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一流员工的十大职业素养全文阅读 > 第6章 责任:恪守责任是一个员工最基本的职业素养(1)

第6章 责任:恪守责任是一个员工最基本的职业素养(1)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任何一项工作,无论多么艰难,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取得成功。世界上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做不好工作的人,只要我们认真去做,用负责的精神投入其中,任何工作都可以做精做好。

  责任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类共同崇尚的一种精神财富。我们要做的是对自己的工作、对所在的组织负责。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

  “责任心”一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几乎从生下来开始就不断被父母、老师、领导灌输“做人要有责任心”的道理。

  那么,什么是责任心呢?责任心就是一个人对工作敢于负责、主动负责、自觉负责的态度。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所必须的条件。

  责任心在今天受到的重视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的企业和组织在招聘员工时,都会写上“工作责任心强”这一条件,把它当作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职场中,“千金易得,拥有责任心的人才难得”成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共同心声。

  我们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份责任,一个人的责任心如何,决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决定着其工作的好坏和成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种德国产的柴油机,运转时声音很低,夜里放在枕边运转都不会影响睡眠。1983年,武汉有家工厂按照这种柴油机的设计图生产了一台,与德国产的柴油机相比,噪声很大,大家都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

  后来,工厂从德国聘请了一个退休专家来担任技术指导。洋专家仔细研究了设计图,发现没有问题,便交付工人们按照图纸生产,并吩咐工人在生产当中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

  新机器生产出来后,一试机,噪声还是很大。洋专家将机器停下来,让工人们将机器拆开,洋专家把手伸到机器内,掏出了一把铁砂。看着那把铁砂,洋专家非常愤怒,铁青着脸说:“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责任心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恐怕并不罕见。

  一个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意识的员工,不仅会在工作中为企业带来损失,还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损害。相反,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员工,不仅能够得到老板的信任,同时也会为自己的事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几乎每个企业和组织都非常看重员工责任心,他们看重的是那些能将个人的知识、技能与责任心相融合的员工。在企业和组织中,员工的知识、技能相差不会太大,但工作落差却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责任心方面的差异。所以,很多企业高管都这么认为:“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员工。”企业的每个员工,要想把工作做好,都要用一流的责任去把关,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担负起责任,都能在自己的责任天地里努力,那么工作就一定能干好。1997年8月,魏小娥被海尔集团派到日本学习世界最先进的整体卫生间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发现日本人在试模期的废品率一般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魏小娥感到奇怪,便问日本的技术人员:“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呢?”

  “100%?这怎么可能呢?”日本人说。

  2%的废品率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但魏小娥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做不好工作的人。别人觉得合格率100%不可能达到,那是他们的想法,将来做这种产品的话,她的标准就是100%。因此,在日本期间,她拼命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期望有一天能赶超日本。

  从日本学习回来之后,魏小娥担任了海尔集团卫浴分厂的厂长。不久,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在他的“徒弟”——魏小娥的陪同下参观海尔集团,面对一尘不染的卫浴生产车间和100%的合格产品,宫川先生脸上写满了疑问。

  “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卫浴生产现场的脏乱状况,效果总是不理想,你们是如何做到现场清洁的呢?对我们而言,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经达到了极限,你们的产品合格率是如何达到100%的呢?”

  面对宫川先生一连串的提问,魏小娥简单地回答了两个字:“用心。”

  用心,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原来,自魏小娥担任卫浴分厂厂长以来,她就狠抓模具质量,处处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次,在试模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根头发可能是从操作工头上掉下来的。魏小娥立即意识到,如果原料中混进一根头发,那就意味着出现废品。想到这里,她马上给操作工统一配发白衣、白帽,并且要求头发必须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帽子里,即使某根头发想掉也掉不出来。就这样,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因素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就这样,在魏小娥的严格要求下,一个又一个的2%废品率被杜绝,每个2%的责任都得到了100%的落实,终于,被日本人认为“不可能”的100%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用责任心去把关,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实际上,所谓“用心”,就是要有责任心。世界上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先要培养责任心。培养责任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始终保持强烈的使命感。兴趣和义务可以使我们更具使命感。兴趣会使人的“内在激励”更持久、更有效,因为责任与兴趣是相伴而生的。所以,在工作中,首先要培养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兴趣。如果实在产生不了兴趣,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而应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2)不要推卸责任。不要以“这不是我的职责”、“领导没要求我这么做”为理由,推卸责任,置身事外,而应该抱着“公司的事就是我的事”的信念,为公司的发展着想。

  (3)不做旁观者。很多人会抱有一种“与我无关”的态度看别人工作,这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也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行为。优秀员工从来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4)主动为团队解决问题。无论在公司的哪个部门,都要清楚一点:我们都在同一个团队里,为同一家公司服务。因此,凡事必须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通过部门间的合作来解决公司的问题。同一部门的同事更要精诚团结,每个人都要主动为团队着想。

  (5)不要自我设限,积极面对现实。成功人士都是以积极心态看待问题的,他们从来不会在没有做之前,就假定“这件事情我做不好”。害怕承担责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勇气,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太多限制。而相信自己的潜能,就能使你勇敢地承担责任。同时,也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再平凡的工作都是未来不平凡的积累。

  在任何时候,责任心对一个员工都不可或缺。要将责任心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这种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

  1.为什么说“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你认同这句话吗?请结合你身边的案例,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2.魏小娥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只要用责任心去把关,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在工作中,你能像魏小娥那样用心去把每件工作做好吗?

