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一场雪的圣经全文阅读 > 郭敬明:跋涉在漫漫文学之路的独行侠(3)

郭敬明:跋涉在漫漫文学之路的独行侠(3)


郭敬明抄袭事件:板砖拍得忒狠了r

《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致使年少的郭敬明誉满天下谤满天下。r

如今的媒体就如苍蝇一样令人恶心,把你可以捧到天上,也可以重重地摔在地下,这些司空见惯的事例我目睹耳染的不计其数。我讨厌媒体的报道,有刻薄的真实,也有歪曲的事实,总之人若要出名了就如上了案的鸭子,媒体可以任意烹饪,做法不一,但手段独一无二,就是采用纹火慢炖的方法,只到煮烂煮熟煮成粥,幸运的会被视为琼浆玉液被摆上宴席,倒霉的会被煮成臭水一锅,必然如尘饭涂羹遭到被泼掉的下场。我知道媒体的惯用之术,这种得了便宜又卖乖的东西最不可信。原本一次就能说清楚的事,非要分他个十次八次才说清楚,今儿一口,明儿一口,如蚂蚁搬泥土,非咬得你千仓百孔,即便是万里长堤久而久之也会溃于一旦;原来一件事就能交代的,非要分成十件八件的连续热炒,不出事还好,会被这样的方式炒得大红大紫,不过也难免有兔死狗烹的一天,一但再犯点事儿,那便是到了末路,会遭遇“凌迟处死”的“刑法”,天天割你一块肉放在“豆腐块”,然后晾在报纸的角落里,只到你血尽气绝。r

我从郭敬明的抄袭事件被披露后,从各媒体中总结出了上述感言。r

郭敬明似乎成了一大半读者心中的“抄袭专家”,自《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判抄袭后,网络上突现“拥郭”和“倒郭”两大派,不但争论激烈,而且烽火连天,大有武?b电影中江湖上的两大门派决死一战之况,让人惊叹。所有指认郭敬明抄袭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先是有读者指认他的成名作《幻城》涉嫌抄袭日本漫画《圣传》,紧接着又有人指认他的《夏至》抄袭顾伟丽的《香樟树》,还有人指认他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和《爱与痛的边缘》大篇幅抄袭了许佳的《最有意义的生活》和安妮宝贝的网上连载作品……r

真怀疑我们的出版社是做什么的,我虽然未在出版社做过事,但据我了解,出版社在审阅稿件方面还是很严格的,先是初审,再是二审,后是终审,而且大多数有名的国家出版社,审稿的这个角色一般都是出版社出任社长、副社长或总编(主编)副总编(副主编)的编审、副编审担任,这些出版社的核心人物一般都具备高级或副高级职称,绝非一般人所能事。让我们来先看看这个编审是怎么一回事,首先,编审不同于一般编辑人员,他的评定是有标准的:编审须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某学科有系统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熟悉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政策,有丰富的编辑出版工作经验,策划并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出版物选题,或担任主编的报刊,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中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专业工作业绩显著;及时跟踪、掌握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公开发表、出版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较强组织和指导本专业全面业务工作和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恪守宣传工作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除此而外,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获得编审或副编审这个职位的,获得它的条件苛刻的惊人:必须是获得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编审资格后,受聘副编审职务5年以上的;虽不具备上述学历(学位),但取得副编审资格后,受聘副编审职务5年以上的;或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副编审资格后,受聘副编审职务3年以上的;要么就必须是得获省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或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的;担任主编的报刊或图书,获得国家级奖2个的;或独立担任封面装帧设计的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其封面装帧设计获得国家级奖4个的;或正式出版的个人专著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个的;或公开发表的个人作品累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个的;或个人创作的美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件(幅)的。现在知道编审是怎么回事了吧?它的门槛究竟有多高,我殷谦心里有数,业内人士心里也有数,不是常人想象中的那样简单。r

这就让人生疑,戒备如此森严的出版社,一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我这里说的不包括自费出版)绝非易事,它就如闯关的勇士一样,首先要过五关斩六将,才可将城池拿下,这里首先要看文稿,其次责任编辑报选题,然后上会讨论,通过后再经过编审经过一、二审,最后总编辑要终审通过才行。如此严肃的工作怎么会出现这么荒诞的事?照网络指认抄袭的那样,我们的出版社难道一点也看不出来?并且是连续抄袭?上面已经说过,编审是熟悉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政策,有丰富的编辑出版工作经验的,难道出版社不知道抄袭是违法的事?还是出版社知法犯法?我看都不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出版社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他们也是“一切向钱看”,在这种只为了牟利的思想前提下还有什么不能出现呢?所以,假如郭敬明的所有作品正如消息所说的那样,罪魁祸首首先应该是出版社,与其说郭敬明在抄袭还不如说是出版社在抄袭呢!r

到目前为止,真正让我确认的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断章取义或移花接木或改名换姓地抄袭了庄羽的《圈里圈外》,因为法院已经判决了,所有证据确凿,郭敬明是抄袭了其中连同姓名加起来的一百余处,我精打细算了一下,也就除了抛开“英雄所见略同”的情节雷同的几处之外,抄袭的东西也最多占百分之二十,可这百分之二十就能让庄羽获得几十万元的赔偿,就能让庄羽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就能让那发行量原本才区区六千册的《圈里圈外》顷刻之间洛阳纸贵!r

