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全文阅读 > 第15章 演讲稿准备的程序与演讲稿的设计(5)

第15章 演讲稿准备的程序与演讲稿的设计(5)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鄙人也实在是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互相原谅,因为兄弟和你们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从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吗,就像,就像……对了,就像对牛弹琴。”

  韩复榘没有文化又要冒充斯文,大学生们被他的演讲逗得哈哈大笑,但这种笑声恰恰是听众对演讲者庸俗、浅薄、粗痞语言的嘲笑,也贬低了演讲者在听众心目中的人格形象。

  4.以制造悬念开场

  人都有好奇之心,一旦激发了听众的好奇心,就能吸引听众的注意,促使听众尽快进入演讲者的主题框架。以制造悬念开场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震不垮的战斗堡垒》演讲的开场白。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5月12日下午,我正在莲花湖畔的莲月村主持一个村道建设工作会。突然,地动山摇,莲花湖像开水一样翻滚。有人大声喊:‘地震了!’我和大家赶紧跑出会议室,爬上湖边的岩石,朝乡政府方向望去,那边已是满天黄烟,什么都看不清。不好,得马上回去!我和同事们急忙往乡政府跑。一路上,周围的房屋几乎都垮了,水泥路面到处坍塌开裂。乡政府和周边的情况比我想像的更严重:成片的房屋只剩下几栋孤零零地立在废墟中,整个街道变成了一片砖瓦堆!”

  演讲者开头即设悬念,讲述这场灾难来势之猛,破坏力之大,场景之惨,使听众产生焦虑、紧张、揪心、震惊的情感体验,绷紧了思维之弦,渴望了解地震灾区情况,急于知道危难时刻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怎样发挥的。大灾大难最易折射人性的光辉,更是党员党性观念强弱的试金石。听众急不可耐地想听下去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还有一种设置悬念的方法是提问。一位老先生在作关于干部工作作风的演讲时,首先向听众进行以下提问。

  “人是从哪里老起?(听众纷纷作答,有的人说人从脚老起,有的人说从大脑老起,会场气氛十分活跃)我看有的人从屁股老起。(全场哄堂大笑)某些干部不深入实际,整天泡在会海里,坐而论道,那屁股可造孽了,又要负担上身的重压,又要与板凳摩擦,够劳累的了。如此一来,岂不是屁股先老吗?”

  5.以道具展示开场

  这种开场方式是演讲者在开始演讲前展示一种实物,给听众一个新鲜、感性的直观印象,从而引起听众注意。

  在一个古钱币展览会上,有一个人的演讲开场白是这样的:“在场的诸位,有没有人在街上捡到过这样一枚钱币?”向听众展示那枚钱币,大家立刻就注意他手上高举的钱币,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拾到。

  在某军校举办的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演讲会上,6号选手在上场时,顺手在赛场窗台上捡起一片黄叶,面对手中的黄叶,开始以下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是一片落叶吗?不错。然而这仅仅是一片落叶吗?不。它是穿过时空隧道的过客,是一片凝聚的时间,是一首哀叹时间一去不回头的诗。我们读它,仿佛是在与那来去无踪的时间对话。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力量和冷峻。绿叶婆娑,那是时间的恩典;黄叶飘零,那是时间的摧残。面对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视时间呢?……”

  6.以名言经典开场

  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歌词、谚语、诗词等语言简洁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极富哲理,启迪性强,永远具有引人注目的力量。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实为演讲开头的好方法。

  在《生命之树常青》演讲中,有一位选手是这样开头的。

  “朋友们,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经有这样一句诗:‘生命之树常青。’是的,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短暂的,因为它来去匆匆。珍爱生命,就是珍爱自己的青春年华;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的美好人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怎样使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不同的信念和追求会有不同的回答。我认为:生命是由阳光带来的,我们应该像对待阳光一样,不要浪费它,让它也去照耀人间。”

  要注意的是,作为开场白的被引用材料,必须极其精彩,具有相当强的概括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被引用材料要出自权威、名人或听众十分熟悉的事情。

