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杨妃传全文阅读 > 第351章 大结局

第351章 大结局


说来这黄巢造反之事和田令孜还很有联系,唐僖宗乾符元年,黄河中下游饱受旱灾之苦,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百姓皆以野菜、树皮果腹。河南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举事,传檄诸道,“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然唐室宦官专权,僖宗只道天下太平,不问国事。

一日,僖宗上朝回宫,于御花园赏花,突见天中浓云蔽日,重似泼墨。顿时玉宇无光。僖宗大恐,急昭群臣商议其中蹊跷。时兵部尚书程敬思道:“天道无常,阴晴之易古之尽然。陛下不足为虑。”僖宗道:“话虽如此,然朕心恍惚,恐其中另有端的。”时有佞臣左神策军中尉田令孜,上前进言:“吾皇陛下自登极以来,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本是国之大幸,时之大幸。然天有不测风云,虽古之尽然,却不可不备。”僖宗道:“以卿家之意,如何?”田令孜道:“如今天下业已太平,然有小道之流,惑乱社稷,今只朝堂,多有庸碌之辈,朽木之流。不如增天下文武科举,竞天下之能文擅武之人,以充朝堂,壮我朝声威。望陛下裁之。”

这田令孜本姓陈,唐懿宗时随从义父田允进入内侍省为宦者,因其精明有略,时僖宗为晋王,令孜便侍候僖宗,共同起卧。值僖宗继位,称其为父,任为左神策军中尉,尽付政事。田令孜知道僖宗昏庸,对其玩乐非但不阻,反增其淫,卖官鬻爵,放胆胡为。时当朝阿附止臣皆内附田令孜,凡有军国大事皆听令孜自行矫旨。诸事尽顺其意为之,并按令孜之意说与皇帝。此番田令孜假僖宗之惑令开科场,其意亦在为己树僚,收受黄白。

田令孜话音未落,殿下走出一人,大叫:“不可不可!!当今天下纷扰,社稷初平。不可兴此无益之举!”僖宗望去,此人乃是户部侍郎何绪,何绪上前道:“殿前所列,大所皆朝廷旧臣,岂可妄惑之事行举众之事,此取乱之道也!”田令孜上前道:“天子为国举贤,何曰无益?公等想来莫非是怜惜顶上官戴被后起之秀所夺?”何绪道:“吾食君之禄,当报皇恩。若有英才后起,官戴何惜?只怕有奸佞之徒,假此时机为国进奸,霍乱朝纲!”

两下各自争强,一时分际。僖宗听得恼了,拍案道:“为国选才,应天和人!何来这口舌之事?你等不必争了!一切尽照田中尉所说。不得再争!!”遂定甲子年秋增科一试,尽选天下文武之秀。以为国用。何绪出宫,仰天叹道:“天不怜这岌岌朝野,我等皆死无定所也。”

话分两头,曹州冤句有一俊士,姓黄名巢字巨天。这黄巢自幼喜击剑骑射,精通典故。少时于同窗戏于田野,望天之云翳,语曰:“丈夫生于斯世,当衔云榄月,成不世功名,无憾此生。”后因宦官弄权,卖官鬻爵,使报国无门,因家富于财,遂以贩私盐为业。

有日黄巢路经河南地界,见城门之上高悬榜文。黄巢便上前,阅其榜文,见是增开一科,选国士以为用。黄巢自思:社稷累卵,奸臣当道。如今又增开这科举,有何异哉?后一转念:今天子暗弱,宦竖专权,英雄当出于乱世。若能力挽狂澜,救当朝累卵,岂不扬名百世?况吾以商贾为生,何日复平生之志?!遂有赴考之意。回乡后费其正业,勤习文武。

话说兵部尚书程敬思,自那日退朝后,偶感风寒,精神恍惚。一日闲坐院中,见池中莲花清盈剔透,便自叹道:“这莲虽处乱世,却难得这等安闲纯净。想着岌岌朝堂,奸佞结朋,犹若这池中之水,混沌难分,然一池尚有莲之玉立,何日朝野清平。”遂提笔,写诗一首,诗曰:烟波迎雨霭,长袖弄花魂;脉脉黄昏意,唯怜碧玉痕。

笔落之时,泪眼殷殷。正伤切时,忽见天中有浓云压至,其圆如盖,其色如墨。时值正午,日光被乌云遮蔽,偶露余光。敬思惊道:“又有怪异,这青天白日,又无雨兆,何来这孤云一片?”这正是:易挥乌云当蔽日,难悟黄甲乱穷朝。

