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情意手势。情意手势是以形象表达情感、态度。例如,握拳表达的是愤怒;捶胸表示哀痛;挥手是示意或告别;摸鼻子可能是犹豫;搓手、绞手透露出内心的焦急;双手插入兜内两个拇指却从兜内伸出表示骄傲等。
……那就是朝阳!充满希望的朝阳!(双手托起,掌心向上,体现出太阳的光辉之美)它喷薄而出,带给我们新的一天!(摊怀拥抱,表达对新生活的迎接,体现新生活的美好)的确,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让我们抓住这青春时光,努力奋斗吧!(双拳紧握,体现青年人奋斗的激情和壮美)(摘自《演讲与口才》2006年第11期)
【简评】
情意手势能够使演讲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常常用于演讲的高潮或结尾,往往有短暂定格,让听众有足够时间理解美、感受美。
手势在演讲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演讲中的手势,不仅能起到解释或强调的作用,而且有时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内容,为演讲增添感情色彩。
(3)演讲中的手势,在邵守义先生的《演讲入门》中被归纳为以下12种。
①手掌伸开,稍抬起,然后向胸部方向挥动,同时握拳。这种手势一般表示意志和决心,并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②手掌伸开,抬至胸前,然后向斜下方用力挥动。这种手势一般表示否定。
③手掌伸开,抬至胸前,然后向前上方用力挥动。这种手势一般表示号召等意思。
④手掌伸开,抬至胸前,然后用力握拳。这种手势一般表示决心等意思。
⑤手掌伸开,抬至胸前,然后手掌左右摆动。这种手势表示否决等意思。
⑥食指伸直,其余四指内握,然后举起,指某一方向(根据内容决定)。这种手势可用以表示方向。
⑦手向前平伸,掌立起,或者伸出若干指,或者握若干指(根据内容决定)。
这种手势可以表示数目。
⑧两手同时伸掌,稍向前下垂,掌心向前,抖动一两次。这种手势一般用来表示无可奈何等意思。
⑨两手同时伸掌,向前平伸,掌心相对,两臂呈一定角度(根据内容来决定)。这种手势可用来表示对方——在场听众。
⑩两手同时伸掌,向前上方同时挥动,使两臂有一定的角度(根据内容来决定)。这种手势一般表示欢呼、希望等意思。
皕瑏瑡两手同时伸掌,向前抬至胸前,掌心相对,然后同时向里靠拢,至双手紧握。这种手势可用来表示团结等意思。
皕瑏瑢两手同时伸掌,配合作出某种形状(根据内容决定)。这样的手势可用来形容某种事物。
(4)在演讲中运用手势,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简洁明了、干净利落。在演讲中,手势不要太多、太烦琐,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另外,手势的起和止要明显、清楚、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让听众充分理解每一个手势所表达的含义。
②与语言、表情、神态配合得当。演讲者要给听众留下自然大方的印象,就必须在演讲中注重协调性、一致性。如果话还没说,手势已经出来了,或者话已经说完了,手势却还没有收回,又或者说的是这个意思,手势表示的却是另一种意思,就会让人感到可笑。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曾闹过不少类似的笑话。在一次招待会上,他举起双手招呼记者们起来,而嘴上却说“大家请坐”。而另一次演讲,他手指观众,嘴上却说“我”,然后又指着自己说“你们”。
③同自己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因素结合起来,在自然、得体的基础上体现出个性和气质。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手势在特定文化范围内虽然有着约定俗成的含义,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可能就会有所差异。例如,在1990年7月的孟加拉国新一届议会中,航运部长防布杜·罗布作出了一个竖起大拇指的手势,结果引起孟加拉民族主义议员领袖巴德鲁多扎·乔德呼利的谴责。原因是这一手势在孟加拉国表示的是对人的一种侮辱。除了要注意到手势在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区别之外,还要注意在使用手势时不仅要求准确规范,还要有所节制,不可滥用。
(5)手势的训练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了解各种手势的含义,掌握规范正确的手势,并要知道各民族、各国的手势禁忌。
