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龙捧手接过,躬腰揖谢。看着他小心虔诚地戴到脖颈上,大师才蔼言说,自今日起,“东方窝棚”改名“七个星”吧。他要东方龙记住,七个星村住户不可超过七家。告诉说往东偏北约六里地外,天龙山麓尾弯出的平顶山上,那片宽阔大草坝子西南角,两棵合抱老柏树周边,是难求的棺脉。人落土中,子孙昌旺。切记人老回土时候,要头东脚西,以柏树叶覆脸。那地方就叫玉壤吧。
结果玉壤寨长得比七个星村大不知多少倍,当然用了差不多一千年的时间,千年后,玉壤为乡政府驻衙地。后世讲评,说玉壤寨子那么样个发繁,全仗神僧毗卢遮那给七个星村立的约,那里没法留人了,投奔来的就都哄嚷嚷去了玉壤。玉壤虽地势嫌高了些,上来下去多不便处,土质却不逊色,种子播下,庄稼撒欢儿地窜。也有人认为,是借了十里外朵嘛呢寺的场,那是座宝寺,山前岭后凡邻近村寨都沾了吉利,日月流过去几百载,不曾见有过天灾。年景好人的心景就好,化到外面儿上就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时光流淌到蒙元立鼎,朵嘛呢寺已是一座白塔巍峨、殿宇雄伟、绿树簇拥、气象庄严的寺院了。
曾有在此闭关修行的高僧,探赜寺院兴盛,赞叹神殿旁边所卧写有经文的大石头和荫着它的大树的功德。石头来处殊胜,大树亦不同凡响,为神僧毗卢遮那的拐杖所化。毗卢大师了缘要走时候,伸手去拔插在大石头旁边的拐杖,拔不出来了。会心一笑,说,那你就留在这里修自己的正果吧。次年春上,果然铁一样光生坚硬的拐杖举出青枝绿叶,渐渐枝条披拂,变作了小树。却是谁也识不得的种类,它的皮让东方龙想起家乡秦岭深处的山榆,叶子却不同。有人说它的叶子像北方山川间的阔叶杨,身形又不是。它跟东方家门前那些高洒的枫香树形状略仿佛,也有些像天龙谷岭壑间遍生的青。
到东方龙离世,七个星村已鸡鸣犬吠,牛羊成群。人们艳羡,总说到七个星村供奉着毗卢遮那塑像祠堂的好,信众虔诚,得神僧佑。小小村落是满天神佛知会毗卢大师写在天龙谷大地上的一句七字真言。当东方家所出第一位僧人,站在天龙山峰巅巨大的褚色砬岩上朝自己出生的地方静静俯瞰,心生如此感想,不由泪流满面,相信了高空中白云舒卷,身侧飞鸟回还,山风流荡,包括自己此时此刻来到此处,尽是神的慈悲。于禅定中辨认写在尘土上七个文字的笔画时,他看见了那不是文字,它们是星辰,七座院落的呼应图式,恰是天上北斗七星的形状!缓缓地,这个身材高大的人双膝弯折,跪倒山岩。膝下这块岩石,已是柔软而坚实的彼岸。
空明僧知道,自己出生村庄的图画不是有意为之,尽管每户人家选宅基地时,都庄严地请了风水先生,但不曾有谁起过关于北斗七星的联想。北斗七星,它是自己投来这方土地上,化作神祇的祝福。当他还是东方白玉的时候,快乐是端坐在祖父对面听自己家族源头的故事。
七个星村的祠堂初始只是东方一家的,东方龙把它修建在天龙山南面的百泉坡下,显然为的是那一脉清澈山泉。每年的拜神仪式,都是众人注视下他满面庄严地朝溪流走去而开始。在溪畔白石上盘膝静坐一刻,回来时候神情朗朗光明,好像有泉水在他身心间神秘洗濯了一遍。除了承续长子,没人知道他那是去掬山泉水洗胸前玉佩。百泉坡是后来才得的名,那时,坡上烂漫山花丰茂草树之间,只轻盈弹奏着一条溪流,接应着左右迎来的十几支泉。是在哪个春天呢?泉宛似星星遍坡撒开,几乎每一株树、每一簇花下,都亮出个明眸。泉水汇聚,玻璃般笼在四野,被高崖上涌来的山风叠叠推送下去,汪成谷坳间一泓波光潋滟的碧湖。坡成为百泉坡,湖成为百泉湖。人们说,百眼珠泉是为了呼应东方家祠堂敬神的香火而出现的,那是神灵点亮的一百盏明灯。祠堂这时候已然是七个星全村的了,另外六户人家在一个大雁来得格外早的春天里,一起向东方龙发出请求,要集体跪在拜神节清晨的祠堂里,成为毗卢遮那大师虔诚的信众。这正是东方龙心中良久的等待。虽然在这个小小村落里,他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但他愿意由邻居们这样自己提出来,这样,乡土所获得的加持会更丰饶有力。
二月十八,成为七个星村独有的节日。
东方白玉说不清何以自己格外喜欢这个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少年心灵的热盼,自有拜神节,悄然都后退了。现在,明白了,是因为缘,因为终有一天,他要这样地披上杏黄色袈裟,成为法师,成为神的儿子。
