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珠识字有限,对佛法更是一知半解。若在四年前这僧人如此说话,红珠定要笑语相机,而今经了与任轻扬一事,对情之苦却是深有感触,故听在心里也似懂非懂,低声道:“所以贵寺便叫无相……”r
那僧人又道:“贫僧见施主隐有忧愁,不如也请至坛前听经。”r
“听经真能除却烦忧?”红珠暗道,眉间有了坐下的心思,转头又见寺庙墙角处,有一卖法器的摊铺,有佛珠、佛像、佛玉坠等吉物。不过众人买得最多的,还是灵台香包。灵台香包不大,种类却多,有求寿的、求婚的、求福的、求吉的、求顺的、求丰的、求愈的……一应俱全。r
红珠走至摊前,看了看那刺绣得拙巧传神的香包,转过头来对先前僧人笑道:“多谢师傅!世间万相不一而足,尘世之人若真能做到无相,又何须这些香包法器。可见听经,也要有心方成。弟子愚钝,怕是还未到得闻佛法的地步。”说罢无奈摇头。r
那僧人却不恼,反倒点头赞许道:“施主是有慧根之人,与佛门有缘哪。”r
红珠拜别僧人,出了无相寺取道向西。再走得两日,便已进入小金境内。r
故乡离得近了,想是应了“近乡情更怯”那话,红珠反倒不像先前那样整日赶路,只走走停停,遇着镇子便歇将下来。r
川西山壑纵横,水土适宜,林间溪水长挂,林木也长得颇为丰茂。虽已值秋,却是遍山落叶金黄、枫林嫣红、松柏苍翠,层层交错叠染,如梦如幻。r
红珠也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将在上个镇子买的一对红铜大铃铛系在马脖上,放慢了马速,不疾不徐地行着,铃声“叮叮当当”洒了一路,倒也颇有几分情趣。r
正行着,却听后面一路车队赶了上来。那车队行得迅速,阵仗也大,红珠初略一听,估摸着有二三十人之众。r
红珠初以为是往来商旅,只将马儿引至道边,让出中间大路。谁知待那车马行得近了,却甚是蛮横。打头的几人一身劲装,见了红珠,扬鞭呵斥:“滚一边去,还不让开!”r
红珠躲过鞭子,见那一队车马前有六骑,后有一十二骑,簇拥着中间两辆马车。骑马人和马车夫均面貌英武,骨格强健,不似常人。更重要的是,这车队虽行得疾,队形却不乱,一看就知是平日里训练有素。r
红珠正自纳闷,那车队已沿道转了个弯,为山所挡看不见了。此时红珠始觉气恼,自道:“早知你们不是良善,姑奶奶才不相让呢。哼,别让姑奶奶我再见到你们。”r
红珠不想再见,却偏偏不遂人愿,堪堪过得两个时辰,红珠又见到了这一队人。r
此时见到,这队人却没了先前气焰。只见那十八名骑马汉子背对着马车围成一圈戒备起来。红珠再看他们的马匹,尽皆口吐白沫瘫倒在地。r
红珠拍手笑道:“现世报啊,真是现世报,今儿姑奶奶终于见着了。”r
那队汉子怒目圆睁,却不轻举妄动,叫道:“哪里来的妖女!来这作甚,还有多少同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