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
刘家村。
这是一个充满朴实、和谐的村落,然而一次诡异的事情发生后,整个小村庄都变的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那一日。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整个刘家村的村民齐聚一堂,欢声笑语,把酒言欢,全部都聚集在了一家办喜事的庭院中。
能够将整个刘家村的村民聚集起来,那办婚事的这家,定然是整个村里最有钱或者权利最大的一户人家。
“村长、村长,您儿媳妇的花轿来了。”一位身穿灰色马褂,年龄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快速从门庭外跑来,面露喜色。
在一间较为宽大的房间内,几个年过五旬老者正相互敬着茶。
“哈哈,刘村长,您儿子马上就要娶媳妇了,到那时你抱孙子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
其中一位身穿崭新绸缎子的老者,笑呵呵的看着对面座椅上,一位面色红润的老者。
“哈哈,多谢吉言。”
刘村长摆了摆手,笑着回道,显得很是开心。
“咔!”
紧闭的木门一下子便被打开,一位长相普通的少年急急忙忙跑了进来,大声喊道:
“村长!新郎官带着新娘子来了!”
“好、好、好,快将他们迎进来。”
主座上的刘村长端正了一下身子,整理了一下衣服的皱褶,准备着。
大约过去了片刻时间,一阵喜庆的敲锣打鼓声从外面逐渐响起,越来越大。
“新郎官、新娘子到!!”
一位小厮打扮的少年,站立在客厅的大门口,高声喊道。
而聚集在庭院中的那些村民们也全都站起了身子,往这边挤来。
只见一男一女两位新人手牵着手,迈入了热闹的大厅内。
新娘子虽然盖着红盖头,无法示人,但那姣好的身材,便可以略窥见美貌的一二。
当两人迈入大厅后,一位小厮连忙送上了一个大葫芦递给新郎官。
新郎官点了点头,便从葫芦某个事先弄好的缺口上,使劲一板。
“嘭!”的一声轻响,完整的葫芦便从中间一分为二。
新郎官将另外一半递给了身边的新娘子。
“倒茶!!”
一位满脸皱褶的妇人从一旁人群中迈步而出,拎着一个水壶便走了上来,将两位新人手中的葫芦倒满香茶。
“一拜天地。”
“二敬高堂。”
“三入洞府。”
两位新人将手中葫芦给刘村长喝了一下,新娘子便被几个少女迁入了新房内。而新郎官则是陪着众人在外面的庭院内相互敬酒示意。
“哈哈!你小子倒还真是有福,连隔壁二里沟韩家村的村花都娶了回来,那可真是羡煞旁人呀!!”一位书童打扮的青年,坐在凳子上,笑呵呵的看着来敬酒的新郎官。
“哈哈,过奖过奖。”
新郎官谦虚的敬了一下酒,便走去了下一桌。
在他们的欢声笑语中,头顶上的太阳渐渐滑落,美丽迷人的晚霞从天际的一边映照而出,是凄美,又是炫丽。
“好了好了,二愣子还不快点去入洞房,免得新娘子等急了。”
其中一位长相普通的青年看着新郎官那醉醺醺的模样,提醒着对方。
“哎呀!都快把这茬忘了。”
新郎官惊呼了一声,连忙朝洞房跑去,只是那身形却是有些歪歪斜斜,一副随时摔倒在地的模样。
新房内,端庄美丽的新娘子一动不动的坐在床沿上,非常的守规矩,真的是静若处子。
突然这时,紧闭的房门“咔”的一声被打开。有些迷迷糊糊的新郎官走了进来,脚步一摇一摆的,随即他转身关上房门后,便走到新娘子面前轻轻的掀开了红布头。
而新娘子则攥紧了衣角,显得很是紧张。
“啊啊啊啊!!!鬼呀!!”
迷迷糊糊的新郎官一下子惊醒过来,先是摔了一跤,便急急忙忙的打开了房门。
新郎官刚一打开房门,就一头扑到了要闹洞房的众人身上。
“鬼!鬼!新娘子变成鬼了!”
“二愣子,你喝大了吧,还不赶快回去。”
“我没有喝多,新娘子真的变成了鬼,你们进去看看就知道了,我刚才被吓的差点尿裤子!”
新郎官却是打死也不敢进去,缩着脖子躲在众人的身上。
“新娘子可是隔壁村的大美人,那可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怎么变成鬼了呢?”
