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杨妃传全文阅读 > 第82章 乾陵

第82章 乾陵


李环看着太妃道:“太妃真有气势!”太妃笑道:“此事环儿首功一件!”

原来自从这流言一起,后宫众人皆不敢告诉太妃,就连韩国夫人也未曾告诉太妃,皆因她几次三番想太妃献媚不成怀恨在心,也想着看太妃的笑话。

只是这李环自王昭容死后便一直是太妃收养,太妃对其爱护有加,李环也明白,自己的母妃已死,若再失去太妃,自己的日子恐怕更难过!

于是他听见了那些宫女的流言便来告诉太妃,太妃是心惊不已,却也庆幸李环这孩子有一片孝心。

既然知道了她们的布局,便想到她们会以明净大师的事做文章,于是格外留神,在王贵妃叫荣宜出去的时候她就警觉了,在喝了一口茶之后就觉得不对,因为她常年喝的是普洱,而端上来的却是铁观音!

于是她不动声色,带着明净大师从后门去了雷姬处,一来是看看她们耍什么花招,而来雷姬也算一个见证。

荣宜笑道:“太妃这招将计就计用得极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打理后宫的大权又夺回了!只是想不到她们竟如此阴狠,竟在茶水中下了媚药!若太妃与明净大师真的喝下……”荣宜不禁变了脸色,太妃也是脸色一变道:“苍天有眼!”

李环道:“太妃!你既然说环儿有功。能不能答应环儿一个条件?”?

太妃笑道:“你想要什么尽管说?”李环凄然地道:“环儿的小弟杰儿还在王贵妃手上,她这样蛇蝎心肠的人怎么会好好抚养小弟?还请太妃将小弟也接到长乐宫中一同抚养!”

太妃不禁大为动容:“这是个好孩子!好!哀家就答应你!”

李环见心愿得偿,亦是十分开怀。

却说那郭淑妃心中是惊惧不已,她的流言未平,陷害太妃又事败,不知皇上回宫之时该如何收场!

王贵妃更是有口难言,本以为将太妃拉下马,自己就可以大展拳脚,为自己和俨儿谋一个好前程,却不想竟如此失败,姜是老的辣,自己的确不是太妃的对手!

王贵妃在云光殿中神思不属,那田令孜又求见,王贵妃不禁眼眸一亮,说不定这小马坊使能给自己出个主意。

田令孜消息何等灵通,早已知道王贵妃失势,不禁劝道:“贵妃娘娘不必忧心,此时贵妃应该韬光养晦,以退为进,安心在云光殿中聚集实力,以求一击即中!贵妃娘娘放心,如今最忧心的怕是郭淑妃,她的流言足以致命,以淑妃的秉性,绝不会坐以待毙,娘娘不如静心等待,坐山观虎斗,到时候坐收渔人之利!”

王贵妃深觉有理,便道:“此话有理!看来本宫安心在云光殿中好好照顾皇子就是了!”

这一番变故就连在静养的崔姬也知道了,其实如今她实在是不愿太妃出了什么差错,那么自己对王宗实而言就毫无利用价值了,只是她颇感意外的事,此次是除去太妃的大好机会,为什么王宗实没有相助王贵妃?

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其实王贵妃的家族虽然有些没落,但毕竟也算世家。王贵妃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其实王宗实已有警觉,他曾经对崔姬说要他小心王贵妃。

如果太妃失势,王贵妃必将坐大,对王宗实而言实在没有好处,因此他才会置之不理。

却说太妃重新掌权,对雷姬是格外照拂,那崔姬她虽然不喜,但皇帝临行前千叮万嘱要太妃好好照顾,她也不好亏待与她。只是郭淑妃是苦不堪言,禁足在鸣鸾殿,又没有皇帝护着,样样不如意,太妃更狠的是不准同昌公主探视!

同昌公主自出生以来还从来没有被拒绝过,这次的事让她震惊了!

看来母妃真的是触怒了太妃,只怕是难以善了!

