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认为,这就是乔伊斯这一类人的问题。他们总是提到自己多民族的遗传基因,你会注意到他们总是在刻意躲避黑人。与其说这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不如说这是一种引力,少数民族的文化总是会同化到主流文化中,而不是相反。在乔伊斯这样的人身上,奥巴马发现,他们的各种怪毛病,他们的谈话,他们心中的迷茫,在自己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这一认识让奥巴马感到害怕。他们对种族的混淆让奥巴马开始怀疑自己的种族凭证。他要让自己与这些人保持距离,从而说服自己是不妥协的,自己是清醒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奥巴马不喜欢和蒂姆在一起的原因。
在奥巴马看来这种疏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校里有很多激进分子,他们大多数是白人,很乐意表现出宽容。这种做法使奥巴马无法得到他需要的距离,他刻意与乔伊斯这样的人保持距离,想要摆脱自己的过去,所以,他必须明确自己的立场,对黑人群体表现出忠诚,要有具体行动,要敢于指名道姓。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让奥巴马感到愉快,他觉得自己生活在谎言中,他故意表现出不喜欢蒂姆,他刻意去做一些事情证明自己的黑人身份。
奥巴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并以此为实现理想的突破口,并没有刻意去回避什么,相反他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自己实现理想道路的一部分。他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下层社会,去关心和体验他们的生活模式,而这些对奥巴马来说是难得的财富。他们不仅锻炼了奥巴马出色的观察力,还告诉他美国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拥护的总统才能做得长久,只有被人民爱戴的总统才能实现不朽。试想,如果奥巴马没有这种黑人意识,或是刻意逃避这种黑色的皮肤,那么他会这么容易看清美国的现状吗?或许,他会像众多拥有美国总统梦想的青年一样,到最后只是做了一场美妙的梦而已。但是奥巴马没有,他所做的事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的。他的梦想也是起步于最平实而简单的美国人的生活之中。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非凡的奥巴马,才诞生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事实上,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人在踏入社会的时候都得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要觉得自己有相关专业基础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就不愿意从简单的工作做起,或是对简单的工作有诸多埋怨。
所以,在你还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时候,不妨试着暂时转移一下自己的物质追求、经济利益或事业目标,做好普通人、普通事,这样你的视野将更开阔,或许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如果我们能拥有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精神,有在平凡中求伟大的品性,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离顺利地将自己推销出去也就不远了。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停止抱怨,从基础工作干起绝对是有必要的。它可以让你了解工作的所有流程,可以培养你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养成你认真仔细的态度,能让你在晋升高位后更深刻地理解普通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梦想,我们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年轻是我们的资本,青春是我们用来奋斗的,摆脱好高骛远的心理,一点一点地累积成功的经验,只有如此,理想才会变得不再遥远,你的脚步才会变得更加坚实有力。
态度决定你能走多远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严肃认真的态度必不可少。很多失败正是缘于一个小小的疏忽,再长的河堤,也会因为蚁洞而溃决。所以,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地对待,绝不可以马虎或是应付,否则成功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任何一种成功都离不开严肃认真的态度,也离不开平和镇定的心境,因为前者可以让你对待每一件事都保持百分之百的创造能力,它可以让你很出色地完成这件事;而后者可以让你无论面对什么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冷静下来,从而思考最好的解决方式。
对奥巴马来说,这两种能力更是尤为重要,而且他也一再地强调总统就职所必需的条件。奥巴马提醒我们:“总统职位,有一点我很清楚,不能把它当作追逐名利、实现野心的工具,这就需要一种镇定冷静的心境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正是因为他这种认知,使得他对待每一件事都保持着这样的态度,所以也只有他才能获得成功。
希拉里和奥巴马之所以引得民主党内部大伤脑筋,是因为两人的可选性并不重叠,甚至在多个方面存在对立的特征。奥巴马认为这是未来和过去之间的一次交替,而希拉里则认为这是经验之间的较量。奥巴马从一开始就反对伊战,希拉里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支持伊战,只是在战况急转直下,美国国内民怨沸腾之后才更多地表示批评。希拉里凭自己在民主党内的多年积淀与经营站上竞选者的舞台,而奥巴马则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招徕了不少新的选民。“不少人在寻找能够让他们看到希望的领袖,寻找能够打破现有僵化政治格局的人物。这些选民是奥巴马可以依靠的对象。希拉里则希望以自己的经验和优异的从政记录吸引选民,同时做出一些改变。”民主党民意测验专家高弗雷·加林如是说,他在整个预选中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
