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找晓楠和严敏,等着我。”夏红梅对抱着胳膊“看风景”的陈冬三人说道,陈冬和林大伟牛鑫站在教学楼外,看着从身边走过把目光不时地看过来的男生女生。
夏红梅说完就快速跑开了。身高腿长的夏红梅在学校里体育成绩特别好,短途加个速不要太简单。
她要去女生宿舍找之前已经约好的两个外班的连队住校女生,这两个女生和“四兄弟”很熟,算得上是好朋友。说好大家下午一起去陈冬家玩的。
夏红梅和陈冬三个场部男生组成的小团体,每次放假都不着急回家,放假就是四人人一起玩的时间。在学校四人也是总在一起,平时四人总是形影不离的关系最好。
如果陈夏没有去省城治病,那么平时在一起的还会多出她。只不过陈夏是绝不会留寸头这种男生发型的,也不喜欢穿军装,和几人的风格不搭调。加上年龄比几人都小又不是一届,在学校里和大家一起的时间还是比较少,所以通常不会把陈夏算进这个小团体中。在同校学生当中,初三和初二还是有很大隔阂的。
话说从小学开始,四人小团体的前身就组成了,在那时候因为林大伟家还没从林源分场调过来,所以之前就是三人小团体+拖油瓶陈夏,林大伟加入之后才形成了至今稳固不变的四人“寸头帮”+编外友情观察员陈夏,四个人在一起的主要特征就是留寸头发型和爱穿仿制或正品军装。
只是在陈冬三人心目中,夏红梅毕竟还是女生,总是比三个死党之间的感情稍差一点点,主要就是上初中以后大家都长大了,多多少少还是要注意一点男女之别的,不像小时候那么随意。
虽然夏红梅就是个假小子性格,但是在许多场合还是有差别的,她毕竟不是真男生。不过要是说哥们义气那是没得说,夏红梅是和三兄弟关系最好最密切的同龄女生,没有之一。
她更是牛鑫和陈冬的“青梅竹马”,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常在一起玩了,那时候经常在一起的还有陈夏以及夏红梅的弟弟夏红兵。只不过上初中以后,几个人就不愿意带他们两个小的玩了,再说初中和小学校区也是分开的,所以平时两个小的和哥哥姐姐们混在一起的时间就少多了,于是渐渐各玩各的。
最后只有陈夏还会经常和他们一起。
因为陈夏号称是陈冬的“连体人”,只要有机会就不会单独行动。所以实际上在课间休息时间以及学校之外的大部分聚会时间,这个小团体通常是四加一组成的,陈夏就是那个“加一”,算是编外成员。
因为陈夏去省城治病,现在只有四个人。至于被叫来一起玩的另外两个女生周晓楠和严敏,是初三四班的,这两个女生也是一个连队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她们能和夏红梅交好并且能经常和陈冬他们一起玩,也是有原因的。
平时在学校里,两人就和陈冬四人小团体接触比较多,连带着和陈夏也很熟,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学校文艺表演小组的成员。大家从初一下学期就开始经常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排练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娱表演活动。只是到初三下半学期后,因为要专注学习准备中考,所以基本不再参与文艺小组的活动,这是惯例。不过将近两年的接触让两个女生和陈冬等“四兄弟”的关系要比别人密切许多。
在几人当中个子最矮的周晓楠有个外号叫做“小豆包”,她皮肤白嫩红润,圆圆地包子脸,红红的樱桃小嘴,鼻尖微翘,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大眼睛水灵灵的,扎着两个马尾辫,个子才一米六出头,身材纤细苗条,比较“平”。她能歌善舞,有副好嗓子,在文艺小组里是女生主力节目表演者,和同样能歌善舞的林大伟经常搭档,独唱领唱独舞领舞都擅长。她对林大伟很有好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只是“四兄弟”不早恋的默契让她无奈,作为女生她可不好意思随意对男生表现出太明显太主动的姿态,而林大伟始终把她当做朋友,而不是“恋人”,更不会主动去追求她。可女生又怎么能主动开口呢?于是就两人一直是朋友。
周晓楠身体柔韧性特别好,什么一字马开胯各种横叉竖叉大劈叉,直立弯腰手掌触地,反手摸肚脐,手臂绕头摸前胸之类的动作轻松可以做到。她的性格比较开朗,在朋友面前比较爱说笑,不过在不熟悉不喜欢让她反感的人面前就非常沉默,眼睛看天不爱搭理人,用眼神就能“冻人”,不高兴的时候一旦开口说话能呛死个人,不知道客气委婉是何物,俗称的“耿直+冷傲”,像个小辣椒。这一点和严敏如出一辙,不愧是最好的好闺蜜。只是两人性子形成的原因不太一样:她是被人纠缠的烦了,或者是因为喜欢替闺蜜出头打抱不平护着她——小个子的她在和人高马大的严敏在一起时通常都充当保护者的那一个。同时她也不想被别人误会她对那些来纠缠的男生之间有什么,所以才会用这个恶劣的态度打发那些不被她喜欢的人。对于一般人她还是很客气的,不会无故发火无理取闹。
严敏不一样。
严敏样貌比较特殊,因为奶奶是白俄而隔代遗传了明显的西方白种人特征:眼窝较深,浅蓝色眼睛,高鼻梁,嘴巴比较大,皮肤白皙的过分,披肩长发的发色是金黄色的。她家里,她是继承奶奶血统最明显的,她父亲和几个伯伯姑姑都没有她那么明显的外族特征。而且她身体发育也比同龄人快,身材比较“高大”,超过了夏红梅陈冬林大伟等人,在红旗中学女生中排名第一,达到了一米八八。而且她的女性特征发育的比成年女人都不差,例如那对笋型的胸部规模都赶上一班的班主任梁薇梁老师了。被男生们背后取了个“奶牛”和“大洋马”的外号,也有叫她“雪人”的,因为她性格冷不理人,再就是皮肤白的跟冬天的白雪一样。这几个外号都是上中学之后被学校的男生取的,没人会当面叫。到是长伴她的另一个外号“小黄毛”的普及度很高,来自同一连队的同学小时候一直到小学,大都用这个外号叫她。小时候她也默认了这个绰号。不过,理所当然的,长大以后,具体说,是上初中以后,离开了连队小学那个小圈子来到红旗中学这个大圈子之后,她也不会再搭理这个称呼,大家也很少当面叫她外号了,都懂事了嘛。
