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一个浪子的美国来信全文阅读 > 第1章 写在前面的话

第1章 写在前面的话


  客居异地的我,日子久了,就将一个人落在穷愁里。然而断续寒砧断续风,时而睡着醒着、时而上班回家,人也渐渐地到了今年的岁末。

  我的老母也从老家跑来了,预备瞻仰优越的都市生活。一早我吃过她烙的韭菜馅饼,就靠在椅子背上,将一些纸片挪上餐桌,面对了窗帘以外的阳台看。外面是红砖的小楼,睁着窗眼,衣裳晒在阴历年的空气里。

  人要活着,就需要工作,就需要挣钱,这差不多是无法摆脱的事,也许不免让人郁闷。

  这样眺望着,母亲在外间发出“疏疏”的旋转洗碗的水的声音,而桌上放着的是两年来我偷闲写的这些东西,在这个暮冬季节,它们就使我坐立不安起来,希望多被别人来读。然而这个想法却是很要不得的,因为我从来不曾与文化结拜。

  我最早出生,是在河北一个有山坡和树林河水的小地方,我爸妈虽然都是教书人,但其实更关心的是把家庭生计搞得不艰苦一点。所以他们在那个年代——我生在1972年——就在院子里垒了鸡窝以饲养鸡和兔子,我少年闲余,就给小兔们弄青草吃,做这一类有趣的事业,属于“吾少且贱,故多能鄙事”,并不徜徉于优秀书籍。直到进了清华念书以后,才开始窥测到一些人间所公认必读的好书,比如什么什么的。

  在清华,做高压放电实验厌了的时候,我也去北大旁听过一点文学课程,比如《左传》和魏晋的诗,只是没有什么心得,反倒他们文史楼屋檐一带的雨燕,常在阴天里结队翻翻地飞翔,很有一点意思。

  后来我就待在了北京,在外国公司里做事。和我经常来往的,简约朴实,相与友善的,是甘肃宕昌籍的一个叫孙五洋的人,常散步聊天,于水木清华的池沼高阜一带,共同望一望夜空里星光烂漫,秀远。

  不久,我到国外读书,离纽约很近的一个大学城,僻静无为,就偶于月明气清、夜色淡荡时刻,作一封信去,把这边的事写给杨向荣知道。积累久了,就得了好几封。

  新近因为无聊,就从过年以后,一直在整理这些旧信,整理得很不好。到了今天深夜,灯光照在更深的我的井底一样凝滞的楼上房间,万籁俱寂,我的心情竟不知所措起来,引发得这郊外附近的野狗,“欧欧”地也叫起来。一种难言的情怀,踌躇于人生边缘,缭绕不散。我放下纸笔,拉开窗帘,看见星群的宁静和颤抖。

  在这个坐卧不宁的春前季节,落寞的大地夜凉星稀。我于城郊楼高处,站在黄昏掀起的风里,还是借这一本书,与散落从前的青春景象遥遥张望吧。

  200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