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庭认为,自己对付黄俊岱应该绝对稳操胜算。他和申亚藩带领靖县保安兵300余人驻进坳上后,责令西区、北区各保甲按户头,一户增派一兵,按地形地势、沿途设岗设卡。为军情快递,从西门外的储氏宗祠、贯宝渡、甘棠坳、土溪铺、响水坝等14处设立了途步哨,把国民党政府在江西围剿红军的步步为营的做法,移植到了靖县来围剿黄俊岱。
吴君庭他们真正采取了步步为营、全民联动的措施后,把整个靖县西部地区所有的村庄都封锁了起来。这样一来,黄俊岱在坳上、大堡子、太阳坪、甘棠、艮山口一带的活动真的就十分困难了。队伍必须隐蔽,交通被阻,情报信息送不进来,敌我双方的动静不能了如指掌,只有转移出去才能安全。
黄俊岱知道,这次负责围剿他所带领的造反队伍的全部都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形十分熟悉了解。再集中大部队在这弹丸之地行动,那是不可能了,于是他采取了灵活对应的办法,化整为零,更好地采取了分散活动、游击战术。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婆婆庙的占领和经营,利用黑夜的掩护,顺利地逃出了官府在坳上至甘棠所设的重重包围圈。跑到了甘棠与江东交界的红光、马鞍一带,背靠北区绵延数百里的大山,在靖县与绥宁、会同三县边境地区躲藏了起来。他们破网而去,这样一来,在坳上一带折腾得很凶的吴君庭,围剿工作却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收效。
黄俊岱的队伍,原本人强马壮,可他不愿与官府打硬仗,只想依赖大山与官府周旋,于是化整为零,躲过了与保安队的正面交锋。分散后,黄俊岱的的马匹、马队目标太大,不利于隐蔽,已经没有了多大的作用,于是他果断地将马匹买给了当地的一些富裕户,算成军粮保存在了这些人的家中。黄俊岱和弟兄们分散后,他带领30多名随从,驻扎到了渠江边的马鞍村。
马鞍村与黄俊岱的家东冲湾,只有一山之隔,相距不过十来公里。自己出来已有年余,就住在自家的山岭反背,黄俊岱的心中对亲人涌起了越来越多的牵挂和思念。闲来无事的他,常常望着山的那一面发起呆来。
此时,正是江南春末耕种季节,万物竞生。黄俊岱想起家中只有冯、龙两个女人,和那个从未谋面已降临人世八个月的儿子,心中就像猫抓一样地难受。几天来,他总是抬头望着山的那一边沉思,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儿子的身边。自己已是35岁的人了,终于有了儿子,可是做父亲的却是个有家不能归的土匪。他的心酸了,默默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站在黄俊岱身边的杨百达和傅太和,此时完全明白黄俊岱的心思。
傅太和劝道,四爷不必伤心,操他奶奶的,趁今晚天黑,我陪你回家去看看嫂子与侄子!
黄俊岱也下了决心,他对着傅太和、杨百达笑了笑说,好,今晚我就回东冲湾的家里去一趟。
杨百达却说,四爷,现在风声太紧,不宜回去呀,他们肯定在你家派了人守着,等着你自投罗网呢。你此时回去的话,并不安全啦。
黄俊岱很有把握的说,我算过,也看了天象,虽然有些风险,但无大碍。
傅太和也说,怕他个球呀,我带几个弟兄一起跟四爷回去,保证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