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一读就懂的心理学[第2版]全文阅读 > 第3章 透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性格心理学(2)

第3章 透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性格心理学(2)


  类型一:理智外倾型

  优点:坚定,执着,目标明确;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喜欢理解事物,发现各种规律,按规律做事;能够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获得极大的乐趣,有事业心,有使命感;在社会生活中,擅长分析解决各种问题,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导者,常常是别人心目中尊重的对象。喜欢从事的职业如律师、管理、科学研究等。

  缺点:有时会因为过于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显得偏执,经常持有强烈的观点而给别人以一种压迫感;在人际关系方面,只认事不认人,给人的感觉是缺乏人情味;不喜欢接受任何批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人际关系不好;在家庭生活上,虽然从不会忽视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但在感情方面常常会有所欠缺,给伴侣的感觉是有责任感但缺乏变通。

  类型二:理智内倾型

  优点:喜欢思考、反思,经常会得到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经常保持沉默不语,但一旦张口,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远见,有洞察力,似乎总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给人一种有智慧的印象。喜欢从事如哲学、数学、教师、设计师等方面的工作。

  缺点:经常沉迷于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远离现实,不喜欢和别人来往,很少和别人打交道,即使打交道也难以相处,甚至渴望离群索居,以便沉溺于自己的苦思冥想中;虽然有思想,但大都不为别人所理解,缺乏影响力;孤独,沉默,严重者可能会与现实割裂而成为精神病患者。

  类型三:艺术外倾型

  优点:热情,开朗,有感染力,有号召力,总是受到别人的欢迎;富有激情,有勇气,敢想敢做,敢于冒险;落落大方,乐于助人,朋友很多,从不孤独。喜欢从事如销售、表演、艺术、演说等方面的工作。

  缺点:过于冲动,有时会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浮夸炫耀,过分殷勤;因为喜欢追求表面的东西而显得肤浅,结交的朋友很多,但可靠的朋友很少;大喜大悲,情绪不稳定,凭个人的好恶行事,不够坚定执着。

  类型四:艺术内倾型

  优点:情感丰富,心思细腻,体验深刻;对感情生活一般有较高的追求,有爱心,有同情心,可以结交到挚友;善解人意,能够体验到他人的痛苦,是别人倾诉的对象;谨慎,三思而后行。喜欢从事的职业如音乐、心理辅导、社会公益、宗教工作等。

  缺点:多愁善感且难以排解;显得过于压抑、忧郁,或者敏感、神经质;常常把自己的想法深藏于内心,从不表露出来,不为人所理解;挑剔,有时感到缺乏知心朋友,孤独痛苦;遇事犹豫、拿不定主意。

  性格总是具有两面性,正如前面的分析,每一种类型的性格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性格,在此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长处,改变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完善、更健康的性格。当然,实际上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很难说可以用少数几个类型来概括。但以这些基本类型为基础,我们就大致可以描画出一个人的基本特征,从而实现对一个人乃至自己的比较深入的了解。

  5.性格是遗传的吗

  人的性格可谓复杂多样。生活中,有的人精力旺盛、坦率热情、感情外露;有的人情感细腻、多愁善感,观察敏锐;有的人善于忍耐、孤芳自赏,容忍保守……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找不到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那么,这样复杂多样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性格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遗传;另外一个是他生活的环境。

  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做过一次基因实验。他们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遗传物质,能够使人产生不安分守己、喜欢冒险的性格。他们在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发现了一种名为“D4DR”的基因,这种基因里含有一种遗传指令,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形成许多神经受体,使人的神经系统更容易接受一种名叫多巴胺(DBA)的化学物质。人的神经系统一旦成功接受了多巴胺,就会刺激大脑,使他产生寻求新奇、希望冒险的愿望。所以D4DR基因较长的人,性格就更加外向,更喜欢冒险;相反,D4DR基因较短的人,他的性格就会比较保守、内向。

  除了这些基因实验,心理学家还发现,孩子的性格与父母之间常常有着较强的相似性,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性格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基因可能决定了我们性格的很多方面。

  不过,遗传并不是决定性格的唯一因素,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很大。为了研究生活环境是如何影响性格的形成的,心理学家选择了双胞胎进行研究。双胞胎在基因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双生子在生理方面非常接近,但在兴趣、爱好、运动倾向等性格特征方面却差异很大。

  心理学家夏尔特的邻居就有一对双生子,他因此得以对他们的成长历程做细致的观察。这对双生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身高、体重几乎完全相同,哭笑的表情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长到六七岁时,性格上的差异就显现出来。哥哥的性格明显沉稳,而弟弟要更活泼一些。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更加明显。等到成年之后,他们的性格就完全不同了,哥哥处处以长者自居,做事沉稳老练,一丝不苟,弟弟则像一个不更事的孩子,活泼好动,爱发脾气。

  那么为什么基因几乎相同的两个人的性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夏尔特认为,这主要与两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虽然两个人的出生前后只差半个小时,但他们的父母仍不自觉地为他们贴上了长幼的标签,对先出生那个以“哥哥”的身份对待,对后出生的那个以“弟弟”的身份对待。在教育方式上,要求哥哥处处做出长者的样子,而对弟弟却有更多的疼爱与宽容。父母的不同对待最终影响了这对双生子的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性格差异越来越大。

  所以,一个人的性格是在遗传、成长环境、后天教育与社会经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由于每一个人的遗传、成长环境和社会经历各不相同,各自的性格特点也会大相径庭。生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到底能不能被改变?是不是一生下来,一个人的性格就已经决定了?

