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证明自己的法则之一就是业绩。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用自己的业绩说话。小张在某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却不见涨。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平,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在公司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同时也忠心耿耿,可是您却并没有注意到。”
老板说:“你的忠心的确无可辩驳,这也是我多年没有辞掉你的原因。现在,既然你提出来这个问题,我就给你指点一下,你把自己的业绩和别的员工比较一下,尤其是那些能够拿到高薪的员工,看看究竟有多少差距。现在不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时代,而是一切凭业绩说话的时代!你要想加薪晋职,就得拿出好业绩!”作为一名员工,要想得到领导的器重,业绩这个硬件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在这个凭业绩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现实就是如此,千万不要因此而责怪老板和企业薄情寡义。一名员工,必须要把努力创造业绩、为老板和企业谋利当作自己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如果不这样,即便你有千般好、万般优,归根结底还是零。因为,当今社会业绩才是硬道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绩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业绩是员工发展的基础!员工业绩匮乏,就失去了继续工作的资格;公司利润淡薄,就丧失了立足市场的理由。所以说,假设让老板对员工只提一条工作要求,那绝对是——拿出业绩。
只有好的业绩才能得到企业和老板的认可,只有好的业绩才能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用业绩说话”是我们职场人必须坚持的一个信念!
在《现代营销·经营版》看到朱荣章写的这样一个故事:吕建刚到天威电子公司做电视天线销售工作时,正值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公司产品积压严重。为此,老板特意召开了一次全体营销人员会议,让大伙儿针对天线销售工作各抒己见。营销部的赵经理耷拉着脑袋抱怨说:“人家天线三天两头在电视上打广告,我们公司的产品毫无知名度,不积压才怪呢!”部里的同事也都随声附和。
吕建刚则直言不讳地对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他说:“我们公司的老牌天线今不如昔,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我们的销售定位和市场策略不对。”
吕建刚这些似乎暗示营销部工作无能的话一出口,营销部经理就面露愠色,反唇相讥,回应道:“纸上谈兵谁都会,现在全国都在普及有线电视,天线的营销是由大环境造成的。你以为真能把冰推销给爱斯基摩人呀!公司在甘肃那边还有5000套库存,你有本事推销出去,我的位置让你坐。”
吕建刚不慌不忙,不温不火,提高声音朗朗回应:“现在全国都在搞西部开发,我就不信质优价廉的产品连那些小无线厂的也不如,偌大的甘肃难道连区区5000套天线也推销不出去?”
老板最后说:“常言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你们现在这样争论有什么用?关键是要用业绩来说话,把这5000套库存的天线销出去。”
几天后,吕建刚风尘仆仆地赶到甘肃兰州,作了一番市场调查,发现那里的天线在各大商场都不好卖,天威电子产品的代理销售商场,一年多来仅仅卖掉了100来套,还有4000多套在各家分店积压着。
正当吕建刚在为天线销售毫无头绪之际,《兰州经济报》上的一则读者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信上说那儿的一个农场因为夏季雷电较多,常有彩电被雷击烧毁,使得这里的几百户人家不敢安装天线,可是不安天线又无法接收电视信号,家里的电视只能形同虚设了。看到这则消息,他如获至宝,当即带上十来套样品天线,几经周折才打听到距兰州100多公里的金晖农场。
吕建刚拆了几套被雷击的天线,发现自己厂生产的天线与别人的毫无二致。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家即使安装他带来的天线,照样也会遭雷击。如果能找到天线不遭雷击的原因,就不愁自己的天线没有销路。他绞尽脑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加上所携仪器的配合,发现天线遭雷击的原因是天线放大器的集成电路板上少装了一个电感应元件。因为这种元件对信号放大不起任何作用,所以厂家在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可在雷电多发区,少了这个元件的天线,就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可以将雷电直接引向电视机,导致机毁人亡。天线安装上这个电感应元件,就会平安无事。
找到问题的症结,一切都迎刃而解。吕建刚把从商厦拉回的天线进行改装,逐一在放大器上加装了感应元件,并将加装好的天线送给农场场长试用了半个来月。期间雷雨交加,狂风不断,但场长的电视机不但安然无恙,而且图像清晰稳定。
看到场长的电视平安无事,农场职工纷纷订购这种天线,金晖农场一下就订购了500多套。存在同样问题的附近几个农场也订购了2000多套。农场场长又在《兰州经济报》“回音壁”栏目写了表扬稿,说吕建刚在国庆大阅兵前给他们送去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半个月,兰州一些商场也主动向吕建刚要货,甚至连一些偏远县市的商场采购员也来向他订货。因此,原先库存的5000余套天线经过加装电感应元件,立马销售一空,并且还向厂里火速求援5000套。
后来营销部经理主动辞职,公司正式下令任命吕建刚为新的营销部经理。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出色的业绩是靠埋头苦干干出来的,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要吃樱桃先栽树,要想收获先付出。出色的业绩需要人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方法。
这是一个以业绩制胜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你进入的是一家讲求实效的企业,因此要用你的业绩说话,用最棒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1.你所在的公司里有小张这类人吗?他们在公司里的处境如何?
2.你是一个敢于“用业绩说话”的人吗?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给公司带来过哪些业绩?计划一下,自己将来还要给公司创造多少业绩?
3.吕建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上班拿工资,就要为公司创造价值
无论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工人,还是活跃在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或者是一名总经理,都是凭借自己的价值来获得报酬的,而提供报酬的是他们的老板。因此,员工们必须把目光多放在如何为老板创造价值、增加收益上。
21世纪,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价值”。价值无论对公司,还是对员工,都是一种定性要求和鞭策。
对一个公司员工来说,首先看他想要的是什么,又在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做这份工作,他想通过这份工作得到什么。心态有差异,创造的价值也有所区别。如果说只为上班而上班,那他的思想里所包含的东西就很简单,做好日常安排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不会想到公司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这样他在公司里所创造的价值或许可以用有形的数字来体现,但却没有涵盖更多的东西。
一个优秀员工,不会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只管做好日常事物,而是对自己所言所行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应该有所思、有所虑。这样,才更有益于公司今后的发展及自身的发展。
上班拿工资,就要为公司创造价值。我们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每个人都在为公司创造价值,只是有的人为公司创造的价值高,而有的人创造的价值低,我们不妨看一下,自己对公司而言,属于哪一种?
(1)为公司创造的价值非常高,公司离不开你。如果你离开公司,公司会受到很大的损失;甚至公司离开你,就无法正常运转下去。
(2)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一般。公司有你没有你都一样。如果你离开公司,公司基本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而到人才市场,很容易就招到比你优秀的员工。
(3)为公司创造的价值非常低,公司可能正在想办法将你解聘。
一个人要想取得老板的重用,首先必须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创造利润。一个公司能发展,是因为公司的目标不断达成的结果,如果老板或上司布置的任务员工无法达成,那公司是没有办法发展的。
一个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完成自己的任务,创造价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要出远门,临走前,他把三个仆人召集起来,按照各人的能力,分别给他们不同数目的银子,让他们使用经营。
后来,主人回来了,他把三个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5000两银子,我又用它赚了5000两。”
主人听了很高兴,满意地说:“你对我很忠诚,又有才干,以后我要把许多事交给你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