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河农场这个由五湖四海全国各省人都有的大熔炉,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真的很真实。而且能否处理好家庭和邻里关系,也是为人是否成功的侧面体现。
作为能走上领导岗位的陈华,还有知性聪慧的刘慧,这点事情还是能处理好的。何况淳朴的梁大锤两口子从来都是很好相处的实在人。
在两家父母眼中,梁家四姐妹里目前唯一还是单身的老大梁薇算是最疼最惯(宠溺的意思)陈冬的。其次就是老四那丫头对陈冬两兄妹照顾最多。至于老二老三,就差上不少,大多数时候光顾着自己玩的开心,还振振有词说有大姐和小妹帮忙已经足够,不需要她们多操心。
父母长辈通常和下一代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很多小一辈之间的秘密他们并不会知道。
比如女生和男生一样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条件容许又没有风险时,女生的胆子不比男生小。而一旦尝到了甜头,又没有约束,就会很快养成习惯,一发不可收拾。
譬如梁家老二梁红老三梁涛早早的就谈过对象,十三四岁就和男生钻过草垛子,中学期间换过好几个男朋友,初中毕业后就和对象一起住,然后没多久就怀孕生孩子,结婚嫁人成家做媳妇。到八七年的时候,两人的孩子都四五岁了,只不过生的都是女儿——这就是在大多数外人眼中对梁家老二老三的大体印象。
好在老四梁燕是老实孩子,是个闷葫芦性子不爱多话,在家里表现的柔顺没主见谁的话都听,在外面没有姐姐们这么过分,只是长辈们又操心她以后成家之后太老实会吃亏。连自己爹妈在内,谁都不会想到她可不需要别人担心,心里主意大得很。
长辈眼里还是老大最懂事,从小到大一路上学都是好成绩,从来不在外面惹事,也不和男生搞七搞八的让长辈烦心,工作以后也很顺利,做教师受人尊重有地位有面子。让爹妈叹气的是她就是太过于挑剔,迟迟不能解决个人问题。然而她自己心里怎么想的长辈们完全不清楚。
所以说,“代沟”这种东西是真正存在的,父母长辈眼中的孩子形象和孩子的实际心理想法背后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
人本来就有动物性和社会性两面。动物性是人的本性,而社会性是为了满足动物性需要的第二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早期,人得本能是难以抑制的。
陈冬大概是因为大脑发育比较好原因,很早就非常聪明,好奇心很重。例如对和自己性别不同的小朋友,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不一样,然后就开始懵懂的研究探索行动。
就像是面对新奇的玩具,好动的他只要好奇起来就想看看想摸摸。
经常和他一起洗白白抱着他睡觉的梁薇成了他好奇心支配下的主要的被研究人之一。
开始的时候,小家伙的主要注意力还是那一对虽然吃不到什么但是口感手感都很好的“天然奶瓶”上面。这比那些没有“奶瓶”给他把玩只能研究一下她们为啥没有小吉吉的同龄小朋友好玩多了。
在之前和几个姐姐的“妈妈爱宝宝”游戏中,这个也是他最喜欢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
至于后来因为“为啥女生没有小吉吉”的好奇思考引起的小家伙的探究行动,无意中给梁家大姐带来的那奇妙滋味就成了对陈冬来说次一等的“小秘密”。
然而这个次等“小秘密”却让梁薇生平第一次完成了某种泛滥的全过程。
因为很舒服很喜欢,所以梁薇就和他拉钩约定保密一百年不变。