(在七八十年代,农场在生产连队设有小学,当然还有幼儿园,以及看护更小幼儿的托儿所。分场一级就设有中学,早期是十年制的学制,小学五年初高中五年,每个分场中学都有两年制高中,后来从八三年年改学制之后,高中搞成三年制,全部搬到了总场,分场只剩下了初中,同时小学改成六年制,还留在各连队,陈冬就赶上了这一年的改制,在小学多上了一年。但是没几年因为生源减少,连队小学陆续撤销,都合并到分场中心小学,和中学共用一个校区,红旗分场的连队小学取消合并就在明年也就是1988年,那时陈冬等人即将升到高二。)
大概是从小因为自己的相貌与众不同而被绝大多数小朋友们排斥欺负的原因,严敏的性格比较内向,习惯用冷漠保护自己,和大多数人保持着距离,平时在别人面前经常性的面无表情,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情绪。小时候她从不认为自己那特别的相貌是好看的,而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觉得自己挺丑的,但是却倔强的保持着“自尊”,习惯昂着头挺胸抬头的生活,对别人的嘲笑不屑一顾,不搭理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所以她平时话不多,而且自理能力很强。但是对待认可她也被她认可的朋友非常真诚与包容,心细有耐性,是个感情细腻敏感的女生。至于周晓楠,那是从小唯一愿意和她玩不欺负她或者害怕她的好姐妹,所以两人从小就是最亲密的好闺蜜。
大概是受自己母亲的审美观影响,陈冬对于西方人的样貌特征看得很顺眼。家里还收藏有母亲从家乡沪城带来的一些美术图册,例如《外国美术简史》《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材》《世界名画集锦》,在母亲当年随身携带的二十六本家乡带来的书籍中,这些“带颜色”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但是给陈冬兄妹印象最深。里面的素描以及油画等各种绘画作品里就有西方人种题材的外国美术名家作品,包括人体绘画在内。这些珍藏本在那个疯狂年代也被小心翼翼的保存了下来。所以陈冬兄妹对这些西方各流派的美术作品并不陌生,异域风情的美丽他是懂得欣赏的。
所以,当他以及妹妹陈夏第一次看到“活的”外国洋娃娃长相一样的严敏,像是那些画中模特从画册中走进了现实,第一反应就是欣喜和赞赏,喜爱和亲近。和大多数其他孩子第一次接触严敏,如看稀奇古怪的好奇眼光,夹杂着面对异类时的诧异疏远审视戒惧,犹如面对马戏团的猴子一样的眼神完全不同。那些同学们大多都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才会慢慢接受严敏那特殊的容貌。
即使是林大伟牛鑫和夏红梅,也同样经历了由惊诧到习惯的过程,只不过因为受了陈冬兄妹的影响,这个适应时间很短,而且始终带着善意。而陈冬兄妹完全不一样,心思敏感的严敏清楚地区分出了这种不同,所以她很高兴,很珍惜,同样因为不想让朋友为难,她也很快的和朋友的朋友成了好朋友。
在陈冬的记忆中,未来严敏在省城师范大学上到大三以后就突然和大家失去了联系,要到很久以后他才知道,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混血女孩是在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中失去了生命,她的人生之旅永远定格在她22岁那年,1993年夏天一个百花盛开的灿烂晴天里。弥留之际她努力说给和她考进同一所大学的最好闺蜜周晓楠听的最后遗言是:“别告诉他,别让他知道,我现在的样子好难看的。”
二十多年过去,陈冬对于严敏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中学生时代,而且记忆也有点模糊了。如果他这次回来再重新见到严敏,就会知道在平行世界,为什么他会对那个叫娜塔莎的俄国女孩感到眼熟了,她两人实在是很像。而且严敏奶奶给她取的俄罗斯昵称名字也和那位俄国女孩一样,都叫娜塔莎。
严敏周晓楠在上高中以后才开始和陈冬等几人照过几次私人合影,在之前唯一留下的照片就是初三毕业的纪念照。上大学之后大家就很少见面,通信和邮寄来的照片并不多,平均每个月一次,每个好友都有,说的都是平淡的校园生活点点滴滴,没什么出奇的。那时没有手机没有QQ更没有微信和网络,分开遥远的两地,联系就很困难。
都说女大十八变,严敏应该也是一样,在大学时,她的形象气质和中学时代差别很大,要是陈冬当年能够亲见而不是只看照片,他就会更加印象深刻,因为严敏大学时代的形象气质和平行世界的那位俄罗斯模特基本相同。
陈冬也不知道,自己这次重生回来,能不能改变她最后那个让人悲伤难过的结局,他听周晓楠说过,严敏到死之前都还没有谈过一次真正的恋爱,虽然在大学里有不少男生追求过她,可那个感情细腻敏感脆弱的女生总是不愿意或者说,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不敢轻易的接受一份感情。也算是童年的成长经历给她留下的阴影所影响导致的心理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