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薇在长辈的期盼中,克服了鸵鸟般的逃避心态,也尽量不让自己过于标新立异,几经周折最后终于也正常的成了家,过上了别人眼中的正常生活。
在她看来,那位即将在不久之后成为丈夫的乔某人,只是可以接受的那些人之中最合适的一个——看起来比较讲卫生,什么事都能听她的,性格上比较软,未来她能控制得住。
她力图让自己和大多数身边人一样,至少在大家眼里是一样的“同类”,自己只是稍稍优秀了那么一点点而已,不至于让大多数人排斥。她是真的这样想也是这样去做的,觉得这都是生活中应该做到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既然自己做到了,付出了该付出的,所以自己当然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保持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
梁薇的想法不能不说有点奇葩,然而这就是她所作所为的思想基础。
只能说,这世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什么人都可能存在。
在记忆中,她曾经对陈东说过这样的话:
“你要乖乖的,这一辈子我会让你开开心心舒舒服服的。以后等你该成家的时候,我一定帮你找个好老婆。人这一生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伤心难过是过日子,开心愉快是过日子,既然都是过,为什么不选开开心心的过呢?我们自己对得起自己就好了,别人咋想的我管不了,我们不勉强别人,别人接受不接受的都不强求,接受了,他们就不会受伤害,对吧?不接受,走开就好。”
“别人可以不管,可是爸妈他们不能不管,妥协是必须的。你乔哥那里你也要注意分寸,你要是敢闹得我没脸,我就敢豁出去永远消失,让你后悔一辈子。”
这是她的真心话,真实想法。
当时听到大葫芦瓶这样说的时候他没有太在意,或许是打小经历的影响,他不觉得这种能让自己愉快生活的快乐有啥大不了的,说他道德感不高也好,说他没心没肺也好,反正他的观念已经养成,改不了,也从没想过要改。
他不认为自己会让大葫芦瓶失望,那时候他从没觉得自己做不到她希望自己做到的事。
他当然知道这是必须隐秘的秘密,要是说出来被人知道就很不好了。就像是身边那些同龄人,谁没有自己的秘密?“混”得好的人才有资格让别人羡慕,那些老大不小还不开窍的笨蛋只会被人瞧不起,要是成绩也不好,那得了,就是一个无人喜欢的边缘人。
无论如何,大家绝对不会把秘密和长辈们分享,有“代沟”!关键是长辈们不会接受。
他不是没想过在长辈眼中这可是惊世骇俗的坏事,但是那实在是欲罢不能。再说父母们不都是经常做些“开心的事情”吗?凭啥自己就不能?
现在,作为拥有几十年人生阅历的“过来人”,,他才能真正体会出她想表达的真正含义。
她珍惜自己之前的人生经历,她认可这些年自己选择的生活模式,她还想延续下去,一直到未来小家伙不需要自己为止。这和她受过多好的教育无关,纯粹是她人格和心理成长的经历决定的。
她想保护小家伙,同时也是保护自己,仅此而已。
————
回程很轻松,在经过西市场时,想起刚才一路狂奔从市场中穿越人群的经历,大葫芦瓶的脸色就红润起来。特意沿着市场周围的商服店铺绕着走。话说市场中间摊贩大棚那里,特别是果蔬肉蛋食品区,味道也不怎么好。大棚周围一间挨一间板房建成的店铺就好的多了。
这里几乎卖什么的都有,熙熙攘攘的,繁华热闹程度堪称临河全镇之最。这里位于中心大街西部重要的商圈中心位置,平时就有不小的人流量,赶到假期人更多。
今天就是假期,所以人流格外多。这会大葫芦瓶不再让他牵着手走了,人多。
刚才只是一时情急,现在嘛,嗯,不急了。
“你别靠这么近。”大葫芦瓶吩咐他,“哈气都喷着我了。”
“哦,这不是人多吗,要不你走前头,我跟着,不并排走就不挤了。”
陈冬放慢脚步,让原本走在身边的女人走到前头去,然后侧身让过几个拎着各式肉菜结伴经过的大爷大妈,在他们对大葫芦瓶的频频侧目打量下,陈冬特别躲开一只还不断扑棱着水珠的装活鱼的黑色胶袋。耳中听到背后传来的语声:
“好俊的姑娘”“皮肤真白”“这是谁家姑娘”“不知道有没有找婆家”,声音渐远。
这些大爷大妈目光直白,想看就看,可不像那些路过的年轻人那样闪烁不敢直视。
也难怪公园里那些胆大的小子会冲她起哄。虽然大葫芦瓶离祸水的标准还很远,但是人材出挑这一个祸水必备前置基础条件她是不缺的。平时素面朝天还好一点,今天为了约会精心打扮,效果就出来了。
据陈冬所知,这里的流行速度基本和沿海大城市差不多,顶多因为地域距离过远慢了半拍而已,因为当年大量的城市年轻人以及来自发达地区的文化名人,都曾经在特殊时期长时间生活在这里,给这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记,在今后也保持了长期不断的联系,让这片土地不至于和发达地方脱节。
大概是因为人口来源太杂,高素质人群比例比传统农村地区集中的多——比如来自各大城市的各地支边青年生活在这里。很多在这里结婚的双方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据说,血统越混杂,漂亮女性的出现比例也跟着比较高。加上教育水平也比农村高不少,人们的眼光见识也要开阔很多,穿衣打扮能跟得上流行,所以在临河这里看到及格线以上美女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大葫芦瓶姐妹四个是老二十八连出名的姐妹花,但她们长得好不能用异地“混血”来解释,因为父母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她们能出落得如花似玉完全就是因为母亲的基因遗传的实在是太好的缘故。
