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全文阅读 > 第28章 辩论口才训练(4)

第28章 辩论口才训练(4)


  英国外交官巴克斯十分傲慢、目空一切,可是在外交场合每当遇到棘手问题时,他总要逃避回答,说:“等我和法国公使谈了以后再回答吧。”这使一些外国大使十分恼火。

  有一天,日本外交官寺岛宗和西乡南洲拜见他。西乡南洲开口说道:“对不起,我很冒昧地想问您一件事,贵国到底是不是法国的属国?”

  巴克斯大怒:“请你停止你的说话内容,你应该知道英国不是法国的属国,英国是世界最强的君主立宪国,甚至德意志共和国也不能和英国相提并论。”

  西乡南洲不动声色:“我以前也认为英国是个很强大的国家,但我最近却不如此想。”

  巴克斯问:“为什么?”西乡南洲说:“其实也没有别的事,只因我们的政府每当和你谈论到国际上的问题时,你总是说要等到你和法国公使谈后再回答。如果英国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的话,那不应该凡事都要看法国的意见行事。在我的印象中英国好像不是法国的属国。”傲慢的巴克斯被驳得哑口无言,傲气被打掉了。

  在这次辩论中,西乡南洲的话题就是通过迂回的方法,先谈及英国是否是“法国的属国”的话题,对方当即拒绝。接下去西乡南洲绕到自己产生这种看法的缘由,再点到主题,最终使对方无话可说。

  迂回包抄战法主要体现在进攻路线的选择上,它不是直接入题,而是避实就虚,避开对手所期待的进攻路线或目标,避开对方的注意力,选择一条对方较少防范的路径,作为进攻路线。所以,成功的迂回包抄术需要一定的伪装和“欺骗性”,要特别注意选择“进入”时的话题,最好选择对方愿意谈的话题,作为迂回的起点。对于难缠的对手,有时还要同时准备几条迂回路线,以适应变幻的敌我关系和论战形势的需要,随时使用。

  7.2.4防守技巧

  在辩论中,进攻和防守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进攻之中有防守,而防守之中也有进攻,防守只是针对进攻而言的。所谓防守,是指当己方遭受进攻时,以应答为主要手段,维护己方立论,巩固己方阵地的一种辩论战术形式。辩论防御大体上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主动性防御,即从辩论全局需要出发,有计划实施的防御作战,目的是确立和强化本方观点,为进攻积蓄力量;另一种是仓促性防御,即在论战对抗中,由于本方在战略谋划上失算,或在战术动作上失误,导致失利,在对手强大攻击的压力下,本方不得不采取的退守战术行动。

  1.发挥优势、积极防守

  在辩论中,当己方处于防守态势时,应坚持如下原则。

  第一,积极防守。辩论时防守者要能经受住打击,特别是在仓促防守的状态下,斗志不能垮,尤其是要克服消极防守的思想,要尽量用强者心态看待防守,把防守作战当成进攻的转化形式,采取得体而有力的措施,继续谋求论战的主动权。

  第二,发挥优势。处于防守状态时,尤其要注意发挥己方的优势,如己方立论的优势、论据的优势、地理环境优势、辩手搭配优势等。应凭借优势,在己方的优势上突破,顶住对方的攻势,固守防线。

  第三,灵活机动。辩论防守绝不能消极应战,死守阵地,而是要审时度势,机智灵活,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手段,与对手进行周旋。应不断变换战略战术,看准机会主动出击,彻底摆脱被动局面。如同踢足球,只有进攻才能得分,再出色的防守也只能防止对手进球,避免丢分,防守不会使己方取胜。因此,高明的辩论者,会把防守转化为进攻。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有人向着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发难,说:“马雅可夫斯基,你为什么手上戴戒指?这对你不合适。”诗人回答说:“照你的说法,不应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喽?”有人又贬损他的诗,说:“马雅可夫斯基,你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也不能感染人。”诗人道:“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不是鼠疫。”

