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了解演讲前所要做的各项准备,熟悉演讲的各种目的,掌握如何确定演讲主题、如何开场、结尾,如何科学地准备、设计演讲稿。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令》
成功的演讲除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发音和得体的仪态外,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演讲稿的准备与设计。想要获得当众演讲的成功,材料的准备是必备的条件。如果你对话题很陌生,没有演讲的相关资料,即使你自信满满也说不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自然不能抓住听众的耳朵,获得听众的认可。
3.1演讲稿准备的程序
对于一场演讲,准备是很重要的。从演讲稿的设计到正式演讲,其一般程序如下。
了解听众砗选择话题砗收集资料砗确定演讲目的砗设计演讲稿砗试讲砗熟悉会场砗正式演讲。
3.1.1了解听众
演讲是针对特定听众展开的,对演讲效果的评判标准只能是听众对演讲的接受程度。因此,演讲者要对听众心理特征和听众构成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类型听众有选择地准备话题,使所讲话题契合听众的脾胃。
1.了解听众心理
成功的演讲者既要使其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也要使听众成为其演讲的一部分,而其中首要的,便是要了解和掌握听众的心理特点。总的说来,听众的心理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听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
听众听演讲是用听觉、视觉器官及大脑进行认识的一种综合心理活动,是在已有经验、知识和心理期待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首先是选择性注意,即只注意那些他们已知、有兴趣、有关系或渴望了解的部分;其次是选择性记忆,即容易记住那些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忘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再次是选择性接受,即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一致的观点。
2)自我中心的功利目的
某些演讲失败,并不是演讲者缺乏足够的准备,而是听众对与己无关的演讲缺乏兴趣。这在某些形式主义的讲话场合中更为常见。听众往往考虑那些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如晋升职务、调整工资、购买住房等话题,总是比人口普查、计划生育、理论学习等话题更引人关注。因此,演讲者应充分注意听众的兴趣和利益,无论何种类型的演讲,都应从听众角度精心选择和设计演讲的主题、事例和表达方式。“功利”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金钱、物质等经济利益,有关思想上的启迪、知识的补充、疑难问题的解答、精神上的娱乐等内容,对听众而言都是一种功利的收获,都能满足听众“自我中心”的需求。
3)持续时间有限的注意力
实验报告显示,人类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非常有限。以一个单位对象为标准,一般人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大约只有324秒。并且,人的大脑随时准备接受新的刺激。因此,演讲者应该有意识地制造演讲内容的起伏跌宕,适时变换语调和节奏,甚至插入一些与主题关系并不密切的幽默或故事,以维系听众的注意力。
4)听众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统一
听众心理既有独立思考、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意识的一面;又有受其他听众影响而改变自己看法的一面。在演讲中,往往出现数人笑、众人皆笑,数人鼓掌、众人皆鼓掌,数人打哈欠、众人皆有睡意的现象。高明的演讲者善于控制、调节听众的情绪,能适时煽动起听众的热情,把演讲推向高潮,也能及时发现听众的不耐烦情绪,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控制消极情绪的蔓延。
2.了解听众构成
一场具体的演讲,要必须事先了解听众的具体构成成分,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演讲材料、演讲风格和演讲技巧的准备。从参加演讲会的目的来看,听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慕名而来。一般群众对各类名人都怀有一种敬仰、钦幕之心。因此,当着名政治家、科学家、演讲家、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等发表演讲时,往往有大批听众慕名前往。此类听众的主要目的大多是为了一睹名人风采,他们一般不太计较名人演讲水平的高低。同时,出于潜在的崇拜心理,往往能使名人的演讲激起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
(2)求知而来。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听众会主动选择那些能满足自己求知欲的演讲。学术讲座、技术辅导、国外见闻等演讲能够吸引大批听众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演讲满足了听众的求知欲望。此类演讲只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听众一般不会过于挑剔演讲技巧。
