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全文阅读 > 第13章 演讲稿准备的程序与演讲稿的设计(3)

第13章 演讲稿准备的程序与演讲稿的设计(3)


  所以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长出来。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树木的南枝遮荫,自会向北枝发展,否则枯槁以待毙。河流遇了矶石悬崖,也会转向,不是硬冲,只要顺势流下,总有流入东海之一日。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警句。有你所应读,我所万不可读,有此时可读,彼时不可读,即使有必读之书,亦决非此时此刻所必读。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孔子说五十可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尚不可读《易经》。刘知几少读古文《尚书》,挨打亦读不来,后听同学读《左传》,甚好之,求授《左传》,乃易成诵。《庄子》本是必读之书,然假使读《庄子》觉得索然无味,只好放弃,过了几年再读。对庄子感觉兴味,然后读庄子,对马克思感觉兴味,然后读马克思。读书要等兴味来。若有不喜欢之书,搁下几年,未尝不变做喜欢,于我心有戚戚焉。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凡是好书都值得重读的。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譬如我此时重读Lamb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一人背痈,再去读范增的传,始觉趣味。选自( 《大荒集》1934年)

  演讲目的:

  3.2演讲稿的设计

  演讲稿的准备是演讲准备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演讲稿设计是否科学恰当直接影响演讲的成败。

  3.2.1确定主题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它决定演讲思想性的强弱,制约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影响到论证方式和主题调度。没有明确的主题,演讲就如同一盘散沙,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会让人不知所云、不解其意。历史上那些不朽的演讲都是因为有一个精彩的主题句而名垂千史。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让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罗斯福的“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使美国人抛弃了懦弱和恐惧,走出了令人绝望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1.演讲主题的要求

  1)演讲主题应集中

  贪心会导致失败。很多演讲失败者都因为没有在主题限定的范围内演讲,而是跑偏了或跑远了,要讲的东西太多、太杂,听众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内容上去,到最后,给听众的感觉是演讲者啰里啰唆、不知所云。一般来说,一篇演讲只能有一个主题,演讲者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否则会造成本场演讲思维散漫、中心不明。

  2)主题要求鲜明、正确、新颖、深刻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那么这个灵魂是应该鲜明、正确、新颖、深刻的。鲜明,是指演讲主题要贯穿于全篇,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强烈的反响;正确,是指其观点见解具有积极意义,使听众受到教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新颖,是指见解独特,给人以清新之感,对听众具有诱惑力和吸引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深刻,是指提出的主张和见解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使听众受到启迪,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演讲主题最基本的组合方式

  1)排比式

  排比式是将演讲主题分解为若干分题,逐一论证阐述。其结构的优点是条理清晰,富有力量和气势。

  例如,一篇名为《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演讲者权红)的命题演讲,它的主话题是妇女的地位和价值,主话题又被分解为以下3个分话题。

  (1)女人没有获得自己的一半。(演讲者列举了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妇女仍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事例)

  (2)女人本应有自己的一半。(演讲者从社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理直气壮地为妇女呐喊)

  (3)女人应争得自己的一半。(演讲者号召女同胞们自强不息、自爱自重,做一个伟大的女性)

  一般的布置、总结工作的应用类演讲,常常采用“第一点……第二点……”这种排比式的结构组合。

  2)对比式

  对比式是围绕演讲主题,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正反式结构的优点是反差强烈、发人深省。例如,一篇名为《从外国人的名片谈起》(演讲者石亚男)的演讲,演讲者围绕“名副其实和名不副实”这一“名片”现象,以外国和中国的典型事例作鲜明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改革吧!在各项事业中,在各种职务中,改出一个名副其实来!”

  3)递进式

  递进式是利用因果、时间、逻辑、情感等关系,各分题循序渐进,最后达到演讲高潮或中心论点。其基本结构如阶梯一般,节节上升。递进式结构的优点是主题逐层深化,逻辑说服力强。

  着名诗人流沙河曾与全国青年散文大奖赛获奖者同舟夜游,在船上,流沙河应邀发表了即兴演讲。这篇演讲的主题结构由以下4个层次组成。

  (1)“今晚”与各位获奖者“同舟一游”,乃百世有缘。

  (2)“明晨登岸”,各位要做好无人“抬轿”、备受冷遇的思想准备。

  (3)“登岸之后”,各位宜“甘心寂寞,埋头向前”,勿被声色财帛所惑。

  (4)“上路之后”,各位要“振作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经久耐用”的优势属于青年。

  流沙河的演讲,把旅游时向上的递进关系和对当代文坛认识上的递进关系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听众步步达到他的中心论点,即青年作家在当代文坛清浊激烈冲突的年代,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地位和前途。

  上述演讲主题的3种组合方式可以互相结合、多层套用,从而形成千姿百态的演讲主题结构。但总体来说,作为口头语言表达形式,演讲主题的组合不宜太复杂。

  3.2.2搭建架构

  确定了演讲主题,接下来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架构,才能把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成功地传递给对方。演讲的架构就像一个建筑物的框架一样,有了筋骨,往里填材料就容易多了。马克·威斯卡普有一个很好的搭建架构的方法,他是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的,但也可以用卡片,或者是纸都行。

