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盐铁往事: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全文阅读 > 第5章 封邦建国 殷周革命(4)

第5章 封邦建国 殷周革命(4)


  国土大小是日子,因为封建封建,封了邦,建了国,才叫封建,以后你就靠着这片国土过日子,在三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打拼。虽然你的领地比那农夫的百亩私田要大得太多,你的城堡也比农夫那三间草屋要阔得太多,但你有你的事业,你有你的风险。如果你被别的诸侯吞并了,农夫可以继续种那百亩私田,住那三间草屋,你却可能身首异处。

  地方百里、七十里、五十里的确够寒酸,但别忘记了,这只是你的第一桶金,就连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周天子,这个“普天之下”,又何尝离开了黄河中下游?到了江汉平原,就要沉到汉水里了,何况周天子当年何尝不是只有方百里的地呢。有了第一桶金,你可以像齐晋楚秦一样,成为争霸天下的千乘之国,也可以成为宋卫郑鲁这样偶尔雄起然后惨淡经营的中等国家,也可以成为许国陈国蔡国这样天天给人当球踢的小国,看你怎么发展了。穿越者们是不是都在跃跃欲试,准备开始这三千年前的太阁立志传呢。

  但是且慢,再来看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另一大制度——宗法制度。

  8. 婚姻法决定继承法

  好,在开始这篇之前先做一个问答。

  我们假设你在三十岁时下海创业,拼搏商场四十余年,现在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手里有一个公司,两间商店,三幢别墅,四辆跑车,五百万存款,六百万债务,七十万股股票,八十件古董,九本日记,十个QQ账号。你要把这些东西留给你的儿女们,你该怎么办?

  对了,还没交代一下你的儿女情况。现在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你看上去洁身自好,仅有一妻,膝下仅有一女。那么很简单,只能把这所有的东西交给你的女儿,除了日记和QQ账号需要慎重外。至于是姑爷入赘,还是你女儿非要嫁过去,让你的一生经营当成嫁妆,你也是“身后是非谁管得”了。

  第二种,你看上去洁身自好,仅有一妻,膝下仅有一儿一女。当然也比较简单,公司留给儿子,其他东西,大部分给女儿,一小部分给儿子。

  第三种,你哪怕看上去也不算洁身自好,岂止不洁身自好,简直就是妻妾成群,风月无边,你结了三次婚,另有二奶三奶若干,留下前前妻的子女前妻的子女现任妻子的子女以及私生子女十五个起。现在你该怎么办?是不是很头痛?现在知道女人是一种麻烦了吧。结婚这种事啊,古人曾经曰过,“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现在你只能把公司交给一个人,也许是现任妻子的大儿子,也许干脆,是你的弟弟。剩下的,按价值平分给其他子女,当然也不可能完全平分,比如房子和跑车就无法分割。而日记和QQ账号虽然对你来说最为珍贵,里面有你真正珍爱的女人——你大学时代的女友和你的每一点回忆,里面有你们最初写的信,你们用一块钱快乐了一整天,你因为家里穷被女友父母棒打鸳鸯伤心欲绝,你发达之后和你前女友的每一次幽会,等等。但是这些,你知道没有哪一个儿女会要,他们盯着的只有钱,钱,钱。你明知道在你撒手人寰之后,他们会争得不可开交,你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一夫一妻制度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制度,而婚姻法决定了继承法。基督教影响之下实行严格一夫一妻制度的西欧,与中国的周朝,同为封建社会,财产继承的方法,却天差地隔,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西欧的那些国君,以及公侯伯子男各级贵族来说,继承人常常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他们不得不让女儿有同样的继承权,即使这样,还是常常会绝嗣,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断子绝孙。

