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亦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所以郑老太嘴馋想吃点糖果这类的是不容易的。不是托人上镇上去买就是等着隔三岔五的货郎挑着货进石头庄来。r
可柳氏进门后就不同了。柳氏自打发现婆婆爱吃糖果之后。就托人去柳家庄给娘带话让娘给她带制作花生糖的法子。得到花生糖法子后就卖掉了自个的耳环用卖耳环的钱买来白糖亲自给婆婆做花生糖。r
做好后还亲自送到上房去给婆婆。本以为会得到婆婆夸赞几句。那晓得一句辛苦之词都没得到。反而得到了大嫂的一阵唆摆。说她昧着公家的钱这花生糖就是用来哄婆婆嘴短呢。r
郑氏对大儿媳杨氏的话是偏信的。即便是杨氏说的是假话听在郑老太耳朵里那都是实打实的大实话。r
而且郑老太对家里银钱一事看得紧呢。但凡家里有点开支都要经过她左思右算计算得毫厘不差才能放钱出来的。r
杨氏说柳氏藏钱。郑老太自然是相信的。你道为何呢?这是因为啊。柳氏嫁过来后没有像杨氏一般找她露家底呢。r
柳氏嫁过来之前她的娘亲曹氏给她备的嫁妆里面有一个二十厘米左右的梳妆盒里。里面是曹氏给闺女添置的几样行头包括柳氏先前卖掉的那副耳环。r
那是曹氏怕闺女嫁过来吃亏所以暗中变卖了家中的一些田地换来的一副耳环和一对镯子。柳氏心知肚明。r
可她婆婆郑老太不知道啊。她盘算着老二媳妇应该在婚后第三天就该抱着嫁妆盒子找她摊牌啊。r
等啊等啊等。等到黄昏日落。她都没等到老二媳妇过来找她。打那以后啊郑老太就对柳氏不待见了。越瞧越不顺眼越不顺眼就越是想法设法的想把柳氏弄出去。有私心的媳妇子她瞧不上哩。r
柳氏哪晓得婆婆是因嫁妆盒子这事才跟自个生恨的。生怕婆婆真相信了大嫂的话相信她做花生糖的钱是从公家里面拿出来的钱。连忙取来自个娘亲托人带来的信件还有她托人卖掉耳环的条子这才洗清了自个冤屈。r
可她这么一弄啊。郑老太对她更是有成见了。原本还有些避讳柳氏娘家那边。这会可是一点避讳都没了。要卖田地给闺女贴补嫁妆的人家跟自家不相上下哩。既然是不相上下那她还需要再与柳氏虚与委蛇么?r
不用。大大方方摆自个恶婆婆的嘴脸就好了。r
自那以后啊柳氏和婆婆就彻底交恶了。只是柳氏心善即便婆婆对她鸡蛋里挑骨头她也坦然受之。做着自个该做的事尽着自个该尽的孝道。r
只是偶尔受气受到胸口憋闷的时候才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埋头大哭一顿。哭完之后又接着回家继续忍受婆婆的言语荼毒。r
人哪有种习惯要不得。那就是如柳氏这般的忍气吞声耐。柳氏的忍气吞声是长期以往受婆婆的压迫而养成的一种不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