我看了《圈里圈外》和《梦里花落知多少》,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圈里圈外》有些勉强。其实这两本书表面上风格相似,真正表达的思想却大相径庭。《梦里花落知多少》表现的是青春期的酸涩与叛逆,《圈里圈外》表达的是社会底层一帮堕落的群体,是一些具有病态心理人群的写照,正如一个网络作者所说的一样,穿同一个牌子的西装,在同一个地方狂欢放纵,实际上却是两个人,伤心人各有怀抱。”r

不能把单纯的模范和借鉴视为纯粹的抄袭。比如,《圈里圈外》有两个人挥舞着臂膀撕打的描写,被指出《梦里花落知多少》有“吃饭是挥舞着鸡爪子”是抄袭了前者,真得看不出这两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抄袭的事实,更看不出顾小北和张小北之间有什么血缘关系。其中很多被指定为有抄袭痕迹的却都是书中用来表现时尚和另类生活的小噱头、小道具。有网友说,“就算是生活中的颓废青年确实都离不开名牌服饰、酒吧、蹦迪、飙车、麻醉剂,就算是那个城市里供他们发泄多余精力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地方,即使对塑造人物形象再有典型意义,为什么不能刻意改成别的东西?“燕莎”能不能改成“赛特”,“雕刻时光”可不可以换成“昨日再现”?不用“路易•威登”用“杰西亚”行不行?如今这些无足轻重的小细节被收集作为“雷同”的证据,实在太不值得了。”这话说得透彻。我爱看上海的《故事会》,此刊有个栏目叫“阿P的故事”,每次讲的这“阿P”先生,其故事几年如一日都没有变过格调,怎么看怎么像鲁迅笔下的阿Q!故事情节有时侯也很雷同,按照庄羽告郭敬明抄袭她的情节这般说法,《故事会》中这个“阿P先生”不知道多少年如一日地抄袭着大文豪鲁迅笔下的啊Q!如果鲁迅还活着,再那么一告,那《故事会》不知道要赔多少进去。r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段经历,提起此事,我到现在还有些面红耳赤。有一次,嫂子让我照看她的宝宝,宝宝才满月,总是啼哭,嫂子就拿了一瓶钙奶让我喂他,果然,当我把奶嘴儿放进他的小嘴里的时候他吮吸着便不哭了,看到宝宝吮的这么津津有味,再看那个五彩缤纷的钙奶瓶,我的口水汩汩地从舌根涌出,我终于忍耐不住,将奶瓶拔下放入我的口中,宝宝大哭。嫂子闻声赶来,看到我口角流出的奶水,再看看哭得满脸通红的宝宝,用手指戳着我的脑门说:“真是没出息!一个大人了竟然从一个婴儿的嘴里掏食吃!”听到这话,我羞愧难当,害臊的半天抬不起头来,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想到庄羽状告郭敬明,真让人叹息,作为一个新华社记者,庄羽也会和一个孩子争名夺利,真让人脸红。r

庄羽是圈里人,郭敬明是圈外人,这圈里圈外究竟有多少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实在是不明不白。r

据说,庄羽7月就看到了《萌芽》正在连载《梦里花落知多少》,那个时候她却只字不提抄袭的事,一直等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正式出版发行了,才抛出了炸弹,而且威力无比,大获全胜。名气也捞上了,钱财也捞上了,他的《圈里圈外》也成了抢手货。这种手段足以看出庄羽的聪明和心计。r

一个孩子犯了错,我们应当给他的是正确的教育和改过的机会,而不是借鸡生蛋,将他变成可利用的东西为自己谋取名利,在这件事上,我可惜的是郭敬明过早地被卷入了成人的纷争之中,不过,这么小的年纪就能独自对付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我叹服郭敬明的勇气和胆略。r

郭敬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件事上是有他的不对,不过不能一概而论,他毕竟年龄还小,追求文学创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文学基础肯定会出现缺陷。加上年少爱慕虚荣,追逐名利,难免会在创作中有依赖性,就有了模仿或者择句摘段地抄袭一些他人作品的行为。对照《圈里圈外》,我把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抄袭的那些部分看作为间接的模仿,这也是写作中走捷径的一种不好的表现,表现的急功近利。不过我们可以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这部作品里看出它的价值所在,至少郭敬明也投入了自己的思维和才华,他是在认真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r

《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有模仿的痕迹。人善于模仿的心理是天生的,就像我们现在有些青少年模仿韩日少年化装或着装一样,像我们平时喜欢谁的歌就去模仿着他的嗓音去唱那首歌一样,这是天生的秉性,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浑然不觉。r

我常看到我周围的一些弟弟妹妹们把自己的黑头发染成红色或咖啡色的,或者五颜六色的,我不觉得奇怪,我认为这就是人天生的模仿心理在作怪,虽然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我也想过:这中国人的头发是黑的,为什么要染成西方人黄色头发呢?我还了解到,那韩国和日本人的皮肤和头发和中国人的一样,他们把自己的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也不就是再模仿吗?模仿西方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