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三年,秋夕,紫禁城,夜凉如水,月牙初见。r
依旧戊时,正是宫中掌灯时分,相对于以往,夜幕又浓稠得几成。可见秋意正浓,时令已深。r
掌灯的内监已套上了夹袄、棉鞋,在阖宫甬道间往来穿梭。星星点点的金台玉盏,照亮了绵长蜿蜒街巷。那些街巷间包裹的繁华院落,是后宫佳人的承欢地,载着她们的期许、盼望,亦是她们一生经营、守候的战场。r
坤宁宫。r
王皇后结束一天佛事端坐妆台前,由两名宫女姚黄、魏紫为其卸下凤钗锦服。两人是皇后的贴身侍婢,自皇后进宫之时便已跟在身边,皇后处事虽谨小慎微,但两个婢子也算随和,因此主仆感情尚可。r
魏紫一边为皇后整理乌发,一边问:“娘娘今晚不等了么?”r
皇后怔怔看着镜中自己,叹气道:“等不来的,为皇上煲的汤本宫日日亲手备着,可从来也没用上,想来皇上也有五年都不曾来过了吧?”r
魏紫忙道:“奴婢不好,惹娘娘伤心。娘娘放宽心,皇上也是图一时新鲜,待得新鲜劲过了,自然会明白这宫里只有娘娘是真心实意地待皇上好。”r
皇后转过身:“本宫怎比得过这几年新进宫的千娇百媚的人儿。眼下郑贵妃又怀孕了……只是,这郑贵妃,生了公主就得进贵妃,若是此次得了皇子,本宫只怕这皇后的位置……”r
魏紫道:“娘娘勿太担心,郑贵妃这一胎是男是女,能不能生下来都还不一定呢……再说了,娘娘常年侍奉太后,深得太后喜爱,皇上焉能凭一己喜好无故废后。”r
皇后不以为然,暗道:“在这后宫,有什么能抵得上君王的喜爱?”口中却只吩咐道:“去把笔墨拿来,本宫再抄抄佛经。”姚黄应了一声。r
与坤宁宫的冰冷落寞不同,重华宫无疑是喧嚣的、火热的。就像它的主人,郑贵妃,宠冠六宫,君恩深重,正志得意满之际。r
她挺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拈起凤簪、凤钏反复于镜前比划,嘲笑那个胆小怯懦、有名无实的后宫之主。r
诚然,在有些问题上,王皇后无疑是胆小的。就像这一日的晨间。r
虽已入秋,阖宫里的林木依旧郁郁葱葱,想是经了盛夏炙烤后迎来的秋日薄露,反倒使叶儿尽皆舒展开来,泛着水润的新绿,端的惹人。r
一个穿粉红褂子的女孩正由宫女伴着在林间嬉戏,女孩不过六七岁光景,扎着小辫,颈间坠着上好的珍珠串子,珍珠是一式的莹白色,每颗均小拇指一般大小,映照着小女孩红扑扑的脸蛋。r
小女孩甚是顽皮,跟在后面的宫女早已累得气喘。小女孩只顾着嬉笑着跑,从林内突然窜出跳到小径上刚好撞到路过的一位宫妃。r
小孩子力气并不大,宫妃也未曾摔倒,可在一旁的内监极是紧张,斥道:“娘娘怀着龙嗣,半点差池,砍了你的脑袋。”r
小女孩抬头一看,吐了舌头,向宫妃福道:“郑母妃安好。”r
宫妃并不回答,只蹙眉道:“不知规矩的野孩子。”r
这宫妃便是怀了三个月的身孕的郑贵妃。但见她长眉入髻,杏眼小口,皮肤白润,身材欣长。虽挺着身子也极重梳妆打扮,发髻高挽,衣着考究,腰间颈间均挂着几式首饰,耳垂一对明月珠子,走起路来环佩叮咚,婀娜娉婷。郑贵妃虽是美艳,一谈一笑说不出的高傲,可这高傲偏又不似梅兰竹菊般孤傲高洁,只让人觉着难以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