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一流员工的十大职业素养全文阅读 > 第15章 执行:提升执行力,保证完成任务(2)

第15章 执行:提升执行力,保证完成任务(2)


  成功者中,有很多人都是“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最完美的执行者和诠释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的主人公罗文就是这样的人。当罗文接到送信的任务时,他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深知执行这项任务的过程中有太多不可预测的艰难险阻,他完全可以编造出一千种理由、一万个借口,来推诿或逃避,让自己远离危险,但他没有找任何借口。罗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完成总统交给他的神圣使命。

  那些最受企业和组织欢迎的优秀员工总是遵循这样一个工作原则,那就是第一时间执行领导的决策,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个人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不要用任何借口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借口的。

  一个受企业欢迎的人,必然是一个有执行力的人。一位着名企业家曾经这样说过:“我最不喜欢的员工就是,他们对于我分派下去的很多事,往往只会说‘行,知道了’,但是根本没有去执行,或者结果与我的预期南辕北辙。”

  阿尔伯特·哈伯德在《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说到这样一个试验:一个主管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他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

  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

  然后他就会去执行吗?

  哈伯德认为他绝不会去执行,而是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他是谁呀?”

  “他过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

  “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

  哈伯德说: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克里吉奥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克里吉奥这个人。”这就是如今所有企业和组织执行力不到位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如果碰到这种小小不言的情况,一般刚上任不久的新主管都会这样无奈地说:“算啦!我自己做吧。”但如果碰到需要必须大家协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时,就有可能出现执行难的问题。

  借口是提升执行力的绊脚石。借口无处不在,只要你去找,就能为不执行找出一大堆的借口。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差不多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为什么要我去做这件事?为什么不叫××去?”

  “这件事很麻烦,我做不了,你能不能安排别人去做?”

  “这方面的事,我以前没涉及过,恐怕做不好。”

  “我这几天感冒了,身体很不舒服,你找别人去做吧。”

  “我现在手头忙,没有精力做这件事。”

  “对不起,我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这项工作的难度太大了!”

  上面这些声音都是不能落实工作的借口。虽然听上去“合情合理”,但无论措辞多么冠冕堂皇,借口就是借口。可以说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就总能找到理由。

  说到底,这是在为推诿工作、推卸责任找借口。这反映出一个员工职业道德的缺乏和执行力的薄弱。

  当我们不愿意去做某一件事,但又不能直接拒绝时,就会寻找许多借口。

  借口是执行的大敌。要想成为最优秀的执行者,无论接到什么任务,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如何做成这件事,这样你想的就是方法;如果老想这件事在执行中会有困难,那你想的就是借口。陈克是公司里的一位老员工了,以前专门负责跑业务,深得上司的器重。有一次,他手里的一笔业务让别人捷足先登抢走了,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事后,他很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失去这笔业务的原因——因为他的腿伤发作,比竞争对手迟到了半个钟头。以后,每当公司要他出去联系有点棘手的业务时,他总是以腿不行,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为借口而推诿。他的腿伤是怎么来的呢?是一次酒后摔伤的。

  第一次,老板比较理解他,原谅了他。陈克好不得意,他知道这是一宗费力不讨好的业务,他庆幸自己的明智,如果没办好,那多丢面子啊。

  但如果有比较好揽的业务时,他又会跑到上司面前,说腿不行,要求在业务方面有所照顾,如此种种,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寻找更合理的借口上。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的就推,好办的差事能争就争。时间一长,他的业务成绩直线下滑,只要没有完成任务他就怪自己的腿不争气。总之,他现在已经习惯借腿的缘故在公司迟到、早退,甚至在吃工作餐时喝酒,因为喝点酒可以让他的腿舒服些。

  有谁愿意要这样一个时时刻刻找借口的员工呢?所以被炒也在情理之中了。许多找借口的人,在享受了借口带来的短暂快乐后,起初会有点儿自责,可是,重复的次数多了,也就变得无所谓了,原本有点良知的心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了。

  任何一个老板都希望拥有更多的优秀员工,希望他们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当老板让你做更多更重要的工作时,你如果能完美执行,且不找任何借口,就会让老板格外器重。卡罗·道恩斯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后来受聘于一家汽车公司。工作了六个月之后,他想试试是否有提升的机会,于是直接写信向老板杜兰特先生毛遂自荐。老板给他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工程方面的培训,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他自己花钱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辅助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老板后来对他说,“如果你随便找一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可能会让你走。我最欣赏你这种工作不找借口的人!”当时道恩斯如果以不懂图纸为由,拒绝这一项工作,也许便没有后来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道恩斯了。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费时间去寻找借口。因为公司安排你在某个岗位上,是为了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那些关于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他的话,代表了很多老板的心声。

  对于员工来说,执行力直接决定着工作的结果。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因为,你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不应再为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找任何借口。可以说,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态度决定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才可能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所以,要提高执行力,我们必须像罗文一样秉持“没有任何借口”这一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1.在工作遇到困难时,你是选择坚决执行,还是选择借口?反思一下,你曾经为自己寻找过借口吗?

