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银河帝国(1-12册)全文阅读 > 第217章 地球(3)

第217章 地球(3)


  崔维兹突然插嘴道:“我希望你没有在这上面花工夫,詹诺夫,这点毫无神秘可言。一颗适宜住人的行星,不可能自转得太快或太慢,前者会使大气环流产生强烈的风暴,后者会使温度呈现极端变化。这其实是人类刻意选择的结果,由于人类喜欢住在条件宜人的行星上,因此所有适宜住人的行星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可是有人却说:‘这是多么惊人的巧合!’其实一点都不惊人,甚至不能算巧合。”

  “这一点,”裴洛拉特心平气和地说,“事实上是社会科学中众所周知的现象。我相信在物理学中也是一样,但我并非物理学家,所以不太敢肯定。总之它称为‘人择原理’。观测者在观测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影响到被观测的事件,有时观测者的存在就足以产生影响。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那颗合乎模型的行星在哪里?哪一颗行星的自转周期,刚好是一个银河标准日,也就是二十四个银河标准小时?”

  崔维兹努起下唇,显得若有所思。“你认为那就是地球吗?银河标准时间的订定,当然有可能以任何世界的特征时间作标准,对不对?”

  “不大可能,这不符合人类的习性。过去一万两千年来,川陀一直是银河的首都;而且足足有两万年的时间,它都是银河中人口最多的世界,可是川陀并没有将它的自转周期——1.08个银河标准日——强行推广到银河各处。端点星的自转周期则是0.91个标准日,我们也没有强迫各行星用这个时间当做一天。每一颗行星都有本身的当地行星日,用它作为计时的标准,而在处理星际间的重要事务时,就会借助于电脑,将行星日和标准日彼此互换。所以说,银河标准日必然源自地球!”

  “为什么必然呢?”

  “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地球曾经是唯一的住人世界,因此地球上的日和年,自然就会成为标准。而人类殖民到其他世界时,由于社会惯性,这两个单位很可能继续被当做标准。所以我建立的地球模型,自转周期刚好是二十四个银河标准小时,而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则刚好是一个银河标准年。”

  “这难道不会是巧合吗?”

  裴洛拉特哈哈大笑。“现在轮到你认为巧合了。你想不想打赌,赌这件事真是巧合?”

  “这……这……”崔维兹吞吞吐吐。

  “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古老的时间单位,称为‘月’……”

  “我听说过。”

  “它显然就是地球卫星环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然而……”

  “怎么样?”

  “嗯,我的模型中有个相当惊人的特点,就是那颗卫星实在太大,它的直径超过地球的四分之一。”

  “从没听过有这种事,詹诺夫。放眼银河,不论哪个住人行星,都没有一颗那么大的卫星。”

  “但这可是好现象,”詹诺夫手舞足蹈地说,“如果只有地球才能产生各式各样的物种,还能演化出智慧生物,它就应该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

  “可是产生各式各样物种和智慧生物,以及其他一切特点,又跟一颗大卫星有什么关联?”

  “好啦,现在你问倒我了,我也不知道答案。不过这点很值得深入探讨,你难道不觉得吗?”

  崔维兹站了起来,双手抱在胸前。“可是这又有什么困难呢?你只要查查住人行星统计表,找一颗自转周期等于银河标准日、公转周期等于银河标准年的行星。如果它刚好拥有一颗巨大的卫星,你就等于找到了。你说过你‘已经胸有成竹’,我猜这就代表你已经这么做了,也已经找到了那个世界。”

  裴洛拉特露出困窘的表情。“嗯,这个,不是如你想象的那样。我的确查过统计资料,至少曾经请天文学系帮我查过,结果——嗯,让我直说吧,根本没有那样的世界。”

  崔维兹又猛然坐下来。“但这就意味着你的整个推论都失败了。”

  “我倒觉得并不尽然。”

  “什么叫并不尽然?你建立了一个模型,囊括所有详尽的细节,结果却找不到实际符合的行星。这就代表你的模型毫无用处,你必须从头来过。”

  “不,那只代表住人行星统计表并不完整。毕竟,住人行星总共有几千万颗,其中一些位置非常偏僻隐匿。比方说,有将近一半的行星,其中人口数目并不精确。此外,还有六十四万个住人世界,除了名称之外,有些顶多再附上方位,其他资料一律空白。根据银河地理学家的估计,未登录于统计表的住人行星也许上万。想必那些世界是故意这样做的,在帝政时期,这样做可能有助于逃税。”

  “而之后的几个世纪,”崔维兹以嘲讽的语气说,“这样做则可能有助于把自己的世界当成贼窝。有些时候,干强盗比正经买卖更容易致富。”