人群中,一位长相粗狂,身材魁梧的大汉对众人说了一句,便壮着胆子走进了新房内。
几息过后。
“啊啊啊!!鬼呀!鬼呀!!’
那名大汉大叫着跑了出来,一下子就撞到了人群之中,还将两位青年撞到在地。
“二愣子说的没错,新娘子真的变成了鬼,她的脸很恐怖。”
稍稍喘了几口气,那名大汉才心有余悸的对众人说道。
这一次,众人们纷纷退后了几十步,严阵以待的看着黝黑的新房,仿佛里面躲藏着什么恐怖的怪兽。
原本在大厅中畅饮的刘村长也急急忙忙走了过去,身后跟着好几名老者、青年。
“跟我进去看看!老子活了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什么鬼呢!”
怒气冲冲的刘村长,大叫了一句,便带领着众人跨入了新房内。
可结局还是如此,一大波人争先恐后的从新房内跑出来,而刘村长也被吓晕了过去。
………
清水镇。
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镇子,数道宽敞的街道纵横交错,将整个村镇分割开来。这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各种各样的叫卖声跌宕起伏,显得极其热闹繁华。
而在某个偏僻的角落中,这里坐落着一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棺材铺。
棺材铺的主人是一位青年道士,据人说是前几年搬过来的,为人低调老实,很少出去过。
然而真正接触过这位青年道士的人,都对他很尊重、甚至是崇拜狂热。
这家棺材铺比较小,还有点阴暗。整个屋内放置十口棺材,一口金丝楠木棺材,三口白银棺材,六口青铜棺材。
一位长相清秀,身材略显消瘦的道士悠哉悠哉的躺在靠椅上,闭目沉思。
也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躺在靠椅上的青年道士缓缓睁开了双眼,那清澈明亮的双瞳如能看出人心、人性。
恰巧这时,一位膀大腰圆,身穿崭新绸缎子的中年男子从门外进来,手中拎着一只烤鸡。
“子虚道长,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中年男子将烤鸡放在身前不停的摇来摇去,露出阿谀之色。
“说吧,什么事情!”
被称作子虚道长的男子一下子便将烤鸡夺了过来,语气淡然的问道。
“嘿嘿,还是瞒不过道长您的法眼!我的老家哪里最近在闹鬼,我明白道长您神通广大,所以想请你去看一看。”
“三十两纹银!”
子虚道长啃了一口烤鸡,满嘴油渍的淡淡说道。
“这?好吧!”
中年男子稍稍犹豫了一下,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我的意思是!我去一趟三十两银子,关于闹鬼的事情,那是另外一件事情。”
“啊!好吧,那闹鬼的人家曾经也对我有恩,还与我是亲戚,这次我就大出血帮他一次吧!”
咬了咬牙,中年男子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他知道眼前的道士真的很厉害,想来闹鬼的事情一定十拿九稳。
第二天清晨,一辆马车从清水镇疾驰而出,掀起一阵灰尘消失在天边。
刘家村内。
村子中最大的一片瓦房中。
一位两鬓花白的老者焦急的在屋里走来走去,他就是刘家村的村长刘向明。而他的儿子刘曹,小名二愣子,正瘫软在座椅上,双眼黯淡无光,浑身乏力。
“我刘家到底是造了什么孽呀!新娘子结婚前一天还好好的,怎么第二天就变成了这样呢?”
刘村长焦急的踱着步子,来回走动,神色哀伤。
“村长、村长,您的侄子已经请来了一位道士,快要到门外了。”
一位仆人打扮的少年快步跑来进来,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快、快点准备点心、茶水。”刘村长吩咐了一声,拍了拍自己的儿子,便和他一起朝门外走去。
“叔叔,这位是子虚道长,那可是个大能人呀,什么妖魔鬼魂都不是他的对手。”
中年男子刚一看见刘村长,连忙打了声招呼。
“小明呀,他就是那位子虚道长?”
身体老迈的村长,有些狐疑的看着眼前约莫二十二、三岁的青年,不禁出口询问自己的侄子。
“嗯!他就是,不过你可别看道长年轻就轻视他,道长可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为了怕自己的叔叔轻视子虚道长,中年男子连忙出口解释。
“既然如此,那进来看看吧!”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的刘村长,有气无力的说道。
中年男子见此情景,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微微弓着腰,将身穿灰色道袍的子虚道长迎了进去。
子虚道长自然知道对方不相信自己的本事,但对他而言,名气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罢了,而且他也不需要对方相信自己什么,只要把这件事解决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