而且比较稀奇的是,在大女儿出生之后,简娘在随后五年之内连续生了三胎,这生育的频率绝对算是能生的,可惜在老四出生之后就嘎然而止,无论梁伯如何努力,她的肚皮都没动静。所以大葫芦瓶比最小的老四梁燕只大了五岁。老二梁红和老三梁涛只差了一岁多(实际是十七个月)。
梁家四姐妹当中,陈冬当然和大姐梁薇最亲密,但和其他三个姐姐关系也很好。只不过随着她们先后嫁人离开,忙于自己的小家庭,慢慢的接触时间就少了。其实大多数人成家立业之后,就算是和自己的父母也会因为种种原因不再像以前那么亲近了,毕竟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要是分居两地,那就更明显。
只有父母才会无私的爱着儿女,而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在程度上总归是要差一点。
老一辈愿意生儿子,除了传宗接代,养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没儿子总是不踏实。
梁家四姐妹除了老大梁薇迟迟不肯成家,其余三个妹妹都成家了。三个妹妹基本都是上完初中就不再上学,陆续在生产队上班,而且对象全都是在学校就开始谈起的恋爱,早早的就懂得了男女之间那点事,很快都嫁出去成了里里外外都很能持家的“半边天”,其中老二老三全部都是“先上车后补票”,孩子都有了,仪式也早早办过,但是那张证件,都是迟了两年才领到的。所以,在周围的人眼里,梁家老二老三都是刚满十八就办了酒席,二十岁才领了证,至于和男友同居怀孕生孩子还要更早。这本来是合情不合法,但是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没人较真,领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到是老四梁燕,规规矩矩等到二十将满,才在今年,也就是八七年元旦,离她二十岁生日还差一个月的时候,办了结婚仪式酒席,算是尊重了一回法律。
梁伯和简娘在这方面还是很传统的。对于女儿早早谈婚论嫁一点都不抵触,女儿早早嫁出去才省心。
只是,按照陈冬上一世的记忆,四姐梁燕在未来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简直是好人没好报的典型案例。但是一直给人以柔弱温顺形象的四姐竟然出人意料的坚强。在90年带着孩子和丈夫办离婚结束了只有短短三年多的婚姻生活之后回了娘家,在打理承包田忙碌照顾孩子之余,竟然凭着初中生的薄弱底子,用两年时间靠大姐的辅导和自己的努力,自学完成了成人自考,然后把孩子暂时托付给父母和大姐照看,自己只身在92年夏天去了南方闯荡。几年后的1998年,她带着积蓄和学到手的技术,回到临河,筹集资金开了临河第一家网吧和计算机培训学校,而后建立了覆盖整个管局和周边地方县市的连锁培训学校,以及多家同样采取连锁合作经营模式的网吧,成了事业有成的女老板。
在陈冬重生回来那一年,她早已完成了转型,成为本省最大的连锁教育培训机构——“英才教育”的大股东。
即使曾经在姐妹中算得上事业最好地位最高的大姐,后来也在她的连锁机构中担任重要助手,为她打工。
陈冬在重生前也曾经混成了其中一个分支学校的兼职老师。本质上还是为她这位董事长打工。
人的一生,真的很难预计有什么发展轨迹。就像是原本被所有身边人看好有出息的陈冬,最后也不过是在滚滚红尘中泯然众人,成为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之一,过上了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平凡的生活。在各方面都比不过自己的妹妹陈夏。
如果不是陈冬重生回来,谁能想到昔日柔顺内敛似乎注定和别的家庭主妇没啥不同的梁燕,只是表面像个性格绵软的女人,实际内心却极其强大,最终完成了华丽转身,事业上比所有的姐妹都成功?
可惜那些年陈冬整个人都沉浸在高中以及后来的大学生活中,和梁燕聚少离多,没有近距离了解过这位四姐的心路历程,事后回想,她那些年的经历中,陈冬是可以察觉到一些迹象的,可是都被他忽略了。有些找上门来的机会也被他放弃了。
而现在,梁燕还是一个挺着大肚子在娘家养胎的孕妇,正满怀憧憬的期待一个小生命的降生。
在陈冬已经略显久远的记忆中,已经不记得是听听大葫芦瓶还是简娘说过,梁燕元旦办喜事的时候已经有四个月左右的身孕了,现在是四月下旬,所以应该还有一个多月的预产期。
明明应该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可是对于刚刚重生回来没两天的陈冬而言,却已经是过去三十多年的“旧事”。所以他才会需要回忆才能确定。
就像是明明两天前才发生的那件“糗事”,可对他来说却已经过了三十一年之久,加上他刻意的忘却,所以他已经不记得当时应该在里屋房间休息的梁燕是否察觉到了隔壁外屋的动静。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不清。
“记得”就在前晚“事发”之前,他还曾好奇地摸过四姐那圆滚滚的大肚皮,在简娘忙着收拾家务暂时没时间给四姐做护理时还凑热闹帮手,自告奋勇的按照惯例给四姐按揉放松身体呢。
从事后表现来说,梁燕应该是不清楚的。因为她“毫无异常”。也许当时她睡得很沉。
就是在昨晚,她也是该说说该笑笑,对凑到身边的陈冬没有一点异样,一如既往的亲近随意,这让他稍感安慰。
随着记忆的清晰,陈冬现在也清楚地回想起了“当年”的一些细节,恍然觉得,四姐内心的坚强早已露出蛛丝马迹,只是大家都被惯有的印象误导了,注意不到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