  著名心理学家詹森,小时候是一个很害羞的孩子,一见到人就往后躲,大家都觉得他很难改变了。可是有一次,有一件事情改变了他。那一次,家里来了许多陌生人,他们看到了墙壁上有一幅画,都赞不绝口,还纷纷询问这是谁画的。可是,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画的。其实,这正是詹森的得意之作。看到大家在相互询问,他很着急,心想:怎么才能够让他们知道那是自己画的呢?情急之下,他忍不住大喊:“那是我画的!”

  大家都惊讶地转过头来注视着他,不敢相信地问:“是真的吗?”詹森肯定地点点头,大家这才信以为真。而从此以后,詹森的性格也发生了改变。

  一个人的性格虽然与遗传有着很大关系,但它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性格虽然是内在的,但它总是表现为一些外在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人习惯于发怒,有的人习惯于忧愁,有的人习惯于多疑。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有意地去改变这些习惯,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性格就会发生变化。

  在生活中,只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等到习惯成自然,性格就会自动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和控制者。

  比如你想变得开朗,那么从现在起,每天让自己笑三分钟,要毫不在意地、无顾忌地笑,你会发现,自己的性格就会发生改变。

  比如,如果你想变得外向,那么从现在起,每天和别人交谈三分钟,不要害怕不能很好地交谈,只管把你想说的说出来,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很健谈了。

  又比如,你想变得自信,那么每天都在镜子前面对自己说:“我是好样的,我可以做到。”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只要慢慢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性格就会发生变化。性格并不是一生不变的。对于性格来说,很多时候这只是我们的一种误解。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苦恼、而困惑,都在为改变自己而不懈地努力,可又苦于屡战屡败、解脱无门。但这其实只是你的一种主观感受而已,改变仍会发生,只是你未曾注意。

  6.觉得自己的性格有缺点该怎么办

  性格有好坏之分吗?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虑:我是不是太内向了,别人都不认识和了解我。

  或者,我是不是太缺乏信心了,为什么一到别人面前就害羞,拿不出勇气来?我为什么这么爱发脾气?我的性格是不是很坏?

  其实,不必要太担心。因为人的性格都是多重的。胆小的人往往也很细腻,害羞的人往往也善于体贴别人,爱发脾气的人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这都说明,人的性格并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价。实际上,人的性格都是多重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法国作家大仲马中学辍学后来到了巴黎,一度混到贫困潦倒的地步。

  他请父亲的同学帮他找一份吃饭的工作。父亲的同学问大仲马:“你有学历吗?”他说没有。父亲的同学问:“你有什么技术?”他回答没有。父亲的同学又问:“你能干装卸工作吗?”大仲马说体力不行。父亲的同学说:“那你填个求职登记表吧。”大仲马就认真地填写了一份求职登记表。父亲的同学一看说:“你的字写得很好,这就是优点啊!”就这样,大仲马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后来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大文学家。

  性格也是如此,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性格各有利弊,内向的人可能比较少言,不善交往,但他们会比较专注,而这些可能正是外向性格的人所缺乏的!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时时根据情况来调整自己,发挥长处,克服不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成为一个性格完善的人!

  7.评价性格的六个关键因素

  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我们仍然需要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种种心理特征。那么,该从哪里入手,才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呢?

  对于这一点,心理学家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发现,人的性格虽然千差万别,但归根到底都围绕着几个关键因素来展现,只要我们抓住了这几个关键因素,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勾勒出一个人的性格,从而认识和了解他们。这几个关键因素如下。

  评价性格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否面对现实,进行理智的思考有良好性格者面对现实能够理智地思考,知道只有面对现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他们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也不会陷入到颓废当中;他们有判断力,知道怎样选择,一旦想清楚了就会果断地采取行动,不犹豫不决。

  相反的表现是:经常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感情用事,易冲动。不能够面对现实,结果不但不能够解决问题,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这些都属于性格不够完善的表现。良好的性格就是要以务实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不偏执,不虚妄,不悲观,实事求是。

  评价性格的关键因素之二:是否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有良好性格者并非没有不良情绪,但他们产生悲观、失望、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时,能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排解,使自己很快走出这种状态;不大喜大悲,既不压抑,也不放纵,情绪波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他们表面看起来略显温和,实际上情感体验浓烈、深厚、持久,给人一种是性情中人但又不放纵的感觉;他们有耐心,有毅力,有韧性,有责任感。

  相反,遇到困难就觉得生活很没意思,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都不是良好性格的表现。良好的性格就是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问题,积极应对。

  评价性格的关键因素之三:能否与别人友好相处有良好性格者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协作才能够让自己成长。因为懂得这样的道理,他们知道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同时还要与别人合作才能够取得共赢的结果。他们坦率,真诚,有接纳性,总能找到与别人合作的共同点,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懂得关心别人,懂得回报,遵守诺言,言出必行。

  相反,在生活中不能恰当地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矛盾很多,不知道怎样和别人相处,是性格不够完善的表现。找到与人相处的恰当的平衡点,在协作中实现共赢,才是完善的性格。

  评价性格的关系因素之四:是否懂得去爱别人和怎样可以得到爱有良好性格者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知道只有相互付出,才能让感情变得融洽;他们有爱心,懂得关心别人,能够与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且从相互的关怀中体验到快乐;他们有同情心,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到别人的感受,与别人产生共鸣。

  相反,内心常常太过封闭,害羞,胆小,不懂得关心别人的人,也很少会得到他人的关照;他们很少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感情交流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