  第1页:写入“具有行动指向性的演讲标题”。

  第2页:写入“我的主题句”。

  第3页:写入“支持性论述1”。

  第4页:写入“支持性论述1:数据/信息”。

  第5页:写入“支持性论述1:数据/信息”。

  第6页:写入“支持性论述1:故事”。

  第7页:写入“支持性论述2”。

  第8页:写入“支持性论述2:数据/信息”。

  第9页:写入“支持性论述2:数据/信息”。

  第10页:写入“支持性论述2:故事”。

  第11页:写入“支持性论述3”。

  第12页:写入“支持性论述3:数据/信息”。

  第13页:写入“支持性论述3:数据/信息”。

  第14页:写入“支持性论述3:故事”。

  第15页:写入“我的主题句:重复”。

  第16页:写入“具有行动指向性的演讲标题”(还可以更多)。

  这是一个具有多重目标的提纲和模板,可以很轻松地组织演讲者的想法和观点。这个模板呈现出以下结构。

  引言:第12页。

  演讲主体:第314页。

  大总结:第1516页。

  这个模板就像一个路标一样指引演讲者成功地完成演讲。模板的逻辑结构如下。

  瞯发展出一个强有力的演讲标题。

  瞯创造出演讲的主题句。

  瞯加入第一个支持演讲的主题句的论述,用两个方面来展示演讲的数据/信息、讲述一个准备的故事。

  瞯加入第二个支持演讲的主题句的论述,用两方面来展示演讲的数据/信息、讲述一个故事。

  瞯加入第三个支持演讲的主题句的论述,用两个方面展示演讲的数据/信息、讲述一个故事。

  瞯做一个总结。

  以《荣誉的光环是“钉子”精神的闪烁》为例,说明如何搭建架构。

  瞯引言:作者的成就与雷锋“钉子”精神的关系——雷锋的“钉子”精神激励作者自学14年而被部队树为“自学十年,锲而不舍”的学雷锋标兵,破格提干。

  瞯主体:发扬“钉子”精神是走自学之路的契机——作者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而渴望学习和深造;“钉子”精神在自己身上产生的效果——作者自学获得大专文凭;“钉子”精神促使作者拼搏所取得的成果——概括17次立功受奖的事例瞯总结:赞扬“钉子”精神,揭示本次演讲的主旨。

  3.2.3正确的准备方法

  很多人认为演讲准备就是写完演讲稿,然后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是最差的准备方法。

  从讲台上跌下来的副董事长

  班斯·布希芮尔,毕业于巴黎美术学校,担任一家保险公司的副董事长。他因工作需要,要对全美各分公司2000名代表发表20分钟的演说。他欣然接受,认为这是提高声望的好机会。于是,他先撰写演讲稿,然后逐字逐句背下来,并在镜子前反复练习动作手势,直到自认为满意为止。他觉得这次演讲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对演说的台词、语调以及每一个表情动作都作了周详的设计。但是,当他走上讲台,一阵莫名其妙的恐惧忽然袭涌上来,说完第一句话就再也想不出下句了,他口干舌燥,焦急得快要窒息。此时,他往讲台后侧退了两步,又重复一遍。如此反复了4次时,一不小心掉下了讲台。台下的听众哄堂大笑,甚至有一位观众笑得跌倒在过道上。副董事长感到很羞愧,递交了辞呈。公司老板极力挽留他,鼓励他恢复自信心。后来,他接受了教训,坚决抛弃背稿的恶习,终于成为公司里最擅言辞的人。

  上面的例子告诫我们,千万不要逐字逐句地背诵演讲稿。即便你能够顺利地背诵下来,没有像班斯·布希芮尔那样出丑,但是要知道,演讲者在专注背诵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其他方面,导致演讲缺乏临场感,效果不佳。

  其实,准备演讲的材料可以借助演讲大纲来达到目的。只要记住前述那个模板,这个演讲的主题是什么,用几个支持性论述来支持,中间要引用哪些数据/信息,哪些事例(故事)就行了,不必逐字逐句地死板背诵。

  演讲的大纲确定以后可以进行预讲,演讲就像学游泳,如果不下水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演讲上也不为过。要想台上有一个好的表现,预讲是必不可少的。

  预讲可以自己面对镜子练习,或者将演讲内容录入磁带,最好的办法是在家人或朋友面前预讲,倾听他们的意见。预讲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改进,如一些下意识里常出现的口头禅、重复率过频的语气词等,还有一些内容、顺序上需要调整的地方都能从预讲中发现;另一方面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提高演讲效果。同时,还可以帮助演讲者预控演讲时间。如果预讲的效果满意,可以帮助演讲者提升自信心,为正式演讲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古希腊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对预先演习非常重视。他把自己关在地下室书房长达3个月之久,学习演讲的技巧。为了表明自己不达目标誓不出门的决心,他把自己的头发剃光。等到头发重新长出来,德摩斯梯尼走出地下室,成为了一个造诣颇深的演讲家。

  又如,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先生,他刚开始演讲的时候,就要求自己每个月作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请一个朋友去旁听,之后给他提出意见。他对自己承诺,不事先排练3次,绝不上台演讲。

  训练设计

  (1)概括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的主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其所产生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