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杨妃传全文阅读 > 第315章 佛道之争

第315章 佛道之争


说实在的,其他宦官的义子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了,情意也会深一点,西门季玄想想也有道理,自己看来也要往这方面着手了。

杨瑜见事情一如所料,心里自然是十分欢喜的,这常满死了,也没有人会打扰秋蝉了,而且也算对出卖自己的叛徒有了处罚!

只是杨瑜觉得这刁公公越发看不透了,对他的熟悉感也越来越强烈,有好几次杨瑜都恍惚间看见了郭子超的身影,若不是相貌上的差异实在是太过巨大,杨瑜还以为古诗词回来了!

杨瑜不是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性,因为若是郭子超没有死,应该是会想方设法回宫来找她的,因为郭子超愿意为她而死,这份情意他割舍不下,况且这冰玉的仇没有报,郭子超也不会释怀吧?

杨瑜不止一次怀疑这刁公公是郭子超的可能性,但都被一一否决,但说这相貌上的差异就说不通,刁公公面目丑陋,就算郭子超弄伤了自己,也不会变成这副样子;虽然他们都有武艺,但却相差甚远,刁公公的武艺也仅仅能自保而已,和郭子超那样的高手还是有巨大的差别的!

最重要的一样式,若是郭子超的话,皇帝怎么能安稳的活了这么久?看来是她自己想念郭子超至深了,不论是谁都会想起他来。

杨瑜不禁黯然,只是这么久都没有音讯,怕是郭子超真的不在人世了吧,想到这里,杨瑜止不住的泪流,觉得自己就这样苟活于世真的有些羞愧!

就这样神思游离这,杨瑜情不自禁的走到了后院,只见这刁公公正指挥几个小太监围着井,不知道要做什么。因为杨瑜对刁公公的看重,其他的太监对刁公公的话也很听的。

“你们准备做什么?”杨瑜不禁问道,众人回头,看见是杨瑜,纷纷行礼:“拜见楚国夫人!”

杨瑜略抬手,就示意他们起身,道:“这井是怎么了?”刁公公低着头,道:“这井已经干枯,就要废弃了,反正后院的那一边已经有了一口井了,奴才就想着,在这井下面挖一个密室,用来做不时之需!”

杨瑜不禁讶异:“密室?”刁公公点点头,道:“这宫里纷乱不已,多一条退路总是好的!反正这井已经没有用处了!”

杨瑜想了一想,笑道:“刁公公顾虑得也有道理,只是要辛苦你们了!用心做吧,本宫自有赏赐!”

那几个小太监都十分高兴的样子,杨瑜的话锋一转,道:“既然是密室,就不能想外面吐露,否则的话……”刁公公道:“娘娘放心,这几个人都是极其可靠的!”

杨瑜见刁公公这么说,也笑道:“既然如此,本宫不妨碍你们了!”

其实杨瑜也算无所事事了,皇帝这几日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杨瑜当然是心知肚明,她绝不会那么傻,这个时候去触眉头,不然的话,常满的事情她也不会设计让陈丝丝和冯天爱代劳了,这一切都是杨瑜不想惹祸上身的缘故。

当然,总有一些人会那么不识时务,要闹出一些事情来!

这一天,一大早,就有人闹到了飞霜殿来,缘由是那鱼小仙告发这怜儿是假孕!这可是欺君之罪,是要灭九族的!

皇帝不禁烦心不已,本来这几日他偷偷地传唤韩太医,向他询问道家的修仙之法,这韩太医自然是欣喜非常,他是道家的弟子,若是能为道家的发扬光大尽一点力,他自然是愿意的,道家在唐武宗的时候极其风光,却在唐宣宗继位之后便渐渐没落。

其实,在大唐的历史上,关于佛道之争的事情就非常的多了,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推翻隋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统一的唐王朝。唐统治者接受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采取一系列发展生产,保障民生,巩固社会秩序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佛教文化作为唐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达到了鼎盛阶段。

唐代诸帝对于佛教的态度,出于真正信仰者较少,普遍地是从政治上着眼,并且通过儒、释、道三教的次序安排表现出来。总体上看,唐王朝对三教是采取以儒家为主体,对佛、道两家调和并用的政策。但由于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在具体执行中往往有所侧重。

唐初的三教关系主要表现于佛、道之争中。

高祖武德四年(621),太史令傅奕首先发难,上表批评佛教,罗列罪状,请求罢废。他突出指责佛教“剥削民财,割截国贮”,“军民逃役,剃发隐中;不事二亲,专行十恶”,建议国家采取措施,“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避役之曹,恒忻效力”(《太史令傅奕上减省寺塔废僧尼事》,《广弘明集》卷十一)。当时因护法沙门法琳“频诣阙庭”,多方申辩,使唐高祖将傅奕上表暂时搁置。但傅奕并未停止对佛教的攻击,而是“公然宣布遐迩。秃丁之诮,闾里盛传;胡鬼之谣,昌言酒席”(《法琳别传》卷上),给佛教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于是,佛教徒们纷起撰文反击,如释普应作《破邪论》二卷,李师政撰《内德论》和《正邪论》。法琳认为,这些文章难以击中要害,故而另辟蹊径,“案孔、老二教师敬佛文,就彼宗承斥其虚谬”,作《破邪论》。同时他上《启》与储贰、亲王及公卿、侯伯,寻求朝廷内部和达官显贵们的支持。不久,太子李建成等奏上《破邪论》,高祖看后,动摇了重道破佛的决心。

武德七年(624),傅奕再次上疏,揭露佛教弊害,坚请罢除。文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演其妖书,述其邪法,伪启三涂,谬张六道,恐吓愚夫,诈欺庸品。”(《傅奕传》,《旧唐书》卷七九)道教徒借此机会,也展开对佛教的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