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走进拜神节的情景,他站在长衫布鞋的先生身边,跟村庄的人们一起,迎着风,静静地看着祖父脚步庄谨地朝百泉湖走去。没有人知道这时刻祖父心中的哀伤,因为没有人知道,那块每每在这个时刻接受洗濯的,东方家世代相传的玉佩已经没有了,这个行为彻底空洞成了形式。端坐湖畔白石上,祖父掬来的澄澈湖水,只是清洗自己的眼睛了。
代替曾经的玉佩传承的,是无以言说的凄凉,祖父在即将告却人世之际,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知道了家族悲哀的秘密。
东方家立命天龙谷第三辈人出世始请私塾先生。明宣德年间,出第一个走仕途的人。起步就在CD几百年没离开过,显出家族官运的稳当,稳中有升,嘉庆年间做到CD府通判。事情出在第二代通判东方皓身上。某日,巡抚徐船来了,这是个玉痴,与擅词赋的东方皓互慕已久,见面相投。东方皓把他带到天龙谷藏玉岭堂兄开的骆家玉矿上。藏玉岭出的玉叫龙溪玉,名冠一时。两人在一岭清风白玉间诗兴大发,一唱一酬不已。诗酣情醉,东方皓灵思遄飞之际将祖训抛了脑后,手伸进官袍领子,掏出里头玉佩,亮在徐巡抚眼前。这有请徐船给鉴定的意思,此玉件出自何方?价值几何?看得巡抚大人登时眼睛直了。
此为古玉,殷商时皇家物,看出处,正宗和田羊脂玉,论价值,玉玩家眼里,无价之宝哇!
翻来覆去把玩一番,轻轻放回东方皓掌心,文思更加湃然,捉毫管,蘸饱墨,文不加点,洋洋洒洒成一篇《美玉赋》。
尝以诗传扬兮,玉乃大地信物。唯信物若此兮,美而众善兼备。唯大地所捧嘉好兮,玉之恒以唯一。
……
辞藻奢华,赞东方家祖传玉佩的形色、质地,挥洒一己领悟,大意是:花木的鲜香葱茏、生机盎然,玉都有,甚至花木与清风之间吹弄的舒扬远致之声玉都有,而玉的坚实明澈恒久是唯一的。世间没有比德更大的东西,说到根本处,天和地都立脚其上。这应该就是“比德于玉”的由来。甚至德大过天。对玉的揣摩,实是追问幸福,也就是瞩目高尚情操。这是东方家祖传玉佩的珍贵所在。把这向善向美之心的结晶物挖出尘埃,藏于胸际,使在流变时空中放射不变光芒,为召唤、期冀和福佑。有哪一种积累比这更似积德呢?
似这赋比徐巡抚还走得快,他回到京城,已有墨迹淋漓的和诗在等待,赞他奇才天纵,作了“天下第一玉文章”。岂料这山水间即兴之作入了天子法眼。嘉庆帝爱赏臣子们佳作,曾下旨翰林院,凡响亮仕林的好诗词,要誊抄工整,送来一阅。《美玉赋》故得以呈上龙案。这位皇帝是个不允许自己对政治外事物有兴趣的人,却被赋里描摹的玉佩动了心,何玉美妙若此耶?他对侍臣说,叫徐巡抚来见朕。
从圣上听自己讲述玉文章由来时眸子的光,徐船断定,东方皓须跟自己那件宝贝告别了。回府即修书一封,尽陈原委,劝东方皓将玉佩贡献皇上。暗示说,这是飞黄腾达千载难逢的良机,就看你怎么把握了。反正圣上对你那物什起了心,怎样到他手里只是方法问题,而不同的方法对于你意义却别若云泥。东方皓看罢来信,仰天长叹,自己要成为愧对祖先的不肖子了!这才痛切体味“祖训不可违”深义。却悔之晚矣,只好举袖拭泪,伸手进襟,轻轻摘下玉佩,摩挲凝视,恋恋不舍地放进黄缎锦匣。旬月后,锦匣恬静地摆在嘉庆皇帝面前的龙案上。
又旬月,报厄的悲号和报喜的锣鼓相继来到。
厄是大厄,东方皓夫人抱着蹒跚学步的小儿回天龙谷祖宅避暑,小公子不幸落入狼口。那是一日晌午,小儿不睡,怕扰夫人午眠,婢女悄悄抱他到院子里去看花儿,被布谷鸟啼声引着,出了院门。竟在二里地外的河边,小公子被狼叼了去。喜也是寻常人家烧高香求不来的鸿禧,圣旨翩翩而来,擢CD府通判东方皓为御史大夫,即刻进京赴任。纵使丧子之痛如刮骨吸髓,只能咬牙忍住,东方皓跪叩谢恩,卸旧职,携家眷,往赴新任。
或因不知玉佩来龙去脉,当是这类东西见得太多了,玉佩在皇上眼里,并无徐巡抚所见那些光彩。把玩一番,收存入库。三年后,徐船安徽平乱有功,班师回朝,述职还印。龙颜大悦,大赏救了国危的徐爱卿,加官晋爵之后,御赐珍宝。给些什么呢?由徐船“玉痴”雅号,想到了这人曾赋文盛赞的殷商玉佩。命侍臣库中取来,放到徐船面前,优雅地知会臣僚:东西落在懂它的人手里才得其所哉!