②配合语言情境对着镜子进行演练,观察自己的手势是否到位、自然。
4)嘴形训练
嘴巴除了发出有声语言之外,其嘴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情达意。汉语里有不少与嘴部有关的表现情绪的成语,如咬牙切齿、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一般嘴的动作所表现的含义有以下几种。
(1)嘴巴半开,嘴部肌肉紧张:表示疑问、期待、惊讶、紧张。
(2)嘴巴半开,嘴部肌肉松弛:表示入神或发呆。
(3)嘴唇撅起:表示生气或撒娇。
(4)嘴巴大开:表示惊愕、惊骇。
(5)嘴角向上:表示心情好。
(6)嘴角向下:表示沮丧。
(7)撇嘴:表示不耐烦、不稀罕、不屑。
(8)牙齿咬住下唇:表示害羞、忍耐、思考等。
(9)舌头舔嘴唇:表示紧张。
嘴部动作的训练方法是对着镜子练习嘴部动作,尤其注意微笑时嘴部的形状。
5)头部动作训练
头部动作是指整体的头的动作。头部动作相对于表情、手势等要简单得多,但在演讲和交际中仍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简单来说,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昂首表示骄傲,低头表示屈服,垂头表示丧气,侧头表示不服。细细说来,头部动作主要有以下各种不同含义。
头部正位:多用于陈述时,此时演讲者的目光洒在会场中部听众的脸上,显得较庄重严肃,表现一种较平稳的感情。不过,这种姿态不宜过久或过多,易造成呆板印象。
点头:表示同意、肯定、感谢、满意、理解、顺从等意思,也可作为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摇头:表示反对、否定、怀疑、拒绝、失望、不理解、无可奈何等意思。
侧头:表示思考、欣赏、不服,有时也是表现少女、孩童撒娇的情状。
昂头:表示踌躇满志、胜券在握、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等意思,也可表现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样子。
仰头:表示失意、伤心、呼唤、憧憬、大喜等意思。
低头:表示顺从、听话、消沉、无可奈何的意思。
猛抬头:表示觉醒、有所悟等意思。
垂头:浅垂一般表示谦虚、停顿和思索;深垂表示悲痛、伤感、消极、丧气、难过等。
在做头部动作的时候,最好配以别的体态动作或语言,如在点头时配以“嗯”的一声,或者摇头的同时轻摇手掌,以加强效果;如果只有头部动作,则头部动作幅度要大一点,以便让别人准确理解。
头部动作的训练方法是对镜子进行以上头部动作的练习,注意配上相应的表情、手势等其他体态语。
2.整体体态语训练
整体体态语是相对于局部体态语而言的,它是通过一个人静态或动态的身体姿势来传达信息的一种体态语,包括站姿、坐姿、行姿等。
1)站姿训练
“站如松”是历来对优美挺拔的站姿的一种形容,也是学习站姿的标准。的确,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因而作为演讲者,更要注重站立的姿态。
正确的站姿可参考以下标准。
(1)精神饱满。
(2)头部正直、双眼平视、下巴微收、表情自然。
(3)两肩平齐、收腹挺胸、双臂自然下垂,或者右手轻握左手(手腕或手指)自然垂放于下腹处。
(4)双腿挺直、脚跟自然靠拢,或者一脚略前一脚略后构成45°角,使重心保持在双腿之间,这比较适用于女士;或者在上体保持正直的前提下,一脚可后撤半步,但重心依然在双腿之间;也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不过这往往适用于男士。
以上标准有时还要考虑场合、身份等因素而有所调整,如在长者和上级面前,要求头略低、手下垂、胸稍收,表现出谦恭诚恳的态度。
站姿的训练方法是背靠墙站立,尽量使头部、双肩、臀部、小腿和脚后跟都靠到墙,收腹挺胸,保持15分钟,每天至少一次。
2)坐姿训练
“坐如钟”是对坐姿的形容和要求。优雅稳重的坐姿能够传达给人有礼貌、有涵养的信息,对人的交际和工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确的坐姿可参考以下标准。
(1)入座稳而轻。正式场合,应从椅子的左边入座,从左边离座。无论什么座具,均不可坐得太满,大概坐到2/3或1/2左右。入座后,不能急于靠椅背,谈话时间久了,可轻靠椅背,上体仍需正直。
(2)入座后,保持上体正直,神态自然。双手可自然放于双膝上,也可置于座具扶手上,手心都要向下。女士双膝自然并拢,双腿可正放也可侧放;男士两膝间可分开一拳左右的距离,不能超出双肩。
(3)与人交谈时,身体略前倾,以示尊重与专注。
(4)离座时也要稳健轻巧。右脚向后撤半步,自然起立。
以上标准主要是针对比较正式的场合和环境而言,若是和家人、熟人之间交谈就不必拘泥于此,只要不失雅观,怎么舒服就怎么坐。