(3)存疑而来。听众对自己渴望了解的演讲话题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例如,调整工资、保健问答、产品介绍等演讲,如果关系到听众的切身利益,听众会十分主动地参与演讲交流过程。此类听众只要求演讲者把演讲内容交代清楚,他们对演讲者的身份、地位和演讲水平不会有太苛刻的要求。
(4)捧场而来。在某些演讲特别是命题演讲比赛中,往往有一些演讲者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前来助威和捧场。这类听众的人数虽少,但在渲染演讲会场气氛、调动其他听众情绪方面却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比赛和体育比赛一样,东道主往往因“地利、人和”而占据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拥有自己的捧场者。
(5)娱乐而来。青年人喜欢演讲比赛,是因为演讲场上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热烈的气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仅仅“看热闹”这一条理由,就已经能够吸引许多听众。不过,在为娱乐而来的听众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他们对高水平演讲者的崇拜和学习演讲的欲望。这是一批公正的听众。
(6)不得不来。工作报告、经验交流、各类庆典的会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听众是由于纪律约束或出于礼貌而不得不来的听众。这类听众对演讲内容不甚关心,在演讲过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反响冷漠。要征服这类听众,演讲者需要有较高超的演讲技巧。
以上仅仅分析了听众参加演讲会的目的。在演讲实践中,人数的多寡、男女性的比例、文化水平的高低、职业的差别等,也会对演讲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演讲者需从各种途径了解听众的成分构成并采取相应的演讲方案。
3.收集听众资料的方法
听众的心理和构成很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收集听众信息的方法。
1)收集你所观察或征求到的信息资料
如果你与听众有某些联系(如他们是你的班级同学),那么你可以从个人观察和简单的调查中取得许多重要信息。例如,到班上听一两节课,你就会对班级成员的大致年龄、男女比例、种族构成有很好的了解。当你听他们讲话时,你将更多地了解到他们的兴趣所在、知识领域和对许多问题的态度。而且,你还有机会调查他们的真实思想。
2)询问联系人
当你应邀去演讲时,可要求你的联系人尽可能多地提供你想要的各类信息。
即使信息不如你想要的那么具体,它们也是非常有用的。
3)对听众人口统计资料作出明智的推测如果不能通过任何其他方法取得信息,则必须依据间接信息作出明智的推测,如某个社区的一般人口构成是什么,或者哪种人可能来听你有关某话题的演讲等。
3.1.2选择话题
了解了听众的情况后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进行演讲。一般可选择以下几种话题。
1.听众喜欢的话题
(1)满足求知欲的话题。人们对于无限的宇宙、遥远的过去、神秘的未来和各种陌生的知识领域,总是感到迷茫和困惑,总希望掌握各类知识,充实和发展自己。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需要。
(2)刺激好奇心的话题。人人都有猎奇心理,世界趣闻、名人轶事、突发事件、科学幻想、个人经历等,都能激发听众的好奇心。
(3)事关听众利益的话题。群众最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关系到听众衣、食、住、行的演讲当然会受到欢迎。高明的演讲者往往能把间接涉及听众利益的话题转化为与听众直接相关的话题。
(4)有关信仰和理想的话题。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无论古今中外,都会对探索人生、追求理想、开拓事业等话题产生浓厚兴趣。
(5)娱乐性话题。幽默、笑话、故事穿插于演讲之中或构成一段完整的演讲,往往在博得听众一笑的同时也征服了听众。娱乐性演讲一般时间较短,或者用于娱乐、礼仪场合,或者用于调剂长时间演讲的会场气氛。
(6)满足听众优越感的话题。世界上很少有人讨厌“奉承”。演讲者要尽量掌握听众的基本情况,以便在演讲中穿插一些能满足听众优越感的话题。
2.演讲者最熟悉、最热爱的话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讲者如果衷心地相信某件事,并热切地宣传它,便容易获得听众对这个话题的认同和热爱。演讲者自己充满了对演讲主题的“情”,才能激起听众强烈的“感”。
我国老一辈着名舞蹈家彭清一同志到湖南某大学演讲时,对大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60年代初,彭清一和他的女舞伴接受了一项出访东欧的演出任务,他们日夜排练,运动量之大令人难以想像。但当时我国正处在3年困难时期,彭清一和他的舞伴所能享受的特殊营养品,也仅仅是每天早餐的一个鸡蛋和一杯牛奶。在一次排练中,彭清一不慎摔伤住院。住院期间,早餐的鸡蛋由一个增加到两个。彭清一深感组织上的关怀,伤未痊愈即强行出院,又投入了紧张的排练之中。过了两天,舞蹈演员们正在吃早餐时,女舞伴3岁的儿子来到餐厅,看见了餐桌上的鸡蛋。3年困难时期,鸡蛋在一般家庭中简直是山珍海味。不懂事的儿子缠着妈妈要吃鸡蛋,女舞伴在劝说儿子无效的情况下,一巴掌把儿子打得哭哭啼啼地走了。彭清一目睹这一切,心里很不好受。他说:“我曾经非常尊敬我的舞伴,但今天的情景使我从心底里瞧不起我的舞伴。因为,连一个鸡蛋也舍不得让给儿子的女人太缺乏母爱了!”
