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与上级沟通还可以让你的上级了解你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理解你的处境,知道你的工作计划以及进展情况,接受你的建议。
但在现实中,很多人不敢主动与上级沟通。事实上,如是你不与上级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很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得不到解决,你在执行时出现的偏差就得不到上级的指导和校正,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一家公司决定在西部拓展市场,为此还成立了一家营销分公司。为了保证货款能够及时回笼,保证现金流通畅,公司确定把市场目标锁定在西部那些信誉好、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上。
营销分公司在西部成立了,分公司经理在开拓市场时发现,西部那些大企业根本打不进去,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固有的配套厂家,不想使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新产品。分公司经理几经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有几家大企业勉强同意试用他们很少的一部分产品。看到拓展市场工作毫无起色,这位分公司经理为了不给总公司留下工作能力差的印象,便自行决定开拓小企业市场。这些小企业倒是很愿意使用这家公司的产品,由于这些小企业资金实力并不雄厚,因此拖欠货款很严重,很多欠款连收都收不回来。而这位分公司经理也没有将情况向总公司报告。
总公司发现问题后,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带人赶到西部分公司,面对大量的死账呆账,副总质问西部分公司经理:“公司确定的开拓西部市场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分公司经理羞愧地回答:“是那些信誉好、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副总怒气冲冲地说:“你改变计划,与这些小企业合作,为什么不向公司汇报?”
分公司经理回答不上来。
最后几经周折,对有些拖欠货款严重的客户诉诸法律,才收回了一部分货款。公司开拓西部市场的目标不但没能实现,还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分公司经理被就地免职。显然,如果分公司经理在开拓大企业时遭遇挫折,自行决定开拓小企业市场时能够及时将情况向总公司汇报,就不会造成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了。所以,在执行过程中,一个执行者一定要经常与上级进行沟通,这样才能避免执行方向发生偏差。而且通过沟通,上级还可以及时掌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便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做出新的决策。
沟通是双向的。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不与上级及时沟通,只是一味地自己蛮干,工作出现问题就在所难免。下属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上级沟通,这样上下级才会始终保持一致性,避免工作发生偏差,导致双输的局面。小王在某保险公司工作。一次经理要求他完成一家公司的团体保险计划,在经理交代任务后,小王对相关资料做了简短的分析和整理,制订了一个十分简练的计划,并报请经理加以确认:“经理,我对这项工作是这样认识的,为了增强我们公司在团体寿险市场的竞争力,您希望我们团险部门竭尽全力做好这一工作,于本周五之前,抢在别的公司前面,与他们签订关于员工福利保险的合同。请您确认一下这个计划是否有疏漏。”
在经理确认无误后,小王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制订详细工作计划的过程中,他及时地向经理汇报情况。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经理也给予了充分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一番努力,小王所在部门终于在周五成功签订了那份合同。在公司总结表彰大会上,小王充分肯定了本部门的通力合作,也对经理的指导和帮助表示了感谢。一项工作任务就这样被出色地完成了。案例中的小王在与上级沟通中做得非常好,他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向上级请示和汇报,获得了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与上司(管理者)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但要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整体执行力,也少不了管理者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对管理者来说,与员工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即使管理者有再好的想法,再完善的计划,也需要得到员工的贯彻和执行,如果失去了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员工很可能在不甚了解情况的状态下,做出一些事情,影响工作的进展和公司的利益。 小李的销售业绩一向很突出,他主要负责销售公司生产的内衣和睡衣产品,这个月销售额比上个月增加了30%,销售科长却狠狠地批评了他。
销售科长不满地对小李说道:“早在半年前,公司总裁就宣布我们公司要进入鞋类产品市场。你难道不明白,试探零售商对我们鞋类产品的接受程度对我们以后的销售策略有多重要?你不下工夫,我们怎能完成将鞋类产品打入市场的任务?”