徐船大喜过望,浑身热血“哗哗”,叩头不已,双手接过,并无不妥感觉。为臣子者命都是皇上的,遑论一物!东方家有机会给皇上送礼,已是修来的福分!至于帝尊拿自己的东西赐恩,那是非常自由的,想什么就是什么。却没让东方皓知晓这桩事体,只是两人走得更近了,宛然同宗兄弟。徐船把玉佩用细巧的白金链子拴住,挂脖颈间,遮以锦绣官袍。人生当是由此变化了,却无显见处。几十年后,这稀罕物才含蓄有力地显示了存在。此时徐船已仙逝,它戴在袭位长子徐文旷胸前。
徐文旷鲜明继承了其父,对玉玩和诗文的喜爱,爽直放达的性情,与东方家的亲善等等,他与东方皓的儿子东方怀瑾之间,情谊更胜父辈。
自东方皓列身朝野,家族就显出盛极而衰,一个表现在子嗣不旺,许是小儿夭亡的打击太大,血气郁滞,伤了阳元,夫人再不育,膝下只有一子,取名怀瑾。同宗兄弟们的后代都女多男少。这时候的东方家族已八个分枝,六枝出了山区,或在关雎县城,或置宅CD八枝上五个男丁都出在山外,祖宅无有。到东方怀瑾这辈,人丁更稀,他已三十有八,不见后人。叔伯兄弟们也是只稀落落来了几个女娃儿。心中郁闷无以言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精神行刑直让人身心俱毁。天可怜见,忽然一朝天赐麟儿,解了急难。虽非骨血,却足以慰,这襁褓中的婴儿自此除了他们几乎世上再无亲人。这是东方怀瑾三十八岁的夏秋之交。
来的是徐文旷幺子。徐氏遭株连,抄家后流放西域。临大难前夕,差心腹家仆将刚足月的小儿徐启明托孤东方府。这是受“御史吴可读尸谏”事件的牵连。吴可读去后,慈禧表面上予以肯定,泄恨暗地进行,一段时日后,凡跟这位御史有瓜葛的,满朝不见了。唯其远房姻亲徐文旷府上无伤亡。跟满门抄斩相比,抄家流放实在是太大幸运!这事成为永远的谜。人猜多半徐文旷跟太后身边哪个宠臣交谊非常,性命攸关时刻斡旋以救。徐文旷求保幺子一条性命,如此稚儿若一起踏上流放之旅,必不出中原就夭亡。老仆藏小公子于竹篾篮子,一大束君子兰花儿覆盖着,送到东方府上,返身潜入贫民窟,寻了个刚夭的婴儿,还是装在竹篾篮子里,遮以时鲜菜蔬,带回府中,假作小公子遗体,举幡发丧。瞒过了人眼。徐氏一族负枷而去。
东方怀瑾开始了忧喜交替、夙夜不宁的日月。一妻二妾皆不育,显见病根在自身,沮若负罪,满心绝望,自己将绝后了!在朝在野,这都不啻大羞耻,上愧祖宗,下赧后人。终于来了这么个娇儿,可聊以对宗庙,此为喜。此事好在隐秘,徐家是决计不敢外说的,只要己家守口如瓶,便泥封了秘密。夫人们深谙妇道,不会妄为。再者,除非哪个不想活了,此乃欺君之罪,一旦发了,如何想象!忧这也就道破,毕竟一桩伪事,水静风平行,一旦波翻浪涌,如何是好?岂不连天龙谷老家的人都要连累?想想毛骨悚然!再者,太后从来是清到草根儿的,东方家与徐家两代交好人皆知,怎说火不会烧到自己头上来!苦思冥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皇帝才八岁,何年长大?就算长大了,太后树大根深,又奈其何?如此世道哪是仕子施展的舞台?世清则仕,世浊则隐,先贤教导早已写下,为鄙耻者用更加鄙耻。
归去来兮!
费一个日夜,辞表成,呈上朝去。批文没过夜即下,准辞官归蜀。忙磕头谢恩,即刻典卖宅院,拖带家眷细软,长车逶迤而去,回到七个星村。老宅半空着,房顶荒草扶摇。大兴土木,重振家道。春夏秋冬一番辛劳,焕然一新的大宅院使东方家重新在七个星村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