  什么?人口学家说,人会越生越多?是的,从总体上来看是这样子的,但从部分来看,却有一种规律,即穷人偏于多子,而富人偏于少子。为什么?因为生物学的规律,比如很多鸟类,当种群数量很少时,生育率很高,一旦种群密度到了一定程度,生育率就会下降。穷人小孩死亡率高,生育率自然就不得不高了,一旦这穷人变成富人,一两代内生育率仍然会高,出现儿孙满堂的局面,但三五代之后,奇怪,就是生不了几个孩子。你看历代王朝到了末期,是不是皇帝经常都没小孩?由于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的社会,通常前后延绵会有千年,所以很多贵族都不是贵二代贵三代,而是贵十代贵二十代,他们的生育率会低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这就是为什么西欧封建社会,贵族的人口并没有增长得很过分,贵族之间的战争直到大革命之前,也还算得上费厄泼赖。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到了春秋后期,贵族已经多得到处找工作了,到春秋晚期,再到战国,贵族互相火并,一族一族被消灭,最后有产业的贵族只剩下了不到十家,然后是一家,唯一的一家——秦王嬴政家,封建社会彻底结束。

  西欧封建社会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王朝会因为婚姻而强大。为什么?因为封地和采邑不仅可以继承,也可以做陪嫁,只有一个女儿,不做陪嫁还能怎么办?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其领土有今天的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法国南部、意大利南部、奥地利、阿尔萨斯、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等地方,拥有半个西欧和半个美洲。而他之所以获得这么多的土地,就是因为其祖父马克西米连安排的两次婚姻。马克西米连安排的另两次婚姻,则为日后吞并匈牙利和波希米亚打下伏笔。《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攻。如果听说有国家会通过结婚建立庞大帝国,不知作何感想。

  不过在中国,则是另外一幅情景。

  中国自古施行的就不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当然也不能算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制后面带了个小尾巴,叫作一夫一妻多妾制,或者叫一夫一妻多姬妾制。正妻是只有一个的,就连天子,通常也只有一个皇后(我说的是通常,娥皇女英终归传说,魏晋南北朝么,史上最混乱的朝代都在这里,夫复何言!)。而妾,或姬,却可以有多个,其中妾,又叫如夫人,是夫人的候补,而姬,则是候补的候补。

  为什么会这么复杂?

  现在回到前面那个问题,你有十五个子女,只有一个可以继承你的公司、你的事业,你感到很头痛。你可能会挑最大的儿子,也可能会挑你认为最能干的儿子,但问题是你儿子假如也有这么多的子女,怎么办呢?也挑最能干的儿子,你怎么能保证那些儿子的儿子不是在他面前伪装,又怎么能保证你儿子能洞若观火,毕竟他没有和你一起扛过枪,一起销过赃,他哪里知道人心险恶?如果挑最大的儿子,又会有一个问题,当几个女人同时怀上,每一个都有机会,就可能会互相暗算,最后让你什么也得不到。所以不如只留一个正式的妻子,只有她的最大的儿子才有继承权,断了别人的想头。

  这就是宗法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嫡长子继承制的来历。

  西欧的贵族,是子女太少了,所以继承法和婚姻法紧密结合,与今天的财产继承方法,几乎别无二致。中国的贵族,则是子女太多了,而封地又是不能随便分割的(想想就知道了,一个诸侯分成五个诸侯,五个再分成二十五个,你让周天子情何以堪,而一个大国分成二十五个迷你小国,你是嫌邻国吃起来不方便还是怎的?),所以与其说是继承法,不如说是挑选法,如何在众多子女中,挑选合适的,才是需要考虑的。

  那么,中国的贵族挑选继承人,又有些什么步骤呢?