  “这我就不晓得了。”裴洛拉特以怀疑的口吻说。

  崔维兹又说:“无论如何,不论地球上的居民作何打算,我认为住人行星清单都该包括地球。根据定义,它是最古老的世界,早期的银河文明不可能将它遗漏。而一旦登录在统计表上,它就不会再消失了。这一点,我们当然可以相信社会惯性的效应。”

  裴洛拉特露出了犹豫和为难的神情。“事实上,还真有呢——在住人行星清单中,真有一个叫地球的。”

  崔维兹瞪大眼睛。“我以为你刚才明明告诉我,地球并不在那份清单上?”

  “清单上并没有‘地球’这个名字。然而,有个叫做‘盖娅’的行星。”

  “盖压?它跟地球又有什么关系?”

  “盖子的‘盖’,女字旁的‘娅’,它的意思就是地球。”

  “詹诺夫,为什么它的意思就是地球,而不是其他的东西?这个名字在我听来毫无意义。”

  裴洛拉特的脸孔原本难得有什么表情,此时却好像扮了一个鬼脸。“我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根据我对那些神话传说所作的分析,当年在地球上,存在有好几种不相同的、彼此无法沟通的语言。”

  “什么?”

  “你没听错。毕竟,在整个银河中,也有上千种不同的腔调……”

  “银河各处当然有许多种方言,彼此却不是无法沟通的。有些方言即使不容易听懂,仍未脱离银河标准语的范畴。”

  “当然,但如今星际间保持着持续不断的交流。倘若某个世界孤立了很长一段时间,又会如何呢?”

  “但你讲的可是地球本身。那是单一的一颗行星,哪来的什么孤立?”

  “别忘了,地球是人类起源的行星,必然有过一段难以想象的原始时期,没有星际旅行,没有电脑,甚至没有任何科技。经过了无数的生存竞争,我们的哺乳类祖先才脱颖而出。”

  “这太荒谬了。”

  裴洛拉特因而露出窘迫的神态。“老弟,讨论这个问题也许根本没用。我从来没有利用它说服过任何人,我可以肯定,这是我自己的错。”

  崔维兹随即感到后悔。“詹诺夫,我郑重道歉,我刚才是脱口而出。你告诉我的这些观念,毕竟都是我不熟悉的。你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才慢慢建立起这些理论,我却得一下子照单全收,你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听我说,我可以想象地球上出现过原始人,他们发展出两种完全不同、彼此无法沟通的语言……”

  “或许有六七种之多。”裴洛拉特没什么自信地说,“地球可能分成好几个庞大陆块,起初,各陆块间也许没有任何联系。每个陆块上的居民,都有可能发展出独特的语言。”

  崔维兹刻意以严肃认真的口气说:“各个陆块上的居民,一旦知晓了彼此的存在,可能也会开始争辩‘起源问题’,争论究竟在哪个陆块上,最早出现从动物演化而来的人类。”

  “非常有可能,葛兰。他们那么做,会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而在那些语言中,有一种以‘盖娅’代表地球,但是‘地球’这个名称则是源自另一种语言。”

  “对,对。”

  “那个将地球称作‘地球’的语言,后来发展成银河标准语。可是地球的居民,由于某种原因,却用另一种语言中的‘盖娅’,来称呼他们自己的行星。”

  “完全正确!你学得真快,葛兰。”

  “但是,我觉得没必要把它想得多玄。如果盖娅真是地球,虽然名称不同,可是根据你先前的论点,这个盖娅的自转周期应该刚好是一个标准日,公转周期正是一个标准年,还具有一颗巨大的卫星,以恰好一个月的公转周期环绕这颗行星。”

  “对,一定应该是这样。”

  “好啦,请告诉我,它到底符合还是不符合这些条件?”

  “其实我不敢说,统计表上并没有这些资料。”

  “真的吗?好吧,那么,詹诺夫,我们是不是该飞到盖娅,去测一测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并且看一看它的卫星呢?”

  “葛兰,我是很想去。”裴洛拉特相当迟疑,“问题是,它的位置也没有精确的记载。”

  “你的意思是,你掌握的光是一个名字,除此之外一无所有,而这就是你所谓的胸有成竹?”

  “但这正是我想去银河图书馆的原因!”

  “慢着,你说统计表中没有精确位置,究竟有没有其他任何资料?”

  “它被列在赛协尔星区之下,旁边还加上一个问号。”

  “好啦,詹诺夫,别再垂头丧气了。就让我们飞到赛协尔星区,我们总有办法找到盖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