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阴影中的军队:黑水公司和他的平民勇士全文阅读 > 第8章 科伦拜、科尔号、癌症(1)

第8章 科伦拜、科尔号、癌症(1)


  加里·杰克逊入伙后,他估算了一下,黑水公司一年的收入满打满算能达到170万美元,可是我最初估计数字的好几倍。但怎么把这个数字变成真金白银,我们都还一筹莫展。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公司的实际收入数字是太清楚不过了。为尽快把业务开展起来,我们这个小团队一周七天连轴转,每天要干上18个小时,就像我父亲当初创业时那样不知疲惫。循着父亲的足迹,一种莫名的坦然油然而生。此外,繁重的工作使我无暇考虑妻子琼的病情,也多少得到一丝解脱——尽管这个时期的黑水公司上上下下对生意上的事还没有摸着门道,充满了我们后来所总结的各种“理念分歧”。

  公司最初招进来的职员特种作战经验相当丰富,但却不谙经商之道。这些军事精英虽然身怀绝技,却未必懂得怎样提高企业效率,如何控制成本,或如何解决供应链的低效和浪费。我们亲眼目睹了其他一些大型承包商也受到同样问题的拖累,这些安全公司聘用了很多上校甚至将军级的军队人员,仅仅因为考虑到他们在军界的名气。但对于黑水公司这样的小企业来说,我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我们是否能够尽快完成从作战人员到商务人士的转变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有些人做到了,例如比埃拉和杰克逊,就能成功地跨越这一鸿沟,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而另一些人,比如克拉克,就未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定位,也无法尽到对公司团队的责任,最终在那段充满挑战的时期不得不离开了公司。

  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是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明白:我们必须想办法开始挣钱。德哈特当时就选择从靶场的标靶系统做起。

  德哈特为黑水公司设计了一个测试射手反应能力的培训科目,用移动标靶分别标示敌方战斗人员和无辜平民。受训人员必须在瞬息之间迅速做出判断:是扣动扳机还是停止射击。这个科目可以帮助受训人员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掌握射击精准度,同时强化其判断能力——结果这套移动标靶很快就被子弹打得彻底散了架。控制这套移动标靶系统的传动链条、轨道、铰链和转轴等零件用的可都是高强度钢材。我们对客户的训练强度如此之高,连价值12000美元的顶级商用训练标靶也在短短数月之内就被打得千疮百孔,变成了一堆废铁。要知道,生产厂家也不愿为这种标靶提供保修服务,因为它很难承受得住像特种部队那样高强度的射击训练。不过,黑水公司的座右铭是“要么刻苦训练,要么干脆别干”,但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预算超支问题。

  谢天谢地,德哈特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他设计了一种新型标靶系统,命名为“熊式”标靶,采用的是500HB(布氏)硬度的悍达牌耐磨合金钢,这种合金钢主要用于制造挖掘机的挖斗和装甲运兵车。“熊式”标靶系统集成了多达12个的旋转标靶,既能通过专用电脑软件来控制,也可以遥控。

  随后,德哈特又制作出了一套改进型“对决射击训练桩”,配有六个标靶,标靶被击中后,就会从中央立柱的一侧移到另一侧。受训人员两人一组,对准标靶同时射击,首先将全部6个标靶击到另一侧的射手为获胜者。这套系统就像是我们黑水公司自己玩的绳球游戏。

  受训人员对德哈特设计的标靶系统赞不绝口,以至于莫约克基地的受训人员在临走时都想买一套带回去。没过多久,在基地简易宿舍楼的边上,一座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工人在里面不停地切割、焊接,制造各种印有黑水公司商标的射击训练设备,从利用集装箱改装的设施齐全的室内射击场,到气动式移动标靶。

  这些设备在创业初期为公司创造了50%的收入。真没想到,使黑水公司一举扭亏为盈的,并非我们最初打算推出的训练科目,反倒是德哈特设计的标靶系统。

  随着公司依靠标靶销售业务步入平稳运作阶段,杰克逊负责的销售业务也开始渐有起色。杰克逊在海军服役后期,曾在加勒比海地区海岸警卫队担任缉毒队队长,他的人脉关系终于在1999年派上了用场。以前曾在海岸警卫队共事的熟人向他问起,黑水公司能不能为海岸警卫队新成立的直升机战术拦截中队训练射手,也就是众所周知的HITRON中队,其基地位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机场,是美国首个获准使用空中武装力量的执法单位。在此之前,海岸警卫队估计其截获的通过水路贩运至美国的毒品还不到总量的10%。在能以140节航速巡航的“黄貂鱼”

  武装拦截直升机身上,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要使高速行驶的走私快艇失去动力——好让警察在海上截停目标并登船抓捕毒贩——远比干脆将其炸翻要复杂而且精细得多。海岸警卫队想让我们利用海豹突击队的战术来训练他们的射手使用点50口径重狙击步枪击毁目标船的舷外发动机。