果不其然,不久就有了这颠覆大唐的黄巢起义!公元881年1月8日,唐僖宗带随从宦官仓皇逃奔四川成都。同日傍晚,农民军占领唐都城长安。同月十六日,黄巢在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大齐”,改年号为“金统”。建立了农民政权,屠杀长安城内的贵族和唐朝百官,没收富豪财产。但黄巢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消灭关中附近的禁军,而是陶醉在胜利之中,使逃到四川的唐僖宗站稳了脚,并集结了残余势力,联络各地节度使,向农民军反扑过来。在起义****中一些暂时投降的节度使,也乘机起兵。农民军没有根据地,很快陷入唐军包围之中。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黄巢为李克用所败,关键时刻黄巢部将朱温又以华州降唐,严重削弱了农民军的力量。同年四月农民军撤离长安,经河南进入山东。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在莱芜以北狼虎谷与唐将时溥决战,农民军多数阵亡,黄巢自杀。历时九年的唐末农民起义至此结束。

平定农民起义后,宣武节度使朱温,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三大藩镇。为唐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公元885年3月唐僖宗回到长安后,仍受制于田令孜,常对左右流泪。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兵进犯长安,要求诛杀田令孜。田令孜劫唐僖宗逃往风翔后,便推荐杨复恭为中尉(宦官总管),自领西川监军,不久被西川利州刺史王建所杀。唐僖宗才回到长安。唐朝已面临时崩溃。

至于同昌公主的丈夫韦保衡,皇帝一命归西,临终时,居然发下遗旨,让韦保衡代十二岁的儿子李俨摄政,全权处理军国大事。

但是,作恶多端、品行低劣的韦保衡只会卖弄小聪明嫁祸于人,根本没有指挥若定、执掌权力的本领。

仅仅三个月后,韦保衡就被贬为崖州澄迈县令(海南省海口市郊西老),比起当年被他贬到广东的朝臣来,更是被赶得远之又远。

痛恨韦保衡的大臣及皇族当然不会就此放过他。在流放的路上,又一道旨令追来,将他杀死在半道上。

郭淑妃仍然居住在禁中。黄巢造反时,唐僖宗出逃仓促,郭淑妃来不及跟从,遂流落闾里,不知所终。据说被践踏至死,极为凄惨。

而尧山底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缘儿!快,去叫外祖母来吃饭!”杨瑜收拾着碗筷,一边吩咐着她和郭子超的孩子。缘儿蹦蹦跳跳的走向另一座屋子,喊道:“外祖母!吃饭了!”

杨夫人走了出来,嘘了一声,“你秋蝉姨姨刚刚睡着,千万不要吵醒她啊!”缘儿忽闪着大大的眼睛,“那小妹妹睡着了吗?”原来这秋蝉又再次生产,生了一个极其可爱的女儿,这个小宝贝的来到,给大家添了许多的欢乐。

此时,郭子超和许竟带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走了过来,杨瑜不禁问道:“先生怎么说?”许竟微微一笑,“先生说辰儿明日就可以去读书了!”杨瑜不禁露出了微笑,这旁边的小村子有一位大夫,十分的清雅,也很博学,于是就免费为大家的孩子做起了先生。

“碧月!刚刚那孙先生还问起你呢!”郭子超突然狭促的笑了,人人都看得出来,那孙先生对碧月有意思,碧月正在厨房里炒着最后一道菜,郭子超这一叫,她不小心将盐罐掉落在了锅里,众人不禁大笑,看来这喜事不远了啊!

等吃完了晚饭,大家都各自回去了,这缘儿却一定要去看小妹妹,杨瑜拗不过他,也只好随她去了。正关上门,却见郭子超****的看着她,“娘子!为夫见你十分喜爱秋蝉的女儿,我们要不要也生一个?”杨瑜不禁娇羞的笑了,“你这色鬼!”

郭子超不禁将杨瑜一把抱起,向床上走去,努力的进行他们的生女的大业!

外面的战火烦扰不了他们,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如神仙眷侣一般……

但是此次以后,大唐就留下了一宗悬案,唐懿宗的杨贵妃正史不见记载,却有着极其哀怨的墓志铭,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这是什么样的女子?这是什么样的传奇?为何让皇帝念念不忘?

却又为何不见于历史?在那飘摇的大唐末世,上演着怎么样的后宫传奇?这一切一切都让后人好奇不已,但是,这些,已经和杨瑜无关了!是的,她现在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一个拥有幸福人生的平凡女子,但是,她喜爱这样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