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奥巴马是否能够胜任美国总统的职位是一个未知数,又或者眼前的这个黑皮肤男人究竟是怀着怎样的目的来竞选总统,他是否真的以美国人民利益为核心呢?总之,身陷赖特事件的奥巴马受到了美国选举人的怀疑。最终,奥巴马做出了正确选择,与赖特事件彻底地撇清关系,甚至更深层地解析了赖特事件,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奥巴马的这一举动,就像一记重拳狠狠地给了抨击他的人一击。他在演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讲道,最初与赖特关系亲近是因为赖特从前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而现在赖特改变了自己,也就改变了在他心中的形象,他觉得赖特深深地伤害了美国的人民,这时他就立即与其断绝了关系。
奥巴马同时还讲到赖特的背后是无数怀有梦想却无法实现梦想的黑人青年,他们有自己的抱负、理想,社会却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继续在繁重的劳动下求得生存,他们遭到了社会的冷遇,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不到公平竞争的机会。对此,奥巴马呼吁美国人民团结起来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要让这些事件再次发生,让美国更加美好和强大。很多人听完这次演讲后激动万分,他们觉得奥巴马已经具备解决危机的能力,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必将更加美好。奥巴马适时地解决了危机,这样他的竞选之旅就变得非常顺畅。在这件事上,奥巴马让美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他忠心于自己的国家,他是为一个更完美的联邦而来,为美国的未来而来,并不像媒体的捕风捉影,也不像对手所说的那样,他这样一个诚实的人,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支持,赢得了更多的选票。
一个人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必须出狠招,才能救自己于水火。关键时刻的犹豫不决无异于自绝出路,奥巴马划清与赖特的界限重拾民众的信心,再一次获得他人的支持。想要成功的人也要像奥巴马一样,关键时刻出狠招,挽救自己,重新获得他人的关注与支持。
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果断地去处理,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就会以失败而告终。理想之路也是一样,当我们遇到危机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清醒,适时地找到最佳的处理方式,必要的时候要出狠招,让对手毫无招架之力。相反如果我们在重要时刻同情对手,做事犹豫不决,失败之门就已经悄悄地为你打开,也只有懂得出狠招的人,才会获得成功。
提升技能,让自己拥有竞争的资本
我们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内在能力,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不会被别人抢走,才不会有失去的一天。要实现梦想,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拥有一种可以与任何人抗衡的技能,这是你面对所有的挑战的资本。
你想获得成功,没有一门技能是不可能的,技能是能力的具体表现,是让自己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技能,你就不会出彩,不会拥有实现理想的资本,所谓奋斗目标也会变成一纸空文,所以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拥有实现理想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奥巴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便是因为他有着其他人所不能拥有的口才。奥巴马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打动人心的方法,他能像他的偶像马丁·路德·金那样用演讲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拥护者。
可以说,出色的口才是奥巴马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他之所以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黑人,到名声如日中天的总统,可以说口才帮了他很大的忙。奥巴马的口才总让人想到里根,可是里根的口才虽好,却不能写文章,奥巴马则不仅是口才好,自己也写文章。在竞选总统期间,奥巴马写过两本书,可以说奥巴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总统。
早在大三那年,奥巴马就发现自己有打动听众的本事。他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由学生主办的《哈佛法学评论》的总编,靠的就是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了一个又一个的听众。2004年7月,克里竞选班子决定让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阐述民主党的治国纲领。这次演讲让人感受到了奥巴马的魅力,让他在大会中成为最受人瞩目的明星。
事实上,与麦凯恩相比,奥巴马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唯一的优势便是口才,所以奥巴马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演说的讲稿,并且每一次都会精心准备,而不是临场发挥。正是因为如此,奥巴马每次演讲都能做到绘声绘色,相比之下,麦凯恩差了很大一截。
如果说奥巴马没有演讲的能力,那么他就不可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总统梦想,正是因为出色的口才,使得奥巴马在人生的道路上变得更加通畅。奥巴马的口才就是他的一种技能,如何将这种技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对奥巴马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奥巴马的演讲风趣、幽默,能让全场的听众为之着迷,这是奥巴马获胜的先决条件。美国爱达荷州大学修辞学教授叶卡捷琳娜·哈斯金斯这样评价奥巴马,她说:“与其他任何政要相比,他是所有美国人中口才最棒的。”的确,奥巴马那富有激情的演讲征服了很多人,将自己的想法最好地表现出来了。
为了将自己的技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奥巴马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他的演讲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与他向演讲界的前辈学习是分不开的。我们从他的演讲中可以看出,奥巴马对美国经典的演讲进行了认真研究,能找出他们的共通点,并能熟练地运用修辞和逻辑,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理,有意识地营造出一种历史感、使命感和传承感。
奥巴马大选获胜后的演讲让人不禁联想到美国历史上两段最为著名的演说,一段是林肯在1863年发表的葛底斯堡演说,另一段则是遭暗杀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遇刺身亡前一天发表的演说。正是因为如此,奥巴马的演讲能激起每一个听众的欲望,让人们能在他的演讲声中享受到历史的沧桑感,让人觉得他的出现正是历史的使命。
如果说,奥巴马仅仅是向前辈学习就能做好演讲,那只能说是一种模仿,关键还在于如何让更多的美国人从演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为此,奥巴马拜访了社区内各个黑人教堂,在了解他们时,也学习了黑人牧师讲话的节奏和夸赞的神态。不仅如此,奥巴马还非常注意聆听他人的要求,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下层平民,他都主动接触,琢磨他们的意见,为他们的利益奔走呼号。
可以说,出色的口才造就了今天的奥巴马。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奥巴马身上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呢,因为无论在什么工作领域,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时,才会使自己的地位变得十分稳固,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
一个人若没有一种特长是很难实现理想的,如果你真想求得机会,最好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出路。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培养自己的本领,并将它积存起来,这些能力会慢慢转化为一种看不见的财富,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他人的挑战时变得更有竞争力。
同时,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不是为了让自己去了解更多的东西,不是纸上谈兵,最重要的是为了“致用”,知识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就等于没有任何优势。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之后,才有可能有所创新。
人才和庸才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能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能力。所谓人才,就是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事,并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所谓庸才,不过是做了他们做不好的事,从而将平庸的一面表现了出来。
世上不存在绝对无用的人,也不存在彻底的失败者,有的只是为理想不停打拼的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更为强大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具有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依靠一些外在的东西。
我们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内在能力,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不会被别人抢走,才不会有失去的一天。如果你过于依赖别人的帮助,那么当这种帮助消失的时候,或是你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并没有创造出应有的价值,你如何让别人去信服你呢?
与其花心思去寻找所谓的近路,不如脚踏实地学一门能够帮到你的技术,就像奥巴马那样,他没有强大的金钱作为后盾,也没有好的出身,就是从政经验也比对手少很多,可是他就是能打败对手。当对手过于依赖这些外在的力量时,奥巴马却让自己内在的力量爆发出来,外在的只能模仿,只有内在的力量才会让他人感觉到你的能力。
只有主动学习才能保证自己在职场中百战百胜,才能保证事业常青。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是自己的分内责任。以学习的态度面对工作与生活是让自己快速升值的一大途径。
当然,奋斗的人的学习有别于学校里学生的学习,因为缺少充裕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尤为重要。只有把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业务水平看成是自己的分内之事,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不管你从事的是哪种职业,没有知识是愚蠢和可怕的,不继续加强知识和技能的深化更是可悲的。这意味着你将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意味着你将很难对周围不断发展的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理解。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盛衰可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生存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