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一样东西的热爱,要体现在对这件东西的珍惜上。同样,一位热爱工作的员工,也会首先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对工作的珍惜。只有珍惜自己的岗位,用智慧和辛劳证明自己的才干,才会拥有稳定的工作,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逐步走向高端,也才能最终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2005年1月7日的青岛新闻网上,有一篇《洗车工小丁》的文章,转述如下:我经常去一家汽车美容店洗车,就认识了洗车工小丁。这家洗车店开业至今已经有4个年头了,店里的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小丁还一直留在店里。
小丁是一个从山区来的穷孩子,家里的弟弟妹妹还要靠着他每月寄回的300元钱读书。小丁沉默寡言,所以总被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同伴当成傻子欺负,只要老板不在,他们就把最累最脏的活交给小丁去干,而小丁却从来不去找老板告状。每次洗完车,如果没有其他车辆,别的洗车工都会坐在一起休息、嬉戏,只有小丁拿着抹布围着车前后转圈,发现有不干净的地方赶紧再去擦干净,等车子走了,小丁还要再把顾客上车用的脚垫擦拭一番。
一次我去洗车,和洗车店的老板闲聊时说:“小丁可是你们的老员工了。”
老板看着小丁满意地说:“这孩子实在,看上去傻乎乎的,心里可有数啦!他只是说话少,不像有的孩子,说起话来蛮好听的,就是不能实实在在地干活。”
听到老板表扬自己,小丁笑笑,继续干他的活,几个小伙计则对着小丁挤眉弄眼,一副不屑的样子。
几个月前,我去洗车时没有看见小丁,就问一个洗车的小伙计,他用一种很不服气的口吻说:“人家高升啦!到老板的分店当经理去啦!”
另一个小伙计一边擦着车一边气哼哼地说:“他凭什么呀!傻乎乎的!我就不信他能干得了经理!”然后几个小伙计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小丁来,我听得出来他们觉得自己都比小丁聪明,而且特别嫉妒小丁。
前几天我去洗车,是小丁给洗的,我以为他真的干不了经理又回来洗车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因为他在新地方干得非常好,深得老板赏识,老板就叫他过来,跟他商量把另一家洗车店也交给他管理。和老板谈完话,小丁没有一点张扬,见洗车的排着队,他赶紧忙活起来。
小丁工作勤奋努力,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为他心里明白,在城市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尽管自己付出的不少挣得却不多,但这点钱就能让老家的弟弟妹妹上学。如果他不好好干活儿,不珍惜现有的工作,这山看着那山高,就可能挣不到钱,弟弟妹妹上学就可能出现问题。凭着对弟妹、对家庭的责任心,小丁工作兢兢业业,他宁可比别人多干些活,也不希望失去这份工作,失去弟妹及家庭的希望。凭着这份难得的责任心,小丁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和重用。如果小丁心浮气躁,不是嫌洗车活脏就是嫌钱挣得少,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 从一名普通的洗车工,到洗车店的经理,小丁完成了他职业生涯漂亮的一跃。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聪明,而是源于他对自己工作的珍惜。正因为珍惜工作,他对工作没有任何一点马虎;正因为珍惜工作,他对工作没有任何一丝抱怨。这些都是小丁被老板认可和重用的重要因素。
尽管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谁都希望干的活轻松点儿,挣的钱多一点儿,生活得好一点儿。这无可非议。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盲目攀比,差一点的工作不干,好的工作又不会干,或者不珍惜已有的岗位,好高骛远,就很难得到发展。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也不需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高谈阔论。只有珍惜岗位,用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证明自己的才干,工作才能相对稳定,事业才能有所发展。这样,离你的期望值就会越来越近了。
珍惜现有的工作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一种精神、一种义务。只有珍惜工作,才能爱岗敬业,尊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精通业务,不被淘汰。
百倍地珍惜工作,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积极主动,兢兢业业,在将来的某一天,当你看到自己的成就时,一定会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而骄傲。
1.造成小王和小李这种巨大悬殊的根源是什么?
2.小丁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3.你有过拥有但不知道珍惜,失去后才觉得可惜的经历吗?