  9. 宗子选拔赛

  儒家的第一经学教辅《春秋公羊传》里,有一段奇怪的话,“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这段话很像绕口令,又很像程序员常见的死循环。儿子因为什么尊贵啊?因为母亲尊贵啊。那母亲因为什么尊贵啊?因为儿子尊贵啊。那儿子又因为什么尊贵啊?因为母亲尊贵啊……

  真够晕的,他都晕了,你晕了没有?没有,那就继续——不是继续绕,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圣人话不是乱说的,而第一教辅当然也不会乱解,实在解不了需要忽悠,那也绝对不会乱忽悠。《春秋公羊传》里这段话,说的其实是宗法社会挑选继承人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嫡妻有子时,选嫡妻的长子,选中的就叫“宗子”,这叫“子以母贵”,嫡妻生的哎,乖乖不得了,哪是那帮小娘养的可比。第二阶段,是嫡妻无子,嫡妻硬是光打雷不下雨,光长苗不结穗,或者生的全是赔钱货,没一个带把的,怎么办呢?就只好从那帮小娘养的里面挑了,挑中的那个,他的母亲就比别人尊贵些。如果嫡妻还在,虽然没有名分,但也可享受同等待遇,如果嫡妻不在,那么扶正的很可能就是她,算是第一副职或常务副职吧。看见没有,这就叫“母以子贵”——乖乖不得了,人家就是了得,肚子争气啊,那么多妻妾,就她生了个儿子。

  可见不仅君无戏言,圣人也无戏言哦。第一教辅里还有句话,“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说的是嫡妻有子,则别选才学通天的,只选投胎争先的,嫡妻无子,则年龄大小不是问题,领导的看法最有关系。

  现在明白了没有,嗯,都明白了吗,确定?好,再考考你,第一个问题:谁是嫡妻?

  那位性急的同学举了手,好,你来回答。什么?看谁先进门?先来后到?真是聪明,可惜错了。你还别说,在古代未娶妻先纳妾的比比皆是,都是像这位同学一样急性子闹的。本来嘛,一位如花似玉知书达理的妻子放在娘家,只等三媒六聘,就可以琴瑟和谐了,你偏等不及,说要先演练演练。

  所以嫡妻和姬妾最大的区别,就是结婚手续的不同。姬妾进门实际上根本不能叫结婚,哪怕是纳了十个姬妾,只要没娶正妻,那都可以自称未婚青年。

  地位当然也完全不同,程序正义才能保证结果正义嘛。嫡妻么,只消看看那个繁杂无比的结婚仪式,就知道绝对有地位。凡是难以得到的,多半是比较珍贵的,贵族家再阔气,也不想年年这样折腾吧。而《仪礼·士昏礼》中多次出现一种叫“雁”的鸟类,也是因为这种鸟类坚持一夫一妻制度,配偶死了,另一个要么孤寂一生,要么殉情而死,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说的这个。如果单看《仪礼》这本书,再看这“雁”的象征意义,一定以为中国古代贵族是多么重情重意,坚持一夫一妻制度。如果这样想,那就被骗了,而大雁也一定会表示很冤,人家大雁可是货真价实的一夫一妻,没有二奶,没有小三,连出轨都没有,而人类呢,自称一夫一妻,后面却带了一长串小尾巴,可以纳妾,可以狎妓,叫大雁情何以堪哪,大雁就这样被代表了。

  与大雁一起被代表的,还有琴瑟两种乐器。琴是古琴,瑟是古筝的前身,因为适合一起演奏,所以也用来代表夫妻,想想就觉得美好,夫弹琴,妻鼓瑟,一唱一和,多么诗意的生活哦。所以如果嫡妻亡故了,又新娶了一个,就叫续弦,也还是很重视。而姬妾就不一样了,有的是通房丫头,有的是陪嫁丫头(先秦则很多都为妻的妹妹或侄女),有的干脆是买来的,所以甚至可以送人或卖掉,进门没什么像样的仪式,哪怕是替补了嫡妻,也只能叫“填房”。

  不过古代如此重视嫡妻,并不是真的有男女平等的思想,也不仅仅是宗法上的地位,而是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宗族的事。在三媒六聘的仪式中,只有很小的一个戏份归小两口,大部分的戏码都是双方父母在演,所以看完《仪礼·士昏礼》,很多同学都表示不解,这到底谁在结婚哪?这就引出了另一句话,“门当户对”,只有门当户对了,大雁也好,琴瑟也好,这些象征意义才能落到实处。

