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一读就懂的心理学[第2版]全文阅读 > 第8章 掌控自己的情绪——情绪心理学(3)

第8章 掌控自己的情绪——情绪心理学(3)


  我们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共振效应”。生活中我们必然要与别人交流,与别人交流自然就会有情绪上的共振,面对别人的情绪,有的人能够妥善处理,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却很难应对,让自己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心理医生费舍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人。一位前来咨询的人告诉费舍,他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脸色,一旦发现别人情绪不对,他就会觉得特别不自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一边说话一边看对方的表情,如果有一点变化,就以为是自己说过火了或者说得不对;每天来到公司里,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如果看到两个人在一起交谈,他就会想:他们会不会是在议论我呢?常常会为一点小事情担心,心神不定。虽然努力做出一副快乐的样子,但内心里却十分敏感、焦虑。为了不受别人消极情绪的影响,他宁愿躲着别人,自己一个人待着,结果让自己越来越孤僻。

  ……

  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相处。如果面对别人的好心情,接受当然没问题,但如果面对别人的坏情绪,对你发脾气、倒苦水,该怎么办?面对别人的坏心情,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自己也可能被传染,轻则心情低落,重则情绪失控,让自己整天都是一副坏心情。

  那么,面对别人的坏心情到底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一个容易受别人情绪影响的人,不妨按照尝试用下面的办法去应对。

  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份淡定的心态

  古时候有一位著名的法师叫慧能。有一天,他去一所寺庙讲经。在那里,他看到两个小和尚在一杆飘动着的法幡下争论不休。

  一个小和尚说:“明明就是旗子在动嘛!这还有什么好争论的?”

  另一个小和尚反驳说:“没有风,旗子怎么会动?明明就是风在动嘛!”

  两个人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周围很快聚了一堆看热闹的人,大家议论纷纷,不知道谁说得对。

  慧能大师摇摇头,走过去对他们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子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啊!”

  正如这个故事所说,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一份自安平静的心情,别人喜,跟着喜,别人忧,跟着忧,就会被别人左右,失去了自我。

  现在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叫“淡定”。淡定,说的是我们要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不要轻易受别人、受环境的影响。拥有这种心态,就能遇事不急,无论外在的环境怎样,都能让自己保持专注、坚定。所以,当你的情绪被激起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要淡定,淡定”,在情绪还没完全失控之前就把它引导、释放出去,这样就可以恢复平常心,不再受失控的情绪的困扰。

  学会专注地去做每一件事

  专注很重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总是分心,就什么事都做不好。古时候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他想学射箭,就拜了一位名师。他练习的时候,周围有不少人围着看,指指点点,让他始终静不下心来。这时老师告诉他,你在练习的时候,想象着你的前方有一个铜钱,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铜钱上,你就可以排除干扰了。他照着做了,果然,别人对他的干扰不那么大了。

  如果你能够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别人对你的影响自然就不那么大了,但如果不能保持专注,总是三心二意,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干扰。

  学会求同存异

  如果别人与你的观点差异太大该怎么办?接受,非你本意;不接受,又不知道该怎样拒绝。这时该怎么办?其实人们不可能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达成一致,如果分歧太大,难以弥合,不妨选择“求同存异”。保留自己的观点,但同时尊重对方的观点,对于持不同意见的人敬而远之,这样可以避免冲突,也能给你增加几分好心情。无谓的争执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你的心情变糟。

  暂时离开那些让你感到不愉快的人

  有些人不顾你的感受,把你当成宣泄负面情绪的对象,无休止地唠叨,一点结束的意思都没有。这时该怎么办?

  如果你实在受不了了,那么不要勉强自己,借口去打个电话,或者借口去处理一件小事,暂时离开他一会儿,虽然这样做会让他暂时感到受伤,但当他平静下来,想到你曾不厌其烦地倾听他大吐苦水,他只会感激你的宽容,而不是抱怨你出于无奈的一时的远离。

  不要与喜欢争执的人争论不休

  有的人天生喜欢嘲笑别人,喜欢抓住一个小问题说个不停,一旦有人这样对你,你恨不得立刻与他对簿公堂。你甚至会觉得如果现在不还击,以后再也无法体面地出现在众人面前。这时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冷静一下,仔细想想,情况真有如此严重么?与其与他做无谓的争执,还不如以大度的心态避让,大度常常是一种聪明的表现,让别人看到你的胸怀,从而对你更加尊重。

  多一些宽容体谅之心

  当你饥肠辘辘地坐在餐厅里,点了两个自己喜欢的菜,准备美餐一顿,然而服务员却似乎把你忘记,在写好菜单之后再不来招呼你,你连续催了几次,他只是应承,却不见有菜上来。肚子在咕咕地叫,又受到如此冷遇,即使这顿饭上来了,心里也不愉快。这时该怎么办?此时,不如做个换位思考。看着服务员忙忙碌碌地为餐厅里的客人服务,就会感到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了。从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留有余地,发生误会时主动反思自己的过失,敢于承担责任,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执。