之后的某一天,从柔软怀抱中午睡醒来的陈冬在玩耍之中无意的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于是有了更加深入探究的新方法。他的注意力才开始转移过来,即使大姐不主动把他的手放到该放的位置,他也会自己去。
原本的次一等“小秘密”也成了被他看做和宝宝吃奶同等重要的“小秘密”。
这个被陈冬认为是不重要次一等的“小秘密”,从一开始就被梁薇深深地藏了起来,和其他可以和几个妹妹带着陈冬兄妹一起玩的游戏不同,这是只有夜深人静时才会开始的秘密游戏。这游戏从来没有被长辈们发现过,也没有和妹妹们分享过。
女孩子懂事都比较早,她可不像小家伙那么无知。
于是能让梁老大达到某种愉悦的秘密实践就开始在隐蔽之中频繁和规律起来。
她已经和小陈冬约定好了保守秘密。聪明的小家伙虽然开始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要保密,但是很听话谁都不告诉没让她失望。后来大了懂事了知道了轻重,就自觉地主动严格守约,不需要她时时提醒。
————
陈冬一岁断奶之后,他对于母乳的记忆还依然保留着。两岁多的时候妹妹陈夏出生了,妈妈给妹妹喂奶的时候他还会抢,不过得到的往往是屁股被揍的惨痛教训,于是才熄了心思不在惦记。
可没多久后,当时已经十一岁多快满十二的梁老大在一次带着他玩耍中扮演妈妈的举动重新唤醒了他的记忆。
看到刘婶給小陈夏喂奶,梁薇也萌生了扮演一次妈妈试试的好奇想法,不到三岁的小陈冬就理所当然的扮演了“婴儿”,成了需要“妈妈”哺育的小宝宝。当时其他三个好奇旁观的妹妹们只有羡慕的份,她们那时胸口平平的扮不成“妈妈”,刚刚过完十岁生日的老二梁红还有一点点能啜起来的小包包勉强当了几次“妈妈”却被“宝宝”嫌弃了,老三老四就是“排骨”,只能老实的演好“姐姐”。
这种扮演也让梁老大因为快速发育而引起的胸部不适大大缓解,似乎还很舒适,所以她也喜欢上这种“玩耍”,一次次乐此不疲。稍稍烦恼的就是老二和老三有时会和她抢,争着演“妈妈”,需要她摆出大姐的威严镇压她们,要么就是尽量躲开她们自己玩。还好“宝宝”最喜欢她的“大包包”,还好老四一向都很老实,轮到她演妈妈的时候一般都会让给大姐,从来不和她抢。
后来经过有一次被大人发现姐妹几个的游戏笑着制止的经历之后,她和妹妹们就把和小家伙的某些玩闹举动变成了“秘密”行动,类似捉迷藏的乐趣。等小陈夏开始满地跑之后,“游戏小组”成员又增加了一个。
隐蔽起来瞒过大人似乎更让人有兴奋感和成就感。比一般的捉迷藏更好玩。
在老二十八连,陈冬小时候喜欢吃人奶很多长辈们都知道,再后来他大了一点,还会为生育后奶水太多而烦恼的的女人们解决过问题,其中就包括十一二岁时,给梁二梁三两个姐姐吃过。话说梁家姐妹各个都是奶水过剩容易生养的体质,这还是属于梁伯和简娘遗传好的原因,特别是简娘,听说她那一对巨大不论在当年还是现在都是让别家同辈女人特别羡慕的存在,当年是因为养孩子奶量足,现在是因为形状保持的好。
和哥哥不同,妹妹陈夏就十分讨厌奶腥味,和他截然相反,要不然也没他什么事了。
陈冬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听到关于他这个癖好的不好议论,这和他父亲的地位也许有一定关系,谁会当面嘲笑领导家的孩子呢?在未来还是陈冬在上初中以后,自己意识到了这种举动“太幼稚”,没面子,才不在外面继续“吃”了。不过亲近的人有时还会拿这件事开他的玩笑。比如昨晚吃饭的时候,平时不爱多话四姐也许是最近心情太好的缘故,提起了那个玩笑。对于现在的陈冬而言,那是三十多年前的老记忆,可在别人眼里,却是刚刚发生不久。
————
自第一次完整经历某种“泛滥”过程之后,梁薇突然从之前浑浑噩噩假小子状态的生活中“开窍了”。此前被当成男孩子养大的她即使是初潮的来临生理发育的变化也没能改变她的顽皮,而这一次突如其来的神奇体验却使她提前进入了正心理“青春期”,完成了身心的某种蜕变。