  好啦,言归正传,宗子选拔赛的第一轮,“立宗子,找嫡妻”,完成了。

  第二轮是什么呢,“先立长,莫迟疑”。嫡长子,就是天然的“宗子”。

  再是第三轮,“长若亡,孙来替”。嫡长子得天独厚,却缘深分浅,有命无运,早早就去世了,该怎么办?有办法,立嫡长孙,看那个短命鬼有没有留下儿子,遗腹子也行啊。有同学问啦,嫡长孙假如还死了呢?算你狠,不过古人也想到了,就是“孙也死,曾孙立”。有更狠的同学问,假如连曾孙也没有,该怎么办?好,既然长房没出息,一个男丁都没有留下,就在二房找——谁是二房?当然是嫡妻生的第二个儿子啦。

  所以第四轮,就是“长房断,次房继”。假如次房三房都无人,或嫡妻根本没有儿子呢?

  那就是第五轮,“若无嫡,自庶起,贵贱分,贤愚比”。庶子肯定不是以长幼的,但根据什么,却各有说法。有的说以母亲贵贱,但是都姬妾了还有什么贵贱?有的说以贤愚,但混过机关的都知道,这世上哪里有绝对的任人唯贤?正如这世上其实也没有绝对的任人唯亲。因为贤愚只是一个主观的观感,其标准也很主观,甲领导觉得该同志性格沉稳,办事牢靠,乙领导可能就觉得该同志大奸似忠,心思太重;乙领导觉得某同志油嘴滑舌,爱出风头,丙领导可能觉得某同志头脑灵活,善于展现。所以到头来,都是根据领导的看法,在“宗子”问题上,则是父亲大人的看法。父亲大人的看法从哪里来,一个是枕边风,虽然同为姬妾,但有的姬妾就比别人得宠些,那么“立子以贵不以长”就顺理成章了,另一个是做功课,身为庶子,母亲色衰爱弛,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如果能做足功课,好好表现,让父亲大人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最适当的继承人,觉得自己“贤”,也还是有机会。

  如果连这个都确定不了,该贵族朝三暮四,优柔寡断,就是不知道立哪个,怎么办呢?还有办法,就是第六轮“比不好,看《周易》”。《周易》上有教人怎么立宗子吗?当然不是,《周易》是占卜书啊,所以如果还是不知道立哪个好,就只有由上帝来决定了。

  综合起来,就是风波总结的这个三字经,“立宗子,找嫡妻;先立长,莫迟疑;长若亡,孙来替;孙也死,曾孙立;长房断,次房继;若无嫡,自庶起;贵贱分,贤愚比;比不好,看《周易》”。

  宗子选好啦,那么六轮宗子选拔赛中的唯一胜出者——宗子,都有些什么权利和义务?那些宗子选拔赛中的落选者,又有些什么权利和义务?至于那些有意穿越到周朝的女同学们,的确,到一个男尊女卑的世界里,你们的勇气可嘉,但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权利和义务呢?那就请听下回分解,我们将带您领略那宗法社会的光怪陆离。

  10. 封建社会之宗法篇

  您好!我是蔡都电视台的记者蔡鸟,有个问题想问您,作为此次宗子选拔赛的胜出者,也是唯一的胜出者,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嗯,我最想说的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比当年参加“非诚勿扰”时,二十四盏灯全亮时还要激动。

  那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呢?

  为什么激动?为什么激动?还要问为什么?你不知道在21世纪,就是想要个一百平方米的地方,有多难?可现在我什么都有了,方圆一百里,一百里啊,都是我的,还有这土地上的一切的一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人,都是我的都是我的。你知道吗?在21世纪,土地只有70年使用权,可我现在成了宗子,这块土地就可以千秋万代,百世不迁哪,封地,采邑,国人,奴婢,这些都会世世代代归我,归我呀!

  明白,我理解您此刻的心情,实不相瞒,蔡鸟我曾经也是一个穿越者,只不过穿越之前在娱乐八卦混久了,又喜欢以菜鸟自居,结果投胎做了蔡都电视台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