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荫清对自己能否说服黄俊岱,起初也没有多大把握,加上当初吴君庭对剿灭黄俊岱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他的劝降工作在前一段时间,根本无法开展得起来。后来,吴君庭感到自己的办法难以奏效,才有了让戈荫清出面的事,他便与黄俊岱有了实质性的接触,才终于促成了靖县政府第一次将黄俊岱的队伍招了安。
戈荫清接到秦镜可以推行招安工作方案的指令后,便在坳上一带放出了口信,说他很想去见一见自己的童年好友黄俊岱,请那些与黄俊岱有交情的朋友们转告一声。示好的信终于从政府的角度释放出去了。
三年来的绿林生活,让黄俊岱感到身心疲惫不堪。他很少几乎没有因为自己当上了山大王而开心过。他的报国情结一直不能释怀,因此他感到自己的人生渺茫,生活无以寄托。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立志报国,想干一番为国为民为家乡都有益的大事,满怀雄心和热情,可到头来自己却当了一名真正的土匪。他感到自己的人生非常失败,把自己看成了当年无可奈何上了水浒梁山的宋江。每当自己的弟兄们做了烧杀掳掠的勾当,每当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悔恨难当。这对于他是多么沉重的一份心理折磨啊。
然而,面对政府欲将其剿灭的残酷现实,他又不得不指挥自己的百十名弟兄,为了生存,为了快乐,而不停地抗争,甚至为非作歹。可是出路问题,人生价值问题,在他的心中一直没有解开,也不曾消失。他曾久久思考,无法更改也无法放弃。他行走在十分艰难险阻的处境当中。
当黄俊岱得知自己少年时代的好友、现在的正直乡的乡长戈荫清,想见一见自己的消息后,他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的幸福生活。在他的心灵深处还珍藏着那份友谊,因此十分怀念起少年时代的那份纯真的感情来,生出了特别想见到戈荫清的想法。但是现在他戈荫清毕竟是官场中人,和自己已是多年没有来往,他是不是县政府为了抓到自己,而布下的一个骗局呢?他不能不防。
为了预防万一,黄俊岱把戈荫清的情况,向自己的几个得力助手通了气。杨百达认为见一见没有害处,傅太和却认为,官府中的人不见为好。后来通过表决,绝大多数弟兄还是同意见一见戈乡长。看来大多数弟兄们的思想也和他一样,希望从政府那儿得到一份安宁,大家并不是只想当这十恶不赦的土匪。于是,黄俊岱给李明科去信,请他为自己先打探一下戈荫清的真实意图。
李明科虽然支持黄俊岱上山为匪,但也一直关心着黄俊岱的成长及安危。他们俩人成了忘年之交,彼此视对方为人生最为难得的知己。因此李明科一得到黄俊岱请他找戈荫清,打探招安情况的来信后,当即到坳上的乡政府拜见了戈荫清。并与戈乡长开门见山地长谈了他自己知道的黄俊岱,这些年来他所了解的相关情况。他认为自己当年支持黄俊岱上山为匪,只不过是传授了他一种处世的手段。
戈荫清也知道李明科与黄俊岱的关系,把县政府希望招安的情况,向李明科说明了。他让李明科传信,转告他的童年好友黄俊岱,县政府招安是诚心的,戈荫清以全家人的性命担保,要李明科尽快为他们安排见面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