  责任心是我们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前提

  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遭遇怎样的困难,都不要寻找借口,也不要放弃行动,只有把责任心放在第一位,才能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任务,才能想方设法、尽一切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我们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份责任,一个人的责任心如何,决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决定着其工作的好坏和成败。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即使他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成就非凡的事业。

  工作要有责任心,要以主动负责的积极态度做事。现实中,那些漠视责任、没有责任心的人是内心充满负能量的人,这样的人很难把工作做好。赵新是某集团公司的员工,自从到公司后一直都非常努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老板非常赏识他,很快就把他提拔为销售部经理,工资一下翻了两倍,还有了自己的专用汽车。

  刚当上经理那阵子,赵新还是像未做经理之前那样努力,尽职尽责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

  “你犯什么傻啊?”不断有人这样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是经理了,再说老板并不会检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在多次听到别人说他“犯傻”的话后,赵新变得“聪明”了,他学会了投机取巧,学会了察言观色,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揣摩老板的意图上。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要过问,就会将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不会过问,就不会做好它,甚至根本不做。

  终于,在公司的一次中高层领导会议中,老板发现赵新隐瞒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而且变得不认真负责了,一怒之下,就把赵新解聘了。赵新被解雇,原因不在于其能力不济,而在于他受负能量驱使,削弱了自己的责任心。对责任的漠视使赵新逐渐对公司失去了感恩之心,最终被企业所抛弃。

  工作中,一个人要想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尊重,就应该怀有一颗责任心,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一个人即使没有良好的出身、优越的地位,只要他能够勤奋地工作,认真、负责地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事务,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反之,一个人即使高高在上,如果不敢承担责任,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就会遭到他人的鄙视和唾弃。

  要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一个职业素养就是具有责任心。只有认真负责,才能有所成就。

  责任心是我们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前提,是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对企业高度负责、对工作高度负责,才会尽心竭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地做好工作。2005年,《科技日报》等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个员工,他叫邓建军,是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工,被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特批为高级技师,还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月薪8000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邓建军还是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位“能工巧匠”之一,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曾两次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是什么让邓建军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呢?这得益于他的感恩心和责任心,是负责的精神帮助他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在邓建军的观念里,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独闯世界并获得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这个平台。他感谢“黑牡丹”给了他驰骋的疆场,给了他翱翔的天空,他带着这种感恩的心去工作,正是这种感恩心和责任心帮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曾经激动地说:“没有邓建军示范带动的科研团队,我们企业可能就没有今天!”

  在邓建军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正是中国纺织企业告别传统“金梭银梭”的年代,国内企业特别缺少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人。

  有一次,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兴冲冲地接受了任务,但到现场看了之后才知道: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如一团乱麻,机器的图纸也找不到。区区一块线路板上就有两千多个点需要一一测算、分析。要想改造这些进口机器,任务十分艰巨。但邓建军没有让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从最基础的制图工作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经过邓建军一番创造性的努力,终于将这些机器改造好了,为企业节省了大笔资金。

  工作20年来,邓建军始终将为企业创造效益当作自己的使命,并把为企业创造效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2年,国际上流行一种叫竹节牛仔布的特殊新品种,用经纱打出的一串串线结,就像在布料上织出了一根根竹子,许多国家的年轻人都以穿上用这种牛仔布做成的服装为时尚。

  8月份,公司又接到了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一批大订单,可是公司原有生产这种布料的几台进口分经机生产能力有限,产量上不去。一个个催货电话,催得公司老总着急上火,坐立不安。

  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不仅要付违约金,更要命的是,这种品种在当时牛仔布产品中占到了70%的市场份额,不能按时交货也就意味着将这一大块市场白白送给了别人。而增加生产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机器的数量。问题是这种进口机器11万美元一台,成本太高。不过降低成本也不是没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自己制造机器,每台机器的成本只要11万元就够了。

  公司紧急决定,尽快制作四台机器,其中的机械部分由机械厂制作,电气部分全部由邓建军设计、安装和调试。

  接到任务时,邓建军已经胸有成竹,因为他对这种机器非常熟悉,也已经早早就设计出了电气部分的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