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兄:
今天正闲坐,得收你的贵信,要托我搞到一张信用卡给你,你好登录到一些收费的那种网站上去。
信用卡怕是不能为你申请到,需要的话,用我的好了。然而这个话题却打破了我今晚固有的轻愁情绪,反而让我有了“现世实用态度”,欲说点什么了。子曰:“赠人以车,不如赠人以言。”我不如给你讲一讲信用卡的知识,让你受些耳惠好吧。
可是,当真要讲起信用卡来,我觉得这又和“罕言利”的圣人之徒的教导是不相符的,并且无处落笔,因而意兴阑珊了。
但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只好克制一下自己的不爱,勉强写写了,这即是所谓“克己复礼”了。据说,这样是“近乎仁”的,是积德的。那我就写一写好了,也许有人“知吾之为不妄”,会认可不佞我的努力的。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善于“养气”、“克俭”和“制欲”的自力更生的传统人民,总觉得放债和借钱,不是件好事。孔子曰:“放于利而行,则多怨。”我不懂“放于利而行”是什么意思,也许是“放债而行”吧,那么,放债的话,就不是好事了,会弄出怨恨和纷争吧。
可是在美国,人们和机构却经常放债。美国人借债放债业的历史,盖有年矣。我读清朝乾隆年间那个有名的《浮生六记》,就写了一个洋人放债给“浮生中”的沈三白先生,并且害得他拖妻携子地逃跑,间接促成了沈娘子的短命。可见西人放债,同传教士之布道,是早已经“泽被”中国了,而且也确实弄出“怨”来了。
中国放债的祖宗爷,则要追溯为吕不韦,就是那个戴绿帽子的家伙。他做了分析论证:种田一年的利息,不过十倍,倒卖珠宝的利息,是百倍,而生养一个皇帝,利息可就是亿万了。于是他花了五百斤黄金,去交结秦国的太子,并且把自己的媳妇,已经有了身孕的,送给秦太子当夫人。后来这孩子生下来,就成了秦王嬴政,等嬴政登基,吕不韦也就发了。他放“债”的本金五百加一个媳妇,回报是秦始皇这样的儿子,飞黄腾达,封了万户侯,这可是历史上最大的投机买卖。但是他把夫人送给了秦太子,大家就笑话他戴绿帽子。后来,秦始皇也觉得自己管吕不韦这戴绿帽子的家伙叫爹——当然他叫的是“仲父”,就是二爹的意思,这不够光彩,就恼羞成怒,最后逼着吕不韦喝下鸩酒而亡了。
从这件事,得出两个教训:一、投机放债是大凶;二、放债的投机商人,都喜欢戴绿帽子。所以后来“银行家的夫人”,就成为别人渔猎的对象——她是银行家夫人,想必就有钱,而银行家能看中她,说明她又有色。描写“银行家夫人”风流荡事的小说,给银行家去戴绿帽子的佳话,就十分畅销。
而绿帽子这种东西,何以叫做绿帽子而不是红帽子或是花帽子,让人总很迷惑。我小学的时候,我们小县的班主任一次讲话,对此做了诠释——这班主任是很有才华的——他说,乌龟是一种绿毛的动物,所以戴绿帽子就是乌龟,而乌龟是最可笑的,是王八。我那时就并不很懂乌龟为什么就可笑,我单知道它在与兔子的赛跑中获得了冠军,似乎并不十分可笑。然而它终于是沦为可笑了,反倒让兔子升天,陪嫦娥小姐在那里捣药。
后来方才知道,兔子捣药是我国远古的神话,而乌龟拿冠军的事情,出自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国先秦时代的古人,没有及时知道兔子比赛的事,依旧派兔子这个赛跑的Loser上天去伺候嫦娥了。
想来嫦娥的体质也不大好,总得要兔子捣药给她吃。
后来我终于知道,绿帽子之于乌龟,却是毫无干系的。
大约在唐朝时候,我们国家有一个叫李白的人——也就是那个大家都知道的大诗人李白,他咏诗道:“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这是很值得研究的。
“绿帻”是什么呢?就是绿色的裹头巾。中国古代的男人,和美国波士顿的披头士一样,是蓄长发的,所以我国古人的头发要挽个髻,用头巾裹了,插上簪子,有身份的人呢,比如官僚和秀才,再戴上帽子。而连秀才都不是的人呢,所谓的“短衣帮”,因为低贱,就只裹块布充做帽子,叫做“巾帻”,而“绿帻”则是低贱中之尤其低贱的。
当时唐朝的演艺圈里,却喜欢独出心裁,戴绿色的巾帻。自从有了李白的诗,“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戴绿头巾(帻)的就成了轻薄少年的象征,如同美国戴两个耳环把头发弄成鸡冠子翘起来的,是同性恋男子的象征。