那个咋咋呼呼能把男生揍得直哭的梁家老大很突然的变得文静起来,从那时开始,不需要长辈们提醒,她就和几乎所有男生保持了过分严格的距离,开始像妹妹们一样,喜欢女生的漂亮衣服注意自己的打扮了。
父母对她的变化深感欣慰,女儿终于有个姑娘应该有的样子。
她隐瞒了令自己改变的真实原因,有些事总是女孩子对父母也不愿意说出来的秘密。
而且,她发现自己竟然喜欢上了那种感觉,代价当然就是没了那层蛋白质构成的薄薄结构层。
实际上后来她怀疑,喜欢运动的她早就已经意外“损失”了,所以才会那么“顺畅”,全没有传说当中的那种痛。否则她当时就不是喜欢而是惧怕。
相关教育的缺失是那个年代的常态,在那种环境下,神秘感——所有人避讳不谈讳莫如深——私下各种奇怪的传说引发的好奇——长辈的恐吓与压制,在加上乍一体验后发现竟然是难言的愉悦感,让她隐晦不言并欲罢不能。
她用更加宠溺的态度纵容着陈冬让他对自己言听计从,用更好的学习成绩更乖顺懂事勤快的日常表现,更强的自理能力来赢得家人长辈的赞赏,不在事事都盯着她担心她,反而因为她的良好表现放心她,放心让她照顾她想要照顾的人。
她在家中小心营造出让大家“习惯”见到她和小家伙亲密无间互动的日常气氛,所谓的见怪不怪灯下黑也就是了,给了她足够的安全空间。同时她在心理上拉开和别人的距离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秘密——她不再和长辈以及同龄人分享自己的心事了。尽管才十几岁,她就已经表现出了早熟的心智。
在长辈眼中她开始变得独立,自强自立,成材了。
让梁薇自己都感到好笑的是,有关知识的缺乏,让她傻傻的直到几年后都还不懂得,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代替“那只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总是在期待中等待着每一次难得的机会,也因此每次都极其珍惜和迷恋。记忆深刻难以自拔,
所以,她理所当然也是“小家伙”每一次成长的见证者之一。她比别的姐妹更清楚小家伙的秘密。
比如他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尿床,什么时候第一次梦遗。他的衣服大小鞋子尺码包括某个特别尺寸的成长变化在内她都清清楚楚。从小就好奇心很重的小家伙自己实际开窍的时间却很晚。
在她去管局上学期间,她甚至会对小家伙开始和老四亲近起来感到担心。那时候老二老三已经上了中学,喜欢上学校里的生活,喜欢和一些关系好的男同学女同学玩在一起,不再那么喜欢和小家伙一起玩了。倒是最小的老四还是老实本分一如既往的愿意和陈冬兄妹亲近。
经过她有意无意的观察后才放心。
她觉得老四这个有点傻乎乎的妹妹比她懂事时间晚多了,每次假期回来,小家伙对她依然亲近,老四也没啥变化。在她从管局师范完成三年学业毕业回来时看到的老四,除了个头高一些,某些方面和三年前那个上小学时的黄毛丫头基本没啥区别。比喜欢和对象泡在一起学习糟糕的老二老三那两个不省心的家伙安分多了。
等她毕业后分回家乡工作后,她就完全掌握了局面,把老四从很烦心的照顾顽皮小家伙的麻烦中“解放”了出来
所以说,梁薇对小家伙的感情十分复杂。随着他的长大,给予了他姐姐般的照顾,母亲般的疼爱,以及情人般的满足,还有师长般的关怀。她知道这是不对的,可她无法控制。也不想抑制,所以只有尽可能的保守秘密,在上一辈子陈冬所知的人生中,她基本成功了。能确切知道或者说察觉到迹象的那极少的几个人都是不会伤害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