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梦想,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
人生要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梦想,那么人生就会失去方向。梦想,是人生前行的指路灯,只有梦想可以使我们有希望,也只有梦想可以使我们保持充沛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每一个黑人都有一个解放的梦想,这是因为相对白人来说,黑人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低,在美国历史上,虽然诞生过著名的黑人领袖,但是从来没有一个黑人能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现在这段历史已经作古了,因为身为黑人的奥巴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已经成功当了一届美国总统,马上要开始他的第二届总统任期了,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正如奥巴马所说:“在美国,你可以实现一切梦想。”
如今翻阅美国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美国从来都是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的梦想天堂,越来越多的人移居美国,而美国以它的博大和深邃的情怀接纳所有怀揣梦想的人。是什么吸引人们不远万里,抛弃原来的生活,来到这块土地上?那是因为在他们心中有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美国梦。
美国梦,是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任何公民或居民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工作,凭着个人奋斗就能过上好生活。机会均等应该是美国梦的灵魂。相比欧洲、印度、非洲等古老社会,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的社会没有世袭、等级制度,任何人凭着勤劳、勇敢和智慧都可能成为地主、企业家、从政人士或是其他职业者。
1963年,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站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他说:“现在正是时候,是从黑暗与荒凉的种族主义幽谷中崛起,踏上充满阳光的种族平等的大道的时候。现在正是时候,是向所有上帝的儿女打开机会大门的时候。现在正是时候,是将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迁到弟兄和睦相处的磐石上的时候。”
与之相对应的是,44年后的2007年的11月7日,奥巴马在一篇演讲中也表达了他的美国的梦想,他说:“美国是我们梦想的总和。是什么使我们团结在一起?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一个家庭?是我们彼此的梦想,是我们重申基本信念——我是我兄弟的守护者,我是我姐妹的守护者——通过我们的政治、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再一次努力。我们应该重申美国梦。”
那么,什么是美国梦呢?为什么美国梦会让奥巴马如此着迷?所谓美国梦,指的是在美国形成与发展的一种具有相当普遍吸引力的理想与追求。“美国梦”在广义上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当年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披荆斩棘、开辟新生活的时期:这些漂洋过海、移居他乡的人都曾怀有对“新大陆”的种种憧憬;而对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来说,“新大陆”甚至可以说意味着人类最后的希望。随着现代美国民族及其文化的孕育成熟,作为共同文化心理的一种表现,“美国梦”也逐渐形成。而在奥巴马的心中,正是因为“一个更完美的城邦”才使得他越发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道路。
奥巴马在很多地方都这样说过:“我活在我的父辈和美国人民的梦想之中。”所以,美国梦在奥巴马身上有着最完美的体现,这是因为奥巴马有着特殊的经历。奥巴马是一个黑白混血儿,由白人外祖父外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过;在哈佛接受了精英教育,又回到黑人社区做基层工作;是一个相信自由派理念、又不妖魔化对手的“团结者”,是几十年才能产生一个的奇才。但当奥巴马走上美国总统宝座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作为一个为梦想奋斗了多年的人,走到了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他今天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他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
奥巴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并不惧怕周围的人给他的嘲讽,他是向着总统的目标去的。他带着一个梦想去了华盛顿。在华盛顿他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并为之付出了行动,为了消除种族歧视,获得美国民众的认可,他去了非洲。南非是种族隔离制度的发源地,几十年来南非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换来了正义与公平,黑人开始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渊源下,南非成了奥巴马的第一站,接着他去了肯尼亚的内罗毕,在那里他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在黑人心里,奥巴马无疑是上帝派给他们的福音。