4.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吗?你认为珍惜工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爱岗敬业,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工作岗位,只有珍惜工作,才会热爱工作、热爱事业,激发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百分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把手中的工作做到最好,从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对一名员工而言,无论他的工作是什么,重要的是他是否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很明显,如果没有爱岗敬业精神,就难以把工作做好。一位知名企业家说过:“缺失了爱岗敬业精神,就意味着放弃了更好的生存机会,就等于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设路障,摔跤的也只能是自己。”
要有所作为,首先需要培养一种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故事:小张,小王和小赵三人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工作。
一天,公司接到一个业务,为某房地产公司策划一份楼盘广告文案,这项任务落到了小张、小王和小赵三人身上。接到任务,他们三人马上搜集信息,以便获得最好的创意。
搜集信息是一项既繁琐又细碎的工作,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所以要格外用心。
在搜集信息的时候,小张有些不耐烦了,他抱着侥幸心理想:“这样苦苦搜集信息又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做得再好,那个房地产公司也不会给我任何好处,老板也不会多付我一份工资,我不如将现有的资料将就一下,随便做一份文案交差算了。好不好不关我的事,只要能交差就行。”
这样一想,小张便松懈下来,最后草草地递上了一份楼盘广告文案。他的这份文案,完全是靠拼凑堆砌起来的,华而不实,更别说创意了。可想而知,这样写出来的文案只能是垃圾文案。
小王跟小张一样,在搜集了几天的信息之后也感到无聊透顶。好在他这个人还有点责任心,觉得既然拿了老板的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薪酬,所以,尽管挖空心思也没想出来一个好创意,但他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策划出了一份还算过得去的文案。虽然这个文案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了那个楼盘的重要特点,但老板看过之后,似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小赵从接受任务那天起,就在心中对自己要求,一定要策划出一份富有创意的文案来。他觉得要做好一份地产文案,必须拒绝平庸,更忌讳抄袭,要有一定的原创性。所以,当别人在整理一些过时的或不真实的信息时,他却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这个楼盘的最新信息。他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调查,跑图书馆查资料,向同事、朋友借鉴经验,终于有了策划这一文案的灵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对客户群和市场的深度分析,小赵策划出了一份富有创意,文字功底也强的精彩文案。
这份文案得到了公司老板的首肯,房地产公司也很满意,当即决定采用这份文案。
毫无疑问,小赵的这种不甘平庸、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态度,就是绝大多数老板都认同的爱岗敬业精神。
后来,应付工作的小张失业了,被动工作的小王虽然工作也努力过,但其工作能力总是徘徊在中等水平线上,没有多大长进,虽然没有失业,但所得的薪水和福利待遇很一般,与小赵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小赵成了全市年薪最高的着名策划大师,为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小赵的成就,与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员工有没有爱岗敬业精神,其工作效果和成绩是完全不同的,当一个员工有爱岗敬业精神时,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强,如果没有干劲,缺少积极向上的爱岗敬业精神,是不可能干好工作的。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有多少学识,更不在于从事何种职业,而在于他是否能尽心尽力地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好,在本职工作中发挥自我价值。
身在职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努力做到最好。要将工作做到最好,一是要重视自己的岗位工作。二是要重视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优秀员工总是把眼光放在远处,经常自我鞭策,自我锤炼,从而不断把绩效提升得更高。三是在其位,谋其事。公司给了这份工作,就要敬业爱岗,努力工作,以公司发展为己任,把工作做到最好。
1.为什么小张、小王和小赵在成就方面有如此大的差距?请结合实际谈谈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问问自己,你重视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做到最好了吗?
爱岗敬业要求每个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
任何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干得有出息,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做到爱岗敬业,能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当一个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时,才会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同时也会拥有更多把握成功的机遇。
在企业里,一个一流员工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在根据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
英国谚语“事业是生命的盐”,说出了“干一行”的重要性。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事业应该欢笑着去做,事业可不喜欢沉闷”,道出了“爱一行”的必要性。
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不在于他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能够尽心尽力把所做的事情做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这就是爱岗敬业。衡量一个人是否爱岗敬业,就是看他能否做到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把工作做好。
爱岗敬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竞争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的需要。古今中外,爱岗敬业精神一直为人类所推崇。这不仅仅因为爱岗敬业精神有益于政府、军队和每一个企业组织,同时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还有益于我们自己。
做到敬业首先要求我们爱岗,因为一个人只有爱上了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他的身心才会融入到职业工作中,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由于社会、历史、机遇等原因,人们可能对目前的工作岗位不太满意,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不敬业的理由。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敬业更是一种精神。即使是不喜欢干某件事,但敬业的人仍然能够将它做到最好。
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一个一流员工,必定是一个有敬业精神的人。
爱岗敬业,增强岗位意识,首先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因为只有那些“干一行、爱一行”的人,才能专心致志地搞好工作。如果只从兴趣出发,见异思迁,“干一行、厌一行”,不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一个企业老总说过:“一个人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选择了哪一行就要干好哪一行。”
浑浑噩噩,拈轻怕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想干,干上一点事,生怕别人不知道,这种人在哪里都不受欢迎。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不断进取。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
作为一名员工,要以虔诚的心态对待工作。即使你心中梦想的是更加美好的职业,但是对当前的工作任务,也一定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以虔诚和认真的姿态完成。所以,不仅要“干一行、爱一行”,还要“精一行、成一行”,只有干好当前的工作,才能最终“修成正果”。2008年3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基层代表中,有一位在平凡工作岗位成才的新时期产业工人许振超。
够普通的岗位——吊车司机;够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车、船吊到码头。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然而,从他坚守的这个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许振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普通桥吊队长,却成了一个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的人,成了一个令青岛港上上下下为之佩服的桥吊专家,他靠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12个字: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
2008年3月12日下午,许振超做客由新华网和中国文明网联合推出的“两会访谈”:
主持人: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很不容易。您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呢?
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后来干了多少年以后悟出来的。从我上班开始,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都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进了工厂好好干,当一个好工人。”坦率地说,我就是为了这句话奋斗了几十年。干到最后,我觉得光说“干一行、爱一行”不行,还得“精”,只有把这一行干精了才能体现出你爱这一行。
主持人:那怎样做到这个“精”字呢?
许振超:其实进了工厂以后通过传、帮、带,你可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工作要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既然干了这个工作,就想干好。首先要向师傅学习,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不满足于师傅教的那点东西了,那就要不断学习。因为岗位的技术是在不断提高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不去学习,不去钻研,面临的只有下岗被淘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