  3.3.2耐人寻味的结尾

  拿破仑说:“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往往在于最后5分钟。”而演讲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往往也是结尾。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在结尾上雕琢更多,他们总是轻描淡写地草草收场,结果使整个演讲光开花不结果。要使演讲让人记忆深刻,那么结尾也必须使人意犹未尽,像一首优美的曲子一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结尾没有定式,却可以有参照的模式,以下几种方式可以灵活变通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1.以总结结尾

  在演讲结束时对整个演讲内容作出提纲挈领式的归纳和概括,再次敲击听众的心扉,可以帮助听众填补一些他们前面没有完全领会的信息空白,从而对演讲加深印象。

  台湾演讲家林伟贤在作如何成为百万富翁为主题的演讲时,是用以下总结结尾的。

  “我祝福各位以后都能成为百万富翁。要想成为百万富翁,我们必须做到3点:①有完全的自信;②积极地努力;③每天对自己做出检讨。”

  2.以故事结尾

  结束的时候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会让听众觉得演讲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同时,还可以利用故事的含义提升演讲的全部内容,让听众深刻体会演讲的内涵。

  有人就用这样一个故事来结束他的演讲。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顽皮的小孩。有一天,小孩逮了两只麻雀,他一手抓着一只麻雀跑到一个老者家里。这个老者是全村最有智慧的人,人们有什么解不开的谜团总是请教他。这个小孩问老者:‘爷爷,你看我手中的这两只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者看了看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笑着说:‘如果我说是活的,你用手一捏,麻雀就死了;如果我说是死的,你放开手,让它飞了,它就是活的。所以我没有答案,真正的答案掌握在你的手中。’”

  这个故事就是向听众说明一个道理:“我今天告诉大家的,并没有任何答案,大家听完演讲之后,真正的答案就在你们自己的手中。”用故事的方式让听众自己去感悟比直截了当地告诉听众这个道理,其说服力要强很多。

  3.以名言结尾

  以名言结尾和以名言开场一样具有相同的效果。用铿锵有力的名言结尾,把演讲者对演讲主题的思索或结论浓缩在一两句格言中,既有力地结了尾,又使听众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帕特里克·亨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着名的政治家。1775年3月23日,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发表了被誉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的演讲,演讲的最后部分以震撼人心的气势和斩钉截铁的言辞表达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浩然正气。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膜。

  我们的同胞已经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勿宁死!”

  4.以诗词、对联结尾

  对联是一种对仗、押韵的对偶句,朗朗上口,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用在演讲的结尾可以使演讲锦上添花,令人回味无穷。诗词含义深远、韵味无穷,有些诗词还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在演讲的结尾用诗词也会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例如,2005年,易书波在北京工商大学面对参加领导力培训班的局长、处长作演讲时,强调在政府部门工作,处理好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演讲结束时,他用一副对联来总括:上联是:“心太好,事业成,不成也成”,下联是“心太坏,事业败,不败也败”,横批“心态决定成败”。

  一个学者回母校作演讲最后的结尾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以此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爱。

  5.以幽默的方式结尾

  乔治可汗说:“当你说再见时,要使他们脸上带着笑容。”在演讲结尾时以幽默的方式让听众轻松愉快同样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用在演讲的开头能迅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用在演讲结尾则风味独特。

  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选定春天的某一天结束他在哈佛大学的教授生涯。在哈佛大学礼堂讲最后一课的时候,一只美丽的知更鸟停在窗台上,不停地欢叫着,这时正好他的演讲也结束了。桑塔亚那出神地打量那只小鸟,许久,才转向观众,这样宣告他的演讲结束:“对不起,诸位,失陪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

  这样的抒情性幽默,出自一个行将退休的教授之口,显得格外亲切自然。

  结尾的方式很多,有的用反语形式作结尾,如同向听众敲了警钟,还有用故事、寓言、诗词、格言、警句等作结尾。用得好,既可以充实、丰富演讲内容,又可造成形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自然而恰当地设计好的结尾方式,会使演讲锦上添花,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训练设计

  (1)以“爱的奉献”为话题设计一个开头和结尾,然后小组讨论取长补短。

  (2)以环境保护为话题设计一篇演讲稿,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3)找一篇演讲辞名篇阅读并体会主题、开头、结尾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