可以说,希拉里和奥巴马都在创造历史,但是他们的成就不能被简单地插上性别或者种族的旗帜。奥巴马的确是一个黑人,但是他的这次竞选和1984年杰西·杰克逊的竞选完全不能等同起来。作为一位以民权运动起家的领袖,杰克逊的竞选自始至终就是一次民运思想的宣传和运用,矛头直指种族问题。奥巴马呢?他也许最终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他的竞选思想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高于种族问题的层面上。他在演讲中有意回避种族问题,而一直使用“整个美国”、“所有美国人民”作为呼吁对象。同样,希拉里登上民主党最高政治舞台并不主要是因为她的性别,而在于她和克林顿的强强联手,在于她对民主党的贡献,在于曾经第一夫人的声誉以及现任参议员的影响力。
面对希拉里的女性主义,奥巴马并没有感到奇怪,也没有因此而乱了阵脚,他不仅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更是具有足够的信心,他相信自己可以打败对手,他也坚信自己能获得美国人民的青睐。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对美国人民来说,改善底层人的生活远比女权要来得真实得多。所以在他看来,美国人民最终会站在他这边。事实正如奥巴马所料。
希拉里和奥巴马不能被简单地打上性别或者种族的烙印,并不意味着性别或者种族因素在这次预选中的作用不重要。凭借什么获得入场券是一码事,选用什么策略进行游戏是另一码事,性别与种族话题其实一直都是两人可以使用的竞选武器。那么,这两张牌到底质量如何?客观地讲,希拉里的“性别”牌要比奥巴马的“种族”牌使用风险更低,毕竟美国的“性别大战”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便进入了愈合期。
作为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任众议院女议长,南希·佩洛西的出现让那些对“女性地位”敏感的选民充满了对“女总统”的期待。希拉里的新闻发言人霍华德·沃夫森承认,“强有力的女总统竞选者的确能让选民激动,对年轻和女性选民特别如此。”但另一方面,女议长的出现也降低了女性选民对女总统的渴望。与“性别问题”相比,“种族问题”则是难以名状,几百年来死而不僵。整个美国社会选择小心地将种族问题搁置在一边,但是问题却一直都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打“种族”这张牌得冒巨大风险,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更严重的是,原本聚集在奥巴马周围,由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青年、知识精英下里巴人组成的有机整体可能为此变得“电解质失衡”,四分五裂,从而最终削弱凝聚力。奥巴马在选情占优势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出这张牌的,即便是在不占优势或者对手主动挑起的情况下,也会趋利避害地应对。
种族可以说是奥巴马竞选总统最大的障碍,可能会因为这样一件事使得他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但是奥巴马用自己的热诚和执着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接纳和支持。这不仅因为他为美国人提出了很多很实用的见解,也用他的认真,他平和的心态一点一滴地兑现自己的诺言,他让整个美国感受到了他的努力,让每一个美国人觉得,只有他才能真正带领美国走向新的巅峰。
一个人是否能获得成功,主要在于他的态度,这也是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成功人士始终以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却恰恰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事实上,成功的要素主要掌握在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的手中,它是正确思考的结果。所以,梦想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此,而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我们一砖一瓦地付出,更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哪怕是再小的事,也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力量,也只有如此,才能养成认真仔细的办事习惯,才不至于关键时刻掉链子,以至于悔恨终生。
为自己鼓一次掌,你也有过人之处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之处,有与他人不同的能力,即使在其他人看起来微不足道,可是这可能就是促使你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这种欣赏不是自以为是,而是以一种开诚布公的态度去面对自己。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是一种坦然与豁达。
人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想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掌声。然而辉煌的背后更多的是平凡,在你没有成为主角的时候,等待你的可能是冷清的现场和凄凉的处境。这个时候,你不要忘记你其实还拥有最后的一个观众,那就是你自己,实际上我们可以为自己鼓掌。
为自己鼓掌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为自己鼓掌之后,能以全新的姿态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因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挑战,犯错和失败是难免的事,而且通向成功的道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所以不能因为一点点失败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做人应该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不能一直盯着自己的不足之处。
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就是一个懂得为自己喝彩的人,他懂得不时地鼓励一下自己,给自己更多的前进动力和信心。奥巴马说:“我总在想,如果不为以前的自己鼓掌,我的将来可能会暗淡无光。”
有一次记者问奥巴马有关他年轻时的打球经历,奥巴马在高中时非常喜爱篮球,但并不十分在行,他却对记者说:“我打得相当不错,我很欣赏那时的自己。”这就是一种积极地面对自己与过去的态度。同样在竞选的过程中,奥巴马时常对身边的助手说:“你们干得都不错。”奥巴马就是用这种方式不断地鼓舞自己也鼓舞别人,人们从他的这种态度中看到了一个积极乐观、永远向前看的领袖。
每一个在梦想道路上奋进的人,都要懂得时时奖赏自己。人生来就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许多人做出了成绩,往往期待着别人来赞许,其实只靠别人的赞许还是不够的,何况别人的赞许会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难以符合你的实际情况或满足你真正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