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胭脂全文阅读 > 第71章 老宅子

第71章 老宅子


  原本建委主任在县里是肥缺,张主任在接到调令的时候,却不情愿。

  为什么,那根本不是肥不肥的问题,是有没有命享受的问题。张主任跟建委的前两任一把手关系都还不错,可惜,这二位坐上建委一把手的位置都未能超过三年。

  短短四年的时间,建委主任连换三任,李主任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只坐了两年半便得了喉癌,发现时已到癌症晚期,住院三个月死亡。

  县里的中高层领导每年都体检两次,在调任建委之前,这位李主任身体还是很好的,有空还参加县里举办的业余乒乓球比赛,拿到过前几名的成绩。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偏偏升任建委一把手不到三年,便死掉了。

  如果说李主任的死只是个例,没有什么可比性,谁敢说一辈子健康不出问题?接任的第二位陈主任,人高马大,四十几岁的年纪,业余爱好打篮球。

  陈主任的身体好不好就不解释了,据说四十几岁了,仍然能跳起来摸到篮板。

  作为年轻派的陈主任,对县城的改造和建设颇有建树,可以说陈主任是一个相当有魄力的领导。

  然而,陈主任上任一年零几个月,便住进医院,诊断结果,肺癌。

  陈主任就在张主任接任建委一把手的调令下达后,也驾鹤西去。

  作为四年来第三任的建委主任,张主任能舒舒服服的坐在主任办公室喝茶享受那是不可能的,他对自己的前景感到极度悲观。

  我们驱车赶到建委,表叔正在大门前等候我们。

  当表叔带着我们进入建委办公大楼一楼大厅,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便微笑着朝我们走过来。

  “欢迎,欢迎,我在这里恭候各位多时了!”

  这位张主任看上去和蔼可亲,没什么架子,他主动的上前给我们一一握手,而对师傅,他却抱拳施礼,显示对师傅的尊重。

  “飞天道长是吧,久闻大名,久闻大名,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啊,大师,请,里面请!”

  说话间,张主任刻意的和师傅并肩走,把师傅的位置抬高不少,反而表叔有点失宠,被张主任冷落到一旁。

  我们进入张主任的办公室,他吩咐秘书给我们一一倒上茶水,说了几句没营养的话,这才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最为关心的上面。

  师傅坐在那里静静的听,很少插话,等张主任讲完了,师傅用犀利的目光先把办公室扫了一遍。

  这间办公室面积可不小,足够五六十个平方。摆设倒是中规中矩,和一般领导的设计大致相同。

  师傅围着办公室转了一圈,最后停在窗户那边,朝外张望。

  张主任办公室位置在办公大楼的五楼,从这里能看到大街,甚至周围一带都看的很清楚。

  看过后,师傅走回来,面带疑色。

  “张主任,我看这里风水不是很好。”师傅说道。

  “大师请讲。”

  “你们建委的东边多出那一块不好,对面正冲着大路,千百人车对着这里,实在不妥。”师傅说道。

  张主任说道:“哎,大师啊,这个我们都清楚,我们单位就是干这个的,如果从规划的角度看,必然要冲开路,交通方便。但是,我也有难言之隐啊……”

  接下来,张主任把话挑明了,建委很多人为什么保留这片地方,因为钱。建委虽然权力不小,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却不容易办。

  张主任又说了,我们早觉得那边不妥,还专门找人在冲路的那边,从泰山请来石敢当,做镇宅之用。

  师傅摆摆手,那看来问题不在这里。他要了一幅规划图摆在桌面上细细打量,张主任则是在一旁不停的介绍。

  我凑过去看,不过怎么看建委多出来的那片也特别别扭。

  “必须拆除!”师傅突然面色一肃,说道:“不拆除的话问题非常严重,尤其对你!”

  “对呀,你的建委的领导,相当于宅子的主人,出了事当然由你扛着。”师傅很不客气的说道。

  张主任长叹一声,把自己上任后的隐忧,以及前两任的过去一一讲了一遍。

  他讲的跟坊间传闻的基本上差不多,而他因为此事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师傅淡淡一笑,“张主任,你是一把手,有些事必须雷厉风行,不能太软了,我跟你说说要害吧……”

  师傅要规划图主要并不是看建委东边那一段怎么样,其实不用看地图,就凭肉眼看,也知道这片地方不合常理。

  但事情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容易,因为这条路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阴路!

  路的对面几里远,对应的是城郊的火葬场,而沿着这条路一直到路的另一头,却是一处大型公墓。

  虽说从火葬场到公墓足够五六里地远,可是,遥遥相对,直线距离便是建委东边的这条路。

  “张主任,火葬场通往墓地,这条路是鬼魂必经之地,你们把路堵上了,一般鬼最多绕下路,但恶鬼却不是省油的灯,会找你们的麻烦!”

  张主任一怔,脑门立刻冒汗了,“我靠,我说建委这么多麻烦事呢,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这天中午,张主任热情的款待我们,还要了我们的名片。

  此事过后没出两天,建委的东边便被拆除,困扰多年的道路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当然,因为给建委把脉,找出他们的毛病,他们那边对白云观也不再设卡,对我们大开绿灯。

  紧跟着,选址也下来了,在城郊的一条大路边上,是一座老宅子的用地,位置不错,临街。关键一下子给我们批了一千多平方的土地,超乎我们想象。

  我和胖子去现场看了看,发现这里正在拆迁,从老宅子向里是条老巷,据说这条老巷有上百年历史了,青石铺地,阴凉的地方布满苔藓。

  因为拆迁,当地居民都在收拾东西,搬离此处。我和胖子站在巷口,把周围的环境扫了一遍,认为这一带的风水还不错,至少交通没啥问题,但比我们想象的要偏僻一些。

  不过,这没啥问题,城区的好地方寸土寸金,县里也不可能白给我们一片好地儿,能批复下来便是最好的结果。

  我俩本想进老宅里面看一看,只是老宅大门紧锁。围着老宅周围转了转,我却觉得老宅阴气很重,与周围的环境不太搭调。

  看到巷口树下有个老太太,坐在马扎上乘凉,我便和胖子凑过去,打听一下这个老宅的历史。

  老太太是老巷的老户,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

  当问及老宅,老太太告诉我俩,说这处老宅解放前是个大户人家,最好的时候,房子有上百间,几套大院子。

  后来,赶上动乱,这家人便离开这里,搬去了省城。

  解放后,老宅住过不少人家,不过都在里面没住多长时间,据说里面闹鬼,是个凶宅。再后来,没人住居委会搬进去。

  但居委会同样没住多长时间,就搬到别的地方。

  再后来,这个老宅就成了临时仓库,公家有东西便放到里面,没东西闲着,平常根本没人去老宅。

  我问老太太,你知道老宅主人家的事吗?

  老太太说知道,老宅的主人姓杨,生意做得很大,不仅仅在县里有自己的买卖,还做到省城。

  他唯一不好的地方,一辈子娶了四个老婆,一妻三妾,这四个老婆争风吃醋,搞得家里乱哄哄的。

  尤其最小的老婆是他六十几岁迎娶过门的,还是个戏子。这个戏子出身的老婆跟前三个老婆关系处的很不好,老太太小时候经常能听见宅子里大呼小叫的吵架。

  不过,老杨十分宠幸最小的老婆,所以,小老婆并没有受多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