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一开始,我们都显得没什么才华全文阅读 > 第41章 不忘滴水之恩的人———将自己欠的情还给另一个人

第41章 不忘滴水之恩的人———将自己欠的情还给另一个人


  这是我从爷爷那里听到的故事。

  爷爷十四五岁的时候,为了当学徒而和四五个朋友一起离开高知去了大阪。

  事先双方已经说好到了大阪马上就可以当上学徒,可谁知一行人到了之后对方却一口回绝说:“事出突然,非常抱歉。最近生意不景气,我们没有余力招学徒了。”谁都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怎么办才好呢?大家商量后,其中一个同伴说:“我们可以先去我一个远房亲戚那里,总会有办法的。”大家满怀期待地跑过去,结果又被对方以同样的理由拒绝说:“不好意思,我们也无能为力啊。”

  天黑了,爷爷他们又饿又累,走投无路。这时,有个同伴拿出一张写了地址的纸条提议说:“我有一个认识的叔叔,虽然不知道他的电话,但是我知道地址,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一群人到了纸条上所写的地址一看,房子比之前到过的地方都小,怎么也算不上是大户人家。大家猜测这次肯定也会被拒绝,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敲开了房门。

  谁知,这位高知县出身的主人热情地欢迎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小老乡:“进来,进来,欢迎啊。你们都饿了吧?来,先吃点东西好好睡一觉,找工作的事明天再想也来得及。”他一边说一边给孩子们端来饭菜。

  晚饭只有米饭、咸菜和味噌汤,特别清淡,但爷爷说:“当时好开心啊,那顿饭的味道真令人难忘。”

  他总是念叨着这顿饭的美味,而让爷爷感触最深的是主人的热情,他总是说:“可不能忘了啊!”

  那时爷爷应该是想告诉我,哪怕是一顿饭、留宿一晚的恩情都不能忘吧。

  因此爷爷总是对奶奶说:“多煮点饭,多少留一点,怕半夜会有人来投宿。”所以在我家的冰箱里,总会有刻意留下来的冷饭。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爷爷的这些准备,我家经常会有一些从高知过来的不认识的人来投靠爷爷借宿几晚。有时是来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时是亲戚,还有时是过去的老战友来访,甚至有高中生为了去甲子园助威而借宿? ?

  有些人只住一晚,也有人一住就是几年。不过,照顾这些人的其实还是奶奶,爷爷只是和客人们喝喝酒聊聊家常而已? ?

  绝不要忘记滴水之恩。

  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但是更重要的是将自己所受的恩情同样施予有求于自己的人,而不仅是恩人。看着爷爷的背影,我学到了这样一个道理。

  如果施恩的对象仅限于曾经的恩人,那么你们之间仅仅是“平等交换”的关系,你也只不过是做了本该做的事情而已。

  一个吃不起饭的人从拥有百万日元的人那里借了一千日元,于是日后还了对方一千几百块,这样做固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自己拥有几百万的时候也请吃不起饭的人吃顿饭,不也同样重要吗?

  将自己所蒙受过的恩情同样施予他人,再由他人传递下去。如果这样的行为能一直延续下去,世界一定将变得非常美好,一定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富有同情心的社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