又过了两天,女舞伴在排练时突然晕倒,急坏了彭清一和团里的同事们,因为离出国只有几天了。医生匆匆赶到,诊断结论是:过度劳累和严重营养不良,饿晕了!此时,团里的同事们才含着眼泪告诉彭清一:在他住院期间,每天增加的一个鸡蛋,都是这位女舞伴偷偷节省下来的。她一心想的是让舞伴尽快恢复健康,完成出国演出任务。
彭清一几乎是在哽咽中结束了他的故事。最后,他深情地对台下的大学生说:“在亲情和事业、亲情和同志之间,我们这一代人首先选择的是对事业的爱,对同志的爱。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吗?”
当彭清一回顾这段往事时,他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之中,每一个细节和每一句话语,都倾注了他刻骨铭心的感受。全场4000多名大学生鸦雀无声,一些女生还在低低地抽泣。对说教式的思想政治灌输从来就嗤之以鼻的大学生们,在这动情之中接受了彭清一的演讲结论。
因此,演讲者最好选择那些自己熟悉并坚定不移地信仰的话题,如果要就某个不熟悉的话题发表演讲,事前应该充分地收集资料,以便熟悉这个话题并全身心地热爱它。
3.从演讲现场发掘话题
演讲特别是即兴演讲,在准备时间很短或几乎没有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如何迅速选择和确定话题,从演讲现场发掘话题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即兴演讲一章有专门讲解,在此不再赘述。
3.1.3收集材料
在演讲中,材料是观点形成的基础,观点从材料中来。这种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观点一旦形成,就成为进一步收集材料的依据。同时,思想观点的阐述,也以材料作支柱,离开了真实、具体、生动、新颖、典型、充分的材料来阐明思想观点,演讲就会如瘦骨嶙峋的“小瘪三”。只有大量广泛地收集材料和占有材料,才能使演讲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善于收集材料对演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很多人引用过林肯用高帽子和维德摩迪用大信袋收集材料的有趣故事。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经常戴一顶当时流行的高帽子,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记在碎纸片、旧信封及破包装纸上,然后摘下帽子,放进里面,再把帽子戴上,闲暇之时,便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抄进本子以备用。他的特点是收集材料十分及时。维德摩迪是美国19世纪的大演说家,他准备了许多大信封,封面上标着醒目的标题,倘若遇到好材料,便及时摘录下来,放入相应的信封内。这可算是开分档储存有用材料之先河。他们的成功演讲与平时“做有心人”是密不可分的。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千淘万漉”的辛勤劳作,怎能有“吹沙见金”的喜悦。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收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网络轻松收集资料
互联网的信息是最为丰富的,收集起来也非常快捷。平时上网的时候,先在计算机里建立几个存储的文件夹,看到相关的信息,就把它们存储在对应的文件夹里。如果有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把它们打印出来,然后放在对应主题文件夹中。这样你的资料就会越来越丰富,在以后演讲的时候可用的素材也就越来越多,因此不愁没有东西可讲了。
另外,还可以利用邮箱订阅相关的信息。现在很多网站可以提供资料订阅服务,如百度、google,你只要把自己感兴趣或认为有用的信息进行订阅,每天就可以迅捷地获得相关的资料。
2.利用报纸、书籍收集材料
平时在看报、看书的时候遇到有用的信息就把其摘录下来,然后按照类别放到分类文件夹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