却不说后宫内已然天翻地覆,皇帝却是惬意至极,他带着心儿在身边,每日看着心儿如花的笑意,似乎自己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心儿对自己受到皇帝如此的喜爱是受宠若惊,心中却有着丝丝不安。

她似乎感觉道皇帝对她的喜爱是那样的表面,到不了心里,最最重要的是她竟还没有侍寝!

皇帝虽然在她的房中带了几晚,只是痴痴地看着她而已,却未曾碰过她!这样的宠爱叫她不安!

接着唐懿宗一行就来到了最传奇的乾陵!

在这里,不仅埋葬着唐高宗李治,还有大唐那叱诧风云的女皇帝武则天!

只是这样的话却不能说出口,大唐皇室根本就不承认这个女皇帝,只是尊称其为则天大圣皇后,陪葬于乾陵。

杨瑜看着这其实是两位帝王的陵寝,不禁感慨万千,远远望去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皇帝当然只准备了拜祭唐高宗,武则天是李氏皇族心中永远的痛,碰也不能碰!

一番祭祀之后,杨瑜便要与皇帝一同浏览一番,皇帝欣然应允,他也担忧带心儿的宠爱会不会令杨瑜不悦。于是就命其他人先行离开,他和杨瑜却漫步在乾陵中。

杨瑜应该明白他是为何爱惜心儿的,正因为如此,皇帝竟有些心虚,牵着杨瑜的手道:“瑜儿,朕见那心儿莫名的亲切……所以……”

杨瑜见皇帝吞吞吐吐,不禁嫣然一笑:“皇上!这些日子臣妾也想清楚了,皇上对那崔夫人的一片愧疚臣妾也有些明白,那崔夫人其实也是可怜人而已,所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皇帝不禁松了口气,道:“瑜儿这样想朕就放心了!”

不知不觉来到了那无字碑前,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约有100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杨瑜叹道:“看见此碑,臣妾才深感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精妙!”

皇帝奇道:“瑜儿此话何意?杨瑜叹息:“这武则天好强了一辈子,争了一辈子,到头来还不是依然要回复她为人妻的身份?那又何必如此辛苦?”

皇帝笑道:“还是瑜儿看得透彻!”

又看到了对面的述圣纪碑,碑为方形,顶、身、座共七节,表示日、月、金、木、水、火、土,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光照天下,故又称“七节碑”。碑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顶部为庑殿式,屋檐四角雕刻一力士石像,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下为碑座,各部分用榫卯相接。

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之意,此碑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碑正面碑文,文为骈体文,原文46行,行约120字,共约6000字,皆楷书,每个字笔画间都“填以金屑”,闪闪发光,照耀陵园

杨瑜笑道:“果然还是高宗的述圣纪碑有气势!”

皇帝不禁叹息:“自武后与韦后之乱后,大唐便鲜有立后,为的就是怕女子乱政啊!”

杨瑜笑道:“皇上为何在瑜儿面前发这般感慨?莫非是在警示瑜儿!”

皇帝笑道:“朕不过有感而发罢了,瑜儿实在太多疑了!如今的朝堂,朕说了也不算,更何况是女子!”

杨瑜见皇帝似乎有所怨言,不禁心念一动道:“皇上!宦官的确是一大祸患啊!”

皇帝就暗下眼眸:“朕何尝不知?只是英明如先皇都摆脱不了宦官,朕又有什么办法!”

杨瑜劝道:“虽然不能铲除,但也该杀杀其的锐气,皇上站在这先皇先祖的皇陵之上,难道没有感觉到那丝丝的神力吗!连臣妾也觉得精神饱满呢!”

皇帝不禁闭上眼眸,深吸一口气道:“朕似乎的确有些精神了!”

杨瑜道:“如今这王宗实一家做大,不是好事,若能培植些势力与之抗衡,恐怕他就不敢这么张狂了!”

皇帝不禁连连点头,笑道:“瑜儿可是有些谋略啊!这可是个好计谋!”

杨瑜急忙跪下道:“臣妾妄议国事,实在是死罪,还望皇上降罪!”

皇帝笑道:“此时没有旁人,只有我们夫妻,说得是家事,是怎样对付家中的恶奴,怎么会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