2008年2月12日,波托马克预选结束后,奥巴马说过这样的话:“我出生在一个没钱、没地位的家庭。我母亲生我的时候还是个女孩子,我父亲在我两岁的时候离家而去。但是,我的家人给了我爱,给了我教育。最重要的是,他们给了我希望。这个希望就是,在美国,只要你去争取,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去奋斗,就没有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人生胜败无常,但敢于梦想却是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敢于梦想,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那么即使出生再不起眼,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选择离梦想更近的道路
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学会忍受生活给你的考验,同时在岔口上,你要学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如果你过于追求安逸,却又渴盼着成功,那么你将会迷失在生活的洪流里,只有走离理想最近的那一条路,才能真正地实现理想。
有人觉得,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往高处走,走得越高,实现理想的概率就越大。但是,很多人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最终迷失了自己。在奥巴马大学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别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他放弃了华尔街的高薪工作,去了贫民窟,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在奥巴马毕业之前,他就看到了很多社会的阴暗面,那时他立志要改革时弊,组织黑人从草根做起。社区工作者都很贫穷,历来都是由资质不是很优秀的人来干的,他们的薪水通常很低,实际上很多社区工作者并不是在追寻理想,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低薪也是无奈之举。所以像奥巴马这种资历的人,可能还没有一个曾经申请过这种职位,这也是奥巴马的申请信没有回音的原因,人们觉得他要么是在开玩笑,要么是他本人有什么问题。
最后,奥巴马迫于无奈,只好回归先找一份常规工作再说。他在国际商务公司找到了他的第一份正式的全职工作。那是一个在世界一些地方拥有办公室,有着250个雇员的中型公司。公司的业务是出版研究报告和新闻期刊,是一个出版性机构,不是一个真正的咨询公司。公司雇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工资出得也不是很高。他当时的同事后来评价道:奥巴马是个聪明、成熟、自制力强的人。他的自信心强,自我感觉良好。他的成熟和良好的全球观,是许多同龄青年所远不可及的。
做事认真是奥巴马的一个好习惯,纽约的两年让他变了很多。由于他的努力,不久后他就得到提升,而且公司还给他配备了一个女秘书,并分配给他一间专用办公室。可是这样的工作并不是奥巴马想要的,所以很快奥巴马就对这种工作失去了兴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这时会选择跳槽去找一份更满意的工作,或者去考研究生进大学深造。但是奥巴马却选择去贫民社区工作,不过是向人们眼中的“低处”走罢了。促使他有这种想法的,是因为他的一个兄弟的去世,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那天,他突然接到他从未谋面的同父异母姐姐的电话,说他们的一个兄弟由于摩托车事故在肯尼亚去世了。这个电话和它所带来的噩耗再次唤醒了奥巴马要与自己的历史和社区发生关联的渴望。几个月后,奥巴马辞去了国际商务公司的工作,又开始继续寻找去社区的工作。他给芝加哥的黑人市长哈罗德·华盛顿写过信,市长办公室没有回复。有一个搞社区组织工作的民间组织让他去工作,条件是他必须坐在办公室。但是,奥巴马不喜欢这种“舒适”的工作,他觉得这样离他的理想很遥远。
最终,他受雇于“纽约公共事务研究局”,作为纽约市立学院哈伦分院的一名全职雇员,负责组织与管理学生志愿者。那是一个非营利的组织机构,其职能是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政府在相关方面的改革提供参考意见。他曾经在那里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试图说服该学院的少数非裔学生,要进行环保和废物的循环利用。
那不是一份重要的工作,所付年薪也不足一万美元。但从那里,奥巴马训练了自己的组织和平衡能力,特别是在不同族裔之间的平衡。而且,城市学院面对的学生远不同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这为他后来赢得芝加哥黑人社区的认可与支持打下了基础。
奥巴马的第一个成功既是锲而不舍的结果,也算是运气好。他领着三个关心社区的人四处奔走,想让政府和民间机构提供培训中心,解决社区高失业率的问题。他们四处碰壁。最后,他们去了市长办公室,无意中发现市长办公室有一个就业和培训办公室,主要义务是协助失业的人再培训并帮助其就业。他们约见了这个办公室的主任,不久,市长就决定在奥巴马工作的社区开一个社区就业和培训中心。在中心开张那天,华盛顿市长亲自参加了剪彩仪式。
奥巴马之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小的胜利。这时,社区的领导人凯尔曼告诉他:这些胜利微不足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芝加哥和美国的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但是它们可以给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推动变革的勇气和希望。在社区工作的时间越长,奥巴马越感到自己的感召力不足,知识和能量欠缺。他跟黑人教会有了更多的接触,并且意识到这些教会组织是黑人社区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发动机。
