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的规模前古未有。到了1942年,全国的抗战形势,仍旧处在那种艰难的胶着状态之中,日寇大举进攻长沙、常德、衡阳、桂林等地。数以十万计的长沙、衡阳、桂林、邵阳各地的撤退****、疏散民众,涌入了湘西各县。作为雪峰山、南岭山脉以西以北的靖县城,流民倍增,那种战时纷乱与繁荣也随之而来。
战线西移,战局紧张,国民党军政部第十一、十五两个临教院的伤残兵6600余人,及军政部的家属2000多人,也驻扎和搬迁到了靖县。这里成了一块战略要地,国民党政府为了战事需要,迅速修通了从贵州三穗到天柱、锦屏过靖县的公路,并将公路沿伸去了洪江。使湘西的靖县、洪江、芷江等城,因抗日战争的作用与需要,而迅速繁荣发达起来。
特殊的区位,加上特殊的地势,洪江、安江、靖县、会同、黎平成了抗战时期,湘南、桂北****十分重要的后方支撑城市。国民党军队大量向靖县城聚集,迅速带动了这里的物质交流,促进了战时靖县的发展和繁荣。
黄俊岱抢了秦镜的财宝后,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他也把目标盯在了靖县城上。并且控制了从会同到靖县的唯一运输命脉——渠江水道。这对战时靖县的后方安宁却是一个重大破坏,成了后方不安全因素。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对国家抗日的不利与害处,他们只要对靖县政府形成强大的破坏作用。
黄俊岱将总部设在溪口村后,把自己的4个大队近200号人枪,从甘棠溪口村沿渠江分布在红光及江东的马鞍、鱼滩、五龙潭一线上。几乎卡死了靖县的经济命脉,也牢牢地掐住了县政府的脖子。黄俊岱在贵州建立了稳固的采购网点,购得了大量的枪支弹药,他的人马在湘西南靖、会、通、绥,湘黔边界地区,已经做到了差不多通行无阻。成了真正的害群之马。
秦镜拿黄俊岱已毫无办法,只得呈请省政府,请求上峰派员来靖,协助县政府剿匪。湖南省府主席、省保安总司令薜岳将军,电令洪江专员公署主任、十区保安司令徐庆誉发兵清剿。
徐司令得到省府命令,于是派出了十区保安司令部第十大队大队长樊刘昆、副大队长林久远,带领肖中柱、蒋前进两个中队,200多人枪来到了靖县,专门围剿黄俊岱匪部。樊刘昆把部队带到了靖县,把剿匪总部设在了原唐光明营驻扎的三义宫,开始了与黄俊岱的真正较量。
樊刘昆是湖北人,系黄埔军校毕业的高级军官。他长得高大威武,身材和傅太和差不多,还要肥胖一点,是一个善于用兵打仗的职业军人。只是他人不得志,官越做越小,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升将军了,他还只是他妈的一个鸟上校,而且被派到这穷山沟来剿什么土匪来了。他对派自己到靖县来围剿黄俊岱,觉得也太大材小用了点,他认为山旮旯里的几个小土匪,老子其实用不着花多少精力,就完全可以剿灭他们的。他抱着奇特的轻敌观念来到了靖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