  2.为什么“借口是提升执行力的绊脚石”?请结合工作实际,举例说明。

  接到任务立即执行,一分钟也不拖延

  执行力要求人们绝不拖延每一分钟。很多成功者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想到什么或是要做什么,就会立即执行。只要你养成“绝不拖延,立即行动”的行为习惯,就能培养出自己超强的执行力!

  对每一个渴望拥有较强执行力的人来说,拖延都是最致命的。拖延很容易变成一种顽固的恶习,它会使许多工作根本没法开展。在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鸟,春天时,它身上长满了羽毛,而一到冬天,它身上的羽毛就脱落了。

  寒号鸟在冬天来临时,还没有为自己造个窝。夜里,别的鸟类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巢里,它却躲在石缝里,光秃秃的身子在寒风中不停地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呀,好冷呀,明天天一亮一定要造个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寒号鸟被温暖的阳光一照,感到全身暖和多了,便忘记了夜晚的寒冷,此时的寒号鸟早把造窝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寒号鸟一辈子也没能给自己造个窝。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他们行动拖拖拉拉,做事喜欢推诿,跟寒号鸟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把一切行动拖延到明天、后天……这样一直拖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当今职场中,许多人都有一个不好的工作作风——拖拉,本来随手就可以处理的事,要拖几天或几周才去办;还有的人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踢皮球”,你踢向我,我踢向你,这样导致工作效率极低。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惰性,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拖延工作。“拖”是人的通病,它会拖掉人们成功的机会。假如你应该打一个电话给客户,但由于拖延的习惯,没有打这个电话,你的工作就可能因此而延误,你的公司也可能因此蒙受损失。有时候,一个企业家会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定,错过了最佳时机而惨遭失败;一个病人会因为延误了看病的时间,给生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拖延绝不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它会使个人和企业永远与成功无缘。老李是一家药厂质量监督部门的负责人,一直以来,工作谨慎细致,在他的监督下,药厂生产的药品很少出现质量问题,因此老李深受领导的赏识和器重。

  一次,一批新感冒药经审核投放市场后,不断有消费者打来电话反映,说吃过该药后身体有不适反应。厂长让老李查明原因,给消费者一个答复,妥善处理好这批感冒药的问题。

  当时老李认为,药是经过双重检验才出厂的,应该没有质量问题,即使有部分人服后出现不良反应也属正常现象,便没把此事太放在心上,想先处理完手头的其他重要事情再说。没想到几天以后,吃过此种感冒药出现不良反应的人越来越多,已有人向药监部门投诉药厂了,经销商纷纷要求退货,已上架的药被要求下架,媒体也争相报道此事。这时,老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没有及时解决,虽然尽力采取补救措施,但药厂的名誉还是受到了影响,药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厂长得知老李没有及时处理这件事之后,一气之下撤销了老李部门主任的职务,还罚他一年的奖金。

  本来,厂长打算提拔老李当副厂长的,出了这档子事,老李连现有的职务都不能保,还想当副厂长吗?虽然老李平时工作无可挑剔,曾经为药厂立过汗马功劳,但这并不能弥补他因拖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他一时的拖延,不仅拖掉了主任职务,连副厂长一职也被拖掉了,自己的大好前景毁了不说,差点把药厂也毁掉了。拖延并不会使问题消失,它只会使问题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解决起来越来越困难,给工作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拖延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它来自于软弱、自私自利和犹豫不决的心理。而这样的心态,往往会使问题的难度增加一百倍。

  在现代职场中,抱着“今天实在太苦太疲倦了,明天再来做吧”想法的人很多。殊不知,明天还有明天的新工作,这样积累下来工作就会越来越多了。小李是一家企业的技术员,做事喜欢拖拖拉拉。领导给他一项任务,规定他在三天内完成,哪怕第一天就可以完成,他也一定等到第三天才去做。前两天他干别的事情,等到了第三天,就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他认为这样有种一气呵成的成就感。他还认为他的这种做法是合理利用时间。

  有一次科长要他绘制一份设计图,在三天内绘好,准备下星期投标使用。小李接受任务后,又按照以往的那套做法,前两天干别的,到第三天时再集中精力,哪怕加点班都无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第三天,企业遭遇大范围的停电,所有数据都在电脑里无法调出来,根本无法着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