  这个例子中,对方的提问分明是一种挑衅,是无理的,但如果马雅可夫斯基如果采用正面解释的方法,就会显得消极无力,而现在这样积极防御,等待机会反击的方法,显得十分有力。针对第一个提问,他撇开真正要他回答的内容,幽默地把话题重心转移。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他的幽默反驳的力度由小及大,最后指出他的诗“不是鼠疫”,既维护了自己诗的尊严,又狠狠驳斥了尖刻的提问者。

  2.大智若愚、主动防守

  所谓大智若愚,就是指辩论者原本足智多谋,却装作自己很愚蠢,即智而示之以愚,能而示之不能,用这种手段来欺骗对手,争取主动,进而取得辩论胜利。凡是运用大智若愚方法取得辩论成功的,往往表现出一种更冷静的思考、更坚强的忍耐、更高超的辩论艺术。

  在某机场售票厅里,旅客们正在排队买票,突然,一位绅士粗暴地挤到售票窗口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慢,当人们要他排队时,他又嚷道:“你们说什么?不知道我是谁?”

  对此,售票员平静地问旅客说:“各位,这位绅士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不然,我想他不会做出有失身份的举动的。谁能帮助他回忆一下,他是谁呢?”

  售票员的话引来了阵阵笑声,绅士羞得满脸通红,悻悻地走了。

  售票员面对绅士的不文明,假装不知,实则机智幽默,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曲线型思维的结果,即采用拐弯抹角的进攻方式,因此,运用此法可以产生强大的嘲讽和幽默效果,是论辩家常用的雄辩技巧。

  3.遇窘巧辩、智言周旋

  在辩论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被侮辱、诘难或出现严重失误的场面。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机智、迅速而幽默地对自己的观点加以维护和解释。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奇特的角度进行解释,既可以较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又能揭去对方论题虚假的外衣,暴露其荒谬之处。

  有次,英国作家狄更斯正在钓鱼,一陌生人走到他跟前问他道:“怎么,你在钓鱼?”狄更斯不假思索地说:“是啊!今天真倒霉,钓了半天,一条也没钓到,可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到了15条鱼呢!”陌生人说:“是吗?你昨天钓得很多啊!”接着他又说:“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个地方的管理员。这段江上是禁止钓鱼的!”说着,要罚狄更斯的款。狄更斯却说:“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职业。”陌生人没办法,只好让狄更斯走了。

  狄更斯就采用了遇窘巧辩的方法。

  4.刚柔相济、以逸待劳

  在辩论时,语气和态度有时要刚——高昂激越,热血沸腾;有时要柔——态度平和,不急不躁。但更多的场合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有时表面上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而实质上表达的内容则有强硬的成分;有时表面上态度强硬,但其中又包含着委婉的说理,这就是刚柔相济法。运用刚柔相济法,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辩论效果。

  如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关于“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的辩论中,台湾大学队在论证其观点时出具了一个数字:“全世界每一天要发生12场战争。”这个数字显然是不准确的,南京大学队以逸待劳,立即抓住漏洞,不但当即予以指出,在之后的辩论中也反复提及台湾大学队的这个不准确的数据,造成了台湾大学队的被动。

  5.假隐真、以虚制虚

  辩论时可以运用掩盖真相或本意的语言技巧,让对手产生错觉,使其无法看清我方的意图,从而达到有效防守、最终取胜的目的,这就是示假隐真。

  行商杜大爹丢失50两银子,怀疑是客栈老板王四所为,告到辰溪县衙,王四一口否认。县令董仲孚派两衙役来到王四客栈,要他们对王四老婆说:“客人丢失银子,你的丈夫王四已供认。现在我们来取银子,你老老实实交出来吧。”谁知王四老婆也不承认,于是带回公堂。衙役去王四客栈时,县令在王四手上写一“赢”字,然后说:“你到台阶下去晒太阳,如果晒了很久,字还没有消失,你的官司就算打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