小李很委屈地回答说:“我确实没有在新的鞋类产品上下工夫,因为它并不是我们公司的主要产品。我把精力集中在内衣和睡衣产品上,确实不知道公司准备大规模进军鞋类市场。你是销售科长,你早就知道公司未来的发展策略,但你从来就没有对我们这些销售员强调过,你只是说要下点工夫推销鞋类产品,你一句‘下点工夫’就指望我们能明白你的意思吗?你应该把公司的整体规划及时告诉我们,我们员工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你的每个想法,怎么知道如何去做才对呢?要是早知道公司将全力进军制鞋业,我们自然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
这是一个在沟通上出现问题的案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公司员工不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将会给公司带来多么大的影响。而了解了有关信息,员工们就会做出决策,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和工作方向。
为什么下属执行不力或出现差错的情况会经常出现?通过调研发现,这往往是因为下属对领导的目的或者说期望事先不是很清楚。产生这种情况无论是领导的表达有问题,还是员工倾听领会的能力不够,归根结底都是沟通不畅造成的。
团队合作尤其需要沟通。许多工作必须要员工群策群力才能完成,沟通对于整个团队工作效能的提升十分重要,只有通过沟通,团队合作的优势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及团队合作的良性运作。
沟通能力是一个优秀员工实力的重要表现,是员工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不与他人沟通,只是一味地自己蛮干,那么很难将工作做好。首先,不和领导沟通就可能偏离执行目标,最终无法达到领导需要的工作结果。其次,不与同事沟通就很难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正。因此,学会沟通是保证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
团队沟通的目的在于共赢。如果你能做到善于沟通、乐于沟通,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表现会越来越出色。
1.为什么“高效合作源于良好的沟通”?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沟通与合作的相互联系。
2.你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吗?在工作过程中,你是如何与你的上级和同事沟通的?
3.扪心自问,执行任务时,你是主动沟通,还是一个人闷头执行?想一想,一个人闷头执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职场竞争的最高境界不是你输我赢,而是合作共赢
职场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合作共赢。合作共赢不是你输我赢,也不是我输你赢,而是我、你、他一起提升。实现共赢的前提是合作,合作是最有利的“利己策略”。
大家先来看一个故事:大草原上,一只狮子和一只野狼同时发现了一只羚羊,于是商量共同去追捕那只羚羊。因为羚羊奔跑速度很快,所以由野狼去追捕,而狮子善后。它们配合得很默契,当野狼把羚羊扑倒后,狮子立刻上前一口将羚羊咬死了。
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念,不想和野狼共同分享这只羚羊,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了,但狮子也受了很重的伤,无法享受美味。如果狮子不起贪念,和野狼共享那只羚羊,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这个故事讲了不是你死我活便是你活我死的单赢。显然,这样的结果不能称之为“赢”,这样的竞争导致了两者皆输。
职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在一些公司里,追求工作成绩,希望赢得上司的好感,获得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害冲突,使得同事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种单纯的真刀真枪的实力较量,而是掺杂了感情好恶、人际关系等复杂因素。表面上大家同心同德、和和气气,内心里却可能各打各的算盘。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对手。这些对手可能是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敌人,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你的竞争对手,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却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
很多人在与对手竞争时,都陷入了一种观念上的误区,那就是把对手视为敌人,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手,以达到取胜的目的。刘铭和陈春是公司最得力的两名干将,又同在市场部工作。最近公司准备提升一名业务主管,陈春积极向老板写了很多封自荐信,来证明她是升职的最佳人选;为了描述她升职后的宏伟蓝图,陈春还大肆抨击了她的前任上司。
刘铭也向老板写了自荐信,简要地谈了升职后的工作设想,但只字未提前任上司的事。工作之余,刘铭又分别邀请几名副总裁共进午餐,较详细地谈了任职后的工作方案。
当老板考虑给刘铭升职时,刘铭突然发现自己签发的文件漏洞百出。她怀疑有人窃取了她的电脑密码,暗地里把文件给涂改了,但苦于没有证据,便决定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忍气吞声默默承受着“工作失误”的委屈。
果然,事隔不久,在一次中层人士会议上,制造“文件事件”的始作俑者陈春沉不住气了,借“文件事件”大肆发挥,最终暴露了她害人的不道德行径。
老板对此非常愤怒,将陈春赶出了公司。陈春的失败之处在于她并不清楚:没有老板会把一个心胸狭隘、与同事矛盾重重的人放到重要的职位上。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自己的竞争对手看成死敌,为了成为那个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也许你会不择手段地排挤对手:或拉帮结派,或在上司面前历数别人的不是,或设下一个又一个圈套陷阱,但可悲的是,处心积虑的人往往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收获的反而只是一腔沮丧和悔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