  8.情绪ABC理论

  人们为什么会有坏心情?仅仅是因为我们此时的心情很糟糕吗?心理学家艾利斯会告诉你:其实不尽然,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习惯于把好事情往坏的方向看而已。

  心理学家艾利斯遇到一个奇怪的求询者。她看事情总是看到不好的一面,比如一看到天要下雨了,就会想,我会不会淋湿然后得病?要去会见朋友,就会想:她会不会不喜欢我,如果不喜欢我,我是不是现在就该不去了?每天忧心忡忡,沉重的心理包袱让她变得脾气很坏,每天唉声叹气,还会迁怒于别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持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信念本身毫无道理,但我们却又一定要坚持,不能放弃。其实,它们大都是本不该持有的,而我们也会因为坚持这些观念而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

  “情绪ABC理论”是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建的,他认为之所以有的人总是被不良情绪所困扰,就是因为他们持有太多的错误的信念,当这些信念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陷入不良情绪中难以自拔。他总结了人们经常持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它们包括:

  在生活中应该得到所有人的赞许;

  自己应该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任何事情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生活中不应该有任何挫折;我应该尽可能地控制生活的各方面;

  人生是完美的,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无法找到它,就不能容忍;

  人有绝对的好人与绝对的坏人之分,对坏人应该予以严厉的惩罚;

  一定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

  艾利斯据此提出了“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中的ABC分别代表三个事件:“A”表示诱发事件,“B”代表一个人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C”代表他随之产生的情绪表现和做出的行为。

  通常人们认为是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们的想法“B”和“C”,即情绪和行为,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许多情况下却并不是如此。由于一个人可能本身就持有各种预先设定的观念,这就使得不管事件“A”是怎样的,他都会把事情朝自己预先设定的方向去解释。

  比如一个人有这样一种不合理的观念:“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不会成功的。”在一次考试中,他得了很差的分数,他就会想:“哦,果然如此,又应验了。”可是如果得了不错的分数,他又会想:“这只是一次偶然,并不是我的真实情况。”

  同样一件事情,因为每个人预先观念的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还如上面那个考试失败的例子,有的人可能认为:考不过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而另外一个人却可能想:没考过,我真是没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事件,但不同的人的表现可能完全不同。

  同样的上班堵车,有的人怡然自得,根本不在乎,而有的人却焦急万分,大发雷霆;同样在工作中被上级批评了,有的人觉得这很正常,下次再努力就行,而有的人却觉得一切都完了,前途尽毁;同样在感情生活中不顺利,有的人会觉得这只是婚姻的一部分,坦然面对,而另外一个人即觉得对方根本不在意自己,一定要闹个天翻地覆……这都是因为每个人所持有的信念,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释,最终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与结果。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改变自己的观念,他就会表现得情绪成熟,应对自如,而如果总是持有不合理的信念,那么他就会因为遭遇挫折表现得情绪化,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行为来。

  持有不合理信念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喜欢提出“绝对化”的要求

  喜欢以“必须”“一定”“非常”这样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经常持有一些绝对性的观点,比如:“别人必须对我很好才行”“我一定要取得成功”“生活其实是非常容易的”等。

  喜欢以偏概全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叶障目”。看人、看事,抓住一点就无限放大。看到别人的一个缺点就全部否定,看到些许优点就无限地赞扬。

  喜欢走极端

  做事情没有缓冲地带,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就是坏,大是大非,绝不允许一点折中,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一切都完了,取得一点成功就觉得已经胜利在望,结果使自己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高得不得了,一会儿又会很低落。

  “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本身常常无所谓好与坏,而我们的信念却可能给它以不同的解释;一个人应该持有合理的信念,才能正确地理解生活,避免因为错误的信念而让自己产生情绪上的困扰。所以,如果你持有的是不合理的信念,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去尝试着改变,也许你的情绪会就此成熟起来。

  9.人除了智商,为什么还要有情商

  情绪智商,又叫情商。心理学家用情绪智商来表示一个人协调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它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波动范围内,就会有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保证我们克服困难,走向事业的成功。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被不良情绪所困扰,就会失去理智的判断,使他遭受挫折,最终影响他的个人发展。

  具体来说,情商包括以下心理过程。

  注意到自己的情绪

  意识到自己当前的情绪是喜、是怒、是哀、是乐,进而控制自己,调整自己。

  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了解自己的情绪的基础上,用积极的思维引导自己,使自己走出不良的情绪状态,摆脱挫折感,走出事业的低谷,鼓起勇气,奔向新的人生目标。

  理解他人情绪

  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知道别人的喜怒哀乐,然后采取恰当的措施避免冲突。从细微处体察出他人的需求,并且以恰当的方式加以平衡,受到别人的欢迎,从而达到与别人愉快交往、相处的目的。

  人际关系协调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协调、控制别人的情绪,使大家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建立信任、友善、合作式的人际关系,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自我激励

  当人生遇到阻力、事业遇到挫折时,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使自己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持对生活和事业的执着和热情,同时促使自己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直至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