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郭淑妃冷笑道:“多想了?一个男子时常出入皇妃的寝室也叫多想?”
杨瑜不禁又气又恼,今天这话本来就是杨瑜自己说错了,被这郭淑妃狠狠地咬住了把柄,杨瑜不禁气结道:“听说驸马韦保衡也经常出入鸣鸾殿,他算不算男子?”
郭淑妃顿时哑口无言,气得脸色发红,杨瑜再也不看她,朝寝室走去。是淑妃要先招惹她的!
郭淑妃为何如此生气,因为有些心虚!这韦保衡自从顶替了萧置的位置之后,经常来到这鸣鸾殿中,陪着郭淑妃说笑,让郭淑妃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更让郭淑妃欢喜的是这韦保衡经常夸赞她的容貌,让她心里十分受用,距离也拉近了不少。
现在被杨瑜这样的抢白,她怎么能不生气,不心虚?虽然是女婿,但也毕竟是男子,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在皇宫。郭淑妃愤恨不已,这杨瑜自己都和郭子超不清不楚,居然还敢教训她!若不是为了郭子超,她早就将这件事捅出去了,哪里很轮得上杨瑜在这里说三道四!
杨瑜却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她也只是听常满提及,恼羞成怒才有此一说,想不到竟让郭淑妃如此恼怒。
其实杨瑜对这郭淑妃本来就没有好感,加之这郭子超对他和郭淑妃的关系讳莫如深,杨瑜就越加不忿。故此一有机会就针锋相对,杨瑜也是有恃无恐,既然当初这郭淑妃不会揭发她,还帮着隐瞒,如今就更不怕了!
这杨瑜打听到雷姬今日要回增成殿收拾东西,一早便来到增成殿等候,一如所料,雷姬的身边不仅跟着大批的侍卫,就连春太医也守护一旁。
春太医得知了雷姬的谋划,虽然心里不安,但却是不假思索的站在雷姬的身边,在他眼里,他和雷姬就是一体的,同生共死就是他最期盼的事。
雷姬对太妃也毫无隐瞒,说出这春太医和她是同乡和世交的关系,因为她和春太医一直发乎情止乎礼,故此她那坦坦荡荡的模样让太妃没有生疑,更多的是欣喜。
自从柳太医死于非命之后,柳太妃就一直不敢用药,有病也一直拖着,只是她毕竟年纪大了,加上之前中毒,还有一些其他的病痛,这样勉强支撑也是很辛苦的。
雷姬的投诚带来了信得过的太医,这叫太妃怎么不欣喜?
杨瑜只是静静地看着雷姬,雷姬也是静静地看着杨瑜,忽然彼此都笑了,弄得一旁的侍卫十分莫名其妙。
春太医却是了然的,虽然她们各自为了自己的原因,处于对立的阵营,但是二人之间的情意不变,互相欣赏的心依然存在,那是一种不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意,一种不需任何造作的默契。
雷姬更是上前亲亲热热的拉住了杨瑜的手,道:“妹妹,姐姐的心你最明白了,实在是不得不为之!”杨瑜摇摇头,道:“姐姐不必多言了,妹妹明白!”
之前杨瑜还存了劝说的念头,希望和雷姬分析一下现在的形势,说出太妃必败的理由,让雷姬及早退出,只是在见到雷姬的那一霎那,杨瑜就明白什么都不用说了。
雷姬站在那里,是那样的恬静,坦荡,无惧和从容。说明她早已经看清了形势,也预想了最坏的结果,那么杨瑜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更何况杨瑜知道雷姬并不是什么蠢人,相反,杨瑜认为雷姬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在这后宫的纷乱斗争中只有她一人独善其身,任凭众人如何争斗,她依然故我,虽然从来没有站在荣宠之巅,却也从来也不曾真正的失宠。这一点,就是杨瑜也自愧不如,雷姬只是不愿意争斗,她的聪明才智也绝不会输给他人的。
雷姬看着杨瑜那黑白分明的眼睛,知道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想法,道:“自从进宫一来,我只想这一生在宫中能得一个善终,就心满意足了。于是便处处以那汉室的班婕妤为榜样,愿能和她一般有超然的姿态,想不到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卷入这是是非非,可说是宿命!”
杨瑜不禁黯然,又有几人能和班婕妤一般的完美!
班婕妤曾是汉成帝宠幸的后宫妃子,也是著名的西汉女辞赋家,史称她善诗赋,厚美德,因此,她被后代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班婕妤与汉成帝同乘驾舆的情景,把班婕妤的端庄娴静,作为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以此为鉴的典范,成了美好妇德的化身。《诗品》中评论说,班婕妤是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得到身为封建士大夫的男人青睐,并给予崇高的评价,实在很难得。班婕妤不但有花容月貌,而且颇有才华,写得一手极好的辞赋,才德兼得。因为她出身于一个名将之家,父亲是汉武帝的骁将,立下汗马功劳;而她也是《汉书》作者班固、和才女班昭的姑母。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之下,她自有一份雍容华贵的气质,和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古代才貌双全的女子并不鲜见,而红颜薄命者也不在少数。而班婕妤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她的美丽容颜,也不在于她的才华,而是她对生活的超然姿态。她得宠时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失宠后却又能做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稍无妒意,心如止水。在复杂险恶的宫闱之争中,在历经后宫春花秋月的劫难里,她始终保持一枝独秀,像一朵金黄的菊花,静静地开在深宫别院的污浊里。
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而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也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汉成帝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命人制作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她的拒绝,她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古代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而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身边。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逢人便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太后的赏识,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而她的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多方面的修养,很有可能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没有凭借班婕妤的贤内助,成就一番帝皇霸业,是他本性荒淫无耻,没有造化所致。
而随着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与汉成帝过起声色犬马、荒淫无道的生活。而班婕妤以及许皇后,都受到冷落,但是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何也?许皇后心生妒意,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诅咒赵氏姐妹。事情败露以后,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当赵氏姐妹欲对班婕妤加以陷害,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对汉成帝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班婕妤一番肺腑之言,成功打消了汉成帝的疑心,还得到厚加赏赐。
毕竟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女子,面对宠爱,不骄不躁;面对谗构、嫉妒和排挤,随时都有陷害的可能,她采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策略,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自此,她悄然隐退在长信宫的淡柳晨月之中,视宫廷内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为隔世之事。
自此,不得不叹服班婕妤的高超智慧及完美人格。相比之下,历代在宫廷阴谋中倒下去的具有文韬武略的男人,不知有多少,即使是那些和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人们,也难以摆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何况作为一个后宫之妃,更是皇家砧板上的肉。而班婕妤失宠后能够保全自身,退而养性,实在是千百年间,一妇人焉。
而且,坎坷的命运,却成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辞赋家。班婕妤失宠之后,并不是在怨艾中虚度余生,而是创作出了不少辞赋作品,成为千古吟咏的佳作。她的《团扇诗》,又称《怨歌行》,利用团扇抒发了她心中的失落怅惘之情。《诗品》评此诗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当是中肯的评语。其诗曰: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