坐姿的训练方法是平时可利用在教室上课、自修等时机,按照以上标准进行练习,也可设置场景来组织模拟训练。
3)行姿训练
“行如风”是行姿的基本要求。协调、稳健、轻松、健美的行走姿态能够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演讲者尤其要注意走上演讲台和走下演讲台的姿势,要把上台的第一步和下台的最后一步看作是演讲的一部分,以带给听众健康向上的印象。
正确的行姿可参考以下标准。
(1)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前方;上体正直,挺胸收腹;精神饱满。
(2)步履稳健轻盈,富有节奏感;步幅一致,速度适中。
(3)肩部放松,双臂摆动自然有力,幅度适中。
应当说,行姿的要求比站姿、坐姿的要求要相对灵活一些,因为它还要考虑到个人的体形、年龄、性别等因素,不可搞一刀切。例如,胖人与瘦人的行姿会有不同,前者步履沉重,后者步态轻飘;长者和少年的行姿也不一样,前者稳健,后者轻快;男子与女子的行姿也有差异,前者沉稳庄重,后者相对轻盈优雅。另外,也要注意到在不同的场合,同一个人的行姿也会有所差异。
行姿的训练方法是沿直线走路。
训练设计
1.眼神训练
(1)作眼球操,即上下左右最大限度地转动眼球。
(2)对着镜子,眼睛睁大,不眨动,保持3分钟。
(3)两人对视,互相审视目光,少眨动,保持3分钟。
(4)请根据视觉的角度来猜测含义。
①正视,一般表示。
②斜视,一般表示。
③仰视,一般表示。
④俯视,一般表示。
(5)以下注视表示的分别是什么含义。
①直视(长而硬),一般表示。
②虚视(长而软),一般表示。
③盯视(短而硬),一般表示。
④探视(短而软),一般表示。
(6)假设情景,模拟各种注视方法,并请同学或老师指点。
2.表情训练
(1)模拟各种笑:微笑、大笑、苦笑、冷笑、嘲笑、奸笑、暗笑、狂笑;讨论分析这些笑分别表达的感情及适用的情境。
(2)其他表情的模拟:愤怒、悲伤、激动、愁苦、眉飞色舞、垂头丧气、惊恐万状、无精打采、神采飞扬、笑逐颜开等。
(3)微笑训练。
①情绪记忆法:多回忆美好往事,保持身心愉悦;②发声训练法:对镜发“一”或“七”的声音,牵动嘴角呈现自然微笑的样子,至少保持5分钟;③卡片暗示法:随身携带写有“微笑”的卡片,随时提醒自己保持微笑。
3.手势训练
(1)用手势来表示下列意思。
热爱 宣誓 号召 关心 抗议 向往 犹豫 痛苦 无奈 示爱 忏悔 愤怒 挑战
(2)试着分析下列手势所代表的含义和感情。
①丈夫在向妻子解释某事时把双臂交叉在胸前。
②小伙子向人竖起小拇指。
③会上发言时把双手放在桌子上十指交叉成塔状。
④某人拍着胸脯说话。
(3)试演讲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的一段台词,并根据内容来设计手势。
“我的大炮就要万炮轰鸣,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我的千军万马就要去杀敌,就要去拼命!就要去流血!可刚才,有那么个神通广大的贵妇人,竟有本事从千里之外,把电话打到我这前沿指挥所。她来电话干啥?她来电话是要我给她儿子开后门不上战场,让我关照关照她的儿子!哼!走后门,她竟敢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我在电话里臭骂了她一顿!我雷某人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走后门,哼,谁敢把后门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没二话,我雷某要让她儿子第一个扛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4)对镜朗诵一篇演讲词或背诵一篇作品,试着把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融进去,并思考所使用的体态语是否恰当、自然。
4.嘴形训练
模仿下列情绪来表现嘴形:大惊失色、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委屈、倔强、不屑、喜悦、生气。
5.头部训练
配合其他体态语来表现下面心情的头部动作:痛心疾首、仰天长叹、同意、无可奈何、沮丧、伤心、失望、落寞。
6.站姿训练
(1)20分钟站立练习。
(2)观看某晚会,观察主持人的站姿,指出其正确与不正确之处,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7.坐姿训练
(1)设置各种场合,训练不同的坐姿。①熟人间交谈;②座谈会;③家里;④开会;⑤主席台就座;⑥受访。
(2)观看访谈类节目,观察主持人与受访者的坐姿,并加以评论。
8.行姿训练
(1)模仿受奖者上台领奖,注意行姿的变化。
(2)同学之间互相观察,并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