赖特说:“当一切都消逝的时候,我们始终不移地去捕捉希望的火苗,光亮就在那里,你必须锲而不舍地寻找。”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奥巴马,促使他申请去哈佛大学法学院读书,最终他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他告诉自己的一个朋友:他之所以要去法学院读书,是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有一个法学学位,他就可以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抗衡,更好地帮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穷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从事着自己并不喜爱的职业,于是总会发出“我也很努力,但就是做不到最好”的感慨。有的人会指责说这话的人还是工作态度有问题,不然真努力工作,岂有做不好之理?其实归根结底并不是这些人不够爱岗敬业,而是职业本身就不适合他们。换言之,要想真正把一项工作做得得心应手,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奥巴马曾经说过:“很多时候我可能面对不同的选择,但我知道哪个选择更适合我。”人生的悲剧不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成功的方向是什么,成功在于你朝着哪个方向走,能否坚持下去,没有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方向,就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成功不再遥远
一个人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在于他的起步,也不在于他所受到的教育,而在于他能否在年轻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线,才能突破茫茫黑夜,抵达成功的彼岸。
一旦拥有了理想,所有的一切将有了前行的方向,但是仅仅拥有理想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这个定位不仅能告诉我们身在何处,还能告诉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有多远,所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以及准确的照明灯到底在哪里。
一直以来,奥巴马与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身份以及政策制定上的具体条款。奥巴马一上台就打起“民生牌”,他把自己定位为“兄弟姐妹的守护神”。在他眼里,穷困的人永远最重要,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中坚与支柱,有些甚至代表了国家的历史和将来。所以,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奥巴马总会明确表示,低收入水平的人才是自己最需要关照的人。
奥巴马在演讲中也多次提到了这一群体的故事,以及为使他们生活得更美好而将做出更多努力的决心。他说他们可能生活得异常艰难,似乎没有希望,但是努力改变就会发展得更好,他有信心让贫困的人过上美好的生活。
在演讲中奥巴马呼吁大家成为消除美国贫困现象的“英雄”,让每个希望得到工作的人都可以获得一份心满意足的工作,他们可以通过每月的工资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照顾和给养,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去快乐地玩耍和生活。他大声疾呼人们应该关注美国亟待解决的医疗危机,避免浪费,为疾病预防,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减少行政开支。奥巴马就这样让自己的宣言穿越每个普通民众的心,并掷地有声地宣布,如果他能当选新一届总统,他会让每一个人都享受他应该得到的医疗福利。
此外,他还提到会竭力让美国摆脱对他国石油的依赖,重塑能源大国形象,用可再生、低消耗的新能源代替高污染的石油。他说美国会在新一代美国人的带领下重新站立起来。他们会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增加就业机会,刺激商业,给世界做出一个榜样,美国依然那么强大,它又回来了。
奥巴马将整个美国现状看得非常清楚,他清楚地知道美国人民需要什么,美国现在处在什么位置,美国将要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全美国人共同的梦想。所以奥巴马在竞选时,就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尽管他开始并不被看好,甚至是被别人当作天方夜谭,但是他却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对于给全美国人带来毁灭性伤痛的“9·11”事件,奥巴马以一个和平主义者的身份投身到世界反恐的行列当中,他要维护的是全球人类的和平,维护的是整个世界的和平,这完全满足了美国人民关于世界梦的需求,在美国人心里,一个强大的美国应该有着更丰富的担当意识,应该辐射至全世界,奥巴马的演说无疑满足了这种要求。
他如此说道:“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永远牢记那个9月11日所发生的一切,以我们所有的力量来对抗恐怖分子。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努力依靠一支更强大的军队来追踪恐怖分子,紧缩他们的金融网,我们还可以改善我们情报机关的效率,但我们还需要明白,我们最终的胜利还在于重建我们的联盟,将那些信念和价值输出到国外,为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带去希望和机遇。”
一如他反对伊拉克战争,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他成为全美国人心目中的救命稻草。不仅如此,奥巴马实践着他关于民生、关于美国人民的诺言,他一再地把对美国的建设,把美国的未来更多地放在穷人身上,整个美国因此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