到了元朝以后,不但轻薄少年戴绿头巾,连那些娼妓之家的男性亲属,也要戴。估计他们是不情愿戴的,是宪法里面强迫他们戴。
所以戴绿帽子的传统,终于和可嘲笑的女子之间,拉上了关系。
吕不韦,我国放债的鼻祖和大师,因为沦为身败名裂的下场兼一顶绿帽子的美冠,就很让后来的商人们沮丧。我国古代的商人,一直因此就地位卑下,所以他们穿的衣服,按“宪法”的规定,只许是白色,和哭丧的孝子一个打扮,上面没有花纹。可能是这个传统吧,中国的放债人和放债经济,就一直背着恶名在烂泥里打滚。放债的人,有譬如地主“小斗出,大斗进”,因此很受诟骂。所以放债的学问,就一直没有大学问家去研究。大学问家都去研究《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的注疏去了。所以中国的放债史,终究是在曲缝里畸形地生长,没有深刻地渗透到经济和文化的主流里去。我国的老百姓,最为擅长的技能便止于“存钱”,而“借债”的意识,则是可羞愧的事情。
但是美国的信用卡,则是纯粹的放债,不需要你事先往银行存钱,也不需要你往卡里事先存钱。你凭着这张内里空空的信用卡,可以随便到社会上买东西,大商店,小杂货店,汽车旅馆,书店,加油站,互联网上或者电话购物,你只消把卡一刷,小机器打出个收据,你往上面签个字,就可以把货物拿走了。等一个月下来,你吃喝玩乐一通,一分钱没掏,正暗自爽快,信用卡公司就把账单寄来了。它对你说,你在哪天哪时的哪里,用这信用卡买了哪样哪个价钱的东西,一个月累计采购下来,已经800块钱了,我们信用卡公司已经把这钱替你付上,现在你欠我们800块,请你把钱还上吧。
你只好寄一张私人支票去,把钱还上。
而它并不要求你把800块钱全还上,它给你一个最低还款要求,往往是几十块钱,其他可以欠着,下个月或者下下月再还。
这种不先掏腰包也可以让你享受物质文明的卡片,第一次申请起来,却很艰难。我初到美国一年,在银行里存了钱,银行里给了我一张ATM卡,持去购物可以,但不能透支。
于是我打电话问银行,问:“能给我一张信用卡吗,就是卡里不需要存钱进去,但我却可以拿它买东西的。”
她告诉我说:“不可以。”
“为什么?”我问,“我每月会还钱给你们的。”
她说:“你没有信用历史,我们不敢给你信用卡。”
我骨朵了嘴:“你不给我信用卡,我怎么创造信用历史啊?”
她说:“除非你证明你有偿还能力。”
“我在你们那儿存了钱。”
“哦,那不算,我们需要你有固定的每月收入。”
“这个,我倒没有。”
于是,挂了电话,依旧花自己的现金,我的信用历史,一直也开创不起来。
后来我去朗讯上班了。头一个月拿到薪水支票,兴致勃勃地跑到办公大楼里一家附属的银行,对柜台的人讲:
“嗨,我能申请一个信用卡吗?”
“可以啊,你有信用历史吗?”
“还没有呢。不过我有固定收入。”
我把薪水支票递给她看。
这是一式三联的纸,四边密封好了的,封皮上写着我的名字,把密封的四边依虚线撕开,里面是一联支票,上面写着钱的数目和我的名字,以及签发支票的机构,并且有发薪人的印刷体的签名;再有一联,是工资的明细,内里包括已扣除的联邦税以及新泽西州的地方税。
她看毕,还给我,显出高兴的样子,“其实你不需要给我看支票,”她说,“给我看一下你的工作聘书就可以了。”
“是吗?我一个月前就有聘书了。”
于是她安排我填一张表,并且记下了我的公司电话,她又说:“我们需要一个证明人,证明你收入属实。”
我将我经理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她。她于是说,可以了,一个礼拜,我们就寄卡给你,但是呢,因为你是第一次申请,我们给你的信用极限是1000块。
“什么,什么极限?我要存1000块钱进去吗?”
“不是的。你这个卡可以消费,不能超过1000元。到了1000元,需要还了钱才能再继续用。”
我说:“如果我只还了100元呢?”
“那就可以再用100。”
“哦。”
一周以后,卡寄到我的办公室里,上面写着Visa,还画着一个飞翔的小鸽子,翅膀向上。我有了这张卡,觉得很骄傲,拿它到街上买这买那,花花绿绿的东西就抱回了家,很有空手套白狼的意思。而我那个类似工商银行卡的ATM取款卡,就打入冷宫了。
晚上上网的时候,我对加州一网友说:“我有了张信用卡。是纯种的信用卡,事先不存钱进去的。”
“多少上限啊?”他说。
“好像是1000。”
“才1000,激动个啥,我有两张5000的金卡,还有一张一万多的卡呢。”
“哈,那你岂不是一万块钱以下的东西,随便就白买,慢慢还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