功学家卡耐基曾经指出:在与他人相处时,在与他人交换意见时,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有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
接受别人的批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必须要为完美而努力。别人的批评,可以拉近我们与完美的距离。
如果我们听到有人说我们的坏话,我们不要先替自己辩护。我们要与众不同,要谦虚,要明理,我们要去见批评我们的人,要说“如果批评我的人知道我所有的错误的话,他对我的批评一定会比现在严厉得多”,我们要依靠自己赢得别人的喝彩。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反败为胜,是因为他们善于从别人的批评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重新获得并增强自己的进取能力,重新调整策略再次进取,最终获得成功。
超越自我,将自卑转化为力量
在每一个人心里都隐藏着自卑心理,我们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自信,才能战胜自卑带来的困惑,也只有如此,才会将自卑从心里赶出去,找出内心深处潜藏的力量,更好地面对明天的阳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缺陷而陷入到自卑的泥潭之中,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做什么事都会以为自己做不好,最后什么事也做不成。自卑带给人的打击是巨大的,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给自己足够的信心,把自己的不足之处转化为前进的力量,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奥巴马有黑人父亲、白人母亲,在他所做过的演讲中,他总是会加入这样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我有一个不好的出身,却同样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见奥巴马内心深处的力量,并没有被这些既定的现实所打垮。与自己的黑人身份抗争是艰难的,在夏威夷念小学的时候,奥巴马经常受到一些白人学生的排斥。当老师念到他的名字时,全班就会哄堂大笑。有时,他们摸着他的头发,戏谑地问他是非洲哪个民族的,怎么会长得这么黑。每当这个时候,奥巴马就会因为自己的肤色莫名地不开心。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谎称自己的父亲是非洲的王子,一位演讲家和领袖。对此,同学们纷纷要求他的父亲来演讲,老奥巴马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他跟孩子们讲怎样成为一个男子汉,讲他的民族是如何走向独立,大家对老奥巴马的演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父亲的关系,奥巴马开始自信起来。等他大学毕业之后,就积极投身社区服务事业,为最贫困的底层人民排忧解难。
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奥巴马淡忘了肤色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人,他学着沟通、倾听,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最终奥巴马创造了不少的奇迹,当他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就成为《哈佛法学评论》的第一位黑人主编,受到学校和媒体的热烈关注,他也从一个自卑的黑人小子成长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奥巴马在自传《无畏的希望》中,这样写道:“在中学时期,我已经感觉到了,在夏威夷身为一名黑人意味着什么。”在此期间,奥巴马一直在寻找着真正的自我。他还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曾经有一个同学叫他黑鬼,于是他把那个人打得鼻青脸肿。当他与自己的一位年长的邻居在电梯里相遇时,那个邻居感到十分害怕他,还听到自己的白人篮球助理教练曾经小声嘀咕自己的球队不应该输给一群黑鬼。
从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到,他也曾经自卑过,也因此走过弯路。如果把这一段经历也看作他的自我推销过程,那么这个时期的奥巴马无疑是失败的。但是奥巴马没有被自卑打倒,而是从中获得了新的力量,他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找到了最好的切入点,了解到了更为真实的现状。这些对他的政治生涯来说,产生了很强大的化学效应,让他今后在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都能从容以对。
现在,每天都有不少年轻人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幻想着有一天能采摘到胜利果实。可是,他们很多人却不能取得成功,因为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具备足够的信心与决心,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旦做错了什么事,就会将这件事放大化,最终影响到自己的一生。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要想成功,必须克服自己的自卑感。
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是他们这一辈子所应享有的。在他们眼里,生活中的一切快乐,都是留给一些命运的宠儿来享受的。一旦有了这种卑贱的心理之后,他们就不会再有出人头地的决心,不会再想着做出一番成绩来。现在的许多青年男女,本来可以做大事,可是实际上他们做着一些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具有坚定的自信。
许多年轻人会有自卑感,是因为在和别人比较以后,对自己产生了不满。自卑情结代表着深层的自我怀疑,而消除自卑情结最大的秘诀就是将你的心里装满信心。只要对自己充满无可限量的信念,就能在你身上产生自信。
对我们来说,自卑是无形的敌人,你必须设法战胜它,否则,它将让你丧失信心,心生恐惧,为你带来很大的困扰。对于生活中的强者来说,自卑并不会成为前进的阻力;相反,它会成为人发愤图强的动力。心怀抱负的人,会变自卑为动力,从自卑走向自信,从渺小走向伟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卑像一把潮湿的火柴,再也燃不起兴奋的火花。如果长期被自卑笼罩,这样的人不仅斗志易被腐蚀,心理也容易失去平衡,很容易出现病态的现象。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所以,如果我们对自卑感处置不妥,就会消沉,从而坠入黑暗的深渊。只有积极地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多运动,多参加各种活动,与周围的人融为一体,通过阅读充实头脑,自己身边的环境才会渐渐好起来。如同全心投入芝加哥贫民社区服务的奥巴马,与普通百姓的近距离接触不仅使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得到历练,在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还帮他克服了自卑的恶习,为他以后的从政铺平了道路。
但凡高看自己的人,显得骄傲;低看自己的人,显得自卑。事实上两种人都是错估自我形象的结果。自卑的人承认自己的低形象,骄傲的人拒绝承认,企图用外在的事物来补偿内在的自卑。
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都应该战胜一切看似不可能战胜的东西,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成功之光的洗礼。在每一个人心里都隐藏着自卑的影子,我们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自信,才能战胜自卑带来的困惑,也只有如此,才会将自卑从心里赶出去,找出内心深处潜藏的力量,更好地面对明天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