  这是当时黑水公司拿到的首份政府保密合同——这对一家正力图打开知名度的小公司来说却是往前迈出的坚实一步。很快,我们就发现,有件事我们可以比其他任何人都做得更好:那就是洞悉时事、吸取经验,找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创造性方案。不幸言中的是,1999年和2000年发生的两起事件,使多年积弊终于得到暴露,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1999年4月20日星期二,上午11点刚过,两名青少年,埃里克·哈利斯和迪伦·克莱伯德携带霰弹枪、半自动卡宾枪和自制钢管炸弹进入科罗拉多州杰斐逊郡丹佛市南部的科伦拜中学,在49分钟的时间里横扫整个校园,打死13人,最后两人开枪自杀,酿成了美国史上伤亡最为惨重的一起校园枪击案。事件发生后,这两人的作案动机一时间成为舆论的争论焦点,例如青少年使用抗抑郁药的问题、对哥特文化的盲目崇拜,抑或是受到工业重金属摇滚的影响等,不一而足——这些分析后来大多被证实是毫无根据的臆想。但黑水公司却独具慧眼,看到了此案所暴露出的严重问题。

  我们注意到,在这两名枪手开枪自杀时,已经有超过75名警察包围了学校,可在此后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名警察进入大楼搜寻这两名枪手。

  我们还听说,据报道当天共有47家执法部门出动了1000余人前往现场,但其中绝大多数人到现场之后指挥官从始至终都没对他们下达任何任务。我们为戴夫·桑德斯老师的不幸身亡扼腕叹息,他是当天案发现场15位遇难者中的最后一名,在上午11点26分被击中胸部,却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最后失血过多死在一间教室里。医务人员在近4个小时之后才找到他。此案暴露出来的问题显而易见,特警队需要接受处置类似事件的训练。在作案枪手不留活口也不想扣押人质的情况下,此前要求巡警在原地警戒等候后援——而不是主动冲进去搜捕枪手——已经行不通了。

  黑水公司当时已经在莫约克基地建起了一个15000平方英尺的射击训练场,看上去就像一个小镇,场内设施齐全,有铺设好的街道,每座建筑物都装有摄像头,受训人员可在这里进行城市环境模拟训练。我们联系了美国国家战术顾问协会(NTOA),该协会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非营利的全美巡警和特种作战部队训练计划的权威测试认证机构。在科伦拜校园枪击案后六周之内,黑水公司就矗立起了一座设有16间训练室的钢结构大楼,不但可以开展室内实弹射击训练,甚至可以进行爆破入室之类的“强行突入”训练。训练楼里还能同期播放各种报警声,以及遇袭者受到惊吓时发出的尖叫声。我们把这座庞大的建筑物称为“处突训练营”。

  本来国家战术顾问协会同意拨款50万美元参与建设,但钱却迟迟未能到位。

  于是我们决定自己先垫付费用马上开工,只希望建好之后,特警战术分队能立即进场接受全新的科目训练。这又成为黑水公司的一次信心之搏。

  1999年9月,国家战术顾问协会派出了首批400名特警到莫约克基地接受训练。我们安排演员扮成学生,倒在血泊之中并大喊救命。装有模拟炸弹的双肩包、藏匿在“学生”人群里准备随时伏击救援警察的“枪手”。模拟场景实在是太恐怖了,这是黑水公司故意制造出来的氛围——此类行为也成为批评者声讨我们的冷酷无情,说我们借流血事件来壮大公司的理由。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的初衷,正如一名记者在描述我们的工作时所写:“总得有人来干这件事,我们必须提前想到可能会出现的最坏情况。”

  模拟伤亡——即医学界和军界所熟知的利用“石膏模”道具所制造的效果——

  是在训练中培养警察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心理强化训练能够激发受训人员身上某种叫作“全面职业素养”的特性。有时候,训练模拟场景会让绝大多数从未遇到过此类情况的参训人员——包括地方警察和联邦政府警员——感到毛骨悚然。国家战术顾问协会执行董事拉里·格里克一行在首次考察黑水公司之后讲道:“在模拟训练结束时,根本没人像平常训练那样还有心情谈笑风生或击掌庆贺,”他说,“有好几位受训警官告诉我们,他们做梦都未曾想到会遇到这么恐怖的场景,更不用说还得接受这种适应性训练。”这些模拟场景正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一旦现实生活中发生类似严重事件,他们才能立即做出反应,并予以正确处置。

  在这之后,国家战术顾问协会开始抽调全美50个州的警察到我们的训练场参加轮训,此外还有来自加拿大、海地、比利时和英国的警察。科伦拜校园枪击案过去一年之后,我们已培训了1000多名警察。还有一些警察迫不及待地想要参加我们的培训科目,即使无法报销学费也情愿自掏腰包参加培训。受训人员在训练中撞坏或炸毁的门板难以计数,以至于我们每个月都要从当地的家得宝家居连锁店订购好几卡车的新门板。

  在丹佛市郊制造了校园枪击惨案的这两名青少年使全美执法部门大为震动,但同时也给黑水公司带来一次发展壮大的机遇。仅仅一年之后,又有两个人在地球另一端的也门亚丁港震撼了整个美国海军——也由此改变了黑水公司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