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娇娘你咋跟着你娘这么早就起来了哩。”r
刘三婶笑着应了一声。疾步走过去挤到柳氏身边。拿过木盆里的葱就麻利的切起来。r
一边切一边朝一旁蹲着捡菜的郑氏婆媳打招呼。“郑婶子杨大嫂来的这么早哩。”“是哩不来早不行哩。柱子他爹说了今儿是咱石家的大日子不起早来帮衬着老二家会被人家瞧不起哩。”郑氏说着头高高昂起不屑为伍的瞄了一眼切菜的刘三婶和二儿媳。心里忿忿的道:“连家里盖房子这么大的事情都不提前跟我说一声。害我现在都无法面对庄里那些婆子们。”想着狠狠的揪了一把菜却仍是难消今早出门受到的冷嘲热讽。r
今早郑氏刚出门就遇到了庄里外号大喇叭的墩子娘和墩子媳妇小年氏。小年氏陪着婆婆刚从自家后院出来。瞅到石老爹带着小儿子石稳急急匆匆的往外赶。墩子娘瞟了儿媳妇一眼小年氏当下就上前热情的拉住了杨氏。“石大嫂子石家婶子这大清早的天还黑着呢。你们家咋就全家出动了哩。”r
杨氏瞧了婆婆一眼见婆婆面如沉水。她哪儿敢多话只把娇娘家今儿要盖房子的事捡着重要的说了。r
小年氏听了那是恨得咬牙切齿悔不当初啊。r
小年氏本不是本庄人她是跟着娘亲年氏逃难到石家庄的。当时娘俩就栖身在娇娘家曾经呆过的土地庙里。庄里人见她母女可怜就时不时的就接济她们娘俩一点。后面年氏觉得关靠接济也不是亦回事。于是她就上里长家跪求其为闺女选户石头庄里的好人家别的不求只要求男方能容纳她母女俩让她百年之后有个埋葬之地。r
里长石松见年氏说道如此可怜又加上年氏的闺女小年氏长的也还算不错挺清秀可人的。就答应了年氏随后就给小年氏访了两户人家。石松访的这两户人家一户是周家周新的独子周墩子周墩子自小就没了爹一直跟寡母相依为命。是相当孝顺的一个男娃子。里长石松觉着小年氏若嫁给周墩子那么两家人合一起年氏母女的日子也就不难过了。至于另外一户要给年氏说的人家就是家境贫寒日子拮据的石岗家老二。这石家老二么自然就是石柱了。r
石家和周家两户人家还隔的不远。从周家的后院就能看到石家的前院哩。石柱和墩子两人年岁差一轮。石柱十四岁墩子二十八岁。而要说媒的小年氏呢因为连年跟着年氏逃荒把年岁耽误了。到石头庄时已经足足十八岁了。十八岁的姑娘要说人家就有些难了。所以石松在庄子里挑来拣去才给小年氏挑中了石家和周家。r
有了人选后石松就到土地庙里把话跟年氏娘俩说了。说让年氏带着小年氏瞧瞧去打麦场那边看看人看中了谁他就帮忙去撮合。年氏当天下午就带着闺女小年氏躲进了打麦场的麦垛子里然后露着一个眼往外瞧那些从庄稼地里回来的后生汉子们一个不漏瞧了个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